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232年,一场瘟疫如何压跨一座城

800年前,汴京城也有一场瘟疫。


知道这场瘟疫,是因为元好问和白朴。

白朴的《天籁集》前序里说,白朴小时候,曾跟着元好问逃难,后来染上瘟疫,元好问将他抱在怀里六天六夜,终于救回他性命。

看到这一段,实在动容。


金  杨微  二骏图卷

白朴染瘟疫不知是在哪一年,但白朴七岁的时候,也就是1232年,金史记载着汴京城的确发生过一场大瘟疫:
瘟疫大概持续五六十日,首尾三个月,各城门运出去的死葬人数达九十余万(如果算上贫不能葬者,总数估计至少在百万以上)。
汴京大疫,凡五十日,诸门出死者九十余万人,贫不能葬者不在是数。
——《金史 哀宗纪》
及壬辰、癸巳岁,河南饥馑。大元兵围汴,加以大疫,汴城之民,死者百余万。
——《金史 后妃传》
往者,遭壬辰之变,五六十日之间,为饮食劳倦所伤而殁者,将百万人。
——金 元好问序李杲《脾胃论》
金末,汴京大疫,诸门出柩九十余万,贫不能葬者,不在是数,其灾可谓至矣。
——明 于慎行《谷山笔麈》


这场瘟疫,虽有记载,但知道的人并不多。史上吓得死人的十大瘟疫里,还没有它的座儿,甚至到现在都搞不清它是哪一种瘟疫,可能是流行性肠胃病,可能是流行性感冒,可能是肺鼠疫,可能是伤寒……①

然而历史学家却掂出了不一样的份量:
大瘟疫第二年,汴京城破。
大瘟疫第三年,金国灭亡。

一场瘟疫,倾城倾国!
何以至此?

疫伏

有些事情,看起来好象很远,但它却会一步一步,走到你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地方。

1214年,蒙古军挟着雷霆之势,连破金国九十郡,所过之地无不残灭。
1215年,蒙古退兵,吓坏了的金宣宗不敢继续留在中都,于是带着宗室、百官把都城迁到汴京。③

这是汴京城瘟疫遥远的开端。

1231年,蒙古再次剑指金国。
1232年,在金军输掉三峰山大战后,三月廿二(公历4月13日),蒙古第一先锋速不台直扑金国最后的都城汴京。


为了守住这最后的都城,金国不顾一切地打算拼命。
金哀宗宣布全城戒严,并将城外的军民以及南渡的将士家属全部迁入汴京,同时命令附近城市的军民也携带粮食迁入城内,再加上因迁都南渡的移民和逃难而来的黄河以北各族民众,汴京城人口立时暴涨(据说可能在两百万至四五百万之间)。②

人多,很多时候是好事。人多了可以保证守城的人手,也可以增加民夫运送武器粮食,能供给军队的物资也多。金哀宗估计就是这么想的。

但,人多,也容易失控。

北宋时候的汴京城全盛时期大约十万户,约百万人上下,一百年后金国的汴京城地方没有大多少,人口却是其两倍到五倍,过度的密集会带来什么?
——在亡国边缘摇摇欲坠的金哀宗,没有时间想更多。

疫起

蒙古兵和拼了老命的金兵激战了十六个昼夜。

四月初八(公历4月29日),蒙古撤兵(撤兵的原因,据说可能是蒙古兵已有人染病)。

蒙古撤兵以后,汴京城中人人弹冠相庆,四月十四(公历5月5日),汴京城宣布解严,疲惫的兵士出城采集给养,却不知道,一场更大的灾难正悄然逼近。

五月十一(公历6月1日)这一天,汴京城的天气异常奇怪,都过了立夏了,却冷得像大冬天一样。
五月辛卯,大寒如冬。
——《金史》

汴京瘟疫突然全面爆发!④

金国名医李杲记下了当时瘟疫病人的症状:发热、咳嗽、呼吸困难,非常怕冷。也记下了瘟疫蔓延的可怖:“没染病的人,一万人里面也没有一两个。……每天运出城的亡者,大概有二万人。”

民中燥热者,多发热、痰结、咳嗽。
——李杲《脉诀指掌病式图说》(旧题朱震亨著)
其恶寒也,虽重衣下幕,逼近烈火,终不能御其寒。
——李杲《内外伤辨惑论》
向者壬辰改元,京师戒严,迨三月下旬,受敌者凡半月。解围之后,都人之不受病者,万无一二。既病而死者,继踵而不绝。……都门十有二所,每日各门所送,多者二千,少者不下一千,似此者凡三月。
——李杲《内外伤辨惑论》

杲当然也想过这瘟疫是怎么爆发的。

蒙古兵围城三月,城中士民的神经早已绷到极限,怕自家打不赢,又怕蒙古屠城,又因为人多物少,饥一顿饱一顿,吃不好睡不着,又疲于劳役,精神和身体上都早已透支,这时候人就很容易生病,病了以后又诊治失误(就是元好问说的“壬辰药祸”),那就等死了。

大抵人在围城中,饮食不节,及劳役所伤,不待言而知。由其朝饥暮饱,起居不时,寒温所失,经三两月,胃气亏之久矣,一旦饱食太过,感而伤人,而又调治失宜,其死也无疑也。
——李杲《内外伤辨惑论》

后世的研究说,瘟疫的源头可能在蒙古兵里,他们撤退以后金兵出城采集给养,有可能接触了染病的尸体或者物品,在不知不觉中把传染源带回汴京城里。但李没有提到这个。

总之,瘟疫在疲惫、虚弱、人挤人的汴京军民里迅速蔓延开来。一天之内,运出城的亡者竟有二万人之多!而这样的情形,延续了五十天!

疫乱

蔓延的瘟疫引发了更大的恐慌。

每个染病、未染病的人,都想尽快逃离这座死城,甚至连守城的军士们都纷纷夺门而逃。

面对飞速蔓延的疫情和极度动摇的人心,朝廷显然束手无策。

史料上没有记载金哀宗曾经组织有效的官方救济和医疗应对,于是李杲等民间医者自己组织起来施救,然而神秘的瘟疫使对症下药成为难点,多数医者的误诊和错治成为疫情恶化的催化剂,元好问甚至认为大瘟疫的锅应该甩给这些个庸医来背——他说这是“壬辰药祸”。

不知道什么原因,除了李杲的医疗手记、元好问的诗文以及元人编的《金史》,关于这场瘟疫的详细记载,极少极少。

后世只知道,瘟疫大概结束于当年的六月上旬,连跨四、五、六三个月。

大疫让数以百万计的人死去,又逼使无数人逃离汴京。

没有死去、也没有逃走的人,在躲过大瘟疫以后,迎来了大饥荒。

到了这年的冬天,汴京城的局面已经一塌糊涂,米价高涨到一升值银二两,富贵人家的士女沦落成街头要饭的,城中触目都是瓦砾废区……金国最后的都城,再一次沦为萧条之地。

壬子,京城人相食。癸丑,诏曹门、宋门放士民出就食。
——《金史》

金哀宗不得不在当年的十二月放弃汴京逃亡蔡州,他带走的文臣武将里,就有白朴的父亲白华。而白华的结拜兄弟,左司都事元好问,则和另一些文臣武将留守汴京。

汴京城到这个时候,已垂垂死矣。

第二年正月,蒙古兵卷土重来,留在汴京城里的金朝官员、将士、百姓再次陷入围城之乱。白朴的母亲可能就在这时因为是官眷被掳掠或失踪,元好问顾不得自身难保,竭力将白朴姐弟带在身边。

1233年三月,汴京城破。


1234年正月,蒙古与南宋联军猛攻蔡州,金哀宗不想当亡国之君,匆匆忙忙把皇位传给大将完颜承麟,完颜承麟当然不肯背这个锅,金哀宗就劝他:“我身体肥胖,跑也跑不远,你身手矫健,说不定将来还有复国之望!”
完颜承麟于是勉强答应,第二天,联军破城,金哀宗上吊自杀,完颜承麟带着残部与联军巷战,不久战死,那时离他登基还不到一个时辰。

图源:网络


金国就这样走到了最后一步。

回望

有人说是那场瘟设,压垮了汴京、压跨了金国。

时间来到1910年,在大清朝的哈尔滨,也有过一起大瘟疫(据说和汴京大疫一样,也是肺鼠疫),彼时,朝廷召来医者伍连德,合力应对。

东三省总督锡良给了伍连德充分信任。要人,给人。要物,给物。要权,给权。绝不曾顾惜头上那戴红顶子。

而伍连德的出手也狠且准:

推翻医学权威的判断,把瘟疫重新定义为人传人的肺鼠疫。

严格隔离死亡、重症、轻症、疑似者,保护易感者。

死者火化,全区封锁,交通管制。

哈尔滨瘟疫最终在67天后扑灭,死亡人数约6万,比起人们最初的悲观估计,牺牲已是竭力降到最小。

据说,清朝廷处理这次瘟疫的态度和力度,可圈可点。

再回到800年前看汴京大疫,一条一条比对,汴京的失败呼之欲出:

一,汴京城人口太密集。

大疫爆发时,疏散、隔离人群,尽可能切断传染源,是重中之重。若不是汴京人挤人,瘟疫本不会传得这么快,死的人本不会这么多。

二、民间医者诊治失误。
元好问说这是“壬辰药祸”,李杲认为大部分医者都开错了药,导致疫情一再激化。在汴京瘟疫中,或有其因。大疫发生后,医者是最应当正确面对、分析病情从而对症下药的,切不可轻率。
、朝廷不作为。
金国朝廷面对疫情的措施,史料竟无记载,大概即便有,采取的也是敷衍了事的态度。如果朝廷正视疫情,给予民众足够的救治措施、物资准备和安全感,起码,民众的恐慌和惊吓会减少许多。学界据此认为,因为金朝廷的不作为,汴京城逐渐被瘟疫推向覆灭边缘。

如今我们回头望去,800年前的汴京城大疫,和100年前的哈尔滨大疫,它们的意义,绝不只是故纸堆里一团没人看的笔记而已。

尾声

说一点尾声。

亲历大疫、亲历城破、又亲历亡国的元好问、白华、白朴都没有死。

汴京城破以后,元好问带着白朴,随百官一起被蒙古兵解送聊城羁管。金亡后的二十余年,他长期流离在齐、鲁、燕、赵、晋、魏之间,一个人倔强地整理往事,以寸纸细字,亲自记录,决心编纂金诗总集《中州集》和史学著作《壬辰杂编》。

白华在金亡后,投降南宋,做了均州提鲁,不久,又北投元朝,依附在世守真定的蒙古将领史天泽门下。后来元好问访到在真定落脚的白华,将白朴姐弟送还。

白朴回家的时候十二三岁。大疫、城破、亡国在白朴心里留下了永远的阴影。成年以后,他仍然走不出亡国奔命的记忆,在多次拒绝元朝廷的荐举以后,他最终弃家南游,表示与元朝廷永无缘份。

他们是大时代里渺小的缩影。

时代将个人卷进深不可测的浪潮,也许是乱世,也许是盛世,也许是大疫……
每个渺小的个体,都带着时代深重的烙印。又反过来以自己的命运,给同一个时代,写下不一样的注脚。
参考和说明:

①  汴京大疫最具争议的是其疫病性质,目前学界有任应秋“流行性肠胃病”说、马伯英“真性伤寒”说、范行准“肺鼠疫”说、牟允方“流行性感冒”说、崔文成“传染性肝炎或钩端螺旋体病”说等多种论点。符友丰曾列举有关此次大疫的诸多猜测,认为唯有鼠疫说才是“最近实际的推论”;曹树基等继续肯定了“肺鼠疫”的猜测,并将其视作“13世纪鼠疫大流行中的一个环节”;此后鼠疫之说逐渐占据主流,被越来越多的论著引用。然而也有部分学者对此提出质疑。

②  吴松弟根据围城前两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入和因疫死亡的人数,估算当时城内总人数至少有200万;曹树基、李玉尚根据汴京降蒙时的147万人加大疫致死人数,认为“战争之前,汴京人口当在250万左右”;李中琳、符奎则提出要在曹、李两位分析的基础上,再加上《金史·赤盏合喜传》中记载的死亡百万人,共350万;王国维甚至觉得当时城内人口可达四五百万。

③  金一共有3个都城,一个是由金始祖完颜阿古达所建的上京会宁府,第二个则是燕京,海陵王完颜亮迁都于此,称为金中都,金宣宗完颜珣又迁都金人所谓的南京,也就是原北宋都城汴梁城。

④  瘟疫从何时开始何时结束,史料没有明确的记载,估计开始应该在农历四五月之间,而强冷空气引发了瘟疫的大流行。

⑤ 《金史 哀宗纪》载:“辛未,复修汴城。以疫后,园户、僧道、医师、鬻棺者擅厚利,命有司倍征之,以助其用”。就是说辛未这天,疫情已结束了。辛未是农历六月廿二,公历7月11日。

⑥  文中月日除括号内注明外,皆为农历。

参考资料:
1、也论金末汴京大疫的诱因与性质(作者:王星光 郑言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朝末年汴梁大疫肆虐,诗人元好问与白朴的温情故事
今日明说 35 | 亡于瘟疫的金国
人文燕赵|白朴:一声吟唱越古今
其实金朝和明朝亡的很憋屈,都是在自己军事实力巅峰状态下而亡
元好问:写出“问世间情为何物”的金朝才子,你不知道他一生活得多悲情!
维也纳瘟疫柱纪念碑的故事(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