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岁时。处暑。“我们去赤壁玩吧。”
岁时  8月23日  处暑

太阳到达黄经150度

一候鹰乃祭鸟  二候天地始肃  三候禾乃登

明 仇英 赤壁图局部




今日处暑,也是七月十六。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的七月十六,和今天一样,也有一轮圆圆的满月。

明 仇英 赤壁图局部

东坡先生的雪堂建好已经大半年了。

杨世昌住在雪堂也有一些时日了,东坡先生叫他“西州杨道士”。

西州杨道士,不是一般的道士,他擅琴箫,能书画,出身画学世家,曾中进士,后来却不知道为了甚么原因放弃做官,成天跑到东跑到西地云游。

东坡很喜欢他这落拓不羁的性子。

这年五月,杨世昌云游庐山之后,到了黄州来看望东坡。东坡先生这时候虽盖好了雪堂,也不再象初到黄州时那样成天睡觉,但还是又穷又郁闷,心里不快活得很。杨云昌就教他用蜂蜜和糯米酿绵竹的蜜酒,心想他每天喝点甜甜的酒,总能稍微冲淡一点这生活的苦。

好学的东坡先生十分来劲,还真是兴兴头头地学会了。

你猜怎么着,喝过的人都象吃了泻药一样“饮者则暴下”……

——这是叶梦得的《避暑录话》里说的。

苏迈和苏过说,不是杨世昌的方子不好,是老爹自己太性急了。


大概这是杨世昌走了以后的事。

杨世昌在的时候,除了教东坡酿酒,就是到处跟着他去玩。

好比七月十六这天晚上,东坡一说“我们去赤壁玩吧”,杨世昌就跟着去了。

东坡说的赤壁,是离黄州官百步开外的江岸边的石崖,石崖作绛赤色,像是鼻梁一般直插江底,故唤作赤鼻矶,当地人说,这是当年吴蜀联军大破曹军的古战场赤壁。


东坡先生并不太相信。但他喜欢来这里玩。有时候划船到这里来走走,有时候捡拾江边的小石子,有时候攀爬崖上的徐公洞。他知道这一带叫作赤壁的不少。除了黄州这一处,还有嘉鱼东北江滨,和武昌东南石矶,都唤作赤壁。

但那有什么关系呢。

元丰五年的七月十六,是立秋才过几天,还没有到处暑。

秋叶已经开始红了,而秋水澄净,秋波缓缓地荡漾,是很安静的样子。

明 仇英 赤壁图局部

这样安静的江水让人心觉得安宁。东坡先生带着杨世昌,杨世昌带着他的洞箫,或许还带着他酿的蜜酒,就在这样的秋水里载沉载浮,一直往江心行去。

月亮升起来了。
东坡喝了点儿酒,拍着船板唱了起来:“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杨世昌也取出洞箫吹起来,秋风四起,白露横江。歌声和着箫声,在一片明亮的水波里远远传开。
这样一个寻常的夜晚,在以后的一千来年里,会被定格成一个伟大的瞬间。

明人仇英的《赤壁图》绘下的正是这一刻。在浩荡的秋江之上,“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明 仇英 赤壁图局部

尤其有意思的是,仇英给杨世昌画的洞箫,是十管的无底排箫。
今人理所当然以为“洞箫便是那种竖吹的一根管子”,却少有人想起,苏轼出生前后,曾有一个景祐乐制改革。景祐二年(1035),负责乐制改革的李照公布了一种叫箫管的新乐器,专用来称单管的箫。此前,洞箫所指皆为十管到二十四管的无底排箫。
仇英的追求完美,大约于此可见一斑。他以匠人的身份,硬生生挤进明四家里,与文人出身的沈周、文徵明、唐寅并列,此中的艰辛与坚韧,大概非我们能够想象。

东坡先生也是一个从艰辛与坚韧里站起来的人。
如大家所知道的,在这次夜游之后,东坡先生写了著名的《赤壁赋》,在赋里,东坡先生和杨世昌一问一答,宽解了杨世昌的忧愁。

但其实被宽解的那个人,我疑心应是东坡自己才对。

宋 苏轼 赤壁赋

杨世昌在雪堂住了很久。

大概三个月后,十月十五,也是一个月明之夜,东坡先生和杨世昌、古耕道从雪堂回临皋亭去,一路上边走边聊,忽发狂兴,“我们去赤壁玩吧”,立马整了酒、带了刚网上来的巨口细鳞的鲜鱼,摇船直奔赤鼻矶而去。

第二次赤鼻矶之游后,东坡又写了篇《赤壁赋》,说有一只玄裳缟衣的孤鹤,横江高鸣而过,又说晚间有一个披着羽衣的道士来访他,问他玩得好不好——这独来独往的孤鹤和道士,大抵便是杨世昌。

又两个月后,东坡又有了第三次的赤鼻矶之游。
大约在十二月十九,东坡生日那天,郭遘、古耕道、李委几个朋友置酒赤鼻矶下,为东坡庆生,也为李委送别。这回东坡写了《赤壁记》,特别提到说李委的笛子吹得很好,却没有提到杨世昌的箫,也许这时候杨世昌已经走了。

这一年东坡三游赤壁,两赋其事。其中流露出来的通达,不能说和杨世昌没一点关系。
杨世昌惟一存世的画,是《崆峒问道图》,图上,据《庄子 在宥》里的故事,画着道家始祖黄帝第二次求道于仙人广成子的情形。
平日,杨世昌“万里随身惟两膝”,“一叶扁舟任飘突”,心无挂碍地仆仆于世间,如行云流水一般自在,在东坡跌落绝望的黄州期间,道家的放达出世,也许曾给他不少的安慰和了悟。
世事无非一场大梦,人生终须几度秋凉。

宋 杨世昌 崆峒问道图


处暑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以后,便是避不过的秋凉渐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说:

处暑是七月的节令。处是止的意思,到了处暑,暑气就要消散了。
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暑有三候。

初候,鹰就要出来捕食了。
不过不捕食已在孕生的鸟类,真是杀亦有道啊。
初候,鹰乃祭鸟。鹰,义禽也。秋令属金,五行为义,金气肃杀,鹰感其气始捕击诸鸟,然必先祭之,犹人饮食祭先代为之者也。不击有胎之禽,故谓之义。
二候,天地肃杀之气已生
秋天是阴气聚集的初始,所以说这时候开始天地有肃杀之气。
二候,天地始肃。秋者,阴之始,故曰天地始肃。
三候,稻谷成熟,准备秋收了。
禾,本指有秸秆的一切植物。后将稻、秫、瓜、高粱等粮食作物也统称为禾。粮食作物成熟后就叫做登。
三候,禾乃登。禾者。谷连藁秸之总名。又,稻秫苽粱之属皆禾也。成热曰登。


杨世昌大概在元丰五年的年末或元丰六年初离开黄州。

两年以后,神宗亲自下诏书,诏令将苏轼移为条件较好的汝州团练副使。
又过一年,哲宗即位,苏轼等一大批旧党被起复重用。
又再过了五年,杭州瘟疫蔓延,据说正是杨世昌带着“圣散子”药方赶到杭州,亲自担任安乐坊的院长并主治医生,和东坡合力解除了瘟疫。
似乎在这以后,就再没有杨世昌的消息了。
他的生平行状,记录甚少且零乱,后人也就渐渐忘记了曾有过这么一个出身画学世家的道人。
他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却又长长久久地坐在赤壁下的小船中,和东坡一起拍手啸歌。

明  仇英  赤壁图 长570.1厘米,宽26.5厘米

绢本,现藏辽宁博物馆

看画 · 要高清才过瘾

作者:任淡如

本文为菊斋原创文章。公号转载请联系我们开白授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寻找神秘的吹箫人
【域内记】赤壁客说
苏东坡在元丰五年
938年前的明月,照亮赤壁之夜
苏东坡的“私人日记”大公开:做人嘛,最紧要的就是开心
问鹤亭黄州东坡赤壁公园内,一座山峰上有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