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疱疹性咽峡炎来了!我该怎么办!

文:王文君


家长:“最近幼儿园不少孩子发烧请假,去医院看都是发烧的!听说又是一波疱疹性咽峡炎!这可怎么办啊!

每年一到这个季节,疱疹性咽峡炎就“来势汹汹”,让家长谈“疱”色变,闻“疹”丧胆,疱疹性咽峡炎,真的有这么可怕吗?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
 疱疹性咽峡炎是什么?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传播快,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犯1~7岁小儿。

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为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本病,系不同型病毒引起。

2
 疱疹性咽峡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主要是由肠道病毒(主要是柯萨奇A组病毒和其他肠道病毒、疱疹病毒或EB病毒)所引起,可直接经由肠道、呼吸道传播,也可间接经污染的手、食品、衣服、用具等传播。

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受到感染,但以1~7岁多发。

划重点:因儿童呼吸道屏障功能不足,呼吸道黏膜柔嫩,呼吸道分泌抵抗细菌、病毒的免疫物质不足,呼吸道“自洁”功能差,故易发病。或为过敏体质,或当劳累过度,或气温突变、身体受凉或某些物理、化学因素等刺激,使身体免疫能力低下,易患此病。

3
 疱疹性咽峡炎有什么特点?

潜伏期为3~5天。期间一般没有任何症状。

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只是发热,热多为低度或中等度,偶见高达40℃以上。热程大都2~4天。可有咽红、食欲不好等症状,无法与普通感冒等相鉴别。

后期典型症状出现在咽部。表现为咽部充血,口腔黏膜出现数个(少则1~2个,多达10余个)小的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2~3日后红晕加剧扩大,疱疹破溃形成黄色溃疡。此种黏膜疹多见于扁桃体前柱,也可位于软腭、悬雍垂、扁桃体上。年龄较大的患儿可诉咽痛,咽痛重者可影响吞咽。婴幼儿则表现为流涎、拒食、烦躁不安。有时伴头痛、腹痛或肌痛,5岁以下小儿有1/4可伴发呕吐。

温馨提示:患病期间,家长要随时监测孩子体温,可使用物理降温或服用退烧药,防止高热惊厥。

4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怎么区分?

儿童疱疹性咽峡炎因发病症状与手足口病相似,又有“隐形手足口病”之称,两者易混淆。

疱疹性咽峡炎疱疹出现在咽峡部,而手足口病疱疹可发生在整个口腔。引起口腔更广泛损害,并可发生于口腔颊面、齿龈和舌侧面。而且手足口病患儿的手部(掌心、指缝)、足部(足底、趾缝)、臀部及膝部等部位也会出现皮疹或疱疹。

5
 疱疹性咽峡炎怎么判断?

起病急骤,高热、咽痛、烦躁不安、流涎、厌食、呕吐、全身不适等。此病如单独发生,常无全身症状,婴幼儿常表现为进食时哭吵、不愿进食。  

体检可发现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的黏膜上可见数个至数十个2~4mm大小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1~2日后破溃形成小溃疡,表面覆有淡黄色或白色假膜。疱疹也可发生于口腔的其他部位。可有颌下淋巴结肿大伴有压痛。

划重点: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口腔内有无疱疹,特别是对于不明原因的发烧及流口水、咽痛,拒绝吃东西的宝宝。

6
 疹性咽峡炎怎么处理?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一般都是对症处理!

必要时退热治疗,但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不被常规推荐。

(1)患儿发热≤38.5℃,建议选择物理降温(如冷敷、温水浴),但如>38.5℃或患儿有惊厥史,要及时根据医生建议使用退热药。

(2)发生热性惊厥者应及时就医。

(3)可使用抗病毒药物。部分中药制剂如板蓝根、小儿咽扁颗粒、开喉剑、蒲地蓝等清热解毒药品也有一定的抗病毒疗效。注: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4)本病为病毒感染,一般不用抗菌药物。合并细菌感染时可适当应用抗生素:如果想使用抗生素,一定要有细菌感染的证据!无细菌感染的依据,则无需使用抗菌药物。 

有的家长又要问了,没有特效药,病能好不?

能好!别忘了,这是一个自限性疾病;只要护理的好、不出现并发症,都会痊愈。抵抗力可是我们自带的“良药”!

7
 疹性咽峡炎已经确诊了,应该怎么办?

一、发热护理

1.衣被不宜过厚。如果孩子穿的特别厚,不利于体温的散热,也会使孩子久久不能降温。

2.如果孩子吃了退热药体温还是持续高热,一定要记得给孩子补充充足的水分。喝水不仅利于疾病的恢复,并且能使孩子产生尿液和汗液,利于高热患儿的退热。

3.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汗腺阻塞,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如果不引起孩子反感,可以用温水物理降温,贴退热贴,或者做一些退热手法,如清天河水、退五经等。

4.密切观察病情,定时测量体温,观察伴随症状,警惕高热惊厥的发生。以便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5.密切观察患儿的精神状况和饮食状态如有出现以下症状:高热不退或发热持续三天以上;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反应淡漠、易惊、肢体抖动、烦躁不安、哭闹不止、无力;呼吸、心率增快;四肢末端发凉、出冷汗等。一定及时就医!避免发展为危重病症!

二、口腔护理

1.孩子在疾病后期,尤其是咽峡部溃疡期会出现咽痛的症状;有的小孩子不会表达,还会一直哭闹。这种时候孩子的食欲也会受到影响,且消化功能也会受到影响,所以不宜进食过烫、辛辣、粗硬等刺激性食物或鱼虾肉、油炸物等肥甘厚味的食物,应进清淡的流食或半流食,比如稀饭,米汤,面条等。

2.用淡盐水或生理盐水漱口,尤其是吃饭、喝奶后以及睡前,低龄患儿可以用生理盐水擦拭口腔;也可以用一些含有清凉药物的喷剂,减轻孩子口腔疼痛。

3.进食困难及高热不退的患儿应适当补液,以防止电解质紊乱。

三、一般护理

1.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居家隔离2周。2周内孩子是不能去幼儿园的,要不很容易传染给其它小朋友。

2.注意休息,保持室内清洁及空气流通。一定要开窗通风!我们一般建议一天通风两次,分别在上午10点和下午4点,每次通风保持半个小时。

8
 疱疹性咽峡炎,还是要以预防为主!

① 接种疫苗早预防

目前,没有专门的疫苗能预防疱疹性咽峡炎,但EV71疫苗对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一定的预防效果。

       EV71疫苗虽不能100%预防这两种疾病,但可减少重症和死亡的发生

② 高发期少出门

       高发期,不带宝宝往人群聚集或空气流通差的地方凑,人越多,接触患病儿的几率越大。

③ 培养卫生习惯

       勤洗手,可大大减少经“粪—口”传播的传染性疾病。饭前便后要洗手,也可选用儿童专用的有一定除菌功能洗手液。家人们也要勤洗手,尤其是在和宝宝玩耍、给宝宝换尿布或者处理粪便之后。

       经常对宝宝日常用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④ 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

       中医上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孩子抵抗力强了,自然就不会发病。所以平时的锻炼和保健推拿也是不可忽视的。

日常生活中要牢记15个字的预防宝典: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多通风、晒衣被。

最后,附上预防调理“小饮品”——“三豆饮”。

用量:

1岁以内:黄豆20粒,黑豆、绿豆各15粒。

2-3岁内:黄豆30粒,黑豆、绿豆各20粒。

3-6岁:黄豆50粒,黑豆、绿豆各40粒。

6岁以上:可以酌情增加。

煮法:豆子洗净后清水浸泡2小时,大火烧开,小火慢煮20~45分钟。煮好后稍凉会就可服用,时间不要间隔太久,或者隔夜使用。喝浓汤不吃豆,一天少量多次喝,连喝2-3天。(难入口的孩子可以稍加白糖后饮用。

注:绿豆性寒,不适合用于受寒引起的发烧,脾胃虚弱的人不宜多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夏季流行病「疱疹性咽峡炎」,不可掉以轻心
警惕!它是手足口病的“同胞兄弟”
嘴里起疱就是手足口病?NO!不想搞混就快看看这两种病的区别
手足口病“姊妹病”河南进入高发期!省儿童医院一天接诊100多人!有这些症状千万当心…
手足口病|这种病传染性强,家长要提前预防,做好防护
发热门诊日记(23):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峡炎如何鉴别与治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