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頭腦的東西》+《無事生非》套書
《頭腦的東西》作者序
「全部生命系列」走到這裡,我本來認為可以告一個段落,接下來,只要透過讀書會的互動,再多作一點補充,也就差不多了。但是,經過這段時間,跟許多朋友接觸,我發現有必要為大家再進一步鞏固「全部生命」的理論架構,讓它更落實而可以扎根到你我的生命。
此外,有一個現象相當令我擔心──許多朋友在談話或提問時,自然會引用書裡的一些話。一方面,好像真的認為這些話有什麼重要性。從另外一個角度,我也感覺到他們最多是在表達一種理論上的理解,並不是真正在領悟、體驗更深層面的意義。
之前也提過,我這一生本來大可輕輕鬆鬆度過,只是看著世界運轉,而跟世界一點都不相關。既不去干涉,也不需要造出風波。只是,到現在,我一再地體會到,自己的體驗和認識,和週邊人是完全顛倒的,才大膽地把自己的理解帶出來。當然,心裡也明白,就是我不講出來,事實也是如此。
真實,本來就和世界是顛倒的。
我知道總有一天,也許幾年、幾十年、幾百年甚或幾千、幾萬年後,「全部生命系列」的理念會完全被驗證。不過,這個驗證不是透過理論或頭腦的作業,也不是透過語言的表達來辯證。
真正的驗證,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從心中活出來。
看到大家用理論或頭腦來接觸「全部生命」的理念,我認為相當可惜。甚至,不小心,可能又讓我造出一個跟真實、修行相關的系統,帶來另一個層面的束縛,反而耽誤了大家。我才有動機寫《頭腦的東西》(Mind-stuff)這本書。
「頭腦的東西」這個標題所要強調的,和每個人所想的,剛好又全部都是顛倒的。
簡單講,我們這一生所體會到、看到、聽到、聞到、觸摸到、感受到、經驗到的──全都是頭腦的產物,都是頭腦的東西。
沒有一樣東西,可以被我們講出來、想到的,不是頭腦的產物。
我會選擇「東西」這個詞,來表達「我們在人間可能體驗的一切」,是經過考量的。「東西」(thing or stuff)這個詞,本身就落在一個物質的層面,比如眼前的桌子、椅子、房門、人體,我們自然會稱為「東西」──它們都夠具體,可以用「客觀」的角度來驗證,是你我都可以聯想、都可以談、都可以想像的,而自然會讓我們認為「存在」。
然而,我這本書想表達的是──就連看起來具體、客觀的東西,本身還只是頭腦的產物。包括世界、月亮、太陽、宇宙……全部都是頭腦的東西,都是我們的腦投射出來的。
其實,沒有一樣東西,不是頭腦投射出來的。
換另外一個角度,也可以說──全部都是意識。全部,都是意識組合的。Every-thing is consciousness. 沒有一樣東西不是意識。There’s no-thing that is not consciousness.
這一點,我相信是大家最難以理解的。頭腦本身,也是我們最終的門檻,耽誤我們徹底醒覺。
《無事生非》作者序
我曾經用單擺的擺動,結合意識譜的觀念,來描述「全部生命系列」每一個作品表達的不同意識層次。透過這樣的比喻,我們自然會發現,「全部生命系列」想表達的最多是一個「在」(being)的觀念。
你我這一生,都是透過「動」想得到什麼東西──也許是強化某一些價值觀,標榜自己的角色,取得怎樣的好處,改善這一生甚至下一生的命運,或得到什麼意義。就連修行,一樣離不開這種「動」或追求,都想在最後得到點什麼──領悟、開悟、頓悟或是「全部生命系列」所稱的「醒覺」。
我們都忘了,修行其實是「在」的觀念,倒不是靠「動」。
這一點,即使我早就透過「全部生命系列」再三重複,但是,我知道你仍然還可能質疑,或許也不完全理解。我才會借用莎士比亞著名的喜劇 Much Ado About Nothing當作這本書的書名(名譯家朱生豪先生過去譯作《無事生非》)。
我希望經過「全部生命系列」那麼多作品,不光為你建立一個理解和領悟的基礎,再透過這些小開本的作品做一個彙總或整合,把最直接、最徹底的真實帶出來。
當然,如果你有了之前建立的基礎,你應該已經可以理解,就連這些話都還是比喻。其實,沒有一個東西叫做真實,也沒有一種真實可以說是比較直接,或比較高。
假如你很誠懇讀這些書,聽這些音聲作品,接觸讀書會,自己也投入練習,我相信這本書所講的內容,非但不會讓你驚訝,甚至你完全可以接受,並拿來驗證你個人的體驗。
但是,也有很大的可能,這些觀念和你的理解有出入,甚至還在你心裡產生矛盾與衝突。那麼,我還是會建議你回去複習前面作品所表達的觀念,一直到這些理念和你的理解完全接軌,完全符合為止。我相信,走到這個地步,你意識的變化,已經會是一個回不了頭的轉變。不光影響你這一生,也一樣影響接下來的生命。
也許你看到這本書的一些標題、句子或用詞,會覺得和前面作品所談的重複。但其實不是,只要你把心胸打開來讀,你自然會發現,即使是同樣的用詞和標題,到這裡,已經進入一個更深的層面。甚至,你會明白這種表面上的重複是必須的,才足以在頭腦裡造成一種對立,讓你可以建立一個新的迴路或說一個新的基礎,再把它解散或推翻。你要把全部的觀念消失,才可以輕鬆不費力隨時定在「在」,活出「在」。
我也相信,你自然會發現「全部生命系列」每個作品所表達的,其實是站在不同的層次,說同一件事。舉例來說,我大可以早就用Much Ado About Nothing「無事生非」,或「在明明沒有事中,生出許多事來」這句話來表達一切。但是,如果一開始就這麼表達,我相信沒有人可以聽得懂。
再舉一個例子,我在《真原醫》有很短的一章〈真正的靜坐是真實體悟〉(True Meditation is True Understanding),引起相當大的注意。無論國內外,都有許多讀者相當錯愕,甚至反映看不懂。他們認為靜坐本來就是盤腿、呼吸、不動、苦修,有好多需要鍛鍊的工夫。那麼,如果靜坐本身只是個領悟,過去認定而且辛勤投入這些練習,又是為了什麼?也因為如此,我才透過《靜坐》和後來的作品,把這個觀念打開。一步步地,到現在,才走到這裡。
在這過程中,相信你自然會發現,後面的作品開始逐漸推翻前面的論點。
「全部生命系列」是一個完整的意識譜,而每個作品所在的意識層次不同。我一開始也用單擺的運動來做比喻──假如最左邊代表「做」、「有」、「動」,那麼,最右邊會是徹底的「空」、「在」、「心」、「道」。
也就是說,《真原醫》是從身心「有」的層面著手,而接下來的作品,是一路往意識譜的「最右邊」擺盪。從「動」,到「不動」。從「做」,到「在」。乍看之下,我在不同的作品所講的好像有衝突,但其實只是層次不同。
儘管表面上有矛盾,但是,也沒有關係。我不斷提醒,心最後會懂,也自然會整合一切。
對心,沒有什麼叫矛盾。假如是真實,你的心自然會感應,無論在哪一個層次都會共鳴。我才會說「全部生命系列」是和心對話,和心互動,和心共振。
假如你可以接受這幾句話,你自然發現一次又一次地,我會把前面所談的觀點修正,甚至推翻。是這樣,我們才可以真正一起進入「在」的狀態。
講到和心共鳴,這本書和過去的作品有一個不同點──是我直接跟你對話,是我的心和你的心互動。我大膽地假設,經過那麼多篇幅的理解,再加上你自己的練習,到現在,你已經相當成熟。所以,在這本書,我試著不再做任何介紹,而是直接切入到心,所用的語言和語氣,也會和你過去所習慣的不同。
我同時明白,只要你相信我的出發點是誠懇,知道我確實希望你可以徹底體會到「在」而投入心,我相信你也自然會跟我進入一個很深的共振。不光如此,我也很有把握,你自然會把這本書所講的話,當作你個人的一面鏡子,來對照你一路累積的點點滴滴的領悟。
最後,我也知道你早晚會發現,無論用多少字句,甚至就是這種心和心的對話,其實還是不可能描述那用話表達不了的最根本的意識狀態。最多,也只能說我透過這本書,還在「無事生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令人沉默,深思的62個感人語
♀♂告訴自己一點道理♀♂
人生哲理的句子
唯一讓白起恐懼的人,給了他最沉重打擊,用生命換取了白起的死亡
董復華:生命密碼--36.救救我們的地球
攝太歲祈福轉災呈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