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胜利玉雕作品欣赏

来自中国玉雕大师网 作者:王胜利

“他山之石,可以为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小雅·鹤鸣》中的一句诗,这句诗中,形象地记述了中国古代先民琢磨玉石的情况。

而在与诗经并称“风骚”的《楚辞·九歌·东皇太一》中,诗人屈原则写下了“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 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的诗句。

在《东皇太一》这段作为开篇两句诗中,描写了一副庄严而欢乐的祭祀场景,而也正是在这短短的四十六字中,便出现了“玉珥”、“琳琅”、“玉瑱”、“琼芳”等四处玉石或与玉有关的衍生词。

由此可见,早在两千年余年前的东周时期,华夏文明的先民就已经极其重视和了解“玉”——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

事实上,根据考古发掘和相关研究,华夏文明使用美玉进行雕刻、装饰早在距今约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便已开始,到了相对更近一些的红山文化时期,更是涌现出了“红山玉猪龙”、“红山勾云玉佩”、“红山管状马蹄玉器”等一大批拙朴豪放、生动精彩的玉雕作品,这些作品,横跨实用器与装饰器的范畴,为今天我们研究古代先民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如果将仰韶文化和红山文化作为我国玉雕工艺的开端来看,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中国的玉雕历史至今至少已经传承了逾五千年以上,而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玉石作为中国人眼中具有“仁、义、智、勇、洁”(《说文解字》,东汉,许慎)五德的美好事物,其雕刻工艺在这源远流长的数千年中从未断绝,而且愈发精湛圆融。

从这一角度上来看,我们绝对有理由这样认为:中国玉雕,对于中国古典文化而言,是一种生动详实的研究客体。

笔者常年从事玉雕工作,在这一过程中,笼统地将蕴含古典文化的中国玉雕分为如下三类:一是玉雕实用器;二是玉雕礼器;三是玉雕装饰器。

在第一大类的玉雕中,最主要的代表当属玉笛、玉壶等作品。

对于前者,盛唐诗人李白曾有“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的记述,而对于后者,则亦有大诗人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为作证。

以前者为例,笛本身便是中国的传统乐器,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然而限于生产技艺的绝对落后这一条件,玉笛在长时间内仅是神话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竹笛的想象对象而被人们熟知,但当玉笛这一实物出现后,人们总会想起春秋时期,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品箫,引来凤凰的传说,又或者是八仙中的蓝采和品玉箫得道成仙的故事。

与玉笛相比起来,近年出土的唐玉壶则显得更为具象,该壶通体无多余雕饰,全凭当时的雕刻艺人以琢磨技巧最大限度的表达了玉石本身的润泽与美好,该壶选用上好的羊脂白玉制成,其形圆润饱满,线条自然而和谐,其壶口呈盘形,缩颈但不过度,壶腹饱满且圆润光滑,其底为平底实足,可以说是唐时壶类的经典造型,而其壶通体光素无额外装饰纹络,设计简朴大方。

纵观该壶,美玉本身的质地使其尽显高贵、典雅的唐朝气质,可以说将唐朝人所钟情的内敛而高贵的审美追求表达得淋漓尽致。作为一件考古实物,从这件唐玉壶中可以看出唐初时壶类的经典形制之余,还可以看出初唐时期人们对器形的倾向与喜好。

同时,玉壶本身也是唐朝具有一定地位的人群所常用的器具,其本身或许也代表着一种文化和生活传统,这种意义蕴含在玉壶本身,而非流于其表面。

第二大类的玉雕,系玉雕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们知道,华夏文明所代表的东亚文明与西方文明最显著的区别,是中国人极其尊重先祖和自然,而以祭祀先祖和象征自然的神祇为代表的文化流派,则是以“礼”为核心的儒家思想。

“礼”这个概念的出现,远早于儒家文明,这在《尚书》中即可窥见一斑,而这一思想,即便是在儒学相对式微的年代,依旧作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存在于华夏先祖的生活中。

在中国玉雕中,有一大类即由思想此阐发,形成以玉璧、玉琮、玉圭、玉琥、玉璋、玉璜为代表的玉雕礼器,《周礼·春秋·大宗伯》载:“以玉作六器,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是为“六器”。

而除了礼祭天地四方外,在对先祖去世之后的葬仪方面,也产生了玉衣、玉塞、玉握等为代表的葬玉,我们今天熟知的金缕玉衣、九窍塞、汉八刀含蝉、玉猪等皆属于此类。

其二是作为装饰品的形制流传下来,例如玉镯、玉珥(或称瑱﹑珰,即玉石耳环)等,这些都作为中国教有特色的装饰品,至今风行海内外。

其三则是陈设器和把玩器,即当今俗称“摆件”和“把件”的玉雕作品。

比如笔者颇喜之作“子冈牌”。

战国之后秦统一天下文字,篆书为天下人所共学,篆书形态优雅古朴且大方,有着现代文字所不具有的古老韵味,让人可以从中体会到古老先贤的智慧与古老的文化信仰。

笔者将篆书融入玉雕之中,以古朴的玉石基调与古朴的文字相互结合,使用子冈牌的形态,用最简洁的方式表达最深刻的内涵。

笔者曾恰巧得到过一块带棉的冰种飘蓝花玉石原料,思考许久未得妙法,终于在偶然阅读到“苏武牧羊”的典故时才确定下创作思路,巧将玉石原料中的棉雕刻琢磨成纷纷扬扬的漫天雪花,借玉石原料的本身色调的过度巧雕苏武牧羊之景。

苏武于漫天风雪中放牧羊群十九载,回首望向故乡,凄凉又悲壮,冰种飘蓝花的色调恰好衬托出了这种凄凉悲壮之感,玉牌上的苏武屹立于风雪之中,在凄凉悲壮的氛围之中,恶劣的环境反衬出苏武的忠君气节与傲骨。

从这块玉雕中,观者可以更加直观的感受苏武牧羊中的艰苦与苏武本身的傲骨气节,并且更加深刻的了解中国古典典故中的苏武牧羊。

苏武牧羊

登陆中国玉雕大师网,了解玉雕大师,欣赏大师佳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玉器文化简介
玉:石头到玉器再到文化(二)
再好的玉,没遇上好雕工,结果就是惨不忍睹!
文物大讲堂|你知道古人择玉的标准吗?
中国四大名玉之岫岩玉(组图)
心得体会 - 中华古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