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系统工程到底是面向管理还是面向工程技术?

1.前言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在系统工程圈子内有很多非常有意义的话题交流,其中一个是关于系统工程到底是面向管理还是面向工程技术的方法?

对于这个问题,一开始觉得没有太多的讨论必要。可是后来有人提出,如果说系统工程是面向管理的,那么应该是企业的各层级领导重点关注与推进,可是这些年来,领导们已经很关心系统工程、并且在应用系统工程,可是为什么总感觉系统工程不能在工程实践中落地?如果说系统工程是面向工程技术的,领导们总喜欢说对技术人员说“你们用系统工程方法去研究研究”,一旦出了问题结果就变成了“技术问题”,有时候让搞技术觉得很的“委屈”。

系统工程难道真的就是这么简单的非A即B吗?

2.系统工程面向系统生命周期整个过程

早在1978年钱学森、许国志、王寿云就联名在《文汇报》上发表了题为“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一文。“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一种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1]

ISO/IEC/IEEE 15288:2015(以下简称为15288)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纳入到系统技术流程组中。因此,钱老等人的这段话可以理解为“系统工程”是组织和管理“系统”技术流程的科学方法

INCOSE 系统工程手册 4.0(2015)对系统工程进行了如下描述,根据原文翻译整理如下:

系统工程是一种使系统能够成功实现的跨领域方法和手段。它着重于在开发周期的早期定义涉众需求和所需的功能,记录需求,然后在考虑完整问题的同时进行设计综合和系统确认。它将所有的规程和专业团队集成到一个团队中,形成一个从概念到生产到运行的结构化开发过程(这句话与“组织和管理系统技术流程”高度一致 *)它既考虑了所有涉众的业务和技术需要,也考虑了提供满足用户和其他涉众的需要的高质量产品这一目标((INCOSE, 2004))。

15288国际标准非常明确地将系统生命周期过程抽象为“协议流程组、组织的项目使能流程组、技术管理流程组、技术流程组”共30个流程。在这30个流程中,技术管理流程与组织的项目使能流程就是人们经常说的“管理”部分。

系统工程是基于系统思维考虑问题的方法,要求我们既要考虑整体,又要考虑整体内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还要考虑系统与环境之间的交互。

系统生命周期过程是这个“整体”,30个流程是这个整体的组成部分,协议流程定义了系统与外部供应链之间的关系。

因此,系统工程面向系统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任何简单地认为系统工程是面向管理或者面向工程技术的观点都是片面的。

INCOSE系统工程手册中描述了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也描述了管理与技术等组成部分,还描述了系统与外部供应链之间的交互。手册中没有详细描述这些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从系统思维的视角出发,必然会要求关注这些组成部分之间,尤其是管理与技术部分之间相互作用。

3.管理与技术必须相互作用

正是由于管理与技术部分的相互作用没有理清楚,才导致了在文章一开始提到的管理层认为系统工程落地难、技术感觉“冤”的问题。因为这本身就不是哪一部分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必须相互作用并形成一个整体一起运行。

我们常说的管理部分包含了技术管理流程与组织的项目使能流程。其中,技术管理流程与技术流程的相互作用比较好理解,NASA系统工程手册中给出了明确的例证。

技术管理流程管理控制技术流程的策划、风险、决策、配置、信息与数据、度量与质量保证。而技术流程的输出提供了技术管理流程的管理对象输入。例如,如每一个技术流程的输出物提供了配置管理这一技术管理流程的输入。

组织的项目使能流程管理控制的是特定项目背景下的系统对象的技术过程的质量、设施设备、人力资源以及投资组合等要素。

管理流程依托技术流程获得管理的抓手,技术流程提供管理流程输入,并得到管理流程的支撑、评价与价值确认。

为了管理与控制风险,技术管理会在技术过程中设置各种检查节点。同样,为了保证系统对象的质量,项目使能流程中的质量管理流程会在系统对象的技术过程中设置各种质量节点,通过各种质量控制程序来实现对系统对象的质量控制。如果脱离具体的技术过程,这些节点的设置是没有太多意义的。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利益相关方需要与需求定义,这是一个技术流程。在很多企业的质量控制文件中都要求要把用户需求定义清楚(这是质量管理流程管理该技术流程的质量)。如果没有清晰明确的利益相关方需求定义的流程与活动,质量控制在利益相关方需求定义这个技术过程中连控制点都没有,各种控制要素无从获得,也就是没有质量管理的抓手,“把用户需求定义清楚”就成了一句空话。没有抓手,质量管理如何落地?清晰明确的系统工程技术流程定义、活动定义与输出要素定义,就是这些管理活动的抓手

同样,如果只有技术流程与活动,而没有管理流程中的使能支撑、管理约束与评价流程,定义再详细的流程与活动,在技术执行过程中都会因为缺乏约束与评价,不严格按照流程与活动去做,技术流程就成了摆设。

定义详细的技术流程与活动,并基于技术流程与活动形成相应的控制、约束、支撑、评价等管理流程规范与活动。二者缺一不可,必须相辅相成、密切配合,系统工程才能真正在工程实践中落地。

4.结论

系统工程是面向系统整个生命周期流程的,其组成部分包括技术管理流程、技术流程、组织的项目使能流程以及协议流程(目前是30个流程),而且技术管理流程、技术流程、项目的使能流程等必须整合形成一个整体一起运行。

本文是基于系统思维的视角,从对“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的正确理解出发,从整体到组成部分,再到整体运行,对系统工程所面向的对象进行的分析。其目的是希望通过这个分析,让更多地人不要将管理与技术片面地割裂,从而更好地实现系统工程在工程实践中落地。

(本文作者何强,北京索为系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系统工程委员会主任。完稿于2017年11月19日深夜,本文由上海航多航空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朱亮博士、以及中国大陆CSEP第一人郑新华审稿)


系统工程公众号是由一群系统工程爱好者所发起,目的是推进系统工程在中国应用,纯粹公益性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ISO/IEC 15288:2008系统生命周期流程
系统工程、体系工程与武器装备体系工程
数字孪生|数字线程(三)
《改进武器系统技术需求开发流程:基于系统的管理方法》报告解读
【转载】系统工程手册概述
陈根:MBSE,顶层助力数字孪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