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告别“熊孩子”!家长是最好的老师

熊孩子,常形容调皮的孩子,岁数小不懂事,并且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例如,看到小孩做了一些不可理喻的、带有破坏性的事情时,可以叹一句:“这熊孩子”。泛指那些惹人讨厌的孩子;也有昵称的意思,表示对调皮孩子的爱称;被网友们界定为那些乱翻东西、搞破坏、不守规矩的孩子:他会删掉你的存档,摔坏你的模型,划烂你的屏幕,把你的家搞得一团糟……他们的叫喊声回荡在每一家饭馆和每一节车厢里。这些年,有关“熊孩子”的新闻真的不少。

怎么看待“熊孩子”现象

如果总结分析一下网友们遭遇熊孩子的惨痛经历,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熊孩子的主力军,大多集中在幼儿园到小学中低年级这个年龄段,且存在着一些共同的元素。

首先是以自我为中心——熊孩子大多将焦点放在自己身上,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很少从他人的角度考虑,也很少顾及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产生怎样的影响。以自我为中心正是儿童最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儿童往往过度地关注自身,不能很好地从他人角度考虑,这是熊孩子之所以“熊”的一个重要原因。熊孩子“熊”的另一个原因是自我控制能力的相对缺乏。作为成年人,我们都懂得根据所处的环境调整自己的行为,抑制不合时宜的内心冲动。但这种自我控制能力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小孩子在自我控制能力不足时,就更有可能受到内心冲动的驱使,表现出各种“熊”的行为。除此之外,熊孩子之所以“熊”,第三个原因是尚未掌握在特定场合下应该如何表现的社会规范。社会化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试错,并且贯穿一生。小孩子的社会化程度相对较低,没有习得相应的行为规范,当他们的行为打破了这些规范时,就会给我们“熊”的感觉。综上所述,熊孩子之所以“熊”,是因为他们的心智和社会发展水平尚未达到“正常”社会生活的标准,所以表现出了各种不合时宜的行为。当然,孩子们“熊”的程度也是各不相同的。但不管怎样,在变得“成熟”、“懂事”,变成一个合格的社会人之前,每个孩子都难免会经历一个相对比较“熊”的阶段,难免会有几件让家长念叨许多年的光辉事迹。

家长遇到熊孩子到底应该怎么办?

一个孩子“熊”的程度,其实揭示着家长的教育底线。而恰恰是许多父母的错误认识,通过言行,明白无误地在向孩子暗示着:你可以吵闹,可以不遵守规则,可以使一些坏,因为你“还小”,“还是个孩子”,“熊”是你的天性……归根结底,是对孩子的各种行为底线设置的太低。事实上,即便是“熊家长”,也不得不承认:这世上确实还有另外一种截然相反的孩子:在公众场所可以安安静静地看书,看碟。即便只有两岁多,在不小心碰到人时也会说对不起,陌生人的东西掉在脚边会主动弯腰帮忙捡起来。孩子在公众场所的表现,只不过是平时家庭教育的一个正常折射。演艺界有句话叫做:“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教育而言亦是如此,你看到的只是别人家的孩子规规矩矩安安静静地在你身边坐了一趟飞机而已,背后其实是孩子父母长久以来的反复强调与教育心血。反之亦然:你以为你家孩子只不过“熊”了十五分钟而已,其实露怯的是家长长期以来的家庭教育。

从来没有天生的“熊孩子”。近些年来,随着西方教育观念的引进,有些家长对其“释放天性”、“自由发展”进行了误读,过于顺从孩子的心意,甚至骄纵娇惯,使很多孩子养成了肆意妄为的习惯。虽然孩子的过错不能都归罪于父母,但是不可否认,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影响着孩子。想要孩子成为什么素养的人,首先你要成为这样的人。

今年8月25日,在宁波飞西安的航班上,一名独自带孩子的妈妈,一上飞机就给大家发小礼物,里面装着耳塞和小糖果,背面还打印了一段话,“我是来自宁波的Wendy,我刚刚一岁半…独自带我的妈妈担心我的哭闹会打扰到您,这里有耳塞和小糖果,希望能减轻你的困扰……”

今年10月23日,深圳一名7岁儿童在小区骑车时撞倒了一名3岁幼童,因为害怕便匆忙离开。孩子父母知道后,让其写下了“拼音版”寻人道歉信,妈妈还进行了补充道歉,并在全小区张贴寻找被撞孩子。最终成功找到被撞小孩并登门道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还是个孩子”|比垃圾人更可怕的,是垃圾教育定律
坏孩子是惯出来的,好孩子是“管”出来的
【爱的教育】爱讲道理错在哪儿?|合璧儿
孩子被欺负,要不要打回去?
家有熊孩子,父母教育有技巧,主要是做好三件事
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