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千万别做“全能型”领导者,这可能危害更大。

Hi~大家好,我是白起。

有几天没写东西了,因工作原因,这段时间很忙,各种开会、各处拜会,上周因朋友介绍,去拜会了某企业老板赵总,交流其中我发现了几个有意思的细节,今天就和大家聊聊。

赵总是自己创业,打拼十多年的管理者,把一个小民企,做成了如今在整个区域内、行业内都数一数二、拥有两千余人的大企业,可以说是被“逼”成了全能型领导,从销售业务到采购谈判,从人资招聘到财务做账,从生产质量到仓储物流,简直无所不能。

我们在他新装修好的办公室见面,赵总向我们热情而自豪地介绍着新办公环境:

装修是稳重大气的新中式风格,很多装饰元素都是他亲自挑选;

紫檀木的茶台很大,亲自选的型;

为搭配风格及坐着舒服,实木沙发和老板椅,也是他自己去定制;

甚至茶叶和水,都是“专供”他亲自选定……

“要是把这个事情,交给别人,肯定没这么好效果”他不无得意地说。

也确实,办公室很高档,使人一进来的感觉很舒适,但我却从他下属的表情中,读出了些许的不自然与无奈。

事实也正是如此,他很全能,事无巨细地做这做那,安排和决策,整个见面的一小时内,他签了5份文件,做出了不少于8条最终指示,他也表示,自己很累,很想找个有能力的人来帮自己分担一些,但可惜,先后入职不久,就都走了。

其实,这是陷入了“能力诅咒”之中。

我们是不是经常会在职场中见到,但凡是在某一方面能力高强的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几分傲气?你可能说,这很正常,谁还没几分“傲气”?

但如果是“全能型”的老板呢?各种能力都很高强呢?这种“傲气”还会是几分吗?

很多领导者的全能都是被“逼”出来的,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这样一部分人。

他们会在潜意识里认为整个公司成绩都是自己能力所得,其他人都是低价值,也因为这种“能力”的突出,对其他人的办事都不放心,总认为下属都会存在纰漏,或可能会欺骗自己。

即使整个团队的业绩提升了,但这样的工作氛围、人员积极性等都是极为低下的。

而这样的公司往往开始发展得很迅猛,然而到了一定的规模之后就遇到了管理瓶颈。而且无论什么高人也解决不了,究其原因就是他们自己。

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能力诅咒”。

越是厉害的人,越可能发生这种“能力诅咒”,大家都知道“西楚霸王”项羽吧,个人认为,他可能是受此“诅咒”最深之人。

秦末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单刀赴会,一个人在会稽的太守府衙内斩杀了近百名守卫,当时他23岁;

巨鹿之战之中,各路诸侯都畏首畏尾,仅有项羽率领楚军破釜沉舟,以5万兵力横扫秦军40万,当时他24岁;

彭城之战时,本部大本营被袭,项羽亲率领3万骑兵连夜赶回,仅仅半天时间,将刘邦的56万联军击溃,当时他27岁。

如此领兵之才,如此傲人战绩,应该算得上是天之骄子吧!司马迁也曾忍不住感叹说,项羽一生经历七十余战,从未有过败绩,除了最后的垓下之战。可能很多人并没注意到,项羽乌江自刎之时,年仅30岁。而当时的刘邦,已经是54岁高龄了。

那么现在请问,如果你是项羽:在你的眼里,全天下有几个将领能算得上及格?有几个诸侯能够看得上眼?

所以,越是能力强大,特别是全能的人,如果当了大领导,就越容易陷入此种“能力诅咒”之中。

他们会很累,也很渴求人才,可是凭他们的眼光标准,就越找不到合格的人才。而越找不到人才,自己就越累,更想得到人才,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你是否也认为,作为高层领导者,就应该拥有超群的智力,可以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应该拥有丰富的想象力,描绘未来愿景,能够激发每个人的热情;还应该掌握运营方面的各种实用知识,能将抽象战略转化为具体计划;并且还要擅长人际沟通,能够感染员工,推动事业……。

但事实是,没有哪个领导者能够符合以上所有标准。也别去信奉“全能型”领导者的学说,这并不科学,反而可能危害更大。

前文中提到的赵总,其手下有很多经理、主管,但有个专员反而给我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当时谈到公司仓库的呆滞物料时,赵总让下面的经理、主管都谈了一下情况,但当大家都说完后,这个专员主动发言,提出了两点补充:

一是客户需求变化太快,原本定好并实施的方案,一个星期内修改了三次,导致刚采购回来的物料就用不上了;

二是采购物流管控不足,完全凭借物流方,公司没办法及时联络掌控,导致本可以退回的物资,还是被送到了。

我认为他提到了关键的地方,但他的领导并不认可,甚至还说了一句“满足客户需求,本就是我们应该做好的。”

但做为第三方的我们,是不便直接说什么,只能在赵总面前夸奖了该专员的认真细致。

是的,就是认真和细致,这也明显是他的优点,如果能够得到有效应用,相信他绝对不是现在的专员职位。

但很可惜,该专员的优点,并没有得到认可,还被间接地警告了一句“满足客户需求,本就是我们应该做好的。”

如果你是这个专员,你会作何感想呢?

其实,在陷入“能力诅咒”的情况下,我们甚至可以说,牛顿看谁都不聪明,贝多芬看谁都像乐盲,项羽看谁都是能力平平。

就在当时,这霸王项羽的麾下别说哪些普通将领,连韩信这种“兵仙”在项羽面前提意见的时候,都没什么存在感,所以后来才投靠了刘邦。

没错,正是因为项羽在陷入了“能力诅咒”,其能力傲气蒙蔽了他的双眼,所以使得他几乎失去了发现人才的能力。

由于领导者的“全能”,很多事情都要管到底,这样也使得员工的作用也越来越小,而给员工的感觉就是:

“领导对我的工作并不信任,认为我可能做不好这项工作。”

“反正最后还是领导决定,我们不用那么费脑筋。”

“本来我考虑得很好很全面的,但还是被领导批评了。”

久而久之,此种氛围之下,就直接扼杀了员工的积极性,因为员工们都知道:

反正有人会改,也就不用费心来做了;把工作当成一个作业来完成,因为即使做得再好,领导也还是要改的;即使做好了,领导可能还会提出批评建议等等。

但这样的批评,可能并不是正确的,只是员工怯于领导者的权威,不敢与领导针锋相对地讨论而已。

“全能型”领导者,往往认为自己在各个方面都是专家级水准,于是这种对能力的过度自信就会被滥用,而对很多事情都不放心,都要亲自过问处理,无法在根本上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发挥不出团队的真正作用,最终的结果就是把自己“忙死累活”的,效率还不会高,而下属们却越来越没脑子,而一旦形成这种情况,再想扭转过来,费的力气更大。

这种领导者,对各种管理企业的内部事务都会插手,还会给员工带来工作情绪上的紧张,给整个公司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

员工随时都会想:我这么做,会不会又被领导骂?会不会对我的工作不满意?万一做错会不会开除我呀?

让员工揣摩领导的心理,迎合领导的胃口工作,员工的精神压力往往过大,根本没有轻松和愉快可言。

这种氛围之下,员工完全没有激情,只是能机械地做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更别谈什么创造性的工作了。

久而久之地在此种紧张的氛围下工作,员工效率、企业效率都会很低下,经济效益自然也好不到哪里,更别谈社会效益了。

如果与能力突出的项羽相比,刘邦的很多方面都low爆了,但刘邦却深刻领会了“知人善任”才是领导者应该有的素质。

刘邦曾经问韩信:“如果我当将军,能带多少兵马?”

“陛下不过能带十万。”

“那你呢?”

“我多多益善。”

“那你怎么屈服在我手下了?”

韩信答了一句名言:“陛下不善于用兵,但善于用将。”

可谓是一语中的!刘邦自己也亲口承认: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而在当代,也有很多的企业家对此也体会颇深,2017年第五届阿里巴巴技术论坛(ATF)上,当时任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马云有一段话,让人印象深刻。

马云说:“很多竞争者嘲笑我不懂技术,但恰恰因为我不懂技术,所以阿里的技术是三家互联网巨头(百度、阿里、腾讯)中最强的。”

这让人很困惑,为什么呢?马云接着说:

“因为我崇拜工程师,所以我没有办法跟我的工程师吵架,而如果我是一个内行,我的工程师可能就会很悲催,我大概会三天两头就要忍不住指点他们一下。幸亏我不懂,我才好奇,我才敬仰,我才让工程师做技术上的决定。”

这其中也正说明“知人善任”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对“全能型”领导者的警醒,马云都说:如果他是个内行,大概会三天两头的忍不住指点他们,这其实是人性使然,还好马云并非“全能型”的。

由此可见,一位杰出的领导者,并会不试图成为十全十美的“全能型”,反而他们只会强化自己的优点,同时努力寻找能够弥补自己缺陷的人才,使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而不是事必躬亲,越权自任。

原文作者:小白企管(微信公众号ID:NKS9080),通俗幽默地把企业管理与职场规则说给你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烦请后台留言联系。图片来源于网络涉权删除。

如能对你有所帮助或启发,请帮点“赞”+“关注”哦,你的支持与鼓励是对小白最大的认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员工太好会散漫,太凶就甩手不干,怎样管理,才能让员工走心?
任正非:对人的能力的管理才是真正的财富!原来大多数人都搞错了
寻找他人弥补自身缺点 做一个“非全能型领导”
一个好的领导者需要有哪些能力?
个人能力不等于领导能力——项羽失败的启示
曾国潘:吃透这4句话,你就能成为优秀的领导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