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名女博士的自述:我们为什么来读博?

我是一个一路本硕博顺顺当当读上来的应届博士生,是班里年纪最小的学生。于我而言,不出意外,读博士大概是我生命历程中既定的社会事件。

从我踏入本科学校的第一天起,父亲寄予我的厚望就是一定要考上研究生,而当我真正考上研究生的时候,父亲的敦促和唠叨又来了,好好学习啊,有能力要一直往上考。

出身地道农民家庭的父亲不懂得科研辛苦是什么,不知道发不出来文章的压力哪里来的,甚至于不知道作为一名女博士有可能面临着成为“大龄剩女”的风险。他只知道自己吃了没文化的亏,干了一辈子的苦劳力,生活也艰苦了一辈子,要是有文化肯定每个月能拿高工资、坐办公室,

所以儿女们如果有能力上学,自己会一直供下去。可偏偏姐姐和弟弟都没能如了他的心愿,就一股脑的给我上劲,甚至下了死命令,考不上博士不准结婚。虽说嘴上没把他的话当回事,可作为一个乖乖女,我多年来的学习行为可以说是完全按照着他的思想意识来实践的。

可能也是老天苦了他的那份执着与心愿,保佑着我顺利的从一个二本院校考进了211,成为一名研究生,又幸运地遇到了一个好的导师,然后有惊无险的成为了一名魔都的博士生,一切都显得那么顺理成章和理所当然。

要问我自己为什么要读博,除了是为实现父亲愿望外,其中最重要的当数我向往着成为一名教师。从小学起,就会被问及你长大之后想干什么?我一直以来的答案都是当老师。当我真正经历过本硕博的生活之后,我确信我想成为一名大学老师。因为我喜欢认识和接触不同的学生,喜欢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更重要的是我喜欢大学里的氛围,那种纯粹的师生之情。


我甚至预想过将来我真正成为一名教师的时候,我该怎么给学生上课,以什么样的方式与他们相处,这也是激励我为什么要读博并且要努力发文章的最重要的原因。以我为例的学生群体来说,并未经历过工作的艰辛、社会的磨砺,一心沿着自己的学术生涯走了多年,读博的原因也大多相似。而相比于我的同班同学,年龄大小各不相同,来读博的原因也相差甚远。

我的室友是一名来自北京的律师,研究生毕业于北京一所很好的大学,在律师事务所已经工作两年,收入很高,生活也很不错。今年刚开学的时候,她还跟我说寒假有过想退学的念头,感觉博士生活远比她想象的艰难很多,感觉每天都会有很大的压力。因为她是跨专业过来的,对于新的专业,她感到有些无所适从,不知道该从哪抓起。


其实,去年刚开学的时候,对她的基本情况有些了解之后,就对她为什么来读博的感到好奇。在外人看来,她不需要通过提升学历来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也不想进大学当教师,为什么要来遭这个罪呢?在一门课上的自我介绍中,她给了我答案,竟是出于不知名的喜欢,一种没有完全了解专业性质的喜欢。

她说觉得这个专业很有用,能够帮助解释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社会问题,而这个答案却还遭到了老师的反驳。因为这个理由来读博,当真正了解了新专业之后发觉与自己所想的实际情况并不符合,她对于未来的博士生活也倍感压力。

另外一位女同学本是某211大学的行政人员,虽说单身,但也在当地不错的地段买了套公寓,生活在我看来很舒适和安逸。要我说,就是想不开了才来读这个博士。可偏偏她是一个不喜平静的人,她自己游玩过很多个国家,她喜欢去体验不一样的生活。经过几次的深入了解之后,她说,就是因为之前的工作太枯燥,生活圈子也让她厌烦了,所以才去想换一种生活,通过提升学历来挣得换工作的资本是她的选择之一。无意中看见了她现在导师的研究方向,甚是喜欢,毅然决然的报考了她的博士并顺利录取。考来之后,因为导师各种的麻烦事,折腾的她几度将要抑郁,再加上参加过几次学术会议后觉得自己的学术水平很low(跨专业学生),更是觉得压力山大。

虽说对现在的生活有些不满,但她并不后悔自己的决定,并会一直坚持走下去。可能对她来说,只有体验过多种不同的生活之后,你才会想要知道自己到底适合过什么样的生活吧。

还有一位更是让我不解。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每周上完课,开完读书会便会立马坐火车赶回家,因为距离比较近,她基本只要就不会待在学校。特别是这学期,老二从老家过来上幼儿园,她每天要接送孩子,整理家务,基本没有多少时间放在科研工作上。

她的丈夫是大学教授,支持并建议她来读博士,觉得读博士是一种有理想、上进的行为。大概多半是因为这个原因,她才选择在这种情况下读博士。说实话,换做是我的话,坚决不会在这个年纪和这种家庭环境下来求学。

作为一名没有社会经历的博士生,对于她们为什么来读博的原因我深感不解。但作为不同的个体,在经历过不同的生活之后,会有不一样的人生感悟。出于“理性人”的假设,对于我们来说,读博一定是能够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利益,包括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才会做出这样的行为选择。不论是为了追求自己的人生态度、学术喜好,还是为了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提升自我,亦或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相信,读博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我们的生活需求。或许现在的生活让我们感到艰难和痛苦,但这不少于三年的生活是充实自己、让自己更优秀的路径之一。

本文来源:考博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博士研究生是一个弱势群体,强烈呼唤社会的关注!
博士生争相当赘婿?硕博生的婚恋窘境该如何破解?
碎语杂记 | 读博其实挺难(20220823)
博士生给亲友的泣血悲书:我想告诉你们这些真相
2014年,博士去哪儿?——学术塔尖上的“悬浮族”
博士,你还好吗?——顶级期刊调查5700多博士生,揭示背后沉重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