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把握内在联系用课本习题的结论解题

初学三角函数,不少同学感到比较困难,不知从何下手。若认真分析课本中的习题,就会发现有许多考题或与习题相似,或经习题改编,或是习题的应用,只有牢牢把握习题中的内在联系,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结论  

          *

一、在课本中的再现

1  求证:

解析:此题同(*)式有惊人的相似。由

符合三个角的和为nπ,这里n=0

根据(*)式,显然

成立

 

二、在课本中的推广应用

2  已知

,求证:

解析:直接由

可得

整理得

若对照(*)式构造三个角的和为π

那么

所以

整理得

注:若

,则

容易证得,同学们不妨试一试。

 

3  如下图,在△ABC中,ADBC,垂足为D,且BDDCAD236,求∠BAC的度数。

解析:由

,即满足(*)式,而

所以

,即

A是三角形的内角,故

注:本题运用(*)式的结论简单明了,极易理解,难题不难了。

 

三、在考题中的应用

4  

的值。

解析:出现20°、40°,若加上120°,即满足三个角的和为180°。

所以

 

5  在△ABC中,已知ABC成等差数列,求

的值。

解析:由ABC成等差数列,得B=60°,

所以

 

6  已知△ABC

,求B的取值范围。

解析:由

则△ABC是锐角三角形,且

所以

B是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所以

编者点评:课本中的习题和例题内涵较丰富,每年高考有不少题都是经习题和例题改编而来的,所以认真体会命题者的意图,学会对习题进行变化,并会应用习题中某些有用的结论,有助于同学们更好地学好数学。

 

练一练

已知

,求

答案:

提示:易知

那么

就可求和解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让探究激活数学思维,燃烧数学热情
用好例题 讲好例题 充分发挥例题功能(3) ——人教八上P.50的例(角平分线的性质)
三角形内外角平分线有关命题的证明及应用
等腰三角形2
七下第4讲 “永远不肯用”的外角
从三角尺到倍角三角形:倍角三角形中三边的关系及其应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