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通读 第四十七章

《道德经》通读   第四十七章

原文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牗,见天道。其出弥远,其智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此章名曰:有道则知

老子在这一章先说有一种人:

不出户,知天下;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人,能够如此。不出户,不用出门,就是说,不用去了解,不用我们今天所说的去考察。就可以知天下。

知天下,或者知天下人,或者知天下事。不论是天下人,还是天下事,一个足不出户的人,怎么能知道呢?

以圣人来回答这个问题,就是说,圣人可以足不出户就知道天下人知道天下事,那么,圣人又是什么样的人呢?就是说,圣人凭什么知道?

圣人,是老子理想化的人,老子理想化的圣人,知道,守道,行道。圣人,以道知天下,圣人是道的化身。

圣人以自己所有之道,可以知道天下人,或者是守道之人,或者是离道叛道之人。守道者,无知无欲无为,离道者,有知有欲有为,知多,欲大,其为罪越深,为祸越大。

知天下事,或清静无为,不为欲生,安宁而不自生;或纷然相争,争名争利争荣,有为而为。

在老子看来,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只要明道、行道、守道即可。道从天赋,可谓人之本性,明道即觉明自己的本性,行道,即依本性行为,守道,就是坚守正道,不起妄心妄念,无为而为。

道既为天赋人之本性,凡明此本性者,兼以行道守道,即为圣人。

所以,足不出户不过是一个方面,目不识丁,贫贱之至,地位低下,都可以是有道之人。

就是说,有道之人,不只是圣人独家可为。

这样的人,还用打开窗户,再见天道吗?就是说,有道之人,其道自在,哪里用得着到外面去明道、得道。道在自心,其身即道。

第二种人: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与足不出户者相比,有一些人,常常到外面、到远处去觅知明道。难道遍历天下不可以有知有道吗?老子为什么会说,行得越远,知道的就越少呢?

我想,应该如此理解老子的话。远行天下之人,自己不明道。道只能自悟,自觉,自明,而后自行其道,自守其道。自己不明,自己不行,却要到自己以外去求道,岂不是越求越少,因为,如此求道本身,就是离道,无为是道,有为求道,岂不越求越少。

最后,老子以圣人再说有道则知的话。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老子所说的圣人是什么样的:不行,不见,不为。有道者,不用远行,即可有知;有道者无须有见,即可识其名,知其本;有道者无所为,自然有所成——为无为,则无不治。

不行,不见,不为,何人不能?何人不成?

所以说,有道者有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胡说《老子》52 —— 明道之用
如何实现道德(自然)生活社会
《道德经》最后一句的警示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老子的这句话到底该怎么理解
有关老子道德经的经典语录哲理
《道德经》智慧:谦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