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时令节气】绿杯红袖趁重阳,久久长长

       重阳久久,九九重阳。

       历史悠久的民族,如同底蕴深厚的高门大族,随便拿出一个物件儿,都有着不俗的身份与来头。华夏民族的重阳节,正是这样的“好物件儿”。

       先民们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阴阳”的概念。万事万物皆分阴阳,数字也不例外。我们今天称之为“奇数”的一、三、五、九,古人视之为“阳数”,“九”是阳数之极;至于剩下的二、四、六、八、十,一律以“阴数”命名。

       九月九日,两“阳”重合,谓之“重阳”。

       今日重阳。

        文学作品中的“重阳”,往往记录着重大的事件,却也逃不开结局的荒凉。

       《水浒传》中,梁山大聚义之后的重阳,宋江以诗词来表达自己想要被招安的愿望。不料李逵一句“招甚鸟安”,将正如日中天的梁山的欢庆氛围破坏殆尽。宋江选择这样重要的日子表达心愿,足见其对招安的渴望;李逵作为宋江的忠实粉丝竟然会在这样重要的日子公开反驳,四散而去的悲凉结局在此刻就已埋下伏笔。

       文人笔下的重阳,充满了思念与感伤。

       一千多年前的重阳节,才华横溢的女子写下一首《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不消多说,她就是李清照。重阳节,志趣相投的丈夫赵明诚负笈远游;独守空闺的李清照,将相思之情付诸笔端,寄于郎君。

        不过这件事还有个非常有意思的“下闻”。

       赵明诚因才华不如妻子,每每不服;收到妻子寄来的诗词,忍不住“调皮”......他将妻子的《醉花阴》混在自己的很多诗稿中拿给友人鉴赏,不料友人认为其中只有一首写得极好,恰是李清照的《醉花阴》。

       更熟悉的思念,在“山东”,山之巅。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人王维,想到昔年与兄弟亲朋登高远望,把酒临风的场景,倍感思亲。

       不过这个“山东”,却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鲁”,而是指华山之东。王维家乡山西蒲州,此刻的年轻诗人正在繁华帝都长安城谋取功名。建功立业的期待固然令人热血膨胀,佳节思亲的哀伤却也不会减少半分。

       重阳登高,由来已久,最初重阳节,也称之为“登高节”。在南朝梁吴均的《续齐谐记》中,记录着“登高”由来的传说。

       东汉时期,汝南人桓景一心求仙问道,最终拜在费长房的门下。

       这一日,师父掐指一算,将徒儿叫到身边,告知其九月九日家中必有大灾难,破解之法就是带家人一起登上高山,将茱萸系在手臂之上,畅饮菊花酒。不如此,不能免除灾殃。

       桓景听后立刻下山回家,带着家人依着师父的教导,佩茱萸,饮菊花酒,登临高山。一天风平浪静,安然无事。黄昏时分,下山返回家中,发现原本活蹦乱跳的动物,竟然全部暴毙。桓景一家人暗自庆幸的同时,不禁感叹费长房的神机妙算。

       至此后,登高,就成为重阳节一项重要的活动。每到这一日,亲朋好友相约登山,佩戴茱萸,饮菊花酒......代代相传。不过,作为战国时期就已出现、魏晋南北朝便风靡一时的节日,直到唐朝才有了自己“法定节日”的“正式身份”。

       重阳节登高,重阳节也要赏菊。说起对菊花的喜爱,文人之中仿佛没有谁越得过陶渊明。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他,守着自己的方寸之地“采菊东篱下”。

       其实不仅陶渊明,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在少数。至于到两宋之际,经济的发达也推动了文化生活的繁荣。重阳赏菊,已成为必不可少的活动。

       当然,赏花就要饮酒;菊花酒,便是此间最应景的杯中物。东晋葛洪在《西京杂记》中记录着“菊花酒”的做法,并不复杂,但却需要一年的等待。陶渊明自然是不肯的,为此往往扯下一瓣菊花,直接放入酒杯,一饮而尽。

       若说三月初三的上巳节是女儿节,想必没有太多异议;但若说重阳节也是女儿节,恐怕会有很多不解。相较于“上巳节”是未出阁女子的节日,“重阳节”则是那些已经嫁做人妇的女子的节日。

       古代女子一旦出阁,没有大事往往不能再回娘家。重阳,温情脉脉地给了她们一个理由。这一日,父母在家中做好重阳糕,酿好菊花酒,待女儿归来诉说衷肠。

       其实在当下,重阳对我们而言最重要的意义,是“老年节”。这也并不是我们今天才有的习俗,至晚在魏晋时期,重阳就因其“九月九日”的“久久”谐音,成为人们向老年人表达敬意的重要节日。当然,“久久”,也寄托着人们对健康长寿的向往。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重自己的父母,推而广之,最终我们遇到的每一位老人,最终全社会甚至全世界的老人.....

       其实,敬老,又何尝不是在敬自己?

       在古人的世界里,“阳”有着强大的生命力,“阳数”也不例外。为此他们将自己遇到的每一个阳数重叠的日子,都设置为重要节日:

正月初一的元日

三月初三的上巳

五月初五的端阳

七月初七的七夕

九月初九的重阳

......

       重阳何以成其大?以其温柔而坚定的力量。

       这正是我们的父母啊!护你我周全,历经沧桑。

       父母陪我们长大,我们伴父母变老,久久长长,可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过了这么多年九月九,今天才真正读懂了重阳节
重阳节历史重读:重阳节来历及习俗
【节日】重阳节里话习俗
重阳节到了,除了赏菊还有哪些民俗?
重阳节的5大节日习俗,你知道几个?
重阳节的由来及习俗有哪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