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传统家训】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家训原典

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原典释读

“孝”,始于诚心敬意奉养父母,继而尽忠职守侍奉君王,最终修身养性立德立言;自己扬名后世,使父母显耀光彩,这就是最大的“孝”。

原典出处



      原典最早见于《孝经·开宗明义篇》,作者孔子,儒家十三经之一,历代统治者皆奉其为圭臬。本文所引选自司马谈临终教子之《命子迁》。

西汉元封元年,汉武帝前往泰山封禅,原本随行的司马谈途经洛阳时身染重病无法前行。闻讯而来的司马迁在父亲床前接受教诲,从而有了这篇影响中国史学进程的家训名作。

其一,秉笔直书记录史实,这是家族传承的事业。

司马家先祖是周王室太史令,功名卓著;司马谈希望儿子在自己去世后子承父业,继续完成史书的编写,以不辱没先祖。

其二,真正的孝敬,是以自身德业声名令父母显耀于世。

司马谈以周公为例,论证何为真正的“孝”:周公继承祖先遗志,宣扬先王德操,匡扶周王室,令天下人敬仰。普通人即便不能建功立业,但若能奉养父母、尽忠职守、修身养性,也足可以扬名立万,从而使父母光荣显耀——这就是真正的孝敬。

最终,司马迁以享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之《史记》的问世,表达了对父亲的孝心。

先贤典故

    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对父亲司马谈的学问修养进行过详细描述:

第一,“学天官于唐都”。

跟随著名天文学家唐都学习天文历法。

第二,“受易于杨何”。

跟随著名经学家杨何学习《易经》。

第三,“习道论于黄子”。

跟随黄子学习道家理论。

司马谈涉猎极广,这为其在太史令任上进行史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他看到自孔子《春秋》之后几乎没有史书传世十分痛心,立志从自己开始为历代圣贤君王、英雄人物著书立说,流传于世。

虽然司马谈“出师未捷身先死”,但其子司马迁历经千难万险,最终完成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的编写。

花雨感悟



“百善孝为先”是人们的共识,历朝历代皆以“仁孝”治天下;不过何为“孝”,却见仁见智。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孔子感叹:若没有恭敬之心,认为保障父母衣食无忧即是孝顺,那与圈养犬马有何不同?

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孔子指出:孝行之中,和颜悦色最难。至于大事小情为父母操持,美酒佳肴父母先品尝都还远远不够。

诚敬之心,和颜悦色,是“孝”的开始;“孝”的高阶,是以自身德业令父母声名远播。若能以此来严格要求自己,很多问题就不会出现。

2018年夏天,杭州城站火车站。

一位37岁的马姓旅客带着自己14岁的女儿匆匆赶到火车站,时间紧急,她连车票也没来得及取。即便如此还是晚了,检票口已关闭。

马女士不依不饶,谩骂检票员;见无法阻挡马女士,检票员选择了报警。民警赶到,反复陈说车站规定。马女士不为所动,大声高喊:“我今天一定要进去”一边喊,一边继续往里冲。

民警当然不能让马女士硬闯,伸手阻拦;令人目瞪口呆的一幕发生了:马女士咬住民警的右臂,狠狠一口。

最终的结果,马女士不仅没能冲进站台登上火车,反而因为扰乱和阻碍执行公务,罚款200元并拘留7天。

可以想象,马女士从此后声名远播,但却是令父母蒙羞。何以至此?

首先,不懂得尊重。

对外如此暴戾,居家面对父母时恐怕也很难做到和言语色。更何况她虽已成年,网友对其评价仍是“没有教养”;教养二字,已令父母蒙羞。

第二,不明白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父母与子女因观念不同难免会产生各种矛盾,此时就应当收敛个性,“色难”虽难,却必须要做。一个在外不懂得控制自己的人,面对父母时恐怕也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

第三,以自我为中心,器量狭小。

有一次曾子被父亲责打之后掩面痛哭,旁人奇怪,不明所以。曾子哽咽:“以前父亲打我很有力,这一次都不怎么疼。可见父亲的身体没有以前强壮……”虽然我们并不提倡“体罚”,但“孝”的第一步就是以父母为中心。生活中过分强调自己的感受,就很容易在面对鸡毛蒜皮时突然发作——不是事儿大,是他们的世界很极端:除了大喜,就是大怒。

人生在世,莫说扬名立万,只要能不令父母蒙羞,就算得上成功的第一步。若能像司马迁这样,经历酷刑折磨仍坚持不懈完成《史记》的编写,实现父亲临终遗愿,则属于“孝”之大者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输入标题膜拜!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
中国古代十大家训,经典!
【推荐】中国经典家训鉴读
中国古代20大家规家训,持家、旺家、传家
司马迁遭宫刑后为何仍写史记
读《太史公自序》有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