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字讲堂】随心所欲很简单!点进来就有答案!

“百姓日用而不觉”,这大概是传统文化最为神奇之处。

譬如我们经常会说“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表示自己要赶紧离开某个地方……

我们也会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来形容某些人阴奉阳违的做法……

就连老师们在组织考试复习、分析历年试卷时,都会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但出处在哪里?——《孙子兵法》。

这部书称得上是国人最熟悉,却也最陌生。

里面的经典语句,估计很多人都能信手拈来不费功夫;但整部著作,恐怕认真读过的人不会很多。譬如开宗明义第一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简言之,“军事”关系到国家存亡,必须慎重。

其实从“国”最早的甲骨文字形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兵者”在国家中的重要意义:突出显示武器“戈”,需要保护的“囗”反而不那么明显。——这里的“囗”,指的就是国家。

古汉语中表示“国家”的词汇有很多,除了“国”本身一目了然,还有一个经常与之连用也可表示“国家”含义的字——方。

“方国”二字古文中经常连用,譬如《诗经·大雅》:“厥德不回,以受方国”,讲的是周文王德行昭著,因此而成为一国之君。

《说文解字》:“方,并船也。象两舟省、总头形。

许慎认为,“方”像两条并行的船。但据甲骨文字形而言,如“人形”之上荷锄而立。对比大量的古文献也不难发现,古文中对“方”的定义多为“邦国”。并且在此基础上,逐渐引申而有“边境”、“方位”的含义——界限感增强。

因为有了“边界感”,“方”也具有了“框定”、“圈定”的含义。《孙子兵法》中有一则,“方马埋轮,不足恃也”。两军交战之际,想要提升军队战斗力,仅仅依靠固步自封,甚至有些自杀性的措施——束缚马缰绳,深埋战车轮……恐怕会适得其反。莫不如放下包袱,群策群力。当然,这也要基于平日里对士兵们的激励与管理。

现代人的边界感,在“方”这个字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方”之侧,即为“旁”。

《说文解字》:“旁,溥也。

在许慎看来,“旁”就是广大的意思。但据甲骨文字形而言,“方”之外有相邻之所,即“在边曰旁”。也就是现代汉语中经常出现的“旁边“。

古文字中的“攴”,像手拿木棍的造型,表示击打。

如果令其与“方”组合,则构成“放”。

《说文解字》:“放,逐也。从攴,方声。”

据金文字形而言,像有人手拿木棍,驱赶前面的人;合而言之,表示放逐。

《史记》中有关于舜帝仁德的记载,用“流放”的刑法,代替死刑。

《尚书·虞书·舜典》中记载“流共工于幽州,放欢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於羽山……”对于给百姓带来灾殃的人,舜帝以“流放”代替死刑的处置。如此一来,“天下咸服”。

最后我们看“边防”。

《说文解字》:“防,堤也。从阜,方声。

据金文字形而言,像高高土堆之上,有一道屏障,“方”即在此处。故此,其本意为堤防,即,边塞险要关隘。

《孟子》有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透过“方”不得不感叹:原本给我们安全保障的东西,若不与时俱进,最终反而会成为我们前进的束缚。

想要没有“束缚”的随心所欲,恐怕唯有坚守底线,与时俱进才能有所突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说文解字——畐
【国,國、或】的甲骨文金文篆文字形演变含义
甲骨文识字|刺、柏
兀字
和生命健康相关的字——试着解读卫的文化含义
师嫠簋铭文,24,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