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输入标题老北京的故事(八三)里二泗

老北京的故事(八三)里二泗

 

里二泗村通州区张家湾镇,张家湾镇政府东南4.5公里处。它是通州古村之一位于在北运河、凉水河间。

个伴水而生的古老村落至今已经2400了,蜿蜒三千多里的大运河曾沿着村边滚滚而去,村里名扬四方的道教佑民观吸引着南来北往的香客,村南还有一片超过百万平方米的汉墓群。

早秋十五潞河边,里二滩头一系船。为爱清风消溽暑,更怜明月满中天。这是明代顺天府通州人刘廷谏的《七月十五日夜泛舟里二泗》诗。明明是里二泗,可是《元史·河渠志》李二寺至通州三十余里,村依寺名。怎么成了李二寺?

原来,元代里就有一座道教宇,面临大运河。随着漕运的兴盛,香客渐多,这座宇的名声也越来越大。而“寺”恰与村名中的“泗”同音,当时村里不识字的人占多数,就把村名说成“李二寺”,后来还有人编了一个动人的李二修庙传说,由此假名传开。一直到了明代嘉靖十四年,即1535年,村中重修庙宇,嘉靖皇帝赐名“佑民观”,“里二泗”村名才拨乱反正,恢复正名。现代史学家一致认为,由于编辑匆忙,元、金、辽史记载得比较粗糙,致使这些史书出现一些错误,也把里二泗记载成了李二寺。

村子的东口有个牌楼,上面写着里二泗新村”,这个牌楼有些别致,四根柱子上各画着一条龙,这是别的地方少见的。从这里进村,要走大约至少一里半的路才能进村,通往村里的路上有好几家工厂。进了村还要走大约一里半的路,才能到佑民观”的这个路口。不过进村后就是村里的商业街,走过一家家商店并不觉得烦闷。正值中午,商业街上稀稀拉拉的穿梭在打折的服装店、鞋店只有手机商店显得有些气派。

里二泗村是通州南部最早有人烟聚落地之一,悠久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的战国时期,至少已有2400多年历史。当初,人们披荆斩棘,辟荒为田,繁衍生息,渐成聚落。到了西汉时期,这里已经是水美粮丰,人口渐多,还出现了集市,渐成城邑。
  经过两汉的社会发展,这里的人口越来越多。三国以后至五代十国长达七百多年间,北方“五胡乱华”,国家纷更,征战不已,藩镇割据,人民争相南逃,这里也曾农田荒废,人烟减少。契丹国从儿皇帝石敬瑭手中接过燕云十六州后,汉族地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这里人口又逐渐增多。

历史上,人们曾将京杭大运河分为五段,最北一段由通州到天津,称北运河。北运河因水源、方位变化,又有潞水、白河、潞河、泗河等众多别名。到了元代初期,漷县东南的白河因白河、萧太后河、凉水河、通惠河汇流而叫作“泗河”。当时,白河从通州城东分成两股,一条从龙旺庄流向东南,一条从小圣庙经张家湾流向东南,两股又在西集镇和合站村复合为一,该村也因此而得名。关于这两股河流,当时有里、外泗河之说,里二泗村在里泗河之畔,故得名。

里二泗村曾为元、明、清三代漕运重要通道,曾有船到张家湾,舵在里二泗之民谣。盛极多时的里二泗庙会,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终止。这座享誉四方的佑民观解放后尽毁。先在东跨院的如意坛院设立了里二泗村小学。1958年,又建里二泗中学,大部分建筑开始拆改为教室。1982年,所有主要建筑全部拆改为新建教室,唯一幸存的就是玉皇阁前的一株将近500年的古槐、残碑5块及如意坛院。1990年,随小学迁如意坛院也被拆除。现在看到的佑民观是2003年重建的,为通县文物保护单位。

村子周围早已看不到大运河的遗迹。在商业街中段的一个路口向北行,穿过一条小胡同,一眼就看见了一座和周围民房完全不同的房屋的山墙,我断定这就是道观了!走近一看,果然一座巍峨的牌楼矗立在眼前,牌楼的匾额上正面写着“敕赐佑民观 古蹟里二泗,背面写着“保障漕河”。这儿就是号称三千五百里运河岸边最大的道

在牌楼和山门之间有一个大约30厘米高的两面坡,坡的断面上写着“漕河”两个蓝色的字。坡下面有三根水泥管子,里面没有水只有土和垃圾。

进入内,首先看到关帝殿,东西各有钟鼓楼一座,晨钟暮鼓嘛,院内翠柏苍松,虬枝古槐。再往里依次是大雄宝殿、金花圣母殿和玉皇阁。

据《通州文物志》记载:明朝嘉靖年前,佑民观称天妃宫,天妃即海神妈祖林默娘。古人以天为帝,以地为后,以水为妃,所谓天妃就是水神。
    元代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漕运总督张瑄首次指挥海船,装载十万石粮米,自上海出发,历经艰险,顺利到达今张家湾处,转为陆运送去大都。此后每年海运都较顺利,漕运官兵都以为是天妃女神在保佑平安,就选在运河边的里二泗供奉天妃神像,久之演变成道教庙宇——天妃宫。
    清嘉庆七年1802年以前,大运河就从佑民观门前经过,所以说佑民观是大运河重要的地理坐标。

历史上,曾有三个皇帝来过佑民观。第一个当属明朝嘉靖皇帝。随着漕运事业逐渐发达,天妃宫香火越来越旺,原有殿宇已经不能满足香客的需求,于是在明代嘉靖十四年,道长周从善将天妃宫扩建。为扩大影响,就将酷好道教的嘉靖皇帝请到庙中,恳请赐名,于是得名“佑民观”。
  到了清朝,顺治和康熙也都亲临佑民观。清顺治八年1651年,顺治皇帝听说佑民观香火灵验,也慕名前往祈求子嗣。据说,当时顺治皇帝还赏银五百两,用以修缮庙宇。后来到了乾隆、光绪、民国时期,都曾经多次对佑民观进行维修补建。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皇帝率领皇子和文武百官等众人来到佑民观,还在观内住了一宿。就是那时,康熙皇帝接见了通州官员,巡视运河并商定运河修浚方案,并御笔亲书“保障漕河”赐予佑民观。

如今这株古槐的主干仅剩下挨着地面的三四米高的一截,三个成年人才能合抱。由于年代久远,树干里早就空了,成了树洞。1992年春节,有小孩在古槐周围放烟花,点燃了树干,烧断了不少枝。现在这些枝叶都是后长出来的。古槐饱经沧桑,是活的文物,见证了佑民观的兴衰。人们为了抢救古槐,用一口铁锅盖住树洞,周围用水泥加固,看上去和真的树干十分相似。

院子里很多重瓣玫瑰花盛开,散发着有人的香甜气味。

当地民间素有“西有白云观,东有佑民观”的说法,可是我在白云观从来没有听说过东有佑民观的说法。这应该是攀附在一个更加知名的景点的做法吧。在明清两代,佑民观远近闻名,是名符其实的京东道家第一福地、最大观场。文物专家周良说,白云观是北方地区最大的道教宇,佑民观也的确是白云观的下院。

我从六里桥来到里二泗已经是中午了,一路很费周折。到了这里只见山门紧闭。经询问一位出来的女施主,再由她闻询道姑才请我进去,本来应该收费的,可是收费的人回家吃饭去了,也就算了。道姑说是村子里收费,和我们没关系。我在观里参观的整个阶段,没见到第二个游客。诺大个院落任由我观赏,上天不负苦心人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通州地理】一座寺庙引来仨皇帝,这个老村太神奇!战国就有人生息
京华随笔:通州张家湾
寻访皇木厂
漂来的北京城 寻京杭大运河遗迹(图)
游通州大运河
【最推荐】张家湾古镇一日游,感受千年运河文化,还有机会遇见红学大家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