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秋,咱来个找月亮比赛
userphoto

2022.09.10 浙江

关注


作者:芷愿


中秋节,就是让你过一个放下手机的、不同的夜晚。看看头顶的月亮,今夜它代替手机做你的精神粮食。


为了让你进入状态,我们先在“宋画”(有些存疑)来个找一下月亮游戏。


山腰楼观
南宋 夏圭



白居易写:楼阁高低树浅深,近树深、远树浅,这是中国画视觉结构的一种默认吧,它可以代表空间,但不能指认时间。大家都知道,晚上看哪里都是一抹黑。放大镜找出月亮,就是把画面上的时态点明,算是把画面信息补充完整。



松风楼阁
传 南宋 马远


水轩花榭图
南宋 佚名



以上三幅“宋画”,别的老师都讲树法、讲构图。其实对这种存疑的画,顶多就是讲画理吧,用来做技法细节的参考就会把手、眼练歪。

所谓画理,是其中的一些规律,本人就点两样:

1.配一个或一组的建筑物,这就是用于观景的“楼”,楼可以建在水涯,可以建在山顶,或在开阔景观的半山。登楼坐拥“高爽”,观“烟雨”、“鲜霞”、“落照”、“满月“。当然,这情感,城市中高楼办公的打工人是无法用这个心境的。


“月满西楼”、“明月下西楼”、“明月西楼斜映照”……西楼,并不是某座楼、某个景点,而是人位于楼的西端位置赏月,月亮虽然从东边升起,但是摄于太阳的淫威,月亮的光在东边尚未能显现,满月升天至中间偏西,才开始进入赏月环节。又因为视野开阔,月升月落,你可以“无言独上西楼”,可以“曾醉西楼”,也可以“慵卧西楼”……西楼是代表主观情绪、空间感和时态都是经过提炼出来的精准概括。“西楼赏月”是中秋的仪式感之最,宋朝有苏轼上过的先得楼,有李清照登过的顺河楼、还有耸翠楼、清旷楼……这几年的古风神曲《西楼别序》,就是把团圆的反面——别愁强调出来,昔日共醉,才有今日离苦,月缺月满——正方便人“缘物寄情”,此情千年不改。

2.“永年”之相。只要找到圆圆的月亮,就知道画面中的留白,容不得你凭空加一排鸟的轻率。大晚上的,已经没有鸟迹,而这样的瞬间之相,也扛不起这样厚重的主题。画上松和石,时空浓缩,谁在赏月并不重要,谁谁有没有在认真赏月也不重要;就像电影的远景镜头,只求场面宏大。唯有重山和古松,是“不计年”的标志,“智生身已老”,明白了生命无常、利禄皆虚无,在一轮满月高悬的特定时空中,更适合你的精神孤独一下。


细观这两画的松树细节,画外形算是勉强完成,画松萝时才松下来。松萝是松上寄生,俗称松落、老君须,生于深山的老树枝。就像给老人加上花白的长胡子,才算真的老。看来是深谙市场的喜好。把主题找准,把氛围感拿捏好了,经历过比稿的文案社畜都懂,甲方的口袋比较好掏钱。


中秋除了吃吃吃的你

月下把杯图
传 南宋 马远



毕竟节日,是人的盼头。宋神宗熙宁十年的中秋,苏轼和弟弟在徐州团聚,于是写道: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宋苏轼《阳关曲中秋月》

他这样写,广东人民会补一句“大吉利是”,这通常是听到太不吉利的话时善意纠正之。人与自然的亲密感来自于“有事相求”。对月祷祝,焚香借着烟的升腾,将心愿传递给上天。拜月在广东的潮汕地区,习俗保留得比较完整,突出月亮属“阴”,所以名为“拜月娘”。

中秋“拜月娘”彻底被潮汕人玩坏了~~
月娘:你们玩,我先走了~

可以向嫦娥求肉身和玉容不老,可以向掌管长生不老药的玉兔求健康,也可以向月中桂花树求“蟾宫折桂”(因为古代科举考场用“桂苑”指代,也就代表金榜题名)。这样就能覆盖绝大多数人的心愿。当然,你可以像上图一样祭出你的银行卡。


焚香祝圣图
传 南宋 李嵩

家主携女眷拜月,这个中秋夜的重头戏,仪式感不在于吃吃吃。

瑶台步月图
南宋 陈清波



女性柔美的曲线和围栏硬折的线条纵横相映衬,女眷似为右侧的供桌商议。以前看人写小说,只要将几位妙龄女子置于一个唯美之境轻言低语,就能造出一个美好的乌托邦……这简洁的构图、这纯美的动机、这暗送的温柔,已经不需要再计较细节的画功了。可恨乾隆爷在此图对开题“小立依然看两星”,他认为这是乞巧,晚上看牛郎星和织女星的活动,你觉得呢?你是站我,还是站他?


飞阁延风图

北宋 王诜



按照图式化的中秋主题:楼台、松、站在建筑物西侧的仕女,还有正在布置的桌子,它应该也是赏月题材。找月亮比赛找不到月亮,看来是被画家刻意安排在画外。



拜月图

宋 佚名


在自家宅院里拜月,居然可以这样的凡尔赛啊。这个大香几配大香炉,虔诚祈祷的样子不该求富贵,也许是求富贵更长久。左边的双勾桐树叶点明季节在秋季。



露台观月图

元 张可观

这位家主没有拜月,选择的是寂坐赏月,但是庭院中燃着巨大的高烛,还是有排面的。


有竹庄中秋赏月图

明 沈周

沈周的私家农庄叫“有竹庄”,他把朋友来访的中秋夜画了下来,还与朋友聊了赏月的感悟,人都是一样老过来的,可我不会像他说这样的对月表白“骚话”啊。


少时不辩中秋月,视与常时无各别……
多么痛的感悟。

直白得头皮发麻

王羲之中秋帖

右军书帖

清 丁观鹏


乾隆爷得“三希”之一《中秋帖》后,命宫廷画家丁观鹏画了一张想象王献之写帖的画。用点垛法画的梧桐树点明季节。其实这种命题作文不好画,有很深的清朝人物画的烙印——甲方爸爸:我等着晒圈,你快点画!



“目眩星辰,自愧鸦涂真成貂续”。
这般自谦难道是怕甲方爸爸不满意?!
还是再暗指乾隆爷的各种御题是续貂?

浣月图

南宋 佚名



园景中种着木芙蓉、蜀葵虽然能点明季节是秋季,都是在晚上之前凋谢的花,不符合植物的生理特征。看了满头花冠的女主后,也可以理解了,就是贪心呗。女主面若银盘,是唐朝的开脸,但树石画法,极致工细,外加香几造型,都似是南宋宫廷画家的临摹+创新。




你了解猴子捞月吧,猴子傻吧,就不应该用占用的心态,只当是玩水中月影,过个瘾。不让月影被水波弄碎,小心捧在手心,吹气都觉得是罪过。赏月的最高阶,就是在掌中观赏“沉璧”,需要小心地掬一捧水,“月影微颤”、明明晃晃,此等风雅,名为“浣月”或者叫“掬月”。若是手不稳了,再一把松开指缝,水、月影,消失无踪。论会玩,你真玩不过古人。



猿猴图

宋 牧溪


效果图
叶嘉莹的纪录片电影《掬水月在手》就是用这个立意。


一手造成的缘起缘灭,一次有意为之的虚妄。这一年又狠狠过去2/3,感觉莫名其妙地飞快,新闻总是在说赏最大最圆的月亮,其实是夜,作为一个上有老下有小不敢死的中年人,我仿佛懂了那些刻意“一角、半边”的“找月亮”的画,“无性情不能同怀”,相比明亮的满月,在更强大的、更有操控力的夜空黢黑中思绪漂流,未必伤心,只是无言。



本文作者:芷愿
编辑:小哈

更多中秋美文,看这里哟:
中秋了,兔子和桂花是什么梗?
中秋杂记
嫦娥奔月哪家强?





PS:公众号改版后推送经常被淹没,记得点“在看”把它捞上来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轼,为一次月满西楼,等一次海枯石烂
月到中秋分外明:写月亮的诗句
【大图音画】 月满西楼
麦瑞大图音画:与君对影月西楼
[大图音画] 月满西楼2
每日一点|描写月亮的120句古诗名句,收藏起来每天背5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