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花篮图
userphoto

2023.10.20 浙江

关注

国庆节前,天安门广场上鲜花锦簇,一座巨大的花篮装置组装好,才有节日气氛。鲜花,是美好、是希望、是祝愿、是生命时空中最灿烂的一帧。将花朵组装在一个精致的花篮里,是中国传统审美中,浪漫且高雅的宁静。先从宋画中体验花篮的穿越,你就明白,为什么在花篮装置成为国庆的经典。

20年前,园艺工人吊装花篮的场面,你有感觉到一代人的时差吗?

历年的国庆花篮,里面花的组合会换,但是花篮造型基本重复利用。

学宋画,只要把一套花篮图临摹下来,线条就基本过关。花篮图实际上是主打一个“欣欣向荣”,虽然描绘的是花,但是层层窥探,前花遮后枝,饱满的且舒展地插在花篮上。每一种花,都能十分确定地找到它的原型,让我想起不知是哪个哲人说过:对微小事物的无限关注,才能成就这种历久弥新的美感。

南宋 李嵩 春花篮 26cmx21cm 上海龙美术馆藏

西府海棠

唐朝开始,就是网红花了。

连翘

木香

有白色和黄色,画中都出现了。

大一些的白色花是林檎花。

叶丛中穿插出花枝,这些春天开的花,并没有用气势型的牡丹,而是将花园中开得繁乱的花采撷一、二组合,以小见大。

南宋 李嵩 夏花篮 26.5cmx19.1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夏花花篮,最妙的是把直立生长的蜀葵向左横卧。以后层的夜合花叶子来衬托蜀葵。

夜合香气极高雅,为皇室庭院的香花典范。

蜀葵花蕾部分因为斜度,穿过了篮子华丽的提手,更有层次感

欣赏一下提手的细节,花蕾藏起来

蜀葵的透视正是围绕花茎开花的特征。

白色栀子花的花瓣厚度比蜀葵要厚,蛤粉厚度与蜀葵花瓣的区别看出来了吗?

这幅临作,托名钱选,试问钱选会把花蕾和叶子都画成一个颜色吗?这能代表钱选的水平吗?

两种颜色的萱草,深色萱草表现花瓣的背面,所以与下方的白色栀子花在面积上拉开大小

南宋 李嵩 冬花篮 26.3cmx26.1cm 台北故宫藏

花篮图保存状态最好的冬花篮。红色茶花的视觉中心成为后世插花思路灵感来源。

瑞香

画中的瑞香更舒展,但它的天真和简朴不减

白色腊梅,泛着冷香。开花的时候,尚余倔强的残叶一抹暖黄调子,成为绿叶的调剂

绿萼梅

平常的梅花都是棕红色的花萼,这种则是柔绿色,诗人形容它开花:冰肌宜褪绿罗裳。这都能想到!?

细思极恐啊,宋人这细节控是造化之美的更高明的“有致之美”。再点点其中的花朵,气味芬芳的花占花篮的三分之二,杨万里写:夜掇香窠沐露华,这些花篮不仅形态美,更将花香描画在观者的观念中,调动了嗅觉的联想。所以,看了这三幅李嵩的《花篮图》后,其他的花篮图多少都有平面感,不够立体的小硬伤,或者是对花还爱得不够。不信,你往下看。

·不束花丛绝整齐

说到高雅,唯有兰花。

传李嵩 篮花图 26x23厘米 绢本设色

传钱选 花篮图

再试试眼力,看看孰优孰劣。

宋画的珠玉在前,但是又有过于庄重的感觉。如果把诸多细节简化之后,依然有空间感的处理会是怎样的?如羊脂白玉一般的蕙兰开放了,将花采撷下来,按照“绝整齐”的审美偏向一隅,竟然有风过留香的幻觉。让花永不凋谢,就像情操一样隽永。

感受这细部的层次,前中后,兰花的花瓣舒展而自在

把兰叶省略是最高明的,三片兰叶不对称造型有心安排

国香的概念如何表达?有蜜蜂!

一朵悬空的兰花,让画面增加动感。每根线条都能表现质感。

如此清冷的气质,只适合于文人的自娱。如果真的有甲方给主题订画稿,那就还是丰富且贪心一些,才有商业味。画家变成了选角的助理导演,又变成把控全局的导演。也就有现实中未必会出现的巧安排。

春天的花以乔木、灌木为多,夏天的草花就突然多了起来。到了秋天,承接着夏,大家总有些怜惜百花残的多情。秋夏的花篮是花篮图的一个主流。宋画传世只有春、夏、冬,秋花篮图据信失传。那秋花篮会有什么花?

不妨找找线索。

传 钱选 篮花图 绢本设色

很多钱选的托作是不能让人信服的。但这幅可以作为真迹典型案例。花篮最上端的木芙蓉枝叶让画面有少少惊险。

秋天,一定要有木芙蓉——芙蓉照水——无法抵挡的好色,她美名“拒霜花”,稳坐秋的节令。还有和夏天的蜀葵八分相像的秋葵。

木芙蓉

秋葵花

我们现在吃凉拌秋葵,长到2米不利于人去采收的话,就被种植户砍掉。哪里知道它其实是观赏植物。

花瓣的络可以表现立体感。一片虫咬啮过的秋葵花瓣巧安排透视空间感。一点点蓝色的鸭拓草,小块对比色安排起来。

一朵凤仙花自投罗网,像上面的配角兰花一样

传 钱选 花鸟 81×43厘米 纸本设色

花有没有立体感,是非常直观的,就算再怎样在花瓣边缘刻意地翻转,但对比上图的秋葵和芙蓉。但又平又板的木芙蓉和快掉瓣的秋葵,一点活气都没有。

传 钱选 花篮图 绢本设色 27.5x25.6厘米

花篮上半部分是夏天的花卉,荷花和金萱占去大半空间。下端容量部分变成了秋天的花。

一天就会凋谢的紫槿,压着重瓣木芙蓉。有些拥挤。

不过,花篮中红色块其实是画家细心布局的。现实中并没有大红色的风雨花,但左侧的风雨花和右侧的海石榴色相互呼应。色调统一后,视觉效果不会因颜色太多,而显得那么琐碎。

明人绘花篮

进一步锻炼你观画的技巧,只需要感受细节的增减,佛座须是莲花蕊的别名,它却偏偏没有花蕊,再感受一下蕙兰枝上的细节,参照兰花篮的线条功力,高下立判吧?

传 钱选 花篮图


韭兰

现实的风雨花(韭兰),和千页海石榴花,都不是这种大红色。


明人绘花篮
秋菊和秋葵,入秋的正式告白。这幅在花的造型和布局上还是有想法的,就是花篮本可以再做精细化处理。

《笔耕园》图册之花篮图

木芙蓉和紫苑,这个配色其实有进退的效果。花篮的细部也有宋画效果。可惜菊花部分,画的姿态不够多,圆脸都在!


紫苑的外形太过规整,就少了角度的变化,更缺少野趣。

清 佚名 花篮图
秋的黄白菊、牵牛花(七夕风物)、木芙蓉、秋葵、老少年、桂花枝、秋海棠,依次横向展开在花篮中。

原产秋海棠都是纤细柔弱的。

明 陈洪绶 花篮


乍看,总觉得画得太二维了,偷懒做这样简单化的处理。但再对比看花的布局,你和陈洪绶会进入同一频道,就是在思考组合的方法。怎么优化,怎么去甜俗。我想起自己刚刚学插花那时,也是插好看看,又另找一个花器试试,再推翻前面的插法。

基本跟上图是同样的花作搭配,但是我觉得这幅是更有“松弛感”的改进版。红色的老少年放在牵牛花后面。因为上图没有枝条的硬朗,所以左上和右侧各补冬的梅花一枝,添朵白茶花共冶一炉,竟然也不违和。有时候我也觉得陈洪绶画花太过图形化,但看到高明的布局时,又觉得可以忽略短处。这是专属他的生猛。

也许,就算是花篮不同,它不过是个容器,但最关键的其实是花枝布局的把控,表现丰盛,不能牺牲灵动;表现生机,不能流于糅杂。


清 佚名 花篮图
去陈洪绶那里抄作业,你觉得更像哪一幅?

清 佚名 花篮图
装花的花篮要别致,装上花朵,也要凸显俏丽的姿态,独留一枝高的石榴枝张望,就像少女的心思。左侧是月季、紫灵芝、石榴花和兰花,右侧则是菊花、木芙蓉和石榴,颜色侧重于左侧,重心又稳在中间石榴位置,使体量感大的花篮依然主题突出。

明 佚名 花篮图
自家庭院采集的菊花、月季、桂花和秋海棠,突出秋季氛围,以下垂的姿态显出散逸的闲情。如果要补充宋画中秋的主题花篮,这幅的香气是比较突出的,相比较之下,木芙蓉、秋葵、紫槿都是没有香气的。

日本 柳泽淇园 花鸟图
根据当时花道家的作品绘制,与上图的气质如此接近

雏菊在竹笼中逸出的姿态,
恰似诗句:仙翮谢樊笼。


中国宋、元、明朝的花篮画影响了日本绘画装饰和花道审美。当时的贵族、名流曾不惜重金购买来自中国的竹篮,并命名为“唐物竹笼”,用名贵唐物竹笼搭配日本本土时令花卉用以待客、装饰空间,成为最高雅的社交行为。追随总是自动发出的,现在的说法是“文化输出”。


法国 佚名 果篮图


再找一幅1800年的油画《果篮图》,再比对看宋画花篮图,你会发现,哇,传统美感塑造和器物制造,是完胜型的超前。在面积不大的绢本画面中,溢出理想化的价值观,已经超越了审美本身,成为回望时间和生命的一种方式。


本文作者:芷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博物馆里珍藏的蜀葵花《花篮图》南宋李嵩
第28画丨李嵩《花篮图》:静物画起源于中国?
五色蜀葵图 绢本设色明_陈栝
明 陈栝 五色蜀葵图 绢本设色64x32
宋佚名蜀葵图
木芙蓉|正似美人初醉着,强抬青镜欲妆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