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蔬菜常见病害

  新沂地区蔬菜病害发生种类很多,蔬菜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灰霉病、瓜类枯萎病、疫病、白粉病、瓜类炭疽病、青枯病、病毒病、茄子黄萎病等。现中国农业网介绍新沂地区主要蔬菜病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以促进当地蔬菜生产。

  1枯萎病、根腐病、青枯病

  茄果类蔬菜枯萎病、根腐病、青枯病发病严重,瓜类次之,这3种病在田间的发病症状类似,青枯病的病程一般为4~7 d,即完成表现症状到全株枯死;枯萎病的病程较长,从下部叶黄化、干枯到整株枯萎需10~30 d;根腐病与枯萎病类似,其特点是整个根部或根尖变褐或腐烂[1].

  发病规律:露地栽培6月下旬前后始发,6月下旬至7月下旬为高峰期;保护地栽培一般4月中下旬始发,5月中下旬大发生。一般开花结果后开始发病,老菜地、连作地发病严重。

  防治措施:一是采取3~4年的水旱轮作制度;二是选择托鲁巴姆砧木进行嫁接;三是定植后,株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500 mL.

  2猝倒病、立枯病

  猝倒病俗称倒苗、霉根,立枯病又称死苗,大棚蔬菜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早春茄果类和瓜类易发生这2种病害,可单独发生,也可混合发生[2].

  发病规律:猝倒病在低温(10~16 ℃)、高湿、弱光照、高密度种植的条件下易发生;立枯病则在高温(20~24 ℃)、多土壤水分、施用未腐熟肥料、高密度种植的条件下易发生,一般猝倒病发生在前期,立枯病发生在后期。

  防治措施:一是农业防治。选择地势高、通风向阳、排水良好的地方作早春育苗地。加强栽培管理,适当通风、洒水;二是药剂防治。用40%福尔马林300 L/hm2对水30 t/hm2,于播种前7~10 d处理床面,盖膜3 d后再播种,或播种后洒50%多菌灵1 000倍液,后盖膜杀菌,或用72.2%霜霉威水剂8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加50%福美双粉剂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于发病初期喷洒,后期则采取淋浇方式,用液量20 000~30 000 L/hm2 [3-4].

  3灰霉病

  该病主要在保护地发生严重,是番茄、辣(甜)椒、茄子等茄科作物育苗和早春保护地栽培的主要病害。由灰葡萄孢菌侵染所引起的灰霉病是大棚茄科蔬菜上的一种重要病害,该病在春季大棚中普遍发生,对早熟茄科蔬菜造成严重的危害[5].

  发病规律:在土壤中越冬的菌核在春季条件适宜时萌发产生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的菌丝和分生孢子借雨水、露珠、气流及农事操作进行传播。病菌从伤口或衰老的器官及枯死的组织上侵入寄主体内,发病部位可大量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该病菌在2~31 ℃条件下均可生长发育,适温为20~23 ℃。对湿度要求很高,一般在阴雨天多的春季,气温达20 ℃左右,相对湿度持续在90%以上的情况下发病流行。此外,植株密度过大、栽培管理不当、生长旺盛、浇水过多或田间积水等都会加重病害的发生。新沂地区一般1-5月均会发生,其中以1-2月中下旬发生最严重。其发生的轻重及早晚取决于天气情况和管理措施。

  防治措施:一是合理放风排湿。1-2月阴雨天在中午通风1~2 h,晴天于10:00左右开始放风排湿,持续5 h左右;二是高温闷棚。晴天关闭棚门,使棚内温度升至33 ℃后再放风(最好是33 ℃保持2 h);三是为减少侵染病源,需及时清除病残体;四是药剂防治。选用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于发病初期喷施,每隔7~10 d喷1次。

  4疫病

  早疫病一般表现在茄子、番茄、辣椒上,晚疫病则表现在番茄上。早疫病一般有同心轮纹,番茄晚疫病一般从叶尖和叶缘处开始发病,病部在潮湿时会有白霉,辣椒疫病在成株上表现为分叉处易感病,并且接触传染严重,受害果软腐。

  发病规律:在10~24 ℃高湿条件下早疫病及晚疫病易流行。因此,保护地2月中下旬至4月中下旬易发生,露地4月中下旬至5月中旬易发生。辣椒疫病在25~30 ℃高湿条件下易流行。因此,新沂地区一般6月中下旬始发,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高峰期。定植过密、徒长、通风透光不良的田块发病重。

  防治措施:一是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合理轮作、及时整枝,摘除病叶老叶;二是药剂防治。选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1∶200倍波尔多液喷施,每隔7~10 d喷1次。

  5病毒病

  番茄、辣椒病毒病发生严重,尤其是秋延后栽培,豆类、瓜类发生较轻。番茄发病后表现为花叶、蕨叶、条斑、巨芽、卷叶、黄顶,辣椒发病后表现为花叶、黄化、坏死和畸形。

  发病规律:辣椒秋延后栽培一般在8-9月发生严重,冬春瓜类蔬菜栽培技术多为卷叶型或蕨叶型;番茄春季栽培发生较少,秋延后栽培发生较重,也是8-9月发生。高温、干旱、重茬、缺水缺肥的田块植株生长不良,蚜虫多或防治不及时,是造成蔬菜发病的重要原因[6].

  防治措施:一是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适时播种;二是物理防治。及时拔除中心病株,加盖遮阳网;三是药剂处理。清水浸种3~4 h后,再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40~50 min,捞出后用清水冲净后催芽播种,或用0.1%高锰酸钾浸种30 min.发病后,选用1.5%植病灵乳剂1 000倍液,或0.1%高锰酸钾加0.2%~0.3%磷酸二氢钾加0.1%尿素进行喷施。

  6炭疽病

  该病主要危害瓜类、辣椒、白菜。发病后叶、茎、果实、叶上初生黄白色圆形斑点,后变褐色,有同心圆纹,干枯时易破裂;果实上病斑下陷,中央龟裂,白菜茎和叶柄的病斑为棱形,下陷。

  发病规律:高温(10~30 ℃)多雨季节,即4月中旬至10月发病严重。湿度越大发病越快越重,一般是植株中后期病害加重,生长弱者发病也重。

  防治措施:一是采取3年以上水旱轮作,最好与非瓜类作物轮作;二是用50~55 ℃温水浸种20 min;三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于发病初期喷施,连喷3~4次。

  7白粉病

  该病主要危害黄瓜、长瓜、日本南瓜和豇豆等多种作物的叶子,病害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生,蔓延到上部叶片后会严重影响产量,一般在植株生长中、后期危害较重,常造成茎、叶枯死。植株受害后,初在叶的正面上呈现近圆形白色粉斑,后逐渐扩大连接成片,直至布满整个叶面,后期粉斑变为灰色或乌白色,叶片枯黄,但一般不脱落。高温干旱和高温高湿交替出现的气候条件,极有利于瓜类白粉病的发生与流行[7].

  防治方法:一是加强肥水管理,增施磷、钾肥,增加植株抗病力;二是选用50%翠贝5 000倍液、12.5%腈菌唑4 000~5 000倍液,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每隔10 d左右喷药1次,连续2~3次,注意药剂的轮用。

  8霜霉病

  黄瓜霜霉病俗称跑马干或黑毛,是一个世界性的大病害,在我国凡是有黄瓜种植的地区都会有发生。特别是在保护地栽培中,一旦发生,损失严重。在湿度较高的时候,发病3 d就可导致1个大棚绝收[8].

  防治措施:一是加强通风排湿,减少保护地栽培的结露时间,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力。二是用10%科佳2 000倍液、72%克露700倍液,于发病初期喷施,每隔5~7 d喷药1次,连喷2~3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秋老虎来了你还不知道?蔬菜低温病害及预防
专家上阵!专治蔬菜病虫害,想要增产增收千万别错过!
高锰酸钾用于农业杀菌,竟有奇效!
高锰酸钾还能这样用!几毛钱成本真菌细菌病毒通杀
超详细!5个辣椒常见病害防治方案,菜农必看!
蔬菜瓜果作物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技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