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福建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福建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982年2月8日,第一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公布,泉州市入选
1986年12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38座,福州市、漳州市入选
1994年1月4日批准国家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37座)长汀县入选。


​福州市
   
周属七闽地。
公元前222年,秦朝设闽中郡(今福州隶属于它)。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无诸被正式封为闽越国国王,今福州冶山一带的冶城建都,又称东冶,乃福州建城之始。
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才在此设立冶县。东汉末改属南部都尉。三国吴为建安郡地,时置候官县于此。晋太康三年(282年),始置晋安郡,属扬州;东晋改隶江州。宋、齐、梁因之。陈兼置闽州,寻废;又置丰州。隋平陈,郡废,改州曰泉州;大业初,复曰闽州;
大业三年(607年),改为建安郡。唐武德六年(623年),仍曰泉州;景云二年(711年),改为闽州(并置中都督府,督闽、建、泉、漳、潮五州); );
唐开元十三年(725年),原闽州改名为福州,福州之名肇始。二十一年置经略使,改督福、建、汀、泉四州.天宝初,曰长乐郡;乾元初,复为福州(改经略使为都防御使兼宁海军使,元和六年废,又置福建观察使,领福、建、泉、漳、汀五州;乾宁四年,升为威武军节度使,以授王潮)。
五代时,王氏据有其地,升为长乐府,后仍旧为福州。开平三年(909年),王审知建立闽国、定都福州。后梁贞明六年(920年),升为大都督府;后唐天成元年(926年),王延翰建闽国;后唐长兴四年(933年),王延钧升为长乐府;保大三年(945年)闽国被南唐所灭,王延政号为南都,也作东都;三年,属南唐,明年属吴越,仍曰福州威武军;开运四年(947年)吴越击败军阀李弘义而控制了福州,直至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北宋吞并吴越、占领福州为止。
福州城在五代非常繁荣,城池的扩建将乌山、于山、屏山圈入城内,从此福州也得名“三山”。

周广顺初,改曰彰武军。

宋仍为福州(亦曰长乐郡威武军),为福建路治;宋治平二年(1065年),福州太守张伯玉在福州遍植榕树,“榕城”之名由此而来。德祐二年(1276年),蒙古军队攻占临安后,南宋益王赵昰以福州为行都称帝,改年号景炎,升福安府。元改福州路,为福建道宣慰司、福建行省治。
明初,改福州府,为福建布政使司治。
 隆武元年(1645年),明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建都称帝,改元隆武.
清仍曰福州府,为福建省治,领县十、厅一。
清仍曰福州府,为福建省治,领县十、厅一。
民国二年(1913年),福州各派系军阀先后进驻福州掌握福建省的行政权,直到民国十五年(1926年)12月13日,北伐军占领福州并结束了福州的军阀统治。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1月20日,十九路军和国民党内部分反蒋中正的势力在福州发动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定首都于福州,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月16日占领福州,闽变失败。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4月21日至民国三十年(1941年)9月3日以及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10月4日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5月18日期间两度占领福州。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福州设市。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49年8月17日后进入福州城。

经国务院批准,1970年2月17日福建闽侯专区专区机关驻地移驻莆田城厢 ,管辖闽侯县、永泰县、长乐县、福清县、闽清县、连江县、古田县、罗源县、屏南县、平潭县、莆田县、仙游县。1970年7月底,连江县和古田县、罗源县、屏南县再度划入福安专区。1971年4月改闽侯专区为莆田专区,莆田专区管辖莆田县、仙游县、闽侯县、永泰县、长乐县、福清县、闽清县、平潭县。同年6月,改称莆田地区,管辖范围不变。1973年07月,闽侯县从莆田地区实际划给福州。1983年08月,原莆田地区辖属的永泰、福清、平潭、长乐、永泰、闽清实际给福州管辖。1983年9月9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莆田地区改为莆田市,永泰县和福清市(1990年福清县升格为福清市)、平潭县从莆田市区划给福州代管。
福州市政府驻地:福州市乌山路24号,下辖6个市辖区、1个县级市、6个县
​鼓楼区  台江区  仓山区  晋安区  马尾区  长乐区  
福清市  
闽侯县  连江县  罗源县  闽清县  永泰县  平潭县  


     

  
 泉州市
   
 上古为百越地
夏、商两代,泉州地属扬州。
西周时,为七闽地。
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属闽越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立闽中郡,泉地归之。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泉地属闽越国。
始元二年(前85年),泉地隶属会稽郡。
吴永安三年(260年),会稽南部都尉改为建安郡,析建安郡侯官县地置东安县,县治在今南安丰州,为本地设县置治之始。辖今泉州(今德化县属侯官县)、莆田、厦门及漳州部分地区。

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析建安郡置晋安郡。改东安县为晋安县,管辖莆田、泉州、厦门、漳州四市地,县治在今丰州镇。改属晋安郡。
西晋·永嘉五年(311年),改南安江为晋江。
梁·天监间(502年~519年),析晋安郡置南安郡,下领三县:晋安、龙溪、兰水;郡治设于晋安(今南安丰州)。泉地属南安郡晋安县。
陈·永定元年(557年),在晋安郡置闽州(今福州),辖晋安、建安、南安三郡。天嘉六年(565年),闽州罢,仍隶东扬州。
陈·光大二年(568年),于晋安郡置丰州(今福州),南安郡属之。分南安地另置莆田县,属丰州之南安郡(今泉州)所辖。
开皇九年(589年),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改丰州为泉州(今福州),南安郡撤销,晋安县改为南安县,归其管辖。福建历史上首次出现“泉州”之名。
大业二年(606年),复改泉州为闽州,南安县改属闽州。
大业三年(607年),废除州治,改闽州为建安郡,今泉州(德化县废归属闽县外)属南安县。
唐太宗继位后分全国为十道。福建属岭南道,下辖丰州(治所在今泉州)、泉州(治所在今福州)、建州(治所在今建瓯)。
武德五年(622年),于南安故郡地置丰州,州治在今南安丰州;分南安地复置莆田县,属丰州。丰州下领南安、莆田、龙溪三县。

贞观元年(627年),丰州撤销,南安、莆田、龙溪三县并入泉州(治所在今福州)。
嗣圣元年(684年),析泉州(治所在今福州)之南安、莆田、龙溪三县置武荣州,州治在今南安丰州。不久,武荣州废,三县仍属泉州。
圣历二年(699年),划莆田县西部设清源县(今仙游县)。又置武荣州,治南安县,旋迁州治于今泉州市,三年废,复属泉州;

久视元年(700年),又于今泉州鲤城置武荣州,辖南安、莆田、龙溪、清源四县。衙前辟南大街为市,并开始在治地建城,是为唐城。
景云二年(711年),武荣州改称泉州,隶属闽州都督府。泉州建制自此开始。莆田、清源二县属泉州所辖。
开元六年(718年),泉州刺史冯仁智以州治无县,请析南安县东南地置晋江县。至此,泉州辖南安、莆田、龙溪、清源、晋江五县。
天宝元年(742年),唐廷下诏改州为郡,泉州易名清源郡,属岭南道,领南安、莆田、仙游(因郡、县同名,清源县改名为仙游县)、晋江四县
乾元元年(758年),清源郡复为泉州。先后隶属福建经略使、福建观察使等。
贞元十九年(803年)、长庆二年(822年)、咸通五年(864年),先后析南安县地立大同场(今同安县)、小溪场(今安溪县)。
贞元间(785年~804年),析永泰县之归义乡置归德场(今德化)。
大中十一年(857年),设嘉禾里(今厦门)属泉州。

后晋天福四年(939年),升大同场为同安县,至此,泉州计领六县。
开运二年(945年)正月,大殷改国号闽,泉州隶之;九月,泉州归属南唐。南唐封留从效为晋江王。
后汉乾祐二年(949年),南唐升泉州为清源军(下辖今泉州、莆田),兼领南州(即漳州)。同年德化划归清源军,增领原属尤溪的常平、进城二乡。
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升小溪场为清溪县(今安溪)。

 北宋时,福建称福建路,行政区划为福、建、泉、漳、汀、南剑六州和邵武、兴化二军。南渡后升建州为建宁府。福建因此包括一府五州二军,共计八个同级行政机构,故号称为“八闽”,共辖42县。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宋复灭吴越,至此,泉、漳二州正式顺归宋王朝,福建全境才真正纳入宋朝版图。
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析晋江县东北部16里置惠安县。至此,泉州领七县:南安、晋江、同安、德化、永春、清溪、惠安。割所属莆田县、仙游县别为兴化军。
太平兴国八年(983年):闽地从两浙西南路分出,独设福建路。
雍熙二年(985年):泉州改隶福建路。
宣和三年(1121年),清溪县改称安溪县。至此,泉州辖晋江、南安、同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7县。宋代澎湖已正式划归泉州,隶属晋江县管辖。

至元十四年(1277年),元廷在泉州设立行宣慰司,兼领行征南元帅府事。
至元十四年(1277年),元廷在泉州设置市舶提举司。
至元十五年(1278年),福建全境入元版图。升泉州为泉州路总管府,领南安、晋江、同安、安溪、德化、永春、惠安七县,属福建道宣慰司,后隶福建行省。省治设福州。
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二月,再设泉州行省。至元二十一年九月,泉州行省并入江淮行省。至元二十九年复设福建行省。
至元二十七年前后,开始在澎湖设立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等岛屿,隶属泉州路同安县。
大德元年(1297年),改福建行省为福建平海行中书省,遂徙治泉州,辖诸州。大德三年二月罢,置福建宣慰司都元帅府,移治福州。
至正十六年(1356年),撤福建路,成立福建省,此为福建设省的开始。
洪武二年(1369年),福建全省八路先后改为福州、建宁、延平、邵武、兴化、泉州、漳州、汀州八府。改泉州路为泉州府,隶福建行中书省;泉州府仍领晋江、南安、同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七县。
洪武九年(1376年),改福建行中书省为福建承宣布政使司,泉州府隶之。

清承明制,泉州府为闽八府之一。雍正十二年(1734年),永春升为直隶州,德化归其所辖。泉州府辖晋江、惠安、南安、安溪、同安五县。清设兴泉永道,辖泉州府、兴化府之莆田县、仙游县、永春直隶州和厦门。
民国元年(1912年),废州府,复县设道。泉州初归厦门道,后属南路道。
民国三年(1914年),废除清制,置兴泉永道(治所泉州),原清朝兴泉永道之泉州府、永春直隶州、兴化府所辖各县隶之。思明府改名厦门道,厦门成立思明县,金门隶属思明县,派分治员驻金门。
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泉州划为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晋江、南安、安溪、莆田、仙游、惠安、金门八县。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闽变后成立兴泉省,辖莆田泉州,设省政府于泉州,不久即废,后改为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但辖县不变,直至解放。

泉州于1949年9月解放(金门除外),并于9月9日设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区,辖晋江、惠安、莆田、仙游、同安、安溪、金门(待统一)。同年12月,德化县归之。
1950年3月,改称泉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德化划归永安专区;9月改为晋江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政区依旧,10月德化复归。
1951年1月,划晋江县城关和近郊设泉州市。
1955年3月,改为晋江专区专员公署。
1956年5月,划福清、平潭、永泰和大田到晋江专区。
1958年,析同安县划归厦门市。
1959年8月,析福清、平潭、永泰归福州。
1963年4月,析大田归三明。

1968年9月,撤销晋江专区专员公署,成立晋江专区革命委员会。
1970年6月,析莆田、仙游归莆田专区,同时划同安县归晋江专区。
1971年6月,改称晋江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3年6月,析同安县归厦门市。
1983年4月,撤销莆田地区,将莆田、仙游2县划回晋江地区,9月划莆田、仙游从晋江地区出成立莆田市。
1985年5月,撤销晋江地区,原泉州市升  地级市,实行市辖县体制  泉州辖鲤城区、惠安、晋江、南安、安溪、永春、德化及金门县(待统一)。
1987年12月,析晋江县石狮、永宁、蚶江、祥芝为石狮市(县级市)。
1992年和1993年,晋江、南安相继撤县设市。
1997年6月,从鲤城区析出丰泽区、洛江区。
2000年,肖厝管委会改为泉港区。
泉州市政府位于东海街道海星街泉州市行政服务中心辖鲤城、丰泽、洛江、泉港4个区,代管晋江、石狮、南安3个县级市,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待统一)5个县 。

     
 漳州市
   
夏商属百越地,战国后期前属闽地,后属于闽越地。公元前222年(秦始皇二十五年,另说秦始皇三十三年),列入秦中央版图,属闽中郡。汉初,以梁山为界,北属闽越国,南属南海国。前85年(始元二年),武帝改“封邦建国”为郡县制后,北属会稽郡冶县,南属南海郡揭阳县。三国吴属晋安、绥安二县地,分隶晋安、义安二郡。南朝梁属龙溪、兰水、绥安三县地,分隶梁安、义安二郡。北属南安郡龙溪县、兰水县(待考),南属义安郡绥安县。
592年(隋开皇十二年)并兰水(待考)、绥安入龙溪,今漳州境域才结束分属两郡状况,属建安郡。不久龙溪县撤销并入南安县,不久南安县也撤销。直到近百年后的唐朝中期漳州一带才再设县:686年(唐垂拱二年)武则天割泉州南部(此时泉州 州驻地为今天的福州,今天的泉州在唐朝久视年间(西元700年)才最后定设州,前面几次裁撤)和潮州一小部分,设置了漳州。因州治傍漳江而名漳州。初治漳水北(在今云霄县北西林村),辖怀恩、漳浦2县,716年(开元四年),徙州治至李澳川(今漳浦县绥安镇),属福建经略使,二十二年,改隶岭南道经略使;开元二十九年后,划龙溪县、龙岩县来属。786年(贞元二年)州治再徙龙溪县桂林村(今漳州城区)。
  天宝元年(742年),改州为郡,名曰漳浦,还属福建;十年,又隶岭南;乾元元年(758年),复曰漳州;上元初,还隶福建;贞元元年(785年),移州治于今漳州市。五代初,属王闽;后属南唐,改曰南州,常为泉州支郡。
至947年,南唐灭闽国,漳州地为王潮和闽国治地,历时61年。
963年,清源军(下辖泉州、莆田、漳州)改为平海军,漳州属平海军。
978年(北宋太平兴国三年),漳州始随平海军纳入宋土。宋复曰漳州,属福建路。
元曰漳州路,隶属福建道宣慰司,后属福建行省。明初改曰漳州府,属福建布政使司。清仍为府,隶属福建省,领县七、厅一。
清朝设汀漳龙道,管辖汀州府之县、漳州府之县,龙岩州。1734年(雍正十二年),升龙岩县为汀漳龙道直隶州,下辖龙岩、漳平、宁洋县。
1913年(民国2年)废府设汀漳道。民国23年设督察区后,今漳属各县基本上稳定为同一区域。1933年“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设龙汀省,下辖漳州、龙岩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境地为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区。
1949年09月解放(其中华安县于1949年11月解放,诏安县于1949年12月解放,东山县于1950年5月解放)之初,实行县、区、村3级建制。
1949年09月26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原第五行政督察区改为第六行政督察区,设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行政督察区辖龙溪、漳浦、云霄、诏安、东山、海澄、长泰、南靖、平和、华安10县。
1950年03月,改第六行政督察区为漳州行政督察区(简称漳州专区),成立漳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同年09月14日,又改为龙溪区,成立龙溪区专员公署。漳州专区、龙溪区均辖10县。
1950年后建立乡(镇)之后,实行县、区、乡(镇)建制。
1951年06月,析龙溪县城关区(共两个区)设漳州市(县级)。此时,龙溪区辖十县一市。1955年3月,改龙溪区为龙溪专区,成立龙溪专员公署。
1955年至1956年进行并区并乡。
1958年04月前后,撤区并乡,实行县、乡(镇)建制。
1958年09月,建立人民公社,撤销乡(镇),实行县、人民公社建制。
1960年08月15日,国务院批准龙溪县、海澄县合并为龙海县。县城设在石码镇。此时,龙溪专区辖龙海、漳浦、云霄、诏安、东山、平和、南靖、长泰、华安9县及漳州市。
1967年4月,由驻漳支左部队成立龙溪专区军事管制委员会,实行军事管制。1968年05月15日,成立龙溪专区革命委员会。龙溪专区成为一级政权的行政区域。1970年09月,专区改称龙溪地区,专区革委会改称龙溪地区革命委员会。龙溪地区(专区)仍辖九县一市。
1978年03月29日,成立龙溪地区行政公署。辖区仍为九县一市。
1984年下半年取消人民公社后,实行县、乡(镇)建制。
1985年05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龙溪地区建制,漳州市升为地级市,原县级漳州市改为芗城区,时辖龙海、漳浦、云霄、东山、诏安、南靖、平和、长泰、华安9县和芗城区。
1993年05月,撤销龙海县,设市辖龙海市。
1996年5月,设市辖龙文区。 
2017年11月,漳州市政府驻漳州市胜利西路118号
辖2区1市8县
市辖区:芗城区、龙文区
县级市:龙海市
县:云霄县、漳浦县、诏安县、长泰县、东山县、南靖县、平和县、华安县

 


  龙岩市长汀县
 
  282年(西晋太康三年)为新罗县境。
736年(唐开元二十四年),福建经略使开福、抚二州山洞置汀州,于九龙水源长汀村置长汀县,属汀州。治白石,即今长汀县.742年(天宝元年),改汀州为临汀郡,758年(乾元元年),复名汀州,时县治已附于州郭,后随州治迁至东方口(宋名县基岭)县治仍附州郭。769年(大历四年)。又随州治迁白石村,即今县治所在。
893年(景福二年),王潮克福州,称留后,长汀县属王潮。933年(后唐长兴四年),闽王王延钧称帝,改元龙启,长汀县仍属闽。943年(闽永隆五年),闽富沙王王延政于建州称帝,国号殷,改元天德,944年(天德二年),长汀县属殷,945年(天德三年),殷亡,长汀县属南唐。975年(宋开宝八年),南唐亡。县入宋版图。985年(雍熙二年),长汀县属福建路。
  1278年(元至元十五年),改汀州为汀州路,长汀县属福建行中书省。1282年(元至元十九年),福建、江西二行中书省合并,置福建宣慰使司,长汀县属福建宣慰使司。1368年(明洪武元年),改汀州路为汀州府,1369年(明洪武二年),置福建行中书省,长汀县属福建行中书省。1376年(明洪武九年),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长汀县属福建承宣布政使司。清代沿用明代制度。长汀县始终为汀州、郡、路、府属县。

1913年(民国二年),废府建置,长汀县属汀漳道,隶福建省。1919年八年(民国八年),闽军与护法军协议,长汀县属护法区。公元1925年(民国十四年),复隶福建省。
1929年3月,红军入长汀,建长汀县革命委员会,为闽西、赣南第一个红色县级政权,苏维埃政府于涂坊,属闽西苏维埃政府。1931年10月,建立汀州市苏维埃政府于城关。12月,以南阳、才溪、通贤、畲心、涂坊、中屋村、水口、三洲、濯田等区建新汀县,县治设于濯田。以河田、四都、古城、长汀附城、汀东、童坊、张地等地为长汀县,县治设于河田。市、县均属西苏维埃政府。1932年3月,建立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于汀州市;与此同时,撤销新汀县。才溪、通贤划归上杭县,南阳划归新泉县,其余各区并长汀县。10月,分长汀县东北部分地建立汀东县于馆前;1933年9月,分长汀县近汀州市部分地区建立兆征县,县治设省苏维埃政府内,均属福建省苏维埃政府。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11月,长汀复由国民政府统辖,改用民国纪年,仍合称长汀县,隶福建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驻汀。翌年改隶省第七区解放军接管长汀县。18日,成立长汀县人民政府,隶福建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1年至1997年,隶龙岩地区专员公署。    
1997年5月后,隶属地级龙岩市。
 1998年,长汀县辖13个镇、5个乡。
2003年之后,长汀县政府驻汀州镇兆征路19号
辖13个镇、5个乡:汀州镇、馆前镇、河田镇、大同镇、策武镇、古城镇、新桥镇、童坊镇、南山镇、濯田镇、四都镇、涂坊镇、三洲镇、铁长乡、庵杰乡、宣成乡、红山乡、羊牯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福建省历史沿革
泉州沿革与泉州与莆田的历史关系
福建省名称的由来,竟来源于唐朝,“八闽”来源于宋朝
福建历史沿革
《福建省远古简史》
闽越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