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州市及辖5区4市沿革

秦始皇二十四年(前223年),置会稽郡。东汉顺帝永建四年(129年)析会稽置吴郡。东晋成帝咸和元年(326)改吴郡为吴国。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复称吴郡。梁武帝梁太清三年(549年)改称吴州,大宝元年(550年)复为郡。陈祯明元年(587年)复改吴州。天监二年(503)改吴郡为吴州。隋开皇九年(589)二月改吴州为苏州,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苏州得名自此始。隋大业元年(605),复改苏州为吴州。大业三年(607年)废州改郡,又为吴郡。唐武德四年(621年)改吴郡为苏州,七年置都督府。苏州升为“望”州。

唐天宝元年(742),改州为郡,苏州改为吴郡。

唐乾元元年(758),改吴郡为苏州,从此苏州地名被作为通称。

唐大历十二年(777)十三年,升苏州为“雄”州。

后唐同光二年(924),升苏州为中吴军。

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改中吴军为平江军。

宋政和三年(1113),苏州升为平江府,苏州称平江始此。

元至元13年(1276)十二月,改平江府为平江路。

元至正十六年(1356)二月,诚王张士诚遣弟张士德攻占平江路,改为隆平府。十七年(1357),张士诚降元,改隆平府为平江路。

元至正二十七年、明太祖吴元年(1367)九月,改平江路为苏州府。

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攻克苏州,建立苏福省,设省会于此。同治二年(1863)清军攻占苏州,复称苏州府。中华民国元年(1912)1月,苏州改称吴县。民国17年(1928)11月27日,在吴县城区置苏州市(省辖),12月10日,苏州市政府正式宣告成立。民国19年3月27日,撤销苏州市政府,原苏州市辖区归属吴县。民国38年(1949)4月27日吴县解放,析吴县城、郊地置苏州市,由苏南行署直辖,为苏州专署驻地。4月30日,成立苏州市人民政府。1953年1月26日,苏州改为江苏省省辖市。1958年7月5日复归苏州专区领导,仍为专署驻地。1962年6月25日,苏州市恢复为省辖市。

1983年1月18日,《国务院关于江苏省改革地市体制调整行政区划的批复》([83] 国函字1号):批准撤销苏州地区行政公署。撤销常熟县,改设常熟市。将原苏州地区的吴县、吴江、昆山、太仓、沙洲、常熟6县(市)划归苏州市,将原属苏州地区的江阴、无锡二县划归无锡市,于3月1日正式实行。

  1986年9月,撤销沙洲县,设立张家港市。 1989年9月,撤销昆山县,改设昆山市。

1992年2月17日,民政部批复撤销吴江县设立吴江市。1993年,撤销太仓县,设立太仓市。 

1995年6月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吴县,设立吴县市。

2000年1月5日,民政部批复将苏州市郊区更名为虎丘区。12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吴县市,设立苏州市吴中区、相城区。

2012年9月,撤销苏州市平江区、沧浪区、金阊区,合并设立苏州市姑苏区;

2012年10月29日,吴江撤市设区,为苏州市吴江区

苏州市政府驻地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三香路998号,辖5个市辖区:姑苏区(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虎丘区、吴中区、相城区、吴江区;代管4个县级市:常熟市、张家港市、昆山市、太仓市。

市    长  惠浴宇1949.4--1949.8

 副市长  吴    明1949.4--1950.7

姑苏区

2012年9月,撤销苏州市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设立苏州市姑苏区。以姑苏山得名。姑苏区人民政府驻苏锦街道平川路510号。

原平江区 

1949年9月1日,建立东、南、西、北、中5个区公所。1950年6月2日,区公所撤销。1951年10月18日,苏州城区建立东、南、西、北、中5个区人民政府。原平江辖区涉及当时东区、中区、北区。

1955年10月1日起,苏州市各区改名,东区改称平江区,以境内平江路命名。北区改称北塔区,中区改称观前区。“平江区”政区名称始于此。观前、北塔两区分别于1956年7月与1958年7月撤销,所属街道一部分并入平江区,另一部分并入沧浪、金阊两区。

1966年11月,平江区改称东风区。1979年6月1日起,恢复平江区原名。

原沧浪区

1951年11月6日,南区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1955年9月21日,南区以境内有宋代名园沧浪亭而命名为沧浪区,10月1日起正式使用“沧浪区”区名。

1960年7~8月,原沧浪区划分为沧浪区和胥江区。 

1963年2月22日,撤销胥江区,并入沧浪区。

1966年11月5日,改沧浪区为红旗区。

1979年6月1日,红旗区恢复沧浪区原名。

原金阊区

1951年10月18日,成立西区人民政府,11月1日,正式对外办公。1955年10月1日,西区改称金阊区。以境内古城之金门、阊门命名。 

1960年7月,金阊区分为金阊区、桃坞区。 

1963年3月,桃坞区并入金阊区。 

1966年8月,金阊区改称延安区。1979年6月1日,恢复金阊区原名

虎丘区

1952年始置,以地处市区四周取名郊区。1958年并入吴县。1962年设郊区办事处,1968年废,1981年复设郊区办事处。1983年复置郊区。2000年1月5日,民政部批复将苏州市郊区更名为虎丘区。以虎丘塔得名。区人民政府驻东渚街道科普路58号。

吴中区

秦王政26年(公元前221),始置吴县。县名因春秋吴国而来。新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改吴县为泰德县。地皇四年(23年),仍复名吴县。唐开元四年(716),吴县升为望县。元至元20年(1283)。吴县为上县。民国元年(1912)1月,苏州改称吴县。民国3年6月,吴县为特别级县。民国16年4月,吴县为一等县。民国17年12月10日,吴县城区划出建苏州市,市、县分治。民国19年5月16日,撤苏州市,仍并入吴县。民国24年1月,吴县列为一等县。1949年4月27日,吴县解放。吴县划出城区建苏州市,市、县分治。5月1日,吴县人民政府成立。1995年6月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吴县,设立吴县市。2000年12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吴县市,设立苏州市吴中区。吴中区政府驻苏州市太湖东路288号

相城区

秦王政26年(公元前221),始置吴县。县名因春秋吴国而来。新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改吴县为泰德县。地皇四年(23年),仍复名吴县。唐开元四年(716),吴县升为望县。元至元20年(1283)。吴县为上县。民国元年(1912)1月,苏州改称吴县。民国3年6月,吴县为特别级县。民国16年4月,吴县为一等县。民国17年12月10日,吴县城区划出建苏州市,市、县分治。民国19年5月16日,撤苏州市,仍并入吴县。民国24年1月,吴县列为一等县。1949年4月27日,吴县解放。吴县划出城区建苏州市,市、县分治。5月1日,吴县人民政府成立。1995年6月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吴县,设立吴县市。2000年12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吴县市,设立苏州市相城区。因春秋吴国大臣伍子胥在阳澄湖畔“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相其他,欲筑城于斯”而得名。政府驻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东路8号

吴江区

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公元909年),吴越王钱镠奏割吴县松陵镇及其以南和嘉兴县北境置吴江县。因吴淞江流经县境,乃以吴江名县。元贞二年(1296年),吴江县升为中州(4万至5万户为下州,5万至10万户为中州)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吴江州降为县。十四年,以田粮计,吴江县为繁县(3万石以上)民国38年(1949年)4月,在如皋县白蒲镇组建的吴江县人民政府.1992年2月17日,民政部批复撤销吴江县设立吴江市。5月4日,吴江举行撤县设市成立大会。2012年10月29日,吴江撤市设区,为苏州市吴江区。政府驻松陵街道开平路1000号

县长杨  明  1949.4~1953.8

副县长朱  帆  1949.4~1950.5

昆山市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疁县[疁liú :刘],秦二世三年(前207年),改疁县为娄县。王莽始建国年间(9-13年),娄县更名娄治。东汉建武十一年(35年),复名娄县.南梁大同三年(536年),娄县改名昆山县。因境内昆山命名。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废昆山县。开皇十八年(598年),复置昆山县。元贞元年(1295年),升昆山县为昆山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昆山州为县。咸丰十年(1860年)四月,太平天国为避南王冯云山讳,改昆山名昆珊。同治二年(1864年)四月,复名昆山。1949年5月13日,昆山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1989年9月国务院批准昆山撤县建市,为省辖县级市,由苏州市代管。市政府驻地玉山镇前进中路108号。

县 长刘同温1949.5~1951.7

副县长李月如1949.7~1951.7

常熟市 

西晋太康四年(283年),分吴县虞乡,立海虞县(即今常熟市)。因县境东临沧海,以其原名虞乡,故名海虞。东晋成帝咸康七年(341年),以南沙乡建立南沙县。是时,常熟属海虞县与南沙县。

梁大同六年(540年),于南沙之地置常熟县。因其地土壤膏沃、岁无水旱、作物常稔,故名。是为常熟县名之始。元贞元年(1295年),常熟县升为常熟州(中州)。

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常熟州复为县。万历末,因避光宗朱常洛讳,改称尝熟。清复为常熟。雍正四年(1726年),划常熟县东境置昭文县(雍正二年清政府批复,四年,实际划县)。因境内有言偃文学乡里,故名。划县后,常熟、昭文两县治同城。宣统三年九月十七日(1911年11月7日),常熟、昭文两县合并为常熟县。1949年5月3日市军管会令,划常熟城区为市,成立常熟市人民政府(市隶于县)。1954年11月,常熟市由苏州专区辖市升级为省辖市。1958年4月25日市人委、市政协召开联席会议,宣布国务院第七十四次会议决定:撤销常熟市,建立虞山镇,将原常熟市境划归常熟县。1983年3月1日国务院于1月18日决定,撤销常熟县的建置,以全境改设为常熟市(县级市)。是日起启用“常熟市人民政府”印章,由苏州市代管。

县长

钱伯荪1949.4.13--1949.10.16

副县长

韩培信1949.4.13--1949.8

市长

何耀文 1983.3.1~1984.1.20

副市长

马国富  李安玉(女)  范龄森 芮福明  毛柏生

张家港市 

1962年1月1日,析常熟县14乡、常阴沙农场及江 阴县9乡、2镇建县。名沙洲县。1986年9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江苏省沙洲县,设立张家港市(县级),以境内港口张家港命名。张家港1968年兴建,港名来自张家港(河)。为省辖县级市,由苏州市代管。

县长

夏明波1962.1--1968.3

副县长

赵金芝1962.1--1965.8

张雨林1962.1--1968.3

杨静波(女)1962.1--1962.8

刘其洲1962.1--1962.8

孙澎波1962.1--1964.6

太仓市 

朱元璋吴元年(1367年)四月置太仓卫,太仓一名由来,盖源于三国吴时孙权和好于辽公孙渊,为海运济辽,曾于其地置东仓。洪武十二年(1379年)又移镇海卫于此,弘治十年(1497年)正月,划崑山新安、惠安、湖川三乡;常熟双凤乡;嘉定乐智、循义两乡建立太仓州。

清雍正二年(1724年),遂升太仓为江苏直隶州。清宣统三年九月十五日(11月5日),太仓州县奉令合并。初称“太镇”,继称“太仓州”。至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1月,始定名为太仓县。1949年4月,在苏北如皋县白蒲镇组建太仓县人民政府。1983年1月18日,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改革地市体制,调整行政区划的报告,全省实行市管县的新体制。3月1日撤销苏州地区行政公署,太仓县隶属苏州市。1993年3月撤县建市,为省辖县级市,由苏州市代管。

县  长浦太福1949.4~1952.9

副县长王  杰1949.4~1952.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果你爱的苏州倒着过70年 ...
收藏!苏州及各县区溯源
苏州地理
江苏省最南端一个区,也是全省唯一同时接壤浙江、上海的区县
【江苏】叶在壮 |苏州史简编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六百六十九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