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阴阳学说与中国传统武术

在中国传统武术里处处体现有阴阳这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下面从三个方面简述之:

(一)阴阳学说与中国武术源渊关系

中国传统武术总的来说可以分为“内家”和“外家”。“内家”中的代表拳如“太极”、“八卦”和“形意”,无一不与阴阳相关。

从理论上讲,“太极”乃为万物之始,在拳术中“太极”动为“阳”,静则为“阴”,动静相合乃为“太极”。是故“太极拳”中的动静、刚柔、虚实、开合、吐纳、进退等,无一不是“阴阳”这一概念的体现。“阴阳”进一步变化,乃演变成万事万物(手法)。

“八卦掌”从现在史料中,仿佛与“阴阳”无关。其实“八卦”是“阴阳”再分的结果。“八卦”讲方位,八个方位构成四对矛盾,这就是四组“阴阳”的概念。此外“八卦掌”的特点是一种以沿圈走转的拳术,这个圈子就是古代的“太极图”所以它亦未能脱离太极、阴阳的圈子。

至于“形意”是否与“阴阳”有关呢?有。不过它的理论源渊另当别论。一般认为形意、心意、五行是同一种拳术。盖此种拳是外取动物之形,内以五行配五脏之理而成。而“五行”亦起源于“太极”,北宋时的周敦颐根据这一理论,撰成“太极图说”一书,把它另外解释成是:太极生两仪,两仪生五行,五行生万物。并说:“五行—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这就是说万物统一于五行,五行统一于阴阳,阴阳又统一于太极…….

(二)阴阳平衡与武术锻炼

不管何种拳术,总以强身健体为第一要义。有关于此,行家在各种有关武术书中论之颇多,兹就不一一援引了。然我见到的这类书籍,大都是讲拳术之习法精要,而专门从阴阳这一角度来谈中国传统武术的,还未见到。

要使人体健康,益寿延年,就必须要保持人体内部阴阳的相对平衡,即“内经”上所说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以及“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而要达到这一点,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先天因素,更有后天因素。

中国传统武术就特别强调阴阳之平衡。何以见得呢?盖无论是“外家”还是“内家”,在习练时都有“气沉丹田”之要求,或“内练精气神”,“外练身法步”,或“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

然何以要练这一口气呢?“气”既是物质,但它具有“阳”的属性。“气为血帅”,即气行血亦行,气滞血亦滞,是故只有气充才能血旺,血旺才能精生。“神”又是以精气血为物质基础的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所以又只有精血充足,才能精神焕发。盖精气血既能濡养五脏六腑,而精气血本身又都是五脏六腑活动的产物,是故以“内”与“外”这一相对概念来讲,这里的“精气神”和“一口气”都应划入“阴阳”的范畴。从实质上讲,就是内练五脏六腑,外练筋骨皮毛。试想,一个人若五脏六腑功能不健全,何来健康之有?所以作为一个真正武术家都认识到,要达到上乘功夫,必然是“内”“外”兼顾,刚柔相济,且不是内外统一,如此也就是阴阳平衡。

(三)阴阳变化与武术技击

如果说武术锻炼是为了达到阴阳平衡,那么,武术的技击则完全表现为阴阳变化。

技击这一矛盾现象,本身就是阴阳概念的体现。双方都要强调“知已知彼”而后才能“百战不殆”。所谓“知己知彼”,我以为总不外乎两个方面,即战略和战术。在战略上首先要研究敌我双方之心理状态,如是充实,还是空虚;此外,还要考虑到双方之时空和所处环境,就空间和环境而论,则要考虑前后、左右、上下、里外,然后必须还要研究彼已力量之大小、轻重;在战术上总的说要强调灵活多变,以及稳、准、狠等战法,具体地说不外乎是蓄发、缩展、顺逆、进退、攻守、虚实、真假、动静及刚柔等变化,试想,敌我双方的位置及其他态势,不可能长期保持在一个不变的水平上,相反,敌我双方每时每刻无不以活动的姿态出现,然后才导之阴阳之变化。(王锡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武术名家讲解何为太极拳-中国太极拳网
太极拳理论知识
形意五行拳的理与序 ——辨识武术认识中的低级错误(1)
第775期:中和太极拳阐秘
太极拳创生新论
陈氏太极的三个的结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