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嵇康不仅是魏晋南北朝玄学思想家,他还是否定儒学的第一人

▲嵇康

说起嵇康,大家一定会把他与魏晋南北朝的主要社会思潮“玄学”联系在一起。不错,嵇康与阮籍、刘伶、向秀、山涛、阮咸、王戎合称“竹林七贤”,同为魏晋名士。

玄学与嵇康

“竹林七贤”生活的魏晋时期,正处于社会政治大动乱,两汉以来作为统治思想的儒家纲常名教受到冲击,以嵇康等为代表的士大夫对两汉以来的繁琐学风、谶纬神学以及三纲五常等陈词滥调感到非常厌倦,于是转而寻找个人精神的家园,醉心于形而上学的哲学辩论,在与风雅名士的辩论中寻求精神慰藉。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经常聚集在一起,谈玄论道,当时人称之为“清谈”或“玄谈”,清谈的内容涉及生与死、有与无、动与静、名教和自然、圣人和常人、有情或无情、言能否尽意等哲学问题,谈论内容与老子《道德经》中“玄之又玄,众玄之门”一样幽深微妙,故后人称之为“玄学”。

嵇康(公元223-262年),字叔夜,谯郡铚县(今安徽宿州)人。好文论、赋诗歌、弹琴咏唱,好读老庄,倾向玄学,寄情山水,尚奇游侠,风度潇洒。曾在太学中活动,评议时政,对司马家族诛杀异己、图谋篡位而又盛倡“名教”强烈不满,进行揭露、批判和抵制,最后为司马集团所不容,惨遭杀害,死时年仅四十岁。

嵇康不止于“谈玄论道”,他针对当时儒学“名教”教育,提出许多有价值的批判教育思想,发人深省。

嵇康的教育批判思想

▲赵孟頫书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局部)

嵇康在其著作《与山巨源绝交书》、《难自然好学论》和《释私论》等篇章中提出自己的教育思想,批判当时传统的儒学教育和世俗教育。

一、大胆抨击名教所推崇的“圣人”偶像

▲画像石中的尧舜禹

“将如箕山之夫,颖水之父,轻贱唐、虞而笑大禹乎?”——嵇康《卜疑》

“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此甚不可一也。”——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老子、庄周,吾之师也”——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嵇康对于传统儒家所推崇的“圣人”唐尧、虞舜和夏禹抨击一通,还常常要说一些非难成汤、周武王和轻视周公、孔子的话,足见其对儒家“圣人”的厌恶。并表示他师从老庄,以此来对抗世俗教育所推崇的圣人偶像,极具抨击性。

二、果断批评儒家《六经》教育内容

▲儒家《六经》书影

“六经以抑引为主,人性以从容为欢。抑引则违其愿,从欲则得自然。然则自然之得,不由抑引之六经;全性之本,不须犯情之礼律。故知仁义务于理伪,非养真之要术;廉让生于争夺,非自然之所出也。”——《难自然好学论》

嵇康认为,名教和自然是对立的,《六经》和礼法是束缚人性的,只有扬弃《六经》和礼法对人身心的束缚,不学“六艺”,人们才有可能获得保存人的天性。

▲儒家“六艺”

他果断批评后天人为扭曲的人情和“唯学为贵”的“好学”现象,认为经学教育是一件脑神费心的苦事,与人性相反,这绝非是自然人性的体现。

三、无情批判世俗教育所培养的“士”

▲魏晋文人士族

“是以贪生之禽,食园池之梁菽;求安之士,乃诡志以从俗。操笔执觚,足容苏息;积学明经,以代稼穑。是以困而后学,学以致荣;计而后习,好而习成。”——嵇康《难自然好学论》

嵇康认为,当时世俗教育培养了一批求安贪生的荣利之“士”,他们打着自然好学的幌子,却“计而后学”,趋名若鹜,好逸恶劳,挂羊头卖狗肉,以明经代稼穑,干着赢利求荣的勾当,实在可鄙之极。

四、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教育思想

▲儒家伦理“五常”

“夫民之心,好安而恶危,好逸而恶劳。故不扰而其愿得,不逼则其志从。洪荒之世,大朴未亏,君无文于上,民无竞于下,物全理顺,莫不自得。”——嵇康《难自然好学论》

针对当时司马集团大肆倡导“名教”,即以儒学为主的传统教育和世俗教育,一整套小至个人修养、大至社会伦理、国家控制的宗法道德和秩序实体。嵇康认为对人来说不应进行什么“名教”教育,一切都要顺其自然。比如原始社会没有文化和教育,人的真性没有收到损害,朴实美好的风尚自然完美,天下无为而治,社会太平,军民和睦,上下无争。

“及至人不存,大道陵迟,乃始作文墨以传其意;区别群物,使有类族;造立仁义,以婴其心;制为名分,以检其外;勤学讲文,以神其教。”——嵇康《难自然好学论》

嵇康以为文明和教育起源于“自然”的破坏和“大道凌迟”,他不是社会进步而是人类走向虚伪和变性,教育干扰了人类原始完善的“大朴”之心,主张全盘否定当时的“名教”教育,社会才会安定太平,风俗才会美化古朴,人性才能复归自然。

▲越名教而任自然

“夫气静神虚者,心不存矜尚;体亮心达者,情不系所欲。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系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嵇康《释私论》

嵇康认为,人要不受“名教”的束缚,当心静无为,纵欲忘情,达到知人通物的境界“越名教而任自然”状态,这便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这实际上是与嵇康崇尚老庄,推崇“玄学”一脉相承的。

结语

“今若以明堂为丙舍,以诵讽为鬼语,以六经为芜秽,以仁义为臭腐,睹文籍则目瞧,修揖让则变伛,袭章服则转筋,谭礼典则齿龋。于是兼而弃之,与万物为更始,则吾子虽好学不倦,犹将阙焉。则向之不学,未必为长夜,六经未必为太阳也。”——嵇康《难自然好学论》

综上所述,嵇康不止是一位“谈玄论道”的魏晋名士,他还是一位批判教育家,他把世俗教育实施的场所明堂视为停棺的可怕之地,把世俗教育的方法诵讽当着鬼怪呢喃之语,把世俗教育的基本内容《六经》看成是腐臭的污秽之言,把世俗教育的主要文献典章作为损害身体自然本性的不良之物。大胆抨击儒学名教所推崇的“圣人”,果断批评儒家《六经》教育内容,无情批判世俗教育所培养的“士”,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教育思想。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嵇康是汉代儒学取得独尊地位之后,大胆地否定儒学的第一人。

▲嵇康从容赴难

当然,嵇康在否定儒学“名教”教育的同时,只一味地以道家思想排斥儒家思想,鼓吹原始文明时期的自然古朴和无“劝学讲文”的教育状态,虽然在魏晋时期具有现实意义,但其没有提出具体有效的关于生产劳动和科学技术的教育理论和观点,对后世教育发展来说,影响相当有限。

参考资料:

1. 鲁迅(辑校).嵇康集[M] 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7月.

2. 王柄照,郭齐家等编.简明中国教育史(第四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第四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嵇康集》-简介
魏晋玄学的文化精神
魏晋风度
难自然好学论
[转贴]魏晋玄学的繁兴及其儒学特色 - 国学发微 - 华夏魂——中国传统文化论坛 - Po...
【国学常识】魏晋玄学与儒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