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标准草书》及其学习

家在黔灵甲秀间

第一章 《标准草书》的缘起和出版

中华书法博大精深,篆隶真草四体各呈异彩。草书一系以其灵动而绵延的字体,变化莫测的布局和章法,独树一帜。1980年中书协成立后,书法得到重视,草书也从籍籍无闻到日渐发展。十多年前沈鹏当中书协主席,沈长于草书,上台即倡导創新,中国书壇很快形成一股标新立异的风气,其中以草书为盛。如有狂草书者在篮球场大的场地,揮舞如椽大笔现场創作巨幅作品,赢得媒体一片喝彩。一些江湖人士搞什么“射书”“(头)发书”跟着起哄。近年还有以学院派学者为主,推出俗称“乱书”“丑书”等作品。更有人称当代书法某些方面巳超越古人,正走向世界。这些乱象巳引起社会关注和广泛的批评,與论认为当今书法界,尤其是草书界已偏离正确的方向。

这是某作者的“乱书”

书法是汉文化独特的艺术,草书丢掉传承,学西方绘画搞极端化,抽象化,写成“天书”“神仙书”,故意让人们看不懂而显得高贵,那将失去群众,这条路是走不通的。唯有回归书法宗旨从普及群众性学习草书入手,形成广袤的土壤,草书才能有所发展。

关于草书,人们印象中草书只存在于书法艺术中,忽略了草书的实用性。草书是现代汉字通用书体之一,草书字体简化而流畅,而且能夠适应横写的要求,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普及不夠。当今社会最普及的是由楷书结合草书而形成的“行书”(包括行草书),在实际运用中,硬笔横写行书已是主流。一般认为,有草书的底子,写行书会更流利,更漂亮。因此,学一点草书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现实情况却是人们都不愿学习草书,其主要原因是草书难学,就象一堵无形的墙,阻碍了草书的普及。草书为什么难学呢?首先,楷字和草字区别很大各成一系,认识楷字並不能自然两然认识草字。而现代教育从启蒙阶段识字只学楷字,很少有学挍教草字。其次,现代汉字(楷字)一字一体,而草字一字多体,还有代表符号等,无形中增加学习草书难度。有人说:“学草书就象新学习一门外语。”此言不假。

民国元老,《标准草书》倡导者,大书法家于右任先生对此颇有体会。他说:“余中年学草,每日僅记一字,两三年间,可以执笔。”可見解放前小学启蒙也只教揩书,一般人都不学草书,于右任亦然。常用汉字三四千字左右,于右任三年学草,一日一字,仅识一千多草字。于右任中年时已是著名书法家尚且如此,可見学习草书和小学生启蒙学识字一样难。

汉字乃象形文字,从蒼颉造字起到秦始皇一统,始有统一文字秦篆(小篆)。由于小篆筆画太多不易书写,汉代始有隶书,较小篆简化不少,但仍存在不易书写问题。到东汉年间,民间书信来往,记帐,公文等出现了秦篆和汉隶的简化书体,因汉章帝倡导这种书体,后世称之为“章草”,这就是草书之始。其代表人物是吳皇象,晋索靖(后期也有张芝),这种草书特点是两字间不相连,有时夾杂隶书在内。

皇象《急就章》后人刻本,采用一行章草,一行真书注释格式。

到了汉未魏晋朝年间,先有张芝創造一种重视字与字连接,去掉隶书痕迹,采用符号的新草体,后有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加以规范形成新的草书字体,这种草体一直延用至今,故称之为“今草”(也称小草),晋唐间今草得到广泛应用,写信,上奏,记帐都用今草。

张芝草书

王羲之《十七帖》

到了唐朝由于科举制度提倡草书艺术,一种艺术化的草书开始形成,其代表人物就是张旭和怀素。这种草书字体呈颠狂之态,诡异而博变,已脱离草书实用价值而趋于纯艺术化,故称为“狂草”(也称大草)。

张旭狂草

怀素《自叙帖》

而现代汉字(楷书)形成在草书之后。在西,东晋间,一种字形由隶书扁平而发展成方形,有棱有角的字体出现,由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总成定型,称为“楷书”(也称真书)。这种书体在南北朝以后成为通用汉字,(仅在解放后1954实行汉字简化,在中国大陸有一定改变。)综上所述,现代汉字(楷书)和草书历经近两千年並存。楷书成为通用文字,一字一体。草书唐朝以后趋向艺术化,形成一字多体,多元化形态,实用性减少。但真草二体互为补充,在现代汉语中缺一不可。

上世纪清未民初,向西方学习之风很盛。一些留洋学者,如胡适等认为汉字不能适应社会发展,提倡用字母文字代替汉字。而另一些文人学者则提倡改进汉字书写或使用方法,如使用拼音加注或用草书进行学习交流等,其中就包括于右任。于右任先生在学习草书过程中,觉得草书较楷书简化,易于书写,能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的发展。遂决意推广草书在社会中的实用。从上世纪二十年代起,于右任先生开始探索草书的内在规律,力图找出一种事半功倍学习草书的方法。与此同时在他周围团结起一批有志于此的学者和草书专家,並成立“草书社”,形成合力推动此项工作。

1936年,由于右任署名的《标准草书》印刷出版,该书一经面市引起轰动,形成了按《标准草书》方法学习草书的风潮。虽然此后抗战八年,该书的影响持继不减。到1947年已发行第三版。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于右任到台湾,《标准草书》在大陸消声匿迹。一直到近年,政治因素渐消,于右任及《标准草书》介绍見之于文章或媒体。这些介绍文章泛泛而谈,甚而有一些负面看法。典型的议论认为,书法是艺术,艺术是不能用标准来限制的,推广标准草书无异于书法倒退。其实,持这种观点的人并不了解《标准草书》产生的动因和其内容,《标准草书》并不是有关草书艺术的书籍,而是用于学生,成年人,甚至老人如何认识草字,如何书写草字的启蒙教材。一种可以事半功倍学习草书的方法或工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标准草书正、负面看法的感评
草书不能乱写,中国汉字草字表
王南溟|反思“标准草书”
学书法不学楷书行么?临写《九成宫》(161
启言:学书法写什么书体更有希望?
【草体字典】草体楷书对照《汉字草字表》 祝你书法超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