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个暗藏悬念的绘本故事——《一个黑黑、黑黑的故事》导读
【经典绘本导读】系列-第243号
一个暗藏悬念的绘本故事——《一个黑黑、黑黑的故事》导读
阅读推广人  石头
说明:
1、这是一个对经典绘本深度解读的公众号,已累计发文在二百篇以上。
2、查找是否有您想阅读的文章,可以从历史消息中输入您想要的书名搜索即可。
3、如果您喜欢本公众号,先点击上边蓝色的“经典绘本导读”再点击“关注”。
4、本导读的宗旨是为亲子阅读而努力、为父母深度掌握绘本精髓而奉献。
5、如有意愿,请加微信号:aa052631 附言:经典绘本导读
一、内容简介
从前,有一片黑黑、黑黑的荒野。荒野上,有一片黑黑、黑黑的树林。树林里,有一座黑黑、黑黑的房子。房子的正面,有一扇黑黑、黑黑的门。门后面,有一个黑黑、黑黑的厅。厅里面,有一段黑黑、黑黑的楼梯。爬上楼梯,是一条黑黑、黑黑的走廊。走廊的尽头,是一块黑黑、黑黑的帘子。帘子后面,是一个黑黑、黑黑的房间。房间里,是一个黑黑、黑黑的橱柜。橱柜里,有一个黑黑、黑黑的角落。角落里,是一个黑黑、黑黑的盒子。盒子里,有……
二、绘本信息
书名:一个黑黑、黑黑的故事
文图:[美]露丝·布朗
译者:敖德
出版社: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适读年龄: 3-6岁
三、绘本导读
【封面】
解析:
封面是一只目光可怖的黑猫,它在一扇圆形的窗户后面直视着我们,瞪着一双圆眼睛,它在看什么呢?它背后,看得见一轮惨白的月亮和浮在云雾中的古堡……这样封面给我们的感觉似乎是一个恐怖的故事。
封面是一个尘封的木箱子?还是一本破旧的古久书籍?裂开的痕迹述说了它的古老,带锈的铜锁暗示着它的神秘,若隐若现的哥特式建筑,隐藏着冒险的路途未知的遥远。
故事以黑猫的行动路线为线索,从昏暗的荒野走到茂密的树林,走进阴森的房子,再在房子里寻找······最后,黑猫到底发现了什么惊天的秘密?到底是个怎样的故事呢?赶紧来读一读。
【扉页】
解析:
颓败的灌木,凋敝的黄叶、失去鲜艳颜色的浆果、被蜘蛛网封干的蘑菇、还有枝头的蜘蛛网和它的主人,簇拥着书名《一个黑黑、黑黑的故事》。躲在树叶下面的老鼠乜斜着眼睛看着读者。还没走进,便感觉到黑暗的笼罩。
封面画一只猫,书名页画一只老鼠,这是要做什么呀?猫捉老鼠吗?封面那只猫是看猫头鹰还是看老鼠呢?
连同扉页中无处不在的蛛网性对应的是在数据页提取出一团的蛛网特别醒目,这是故事中气氛的扮演者,如:古堡大门把手和装饰、拱门和羊头雕塑、公爵的相框、神秘的柜子、黑黑的盒子都充斥着它们的存在,是时空的停滞也是荒芜潦倒的现状。
【第1画面】
原文:从前,有一片黑黑、黑黑的荒野。Once upon atime there was a dark, dark moor.
解析:
以“从前”开始,是孩子们喜欢的讲故事的方式,一下子就进入故事中去了。
一大片黑黑、黑黑的荒野占据着整个跨页。近景的荒草丛生和远处的黑云密布以及一小片远远的黑色树林遥相呼应。中间大片的留白给我想象的空间,刮擦出来的斜的粗粝的线条,让我仿佛听见了呼啸的风声。一只巨大的猫头鹰从右斜上方俯冲下来,它的眼睛炯炯发光,它寻找到了什么样的猎物了吗?是躲在草丛里的小兔子(共有六只)?草丛里躲着的不仅有兔子,还有一只老鼠,你看到了吗?顺着猫头鹰的视线看去,草丛中的兔子正在不安地看着我。它们在用眼睛向我发出无声的呼救吗?我还看见了那只封面的黑猫,从页面的最左侧探出一个小小的脑袋,姿态略显小心翼翼。我们是否要跟着它,一路走过去?
我就明白了,封面上那只猫应该是在看老鼠。老鼠非常危险,天上有猫头鹰,地上有猫。它往哪里逃呢?昏暗的荒野,飞翔的猫头鹰,藏在草丛中的瑟瑟发抖的小兔子们,整幅图开始弥漫出紧张的气氛。
故事中几乎每一页都能发现有趣的细节:本页杂草丛生的荒野中,有几只兔子和老鼠正窝在草丛里瞪大眼睛,浓密的森林里隐藏着各种大大小小的眼睛,还有蝙蝠的影子影影绰绰。
这个故事的演绎,我扮作一个暗中悄悄跟踪黑猫的我,并采用第一人称来叙述这个故事,把我看到的、想到的无加掩饰地和读者分享。
【第2画面】
原文:荒野上,有一片黑黑、黑黑的树林。On the moorthere was a dark, dark wood.
解析:
又是一个全跨页,我看见的不再是辽阔,而是纵深,树林里雾气氤氲,茂密的黑色森林应该就是上页中那个小小的黑色树林吧!原来我走了这么远的路,跟着无声无息的黑猫的脚步后面。走进的森林依然神秘,围绕着它的浓雾让我以至看不太真切上面还有一双双亮亮的动物的眼睛,小朋友是很喜欢找眼睛的,然后根据模糊的形状猜测这是哪种动物,立刻就找到了黄眼圈的黑猫、红眼圈的老鼠、斑驳的猫头鹰。无数双闪烁的眼睛在树木的背后警惕地看着我这名擅入境地的不速之客。这里有多久没有人迹了?所以我轻轻的脚步才会惊动这些本来熟睡了的生物?连那些多年自生自灭的风干的蘑菇都露出惊讶的表情,更别说那些惊飞起来的蝙蝠。可是,我得紧紧地跟着那只黑猫,它的背影就快要消失在森林的深处了。一个高高耸起的屋顶偶尔出现在移开的白雾后面。那里,是不是就是故事的发生地?
这么危险的境地,老鼠现在能往哪儿逃呢?发现有房子,老鼠会逃到那座黑黑、黑黑的房子里吗?
【第3画面】
原文:树林里,有一座黑黑、黑黑的房子。In the woodthere was a dark, dark house.
解析:
黑暗的树林尽头是一座黑黑的城堡,这幅图颜色逐渐明亮起来,画面推进到城堡门前,黑猫迈步台阶之上,而猫头鹰落在了房子前的树枝上看着读者。猫会进房子吗?一双双警惕的眼睛隐藏树林中,看似平静的森林,充满了危险。
黑猫停住了脚步,安静地抬着头坐在古堡的台阶上。它是不是也有点迟疑,在面对未知的黑暗和古老的破败时?我也远远地跟在它的后面,停下了脚步。树枝上的猫头鹰仿佛黑夜的卫士一样,目光炯炯地注视着我。我该不该跟着黑猫走进这座黑黑、黑黑的房子?粗粝的高耸的屋顶仿佛伸进黑色夜空的无声呐喊。它呼喊了几个世纪了?它寂寞了几个世纪了?它宁静了几个世界了?门前空荡荡的空白曾经停下了多少的喧嚣和热闹,如今成为我走向它之前的疑虑和停留。
一开始,就连续用了三个全景大开页黑暗的镜头,分别展示了荒野、树林和房子。故事中变化镜头角度有助于保持读者的兴趣。而首页中的猫头鹰在荒野中俯冲下来,目标却不是藏在草丛中的兔子,最后停落在房门外的一棵树上,眼中流露出一种坚定,它也要像我一路跟着黑猫去看个究竟吗?
这个故事,语言虽简单,但故事悬疑。用的是最传统的讲故事模式“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这样的的叙述方式就像放风筝,拽着你跟着它跑,而且书中反复出现“黑黑、黑黑”这样的词语,一遍遍的重复,一遍遍的加强,一环扣一环,一点点地勾起你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故事中的场景不停的变换,从荒野到森林,从古堡到房间,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有疑问,下一个场景是什么?到底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紧紧跟着作者一步步的往前走,直到最后谜底彻底揭开。这种悬念的诱惑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很难抵御。
【第4画面】
原文:房子的前面,有一扇黑黑、黑黑的门。At the frontof the house there was a dark, dark door.
解析:
门被打开了一点点,猫走进了那扇黑黑、黑黑的大门。这里已经不能说黑暗,阳光照射过来,绿意葱茏,只是门上结着厚厚的灰尘和蜘蛛网,告诉大家这房子空置很久了。门把手上的蛛网、久未打理盆景增添了许多荒凉破败的感觉。
细节之处,黑猫从那扇黑黑、黑黑的门缝里探出了头,第一次它的脸上有些许俏皮和笑意。它在房子里看见了什么?故事就躲藏在布满蜘蛛网的门后面、在堆满落叶的台阶尽头、在扣响怒目而视的铁把手以后吧!
黑猫推门入室,先是细密的观察,黑猫是一路追寻老鼠而来,那老鼠到哪里去了呢!
“从前,有一片黑黑、黑黑的荒野。荒野上,有一片黑黑、黑黑的树林。树林里有一座黑黑、黑黑的房子。房子的后面,有一扇黑黑、黑黑的门。……”还真是应了文章的题目,不仅文字中那么多的“黑”字,图画也都是一片暗沉。书中的每一页都营造出一种幽暗诡异的气氛:夜黑风高的夜晚,迎风翱翔的猫头鹰,雾气氤氲的森林,斑斑驳驳的古堡,蛛网交织的房间,如此林林总总传达出一种阴森恐怖的信号。
“从前,有一片黑黑,黑黑的荒野”、“在荒野上,有一片黑黑,黑黑的树林”、“在树林里,有一坐黑黑,黑黑的房子”“房子的正面,有一扇黑黑,黑黑的门。”这就是本书的主要文字结构——重复!这和如雷贯耳的《小房子》的文字一样,这样的文字结构非常适合小朋友的阅读和记忆的习惯,看完后,很长时间都记忆犹新。
【第5画面】
原文:在门的后面是一个黑黑、黑黑的大厅。Behind thedoor there was a dark, dark hall.
解析:
黑黑的大厅,彩窗玻璃上的神像,大厅里的羊头雕塑,是暗示这里曾经是教堂吗?
空无一物的大厅被钻过彩绘玻璃惨白的月光一照,早已破败的木地板更显惨白。曾经很威严的独角兽雕像也在惨白的月光下露出张皇的脸。破絮一般的灰尘随着黑猫轻巧的脚步浮动着,它们也在欢迎勇敢的探险者吗?
黑猫走进这个阴暗的大厅,不过它又回过身子干什么呢?它会进房子里面去吗?这个房间会让小朋友害怕吗?
作者露丝·布朗肯定知道,不是每一个孩子都会喜欢这个有点吓人的故事的。所以,她特意在每一幅画面上,都画上了一束明亮的光线。或许是想多少冲淡一点孩子们心中的恐怖吧。
【第6画面】
原文:在大厅里,有黑黑、黑黑的楼梯。In the hallthere were some dark, dark stairs.
解析:
猫可能听到什么,立刻转身跑进了一个黑黑、黑黑的厅。猫正在上的台阶通向哪里呢?
门厅后面,是一段长长的楼梯,铺着一条已经不明颜色的长长的地毯。黑猫扭头在望着墙壁的一端,顺着它的目光,我看见一张泛黄了的画像。曾经涂着金色的相框边缘已经斑驳,披挂着勋章的公爵斜眼望来,不怒自威。还在用着不可一世的姿态打探着客人。
故事中的场景不停的变换,从荒野到森林,从古堡到房间,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有疑问,下一个场景是什么?到底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读者会紧紧跟着作者一步步的往前走,直到最后谜底彻底揭开。这种悬念的诱惑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很难抵御。
黑猫走进古堡的大门后,影子却是形影不离,如:在大门口转身向后、长长楼梯前的右顾,那是在黑暗中光线的的投射,是黑猫行动的轨迹,这种情况还会在后面中经常出现。
【第7画面】
原文:楼梯上面,有一条黑黑、黑黑的走廊。Up thestairs there was a dark, dark passage.
解析:
门廊上的装饰,狰狞恐怖,紧张兮兮。黑猫轻轻地抬起爪子,圆溜溜的眼睛泛着绿光,好似在做着准备。墙角的小洞,给了一丝暗示,老鼠会出现在此吗?
黑猫又一次停下了脚步,在楼梯上面的走廊处。是因为脱落的色彩和斑驳的墙壁,还是因为挂不住的荣耀和留不住的辉煌让黑猫小小地思考了一下?未燃尽的烛台似乎还在述说着过去的好时光,可是,又有谁来温柔地点亮这条黑黑、黑黑的走廊?被夜风吹起的窗帘的那端是否还有甜蜜的梦乡?这是否提示读者下页的去处呢!
走廊拐角处的女人的挂像和大厅的公爵挂像是什么关系?他们共同拥有这座城堡吗?这里的布帘很繁杂艳丽,这里一定是这个女人出没的地方。
猫不怕黑,据说猫的视力很敏锐,在光线很弱甚至夜间也能分辨物体,而且猫也特别喜欢比较黑暗的环境。在白天日光很强时,猫的瞳孔几乎完全闭合成一条细线,尽量减少光线的射入,而在黑暗的环境中,它的瞳孔则开得很大,尽可能地增加光线的通透量。猫的瞳孔的阔大和缩小就像调节照相机快门一样迅速,从而保证了猫在快速运动时能够根据光的强弱、被视物体的远近,迅速地调整视力,对好焦距,明视物体。不过,猫是色盲,在它的眼中,整个外部世界都是深浅不同的灰色。
但黑的恐惧对我的影响还是很深的,独自走黑黑的道路,我常常害怕的直冒冷汗,唯一能给自己壮点胆量的就是大声的唱歌,来稍稍压低心中的恐惧感。
不知道怕黑怕的是什么,怕的是黑,还是怕看得到自己而自己看不到的东西,或是有时候什么都没有,只是怕了黑的本身呢?
【第8画面】
原文:走廊的尽头,有一块黑黑、黑黑的帘子。Across thepassage was a dark, dark curtain.
解析:
帘子图案纷繁复杂而艳丽,其实一点儿也不黑。猫像发现目标似的跳跃奔跑,带起来的风让帘子飘动。帘子上一张张形态各异的脸,有的发愁、有的惊恐,似乎有不好的事情发生。角落墙洞里,一双闪闪发光的眼睛格外引人注目,谁在洞里往外看呢?
黑猫突然奔进那幅窗帘后面去,连墙角下的一双警惕的眼睛它都来不及顾及。窗帘上的花纹也似乎在加强这故事的张力和紧迫。我是不是正在一步一步接近故事的核心?我的心开始砰砰地跳跃起来。
还真是应了文章的题目,不仅文字中那么多的“黑”字,图画也都是一片暗沉。书中的每一页都营造出一种幽暗诡异的气氛:夜黑风高的夜晚,迎风翱翔的猫头鹰,雾气氤氲的森林,斑斑驳驳的古堡,蛛网交织的房间,面目狰狞的雕像,夸张怪诞的窗帘,如此林林总总传达出一种阴森恐怖的信号。
这样的书小孩子肯定会吓坏了吧!其实不然,无知者无畏,小孩子头脑里没有那么多先验的认知感受,大人们觉得可怕的事他们并不以为然。
想来想去,这本书之所以能吸引住宝宝的眼光,也是有其独特的原因的。首先,画面虽然有些黑暗,但却很细致很精美,尤其每页都有很多细节,比如容易发现的就是那只忽左忽右的黑猫,另外,更好玩的是黑夜里那些隐藏在各处的眼睛。
【第9画面】
原文:在帘子的后面是一个黑黑、黑黑的房间。Behind thecurtain was a dark, dark room.
解析:
帘子的后面又是一个空荡荡的房间,帘子上的人瞪大了嘴巴,似乎要吼了出来一般。一个空空摇摆的木马突然向我奔来,据此可以判断这以前可能是一个小孩的房间。就在一瞬间,我恍惚看见有孩子的身影闪过这个空荡荡的空间。黑猫端坐在房子的中间,惨白的月光刷刷地刷在地面上,黑猫的眉头紧蹙。它的身后有一个虚掩着的橱柜。秘密就在这个橱柜里?
这个故事,图画精美,细节丰满。尽管全书都是以暗沉色调为主,但是作者不忘给每一个画面安排一个可以透视的光源,或从上倾泻而下,或穿窗一扫而过。这样的设计实在是高明,黑暗中透出一丝隐隐约约的光,才更能渲染幽暗的氛围。
【第10画面】
原文:在房间的里面,有一个黑黑、黑黑的壁橱。In theroom was a dark, dark cupboard.
解析:
黑猫将目标锁定柜子,它盯着柜子,前爪离地、直起身子,想要看看柜子上面是什么。柜门上瞪着的双眼、动物的爪子柜脚,使得气氛更为紧张恐怖。缠绕着蛛网的锁孔却在挑逗着我去打开这个黑黑、黑黑的橱柜。
有趣的细节:那个黑黑的橱柜,柜腿竟然设计成了动物的爪子,如此等等可以看出作者的巧思妙手。而且封面上的那只黑猫几乎在每一页上出现了,或探出头、或露出尾巴、或直挺挺的站在画面中央。
回过头来你再细看,一定会发现,除了最后三张代表黑猫主观视线的画面之外(装满玩具的橱、透出一束光线的盒子、睡在盒子里的小老鼠),所有的画面里都暗藏着一只黑猫——在“从前,有一片黑黑、黑黑的荒野”上,左下角的欧石楠丛里有一个黑猫的头;在“荒野上,有一片黑黑、黑黑的树林”上,右下角里一双闪亮的猫眼;在“树林里,有一座黑黑、黑黑的房子”上,可以看到房子前面的台阶上有一只黑猫正在往上面爬;在“房子的正面,有一扇黑黑、黑黑的门”上,黑猫已经溜进了门缝……
【第11画面】
原文:在壁橱里有一个黑黑、黑黑的角落。In thecupboard was a dark, dark corner.
解析:
拂去蜘蛛网,橱柜被小心翼翼地打开,橱柜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孩子的玩具。还来不及听清橱柜门吱呀吱呀的响声,琳琅满目的宝藏就出现在整个画面里。圆溜溜眼睛的娃娃依然天真地睁着双眼和我调皮地打着招呼;敲鼓的小狗依然有节奏地打着节拍,为所有快乐的童年时光;那只叫做维尼的熊依然憨厚地等待着罗宾带他回那块魔地,哪怕它已经有九十九岁了……
打开橱柜,就像你家孩子的宝物箱,里边共分为四格,我们看到的只是完整的两格。里面都是林良满目的玩具,老鼠会藏在哪里呢?可能会躲在盒子里。其实,前面也有提示,老鼠走过的地方都会留有痕迹,比如门缝,橱柜打开的缝儿,这里是盒子打开露出的光。
本书就像电影运镜一般,从辽阔的荒野,到森林,到古屋,到川廊,上了楼,穿过窗帘、破旧橱柜里黑黑角落的小木箱中……一路黑黑静静暗暗的气氛,让你不知道到将发生啥事。
【第12画面】
原文:在角落里,有一个黑黑、黑黑的箱子。In thecorner was a dark, dark box.
解析:
那只黑猫看似目标明确,对房中的道路似乎很熟悉,跟随它的脚步我们看到各个黑黑的角落,它偶尔左顾右盼、偶尔静坐聆听、偶尔有点被吓到,但却长驱直入,直到引领我们进入老鼠藏匿的角落。镜头对准了那个四周发出光线的盒子,看上去很精致,雕刻的花瓣和规则的图案。盒子里透出来明亮的光,盒子里到底会有什么呢?
当浓重的静默、迷雾缭绕的神秘、缓慢却又有序递近的节奏、古老荒凉的气氛、被遗忘又被发现的惊险……这一切都走向极致时,有什么会在盒子里迎接我们?
这个如侦探小说一样极具悬念的故事,而侦探就是带我们走近房子的猫头鹰和房子里带我们走近盒子的黑猫。
彭懿老师说,“这本书太恐怖了,胆小的孩子也许会被吓哭,黑天黑地,一只猫头鹰盘旋在天上,一群瑟瑟发抖的兔子,迷雾树林,空无一人的鬼屋似的老宅……”。
适合孩子看的黑色幽默有必要给孩子看这样一本阴森森,阴森森的图画书吗?
作者露丝·布朗熟知儿童心理,她用一个连环扣似的结构把他们的好奇心紧紧地吊了起来。孩子们喜欢究根问底,他们非要一口气把这个故事读到底不可。
【第13画面】
原文:在箱子里面是……一只小老鼠!And in the box there was...A MOUSE!
解析:
老鼠会藏在盒子里吗?盒子里面就只有老鼠吗?那它在盒子里会是什么样的?虽然能预测到老鼠在盒子里,却没想到是这样的一番景象,这完全就是老鼠的一个完整的家。铺着桌布的餐桌上放着咖啡喝奶酪,衣服随意搭在角落的小凳子上,床头的桌子上不仅有桌布还有桌旗,上面点着一只蜡烛,光就是从这发出的。房间里还铺着地毯,旁边是老鼠的鞋子。这只老鼠躲在被窝里,惊慌失措地看着我们。
孩子们会笑,是因为一路“黑黑、黑黑”到最后居然是一只小老鼠。可为什么到最后,那只躺在床上的小老鼠会死死地攥住被子,一双惊恐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呢?对,是猫,那趴在盒子上看着它的视线是猫的视线。最后三页的画面都是猫的视线。
开放结局,欲言又止。绕了那么一大圈,经过了那么多的铺垫,我们的心一次又一次的被悬起来,可是最后的答案却出乎我们的意料。原来只是一只瑟瑟发抖的老鼠而已。看着它紧紧地揪着被子,瞪着圆圆的眼睛,支愣着硕大的耳朵,一副惊恐万分的样子,我们不仅莞尔一笑,一切豁然开朗。其实故事到此为止并不算结束,黑猫发现了老鼠,后来会怎样呢,这样开放的结局留给了我们无限遐想和自由演绎的空间。
这个故事充分使用了变化的镜头角度来说明黑猫一路的追捕,开始,作者连续用了三个全景镜头,分别展示了荒野、树林和房子,然后镜头就开始全速推近,门、厅、楼梯、走廊、帘子、房间、橱等一个接一个推近的中景,一口气将观众带到了一种欲罢不能的气氛之中。当谜底即将揭晓的一刹那,画面中的黑猫不见了,镜头又切换成了大特写,这时的视线已经变成了黑猫的视线。一个定格,我们终于透过黑猫的眼睛,彻底地看清了谁是这个黑暗世界的主人。
【封&底】
解析:
故事里一个字也没有提到猫,但在封面上,就画了一只黑猫,封底还是这张图,但变成那只猫的背影,一只猫头鹰在天空飞翔。猫是在看猫头鹰吗?这时黑猫可能已经把小老鼠吃到肚子里去了吧!
书的封面封底设计,别具一格。有意设计成一本古老的带着年代感的可以上锁的书的样子,看书脊这里装订用的绳子、右下角略显破损翻卷起的书页和一左一右两个金属搭扣。但这本书并不像它的书名和封面的色彩那么阴森恐怖。
猫头鹰在西方是“智慧”的象征,所以在黑黑的故事中,它扮演着一个旁观者的角色,好像从一开始发生的故事到最后结束它都了然于胸。那只黑猫对于房间各个黑黑的角落或许心存畏惧却始终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堪称勇往直前的“勇者”。老鼠相比之下是个“弱者”,显得比较胆小,但它却没有落荒而逃;还有猫头鹰出场时候的那群兔子,藏匿在草丛没有逃跑,也属于弱者的“范畴”……同样面对“黑黑”,面对恐惧,这四种动物的表现却各不相同,这和我们人类面对恐惧的表现不是一样的吗?面对恐惧的情绪,有人藏在自己的内心并不断强化负面效应,最终占据内心很大的一块以致于影响一生的生活;有人通过宣泄得到疏解,只残留一点恐惧的情绪体验,占据内心的一个小角落;有人处理得当,面对恐惧会变得更加勇敢甚至智慧……
我们家长不希望恐惧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但也不必把恐惧、哭泣这样的负面情绪当做洪水猛兽,它们只不过是孩子正常的情绪体验,我们父母可以做智者,像猫头鹰一样在一旁陪伴孩子成长;我们也可以做勇者,陪孩子一起玩克服黑黑的藏猫猫游戏;即使我们做不了智者和勇者,我们也可以让孩子独自享受一下“黑黑”和“恐惧”,不要过度强化这种情绪,孩子在接纳中自然会与“恐惧”和谐相处。
这是一个悬念迭起的故事,结尾太可笑了,相信一路上提心吊胆、神经绷得紧紧的孩子都会长长地舒上一口气,然后情不自禁地笑出声音来——空无一人的大房子里的主人居然是一只小老鼠!
四、作者信息
露丝·布朗(Ruth Brown)童书作家、画家,1941年出生于英国。露丝·布朗创作的故事,灵感来源于普通的日常生活,以对水彩熟练、精妙的运用,对猫的偏爱,对乡村生活逼真、极富感染力的描绘而著称。
露丝·布朗的第二个儿子出生后,受朋友鼓励,开始创作儿童图画书。1979年,38岁的露丝·布朗出版了第一本童书,从此开始作家和插画家的职业生涯。
《如果第一眼你没看出来》和《一个黑黑、黑黑的故事》都出自同一作者之手,但你很难想象这两本书出自同一个作者之手,一本色彩明亮,一本黑得可怕,两者的风格似乎很远,但细细读来,会发现两本书还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论是在主题的深刻性还是表达技巧上,都显露出作者的功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睡前故事【想飞的小老鼠】
世无良猫原文、翻译及赏析
一个经典招聘故事与思考
猫头鹰的报恩 叼着老鼠送恩人
猫头鹰你是鹰不是猫,怎么也学猫捉蛇老鼠孝敬主人!
实拍花猫捕杀大老鼠,这画面好久没见过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