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毫无征兆!一男子突发心脏骤停,这个病因你知道但想不到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内附病例,边学边记!




撰文 | 王玉伟、金迪

一位41岁男性,下午还在后院陪孩子开心玩耍,晚上却心脏骤停,是什么原因带来横祸?心电图上貌似良性的改变隐藏着什么样的危险?一起走进今日的“心内侦探事务所”!

1


抢救

会心肺复苏,真的能在关键时刻救家人一命!

当丈夫无任何先兆就意识丧失后,妻子及时拨打了急救电话,并为丈夫进行了心肺复苏。院前急救队到达时,发现患者为心室颤动,并进行了电除颤。心肺复苏开始后33分钟,患者转为窦性心律、意识恢复。在急诊科予以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胺碘酮抗心律失常等治疗后,送往心内科。

接诊时患者情况如下:

体温38.2℃,心率92次/分、律齐,血压130/80mmHg(低剂量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氧饱和度95%(低流量吸氧),心脏听诊正常。

实验室检查示肌钙蛋白I 1.9ng/ml,NT-proBNP 474pg/ml,乳酸7.2mmol/L,血钾4.1mmol/L。

胸部CT未见肺栓塞及其他异常表现。

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QRS右轴右偏,下壁导联有明显的早期复极模式,Ⅲ导联J点抬高2.5mm,并伴有QRS切迹,QTc间期422ms。(图1、图2)

经询问,患者无心脏病史,无吸烟史、饮酒史、药物服用史,无心脏性猝死(SCD)家族史。[1]

图1 复苏后心电图

图2.心电图J点变化

医生们看着手里的检查结果,觉得证据并不充足

从心电图来看,确实有早复极综合征(ER)的表现,但在完善兼备诊断前,还不能盲目把“罪名”扣在ER头上。

医生们开始了头脑风暴,心电图上未见Brugada波,QTc间期也正常,目前没有明确致心律失常的离子通道病的依据,结构性心脏病、心肌炎、冠心病……立即安排检查!

2


查因

心脏超声显示,心脏结构和运动正常。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

心脏磁共振未见结构性心脏病、炎症或瘢痕。

针对离子通道病的30个遗传学位点检查均为阴性。

体温恢复正常后,查脑电图提示缺氧性脑损伤。

颅脑CT未见急性颅内病理改变。[1]

众多阴性检查结果,将结构性心脏病、冠心病、离子通道病等众多导致室颤的疾病排除,病因的矛头直指ER——早复极综合征

ER的心电图表现为窄QRS(QRSd<120ms)的心电图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导联(除V1-V3)存在J波(QRS末端切迹)或J点抬高(高大R波的下斜支顿挫)大于0.1mV,伴或不伴ST段抬高。[2]

很多人认为ER只是一种良性表现,并没有潜在的风险。ER确实多为良性变异,大多数ER人群(可能连“患者”都算不上)并没有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但新的研究认为ER可增加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等心律失常概率。

有研究表明ER的风险与J点抬高程度相关,J点升高0.1mV患者的相对死亡风险是正常人群的1.3倍,J点升高0.2mV者的相对死亡风险是正常人群的3倍。

3


鉴别

但是从心电图来诊断ER,还需要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包炎、Brugada综合征、幼年型ST段、应激性心肌病、低体温、低钙血症等众多疾病相鉴别

与急性心肌梗死的鉴别相对简单,急性心肌梗死还有肌钙蛋白升高、心电图动态演变、ST段镜像变化等表现,可作为鉴别点;如果ST段为凹面向上型抬高,高度提示非心肌梗死引起的ST段变化。

急性心包炎的鉴别相对困难,多个导联PR段压低更倾向于诊断急性心包炎。急性心包炎的典型临床表现为伴随体位改变而出现剧烈尖锐胸痛,心脏听诊可闻及心包摩擦音,可帮助鉴别诊断。[3]

Brugada综合征(BrS)也是一个鉴别难点,它和ER有几个共同特征:男性高发(70%-80%),首次发病年龄40-60岁,心电图异常通常有动态改变,使用钠通道阻滞剂和发热时异常会表现的更加明显;室颤常在睡眠中出现、可由短偶联间期室性期前收缩触发。二者主要区别在于受影响最严重的心肌区域范围不同。BrS主要累及右心室流出道,心电图表现在V1-V3导联;ERS主要累及左心室游离壁,心电图变化表现在Ⅰ、Ⅱ、Ⅲ、aVF、aVL及V4-V6导联。此外,BrS患发生房颤、心脏结构异常(主要是右心室)和信号平均心电图出现晚电位的发生率更高。[2]

患者通过心脏彩超、磁共振、冠脉造影排除了众多结构性心脏病,又针对离子通道病进行了基因检测,这也解决了ER单凭心电图诊断困难的尴尬。毕竟ER多为良性,直言ER是“罪魁祸首”不但需要勇气,更需要责任。

4


预后

及时的心肺复苏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已经是万幸,经历长时间复苏后存活的患者往往状态不佳,患者的治疗也充满波折:横纹肌溶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谵妄……幸好,这些问题终被一一化解。

因为目前对于ER患者尚无明确的危险分层策略,即便是电生理检查也不能对风险分层提供帮助。症状、心脏性猝死家族史、同时存在Brugada波或短QT对不良预后是目前已知的最强预测因子,ER的症状指心搏骤停、自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可能由心律失常导致的晕厥,这些症状往往导致猝死,失去了植入ICD等进一步治疗的机会。奎尼丁和异丙肾上腺素可用于治疗复发、频发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可在院内抢救过程中提供帮助。对于无症状但有年轻SCD家族史的ER患者,可考虑采用ICD植入术。[2]

经过治疗后,患者神经系统功能逐渐恢复,能独立进行日常生活,为预防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植入ICD,经过13天的治疗后出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EP讲堂】吴林教授:J波综合征国际专家上海共识解析
警告心脏性猝死的特异性心电图波形
早读 | 临床必备:心脏猝死预警心电图分析
警惕!心源性猝死的5种心电图波形
一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
【心系列22】郭继鸿老师 Lambda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