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蒂斯诞辰150周年大展随笔

2020年10月29日,巴黎所有的博物馆因疫情不得不再次关闭的前一天,我临时起意去蓬皮杜艺术中心走一趟,撞撞运气。顾不了那么多了,电视新闻里刚刚宣布30号起所有的文化艺术场馆关闭,刚开幕的马蒂斯大展我还没来得及看心有不甘。

来不及预约,我在现场硬着头皮跟工作人员说足了好话,出示了我的博物馆讲解员证……他最后竟然放我进去了!哦,我长长地嘘了一口气。

这次特展是纪念马蒂斯诞辰150周年的大型回顾展 (Matisse, comme un roman),作品多达230件及70多份文件档案资料,是近年来非常罕见的、全面回顾他一生的大展。只可惜因为疫情,博物馆闭馆快三个月了,何时再开馆仍遥遥无期!每每想到这些,我就觉得应该快点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个特展,讲讲马蒂斯,尤其在这一段灰暗的日子里,讲讲他怎样试图用绘画来“疗愈”他人、给世界“治病”的故事。

马蒂斯是与毕加索齐名的二十世纪现代大家,跟早熟的毕加索不同,他摸索到绘画的这条路上很晚,二十岁才拿起画笔。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的思考和创新,以及他在二十世纪现代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他是法国北方人,最开始来巴黎学画时很不起眼,学院派画家威廉· 布格罗(William Bouguereau) 曾讥讽地说:“你永远成不了画家” 

是他的老师、象征主义画家古斯塔夫· 莫罗(Gustave Moreau) 鼓励了他,莫罗不建议学生总去临摹卢浮宫的古典名作,他鼓励学生要敢于做梦、敢于想象。在指导马蒂斯的作品时莫罗曾随口说: “你将简化绘画。” 

老师无意的一句话竟言中了马蒂斯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的,他将为20世纪绘画做“减法”,将具象绘画简化到只剩下线条的勾勒,单纯明快如孩童般的色彩,还有简单的轮廓与形状。

马蒂斯早期的作品与20世纪初其他画家的区别不大,他很崇拜塞尚、高更,也一度受到点彩派画家保罗· 西涅克 (Paul Signac) 的影响。

《巧克力壶静物》1900-1902年 蓬皮杜艺术中心

《奢华、宁静与愉悦》1904年 蓬皮杜艺术中心藏品,奥赛博物馆展示

1905年夏天,他和朋友安德烈· 德兰 (André Derain)等人到比利牛斯山边的地中海小镇Collioure 创作。南部灿烂明亮的阳光给了他启发和震动。 他尝试用短促平涂的笔法、浓烈的的纯色调来表达内心的情感,那年的秋季沙龙展上,很多人在他们的画前感受到了激情和刺激,有人说这是关在笼中的野兽在左冲右撞。艺术史上的“ 野兽派就此诞生了。


《午休》1905年 Merzbacher 私人收藏

《海边》1905年 私人收藏

两年前我也曾到这个地中海小镇休假,还跟随当地的导游参观了当年马蒂斯的各个创作现场。

大展上有不少马蒂斯家人的画像,他曾给心爱的女儿玛格丽特画过30多幅肖像,这幅简练传神之作是当年送给朋友毕加索的,毕加索长年将这幅画放在壁炉上方,仔细端详,既羡又妒,希望从中得到些灵感。1973年毕加索去世后他的家人将其捐赠给了法国政府。

《玛格丽特》1907年 巴黎毕加索博物馆

这幅是玛格丽特在安静地阅读。

《阅读中的玛格丽特》1906年 Musée de Grenoble

这幅是儿子皮埃尔。

《皮埃尔》1909年 私人收藏

这幅又是玛格丽特,穿着蓝裙。画中的她十五岁,端正地坐在椅子上,睁着纯洁的大眼睛,红扑扑的脸蛋儿,膝盖上抱着一只黑猫。色彩如此明快和谐,线条洗练概括,一切都恰到好处。

《抱黑猫的玛格丽特》1910年 蓬皮杜艺术中心

玛格丽特长大后嫁给了艺术史学家Georges Duthuit,此人是研究拜占庭艺术的专家,他说妻子的这幅肖像分明就是从中世纪马赛克镶拼画中走出来的,轮廓清晰、艺术化提炼加工过的线条,看那眉眼的浓重勾勒 这幅画2013年由他们的后代捐赠给了蓬皮杜艺术中心。

马蒂斯虽以野兽派闻名,但其实他很快就摆脱了1905年野兽派鲜艳刺激的色块与体积感,两年后他已形成了新的的鲜明特点: 简练的线条、明快和谐的色彩对比。他太擅长用颜色了随意搭配的色彩似乎都是信手拈来,优美无比。1906年以后他已完全被认可,各类画展频繁举办,作品的价格也直线上升了。

下面这幅大画是马蒂斯四幅“室内交响乐”中唯一留在法国的一幅,题为“茄子图案的室内装饰”

茄子在哪里仔细找找。你的眼睛掠过装饰满满的墙壁纸、地毯、大大小小的用方块几何图形表现的窗户、窗帘、屏风、壁炉、镜子…… 你一定目不暇接你的目光终于落在方桌上的三只小茄子上时,你忍不住笑了马蒂斯在跟我们玩一个装饰艺术的视觉捉迷藏游戏。他将无数的繁复图案用几何图形框住,层层叠叠地铺陈在一起,似乎没有主次之分,最后却出乎意料地找到了某种平衡与和谐。

《茄子图案的室内装饰》1911年 Musée de Grenoble

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前,马蒂斯已经到过西班牙南部、摩洛哥、阿尔及利亚旅行,异域风光对他的创作影响至深。他带回了很多异国风情的小物件、布料衣物,让他的模特儿们穿戴打扮起来,创作了很多阿拉伯风情的装饰感极强的作品。

《阿尔及利亚女子》1909年 蓬皮杜艺术中心

《装饰背景前的人像》1926年 蓬皮杜艺术中心

1917年起,他搬到法国南部尼斯居住,地中海的明媚阳光给了他创作的活力。他的线条越发简洁利落,色彩明亮优美。

《花园里的年轻姑娘》1919年  瑞士 La chaux-de-Fonds 美术馆

《蕨类植物的室内装饰》1948年 瑞士巴塞尔Beyeler基金会

马蒂斯自信地认为自己的作品能“治病” ,有精神疗愈的作用。他曾将几幅作品借给朋友,说你每天欣赏我的画,心情会愉快起来,病就好得快了!是的,他的作品美好平静,单纯简单得如同儿童画,在画前我们能放松地遐思。

给他写传记的著名作家路易· 阿拉贡曾说过: “在这个生病的世界里,马蒂斯是天赐的礼物。” 今日看来,此话不假。世界病得不轻,世界需要马蒂斯这样的艺术家。

热爱旅行。每当他苦于找不到创作灵感时,他就出门旅行。1930年他乘坐远洋游轮来到了美国。纽约的摩天大楼令他惊诧不已!这种几何形新型建筑给他的冲击力是巨大的。他还喜欢上了黑人爵士乐。他穿越整个美国,来到了西海岸的旧金山,在这里他登船,前往南太平洋的法属波利尼西亚群岛。

他追随着当年画家高更的足迹来到了大溪地(Tahiti,或译为塔希提岛)。在大溪地岛上的三个月将为他后来的创作埋下重要伏笔。

《大溪地岛上的窗户》1935-1936年  Le Cateau-Cambrésis 马蒂斯博物馆

回忆起大溪地,马蒂斯这样说: “早上六点,天空已那么晴朗,太晴朗了光线耀眼得简直就是正午叫人有点害怕。这炫目的光线从早上起一直到太阳落山,感觉时间停止不前了,生活是如此的热烈奔放。” 

这幅《大溪地的窗户》他使用了高饱和度的明亮色调,色彩对比强烈,有极强的装饰感。这是他记忆中的世外桃源,太平洋岛屿的透明纯粹,不带一丝杂质。

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七十多岁的他得了重病,做了一场大手术,几乎是死里逃生。为躲避德军的轰炸,他从尼斯市区搬到了后山的旺斯小镇。他不能长久地站立或坐着画画了,于是他拿起了剪刀,用剪纸剪出了海洋和天空的缤纷世界。那是大溪地岛屿留给他的至深美好回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蓬皮杜中心大展作品的投票结果
马蒂斯中国首展终于来了,历经了两次世界大战的他却始终描绘乐观
050、戴帽子的玛格丽特-马蒂斯
蓬皮杜71件大师真迹现身上海
把名画穿在身上?YSL提供了最大胆的想象
2020,去这些艺术大展和双年展里看看理想世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