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人只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却不知后半句,那才是重点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是世人皆知的,这句话是在清军入关时期顾炎武提出的,当时在《日知录·正始》中的原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后人便将其简化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就有点类似与中国汉代时期的霸气语录“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后世人则将其简化为“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事实上,在“天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后还有一句话,这句话世人几乎都没听说过,但后半句才是重点。

在顾炎武提出这一句话后的几百年,梁启超将其归纳为8字成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为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但事实上,梁启超归纳的这成语之后还有一句,同样是出自顾炎武的“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梁启超将其纳为“国家兴亡,匹夫无罪”。

很显然,顾炎武说的这后半句话以及梁启超归纳这句话的意思便是“保卫国家社稷,是位高权重之人的责任,与平民毫无关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兴亡匹夫无罪”这一句话不就矛盾吗?又说天下是每一个人的事情,又说国家与平民没有关系。事实上,这并没有矛盾,只是涉及到了“天下”与“国家”的联系。

当时顾炎武即将到南明首都求职时,清军就把南京给取下了,想到苏杭,苏杭就沦陷了,逃回昆山,昆山城就被破了,自己的家人也惨遭灭门。而后大师顾炎武发出了“我虽妇人,身受国恩,与国俱亡,义也。汝无为异国臣子,无负世世国恩,无忘先祖遗训,则吾可以瞑于地下”的感慨。

在顾炎武以及梁启超看来,国家与天下是有着天壤之别的。国家就是政权,中华五千年以来诞生了无数的政权,有刘家人的汉朝,有杨家人的隋朝,有李家人的唐朝,有朱家人的明朝,这些所谓的朝代便是“国家”。而天下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华大地、中华文化,这种文化延续了5000多年,尽管改朝换代,但文化依然完好的传承。

也就是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兴亡匹夫无罪”针对的是内外侵略。前者针对的是中华的文化,针对的是民族;换一句话说针对的便是“异族入侵”,如在汉族人正统的明朝,清军八旗入侵就是汉民族的生存危机;在日本侵略中国时,就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生存危机,这种危机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不管你是“肉食者”还是草民。

但在顾炎武说出这句话时,后半句才是重点。因为在文人看来,明朝是重视武官,轻视文官,“国家兴亡匹夫无罪”在明朝时的意思便是“你朱明的生死那是你们高层的事情,与我们有半毛钱关系”。在说出这句话不久后,李自成的大顺军队便侵入了北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考辨
千灯,说着天下兴亡事
《日知录》“匹夫有责”溯源
顾炎武是否说过“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匹夫无责论(甲)匹夫有责论(乙)_阅读,答案_于振海网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本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