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施今墨:神经衰弱病症辨证治疗方法分析

神经衰弱是现代临床上常用的病名,但在中医辨证上可:分多种不同类型。在医籍文献中则归属于神志门者居多。其病因,大都由于脑力长期过度消耗,神经过分紧张而致疲劳,且又未能使之自行恢复,日久则体内脏腑气血调节失常,发生多种症状,如头痛、目眩、记忆力减退、精神不易集中,情绪不宁,忐忑不安,心悸、幻想、疑虑、失眠、或如癫痫、或现狂妄、善怒易悲、常致惊恐、也有出现遗精、早泄、阳萎、性欲减退等症。

此病属于慢性病,故以虚证较多,实证较少。神经衰弱者纵有证现面红耳赤,一时狂言高叫,甚至登高升屋,打人骂人,情绪急躁,动辄激怒,似是阳狂,但是综合四诊,细心体察,脉现沉弱无力,或豁大虚软,则知仍属本虚之证为多。但虚证则有阴虚、阳虚之分,亦有挟痰、挟郁之异,正虚邪实之别,不可律纯补。至于脑炎、脑震荡、一氧化碳气中毒之后遗证呈现神经衰弱者,亦应详辨证候而予施治。

失眠是神经衰弱最常见之症状,病人也最为苦恼,且临床中导致失眠之病因,极为复杂,故作详述于下:

临床所见之失眠,多属于神经衰弱,精神衰弱。引起神经系统机能障碍的各种疾病如血压病、糖尿病、肝炎病、心脏病等,都可以有长期的睡眠失常,必须在治疗本病之外兼治睡眠,方可奏效。余多年临床所见之失眠有四种情况:①入睡不能;②睡:眠时间短,醒即不能再睡;③时睡时醒极易醒觉;④似睡非睡,乱梦纷纭。

主要病因:以病因论,可分十余种不同因素皆能导致失眠:1心肾不交者;2血不上荣者;3脑肾不足者;4心阳亢盛者;5阴虚不眠者;6阳虚不眠者;7胃热不眠者;8胃实不眠者;9胃虚不眠者;10胆热不眠者;11胆寒不眠者;12胆虚不眠者;13肝经受病,为五志七情所扰不眠者。虽病因不同,如以中医辨证分析亦不外乎阴阳、寒热、气血、虚实。且与脏腑关:系颇为密切,尤以脑之关系更应重视。如《灵枢经·海论》篇说:“脑为髓之海。”又说:“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痠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现代医学认为失眠多属大脑皮层功能障碍的结果,患失眠之症多,为脑力劳动者,此其明证。

上述病因皆可导致失眠。

主要病机:

(1)心肾不交多属心火独炎于上而不下降,肾水亏乏于下而不能上升。心肾不协调,阴阳相睽隔,故不能成寐。

(2)血不上荣心主血脉,心血不足,脑失营养,亦不能睡眠。

(3)脑肾不足因脑为髓海,而肾生骨髓,脑与肾密切相关,“劳伤肾”,用脑过度,则伤肾气,肾亏则脑不足,遂不得安睡。

(4)心阳亢盛心主神明,心火偏亢,阴阳不调,气不得宁故不寐。

(5)阴虚血少阴主津主血,津少血亏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难于人寐,或忽寐忽醒也。

(6)阳气不足《内经》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阳入于阴始能安眠。今阳虚,阳不入阴故不眠,张景岳说:“阳有所归,神安而寐……阳为阴抑,则神索不安,是以不寐。”《证治要法》说:“病后虚弱及年高人阳衰不寐。”阳虚、阴虚、阳不协,即引起失眠,合乎现代医学认为大脑皮质兴奋抑制失去平衡而产生失眠之理。

(7)胃腑有疾《素问·逆调》篇说:“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又《内经》云:“胃不和则卧不安”所以胃热、胃实、胃虚皆令人不得安睡。胃热多由于食积不消,积食生热,扰乱心神以致不眠。胃主卫,胃实则卫气盛,胃气独盛于阳,不入于阴故不眠。若胃:虚亦不眠,以其虚,则胸中似饥,若无所主,得食则能卧,是其明证。

(8)胆受邪,精神不宁肝胆相连又为表里,胆热、胆虚、胆寒皆影响于肝。胆热则肝阳亢盛,上扰清窍故不寐;胆寒则致肝虚,血不归于肝则难成眠;胆虚则易惊,精神无所主,人睡不易。

(9)肝经受病五志七情所扰不眠者,以肝性条达宜舒展,若精神过度紧张,情志抑郁皆能引起肝郁不舒,以致调节失常,不能安卧,遂成失眠。余治失眠症中,此一类型最为多见,原因复杂,隐晦变幻,不易究诘。此外尚有思虑伤脾不眠者,气血双亏不眠者,皆可包括于上述各类型中,不多赘述。至于治法,调阴阳、理气血、治脏腑、和营卫,方法众多,要在辨证施治,不用安眠类的药物,且可取得长期稳定的疗效,治病求本,体现了中医药学的特点。

论治方法:

(1)心肾不交宜用酸枣仁汤或枕中丹及《理虚元鉴》之养心固本汤,以交其心肾。

(2)血不上荣宜用八珍汤加朱砂安神丸、磁朱丸以安其心神。若系虚寒,则宜用《证治准绳》之远志饮子或十四友丸以补之。

(3)脑肾不足若为肾水亏,则用六味、杞菊、麦味地黄汤或丸以滋肾水。参以枣仁、龙骨、牡蛎等以收敛之。若是梦遗及虚怯者则十全大补汤或丸、三才封髓丹及还少丹之属,皆可用之。

(4)心阳亢盛心烦不眠,宜以黄连阿胶鸡子黄汤为主,加龙骨、牡蛎以敛其阴。

(5)阴虚血少以生津养血为先,用二冬、二地、二至、元参、阿胶、花粉、石斛等味,以滋其源,参以安神之品,则津回神安,绮石老人之“专补肾水,不如补肺滋其源”,乃治本之旨也。

(6)阳气不足以益气为先,气属阳、益气即所以补阳,宜用参芪、术、怀山药、石莲肉以固其气,亦即绮石老人“阳虚之所当悉统于脾也”之意

(7)胃热不眠胃实不眠者,多系痰火为患,宜用半夏茯苓、川连、枳实、石菖蒲以导痰化滞。王肯堂之治失眠以理痰气为第一义,盖即指此。

(8)胃虚不眠宜以秫米半夏汤合异功散或归脾汤。

(9)胆热不眠宜用温胆汤去姜,仿陈修园之意以清胆中之火,甚则加胆草以折其势,火退则已。

(10)胆寒不眠胆虚不眠者,用千金温胆汤。

肝为五志七情所扰不眠者,宜采用炙甘草汤、诸复脉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或逍遥散、十味温胆汤之类。其有因肝虚:所致,可用《本事方》真珠母丸。此外更有多梦卧不安者,以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与栀豉汤合用,多有效;或栀豉汤、朱砂安神丸加琥珀末。(按:栀豉汤本系治虚烦之法,但多梦不安者,加此二味,亦颇有效)又有教师、演员职业者讲演过多,伤津伤气而致失眠,以柏子养心丸、天王补心丹治之。又有胆胃俱病失眠者,治胃无效,治胆亦无效,胆胃合治方能奏效。更有一种久患失眠而阳萎者,则须用鹿茸、仙灵脾、故纸、巴戟天等药以助阳,睡眠即安。此即张景岳所谓“阳为阴抑,宜养阴中之阳”之意中医治病,重在辨证明确,能触类旁通,法多方活,则易收效。且失眠症多属于慢性虚弱者,如能兼习气功和适当体力活动;动静结合,使脑和各脏腑均得休养,辅助药力,更为有益。

神经衰弱症状繁多复杂病情易受患者情绪影响,治疗过程中常现反复医者必须针对患者不同情况,细心辨证,耐心治疗,善于开导,方能收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施今墨:失眠的13种病因及治法
施今墨治疗失眠的经验总结
施今墨:我临床所见之失眠有四种情况
施今墨:失眠辨治十二法 对治睡眠障碍十二大秘籍
收藏!施今墨治疗失眠经验总结
清心除烦——治焦虑症神经衰弱症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