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生是0还是 ∞?做正确的事比正确的做事更重要

从前,0.9、1、1.1之间只差了一小点

现在,让我们一起动起手(nao)来(zi)

 

分别

计算

0.9

x

0.9

...

1

x

1

...

1.1

x

1.1

...

一直乘下去我们会得到三组惊人的数字

   前者趋近于0,

   后者趋近于无穷大,

而1不变

你说这结果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如此大的差异?

是你没调动全部的脑筋去思考?

还是你的计算器开小差了?

最好不要问我为什么要让你算数!

因为接下来Eduardo Brice要告诉你

为什么尽力做了,

却还是做不好!


Eduardo Brice生于委内瑞拉委,斯坦福大学MBA、MA,毕业后曾在投资银行工作。现任Mindset Works公司首席执行官,帮助美国和国外的学校培养学生成长心态,建立学习者能力,并为人们提供成功所需的核心信念和学习策略。




为什么尽力了,却做不到最好

-

我们中大多数的人,在生活中凡事都想尽力做到最好。不管是工作、家庭、学业、或者是其他种种。我们大都尽己所能做到最好,我这么想,也这么做。

 

但不久之前我意识到, 我在我最在乎的事情上并没有进步,不管是作为丈夫、朋友、专家、或者是队友。 即使我在这些事上花费了大量时间, 做了很多努力, 却没有太多进步。

 

之后我在与他人的谈话和研究中意识到, 这种白白耗费努力的停滞, 原来非常普遍。 所以,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它为何发生和如何应对的见解。


我所了解的是,无论在哪个领域,最高效的个人或团队,都会做一件我们可以效仿的事情——他们会有意识的在两个区域间转换:学习区和执行区。

 

所谓学习区是我们希冀进步,我们为了进步而计划行为,将精力集中在那些我们还没有掌握的东西上,我们得期待自己犯错误,并且要知道从中会汲取什么教训。

 

这和我们在执行区做的完全不同, 在执行区我们的目标是做到最好,去执行,我们要专注于自己已经掌控的区域尽量去减少失误。


这两者都应该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但很明确的是——

 

无论我们身处哪一区域,制定目标,集中精力以及满怀希望,都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执行和提高。

 

执行区可以最大化我们的即时性能,但学习区可以使我们的成长以及未来的表现最大化。

 

我们努力工作却没有太多进步的原因,是我们往往将时间都花在了执行区里。 这阻碍着我们的进步,更讽刺的是,长久来看,这也影响着我们的表现。

在学习区里刻意练习

-

这位是古希腊最伟大的演说家和律师,也是一位政治领袖——德摩斯缇尼。

 

成为一名为人的他,并没有将全部的时间都用在演说家和律师这两块(这两块也就是他的执行区)。反而他为了提高自己,参与并且学习了很多事情,在他导师的指导下学习了法律和哲学。

 

当他发现,当一名律师涉及到要信服于他人,他便对演讲以及表演也做了一定的研究。他会无意识的耸肩,为了避免这个怪毛病,他会对着镜子练习演讲,他在天花板上挂了一把剑,这样一来他只要一耸肩,就会感觉到疼痛。

 

为了避免咬字不清,他演讲时会在嘴里放一块石头。他建造了一个地下室以防自己在练习时受到干扰同时也可以不打扰到别人,要是法庭人声嘈杂的话,他就会去海边练习,放声徜徉在咆哮的海浪之上。


他处于学习区做的事情,和他在法庭之上也就是执行区所做之事截然不同。在学习区时他的行为被安德斯·埃里克森博士称之为——刻意练习。

 

这就包含了将能力拆分成构成的技能,从而明确提高我们正在努力的次级技能:

 

比如不要耸肩,将全部的注意力放在我们安全区以外的高水平的挑战上,而不是我们平时就会做的事上,然后通过不停的反馈与调整,提升自己。

 

在学习区这种类型的实践,是会得到实质性的改善的,而不是只把时间花在行动上。

调查研究显示在入职工作的最初那几年后,表现通常是很平稳的。在教学、全科医学、护理学以及其他领域中,都已经得到了证实。

 

因为我们一旦认为自己已经足够好了,完全可以胜任了,我们就不再会花时间在学习区了。我们会把全部的注意力放在我们的工作上,放在行动上,结果就发现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改善的方法。


但那些继续将时间花在学习区的人,总是能够继续得到提高的。

顶尖的销售人员每周至少一次做些事情去提高自己的目标。他们通过阅读来拓展自己的知识,向同事或该领域的专家咨询,尝试新策略,征求反馈意见并及时反映。

顶尖的棋手们,并不是花大量的时间去下棋,也就是他们的执行区,而是去预测那些大师的棋路,然后去分析他们。

做正确的事要比正确的做事要重要

-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坐在电脑前打字,打了很久的字,速度却毫无进展。

 

但如果我们每天花上十到二十分钟,全身心投入,用比目前所用速度快上10%到20%的速度去打字,我们的速度就会得到提升,尤其是当我们发现自己所犯错误在哪,再去练习打字之后,那就是刻意练习。

 

在我们生活中的其他地方,或许我们更关心的是我们努力了,却没有什么提高,因为我们总是处于执行区。


但这并不是说执行区没有什么价值,其实是非常有价值的。在执行区的时候,我们可以尽全力将事情做到最好。

 

同时也会很有激励性,也可以为我们提供信息,在我们刚回到学习区的时候,就可以着力专注于我们的下一步。

 

所以高效的方法就是在学习区和执行区之间不断地交替,有目的性的再学习去建立起我们的技能,然后将这些技能应用再执行区里。

当碧昂斯再巡演音乐会期间,她就出于自己的执行区。而她每晚回到酒店房间时,也就是回到了她的学习区,她会观看自己刚刚结束的演出视频。

 

每当她发现了可以提升改善自己,以及伴舞人员和摄像人员的机会。就会在第二天早晨给每个人几页关于调整的建议,这样他们就可以在下一场表演之前加以调整好好排练。


这两项不断增加的能力是螺旋形的,我们得知道什么时候要学习,什么时候该去执行,在我们想要花时间二者兼顾时,我们在学习区花的时间越多,我们能提高得就越多。

如何在学习区花上更多的时间

-

NO.1

我们必须相信也必须明白,我们是可以提高自己的,我们称之为长型思维模式。

NO.2

我们必须得在特殊技能方面提高,有一个目标我们必须得明确,因为这需要时间和努力。

NO.3

对于如何改善,做些什么去改善,我们必须得有自己的想法。不能像我年轻时联系吉他那会,一遍又一遍盲目地演奏歌曲,而是要进行刻意练习。

NO.4

我们必须得处于在低风险的情境下,因为一旦犯了错误,犯错的结果绝不会导致灾难性的,或是非常严重的。

像表演踩钢丝的人不会在身下没有网时练习新的把戏,一个运动员也不会在锦标赛上首次尝试新的动作。

   明确自己什么时候去执行,

什么时候去学习

-

在生活中我们将很多的时间用在执行区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所处的环境通常是不确定的,高风险的。我们对他人造成了社会风险,甚至是在一些宗旨为学习的学校里。


很多学生从小学到大学,都觉得要是犯了错误就会被其他人看不起,他们潜意识里知道要是犯错了,就会被讨厌,因为家长和老师只想听到正确的答案。

 

老师和家长拒绝孩子犯错,而不是欢迎他们犯错,反馈和复习时来仔细研究能从中学到什么。孩子们会把学校当成是他们的执行区。


在我们工作的场合也是一样,我经常看到完美的执行力文化。领导们支持大家,鼓励大家好好工作,但那样就会让员工停留在他们已知的区域里,不会再去尝试新的事物,所以公司就很难有创新和改进,就会落后于其他的公司。

 

将学习区与执行区两块区域彼此交流,以创造更多的成长空间。这样的话我们就很清楚什么是成功,如何去做,何时要执行,以及做到最小化失误。

 

作为个体的存在,这里还有三件事我们可以做


NO.1

我们可以在高风险的海上建造一个低风险的岛屿,这样就算失误了后果也不是很严重。

 

比如说我们可以找一位能与自己交换意见推心置腹的人聊聊天,或者是能陪你角色扮演的导师,又或者是值得信赖的同事。我们还可以开一些倾向回馈的会议作为项目进展,或者我们可以留出时间读读书,看看视频,学习网络课程。

NO.2

你可以如自己预期那样去执行去表现,然后反思我们下次可以做的更好,就像碧昂斯那样。我们也可以观察,模仿一些专家,观察反思和调整正是学习区里要做的事。

NO.3

我们可以带领大家,为大家将风险降的更低。将自己擅长的某些方面与大家分享,询问自己不知道的问题,通过征求反馈,分享我们的失误以及我们从中得到的教训,这样别人做同样事情时就会有安全感。


真正的自信是终身不断地去学习。

 

如果我们不再花时间不停的去做事,不停地去执行,而是花更多的时间去探索,去询问,去倾听,去尝试,去沉思,去努力,去改变自己!

 

如果每个人都去努力的改善自己,如果我们弄清楚我们自己以及我们的队友,我们何时想要学习,何时想要执行,这样我们的努力就变得更为重要,我们就能源源不断地提高,还会不断地突破自己。


------------------- END -------------------


在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的注意力都是“把事做完就可以了”,极少会有人想“我能从这里面学到什么?”这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别短期看来没什么,但长期来看积累出的差异简直判若云泥,细微的差别会造成巨大的差异。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人会觉得尽心尽力的做事,却得不到想要的结果。

 

学习区是要我们要不断挑战、积累、创新、反思、总结。而执行区会告诉我们要努力实践,将学习区学到的知识经验运用到实践当中!两者不断的循环促进,一定会遇见不断提升的自己!

 

想了解我们在自己的学习区当中怎样高效的做到“刻意练习”,

戳这里回看《大脑的秘密:提高有效练习的4个法宝

 

- 福利时间 -


参与本期话题:

“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成功的,

你怎么理解成功的定义呢?”

简单阐述你的心得体会,

在留言区与我们互动起来吧~

留言获得点赞数最高的前两位朋友

将会获得由此念君送出的,

《刻意练习》



活动截止时间:

2018/09/10  周一 中午 12:00

悄悄的告诉你,分享文章给好友,

可以助力你获得更多赞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世上没有fail,只有“not yet”
坚持到底,你就输了
从早忙到晚能力却没有提升:职业发展遇瓶颈怎么办?
非风险区证明
回顾 l 不要试图去说服“聪明人”
荣辉给你答个疑(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