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说的八百万种写法》:百万种小说写法,总有适合你的

我读了一些讲述小说创作技巧的书,但却不会用书中讲的技巧去创作出小说,心中很懊恼。

这几天,看到劳伦斯·布洛克在《小说的八百万种写法》讲,他在写第一本小说前,阅读了一本由著名作家写的小说创作方法的书后,觉得书中的方法很正确,但他学不会。

在对其他作家的写作方法进行研究后,劳伦斯·布洛克得出结论:每个写作者一生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这些方法会随着作者的成长而改变,而作者也会根据每部作品的特点对其进行一次又一次的调整。对于一个人、一部作品有效的方法不一定适合另一个人及其他作品。

我明白原来写小说没有公式可循,要在不断的写作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写作方法。

劳伦斯·布洛克被称为“欧美侦探、推理小说第一人”。获得过 “美国推理作家协会”的终身大师奖、“英国推理作家协会”的钻石匕首奖等推理小说界大奖。

1976年,劳伦斯·布洛克在《作家文摘》开设写作专栏,1978年,将专栏文章集结成《小说的八百万种写法》。四十多年来,该书畅销不衰。

为了与时俱进,劳伦斯·布洛克在保留原版所有内容的基础上,新增了有关电子书和个人出版等内容,出版了新版的《小说的八百万种写法》。

封面

这本书新版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讲述题材、体裁的选择,以及写作前的研究、分析等问题;

第二:聚焦小说的情节设计、人物塑造、撰写提纲、开头、章节、长度、风格和修改等问题;

第三:分析小说市场以及如何出版等问题。

劳伦斯·布洛克在《小说的八百万种写法》中讲述的一些写作经验,解开了我在尝试小说创作中的一些困惑。下面举三个方面的例子:

第一个:开头

我曾经写过一个十万字小说,从故事开头写起,接着写故事的发展、高潮和结尾。文友看了初稿后说:看了一眼,就不想往下看了,因为开头开平淡,引不起兴趣。

咦,19、20世纪中外经典小说的开头,绝大部分都是从故事的开头写起,我是学了名家的写法啊?那怎么写?我心里嘀咕。

直到看到劳伦斯·布洛克在《小说的八百万种写法》中讲,他的经验是小说的开头无须是故事的开头,最好的开头是让人物处于动作、冲突和变化的场景中。

我才恍然大悟,对啊,不能迷信经典,当代热门小说的开头几乎都不是从故事的开头写起的吗?

比如:阿耐的《都很好》,开头从母亲已去世,三子女奔丧写起。女儿明玉冷静漠然,丝毫不显悲伤,大儿子明哲震惊哀恸,小儿子明成感觉主心骨没了,悲伤不已。明玉对家人之间冷淡客气,苏父害怕女儿明玉。苏家的矛盾如潮水般暗涌。

此时,虽然读者还不了解前因后果,但注意力已经被抓住了,迫切想知道为什么母亲去世,三个儿女表现不同,以及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至于人物背景信息,可以在后面交待。”劳伦斯·布洛克认为。

还是以《都很好》为例,作者阿耐陆续以主人公回忆或叙述或人物间的对话等方式,交待了这个家庭的过去。

第二个:视角

不管是选择单视角或多视角创作小说,劳伦斯·布洛克的经验是:避免在一个场景内改换视角,不要在不同人物的视角间反复切换。

因为从人物内心角度叙事的作品,切换视角会让读者感到困惑,会混淆不同人物的想法,从而阻碍情节的发展。(如果是客观视角,作者从不进入人物的内心除外)

美国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厄休拉·勒古恩也曾说:频繁切换视角,会让读者摸不着头脑,在互不相容的身份间来回碰壁,混淆情绪,歪曲整个故事。

劳伦斯·布洛克建议小说创作新手,最好用单视角。这样可以有效预防创作偏离航向,避免因选择太多而迷茫,降低叙事中心分散的概率。

如果是用多重视角,建议控制主要人物的数量(一般不超过六个),安插多个额外的次要视角人物,在合适的时候,次要人物视角描述一到两个场景,让作品更加丰富充实。

严歌苓的《陆犯焉识》就是采用多重视角,并有一个次要视角(作者也就是孙女的视角),在小说末尾,有一些地方用孙女的视角写陆焉识。

第三个:过渡

1、从一个场景过渡到另外一个场景

劳伦斯·布洛克认为:不需要描写人物如何从一个地点转移到另一个地点,以及描写新场景,可以一个场景跟着一个场景,直接切换。

比如阿耐的《都很好》第三章中,饭馆与苏家老房子的转换。原文如下:

明玉拉着苏大强取饭店吃了一顿饭。她吃什么都可以,白水煮青菜都能下饭,……她不明白,衣住行都极其讲究的明成与朱丽,怎么在吃的方面如此马虎。

明玉看着桌子对面的父亲埋首吃得狼吞虎咽,心中忽然联想到,对了,大哥二哥的眼神是如此相像,……她且思且吃,反而吃得没有父亲多。

家中一室一厅实在是小,小得即使明玉陌生人似的站在门口,还是可以看见进屋后如鱼得水的父亲以年轻人才有的身手,哧溜一下钻进靠窗风水宝地上苏母床位的下面……

2、时间过渡,不需要详细解释时间线

如果是时间倒退,直接闪回,即从现在场景切换到一个过去的场景。

阿城的《孩子王》中,写“我”看到王福本子上的名字,回忆起与王福父亲王七桶的认识过程。原文如下:

……我翻开一看,是一本奖给学习毛著积极分子的本子,上写奖给“王七桶”。我心里“呀”了一声,这王七桶我是认识的。

王七桶绰号王稀屎。……我初与他结识是去县里拉粮食。山里吃粮,需坐拖拉机走上百里多到县里粮库拉回。……

如果是时间快进,可以用四季风景变化,植物从小变大,东西的变化,人物长大等等方法,表现时间的流逝。

比如猫腻的小说《庆余年》,第十四章末主人公范闲是六岁的小孩,第十五章开始写儋州的天气,然后范闲出场,就是十二岁的少年了。

电视剧《庆余年》里,范闲坐在儋州家门口,前一个镜头是小孩,后一个镜头就是青年人了。

在《小说的八百万种写法》中,作者劳伦斯·布洛克讲述了自己小说创作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寻找到自己的创作之路。希望有志于小说创作的小伙伴以此为鉴,找到适合自己的小说创作方法,写出精彩的小说。

(原创:青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推理大师的三个写作建议:如何通过拆解,掌握小说的写作技巧?
新手写小说,是应该从长篇开始还是从短篇开始?
42写作班——第四讲
浓缩十周写作课程,手把手教你写小说
【写作干货】21个实用小技巧
《罗伯特·索耶的科幻写作讲堂》——全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