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业专家展望地球物理技术发展方向| 情报


余本善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ETRI)

石油科技研究所

第85届SEG年会暨展览会的“技术新进展及未来发展道路”专题讨论会,吸引了众多世界物探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通过对当前物探领域技术前沿和未来发展方向开展讨论,针对海洋地震勘探价值链、多次波成像、全波形反演、成像方法及算法等方面的发展问题提出了许多很有见地的看法。


1

 海洋地震勘探

 价值链

斯坦福大学Shuki Ronen教授认为,未来海上地震勘探价值链主要有以下几点发展方向:


1

---震源。

采用低气压、大能量震源代替常规气枪震源,未来海上震源应能产生更强的低频信号,同时也能大大降低其产生的气压,这样能有效降低高频噪音和拓宽地震资料频带。目前国际上已经有很多学者、公司在积极研究这种新型的海上震源。

2

---检波器。

采用旋转传感器代替普通水检,旋转传感器是一种新型的测量方法,可提供完整的全部自由度的地震记录,并能测量全波场。旋转传感器可使得地震勘探在不提高采集成本的的情况下,获得成倍量的地质信息。

3

---勘探船。

采用无人驾驶的微型地震船代替目前普通地震采集船,无人驾驶地震船可大大消减采集人工成本,提高作业效率,一旦技术成熟,利用无人驾驶地震船进行的宽方位和长偏移距数据采集可能会成为海上地震采集主流方式。


4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采取多模式联合成像分析,这里多模式包括初至波、多次波、转换波、折射波、绕射波、地表、海底、井中、非震数据等。当前,初至波和多次波联合成像分析已经成为业界研究热点,未来包括其他模式的联合成像分析是地球物理数据分析的重要发展方向。



2

  多次波成像


随着石油地震勘探的逐步深入,勘探目标区也愈来愈广泛和复杂,这就迫切需要地震勘探人员充分利用采集到的地震资料,最大程度地挖掘其中所蕴含的地震信息,以求得到更加丰富和精确的地下成像信息,从而为后续更加细致和准确的地质储层描述打好基础。


目前,常规地震资料处理是把多次波看成相干噪声,利用波场延拓法、迭代法、内插法等方法将多次波去掉,但是从地震波场传播的过程来看,多次反射波也是地下反射层的反射,也蕴含了地层结构信息。


多次反射波与一次反射波相比而言,在地下传播的射线路径更长,覆盖的区域更广,并且多次波的反射比一次波的反射角度要小,在某些复杂的地质条件下,多次波携带了比一次波更加丰富的地下结构信息。因此,利用多次波成像资料能提取更多的地下信息,有效改善地震资料的成像质量。


代尔夫特科技大学Eric Verschuur等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多次波偏移成像可有效获取地下构造成像,使得地震采集在保证数据质量不降低的情况下,减少叠加次数,降低勘探成本。





3

 全波形反演


全波形反演是利用叠前地震记录的波形信息来重建高精度地下介质的物性参数。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不断更新迭代初始模型以减小计算数据和观测数据之间的误差,使初始模型能最大程度地接近真实模型,进而提高速度模型精度、改善复杂目标成像效果,因此波形反演本质可归结为大尺度非线性最优化问题。



4

  地震资料处理

  解释技术

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将对地震资料处理解释技术产生重大影响。从物探行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地震资料处理解释方法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而发展的,可以说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是推动物探技术发展最为关键的驱动因素之一。


斯坦福大学Robert Clapp认为,随着内存堆栈、云计算、ARM阵列处理器等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未来地震资料处理解释方式可能会产生革命性变化。



编  辑|孟  莹


如何获取更多内容

点击“行业热点

获取权威观点;

点击“公司季报

国内外油企业绩尽在掌控;

点击“油气市场

随时获知最新油气价格。

查看公众号petro-insight

关注我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国城市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应用进展
运用全波形反演技术 为地下油藏做个“高清透视”
【资讯】一览全球颠覆性勘探开发新技术 - 第二篇
工程物探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中科院获得尼泊尔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反演初步结果
这项技术将在地球物理学研究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