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热病总论《伤寒大白》
黄帝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岐伯曰∶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热病。巨阳受之,头项痛腰背强;阳明受之,身热目疼鼻干不得卧;少阳受之,胸痛耳聋。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脏者,故可汗而已。此言三阳经表症未入于里,故可发汗而已者。又曰∶太阴受之,腹满而咽干;少阴受之,口燥舌干而渴;厥阴受之,烦满而囊缩;三阴三阳、五脏六腑皆受病,营卫不行、脏腑不通则死矣。此言阳邪传入三阴经而不愈者。又曰∶未满三日,可汗之;其满三日者,可泄之。言未满三日者,非拘日数,言表症在前也∶言满三日者,亦不拘日数,言里症在后也。按此乃是伤寒传经之阳症,非言寒中三阴不发热之纯阴症也。仲景于是补《内经》之缺,作《伤寒论》,阐发寒邪能伤阳经,而为传经热病;岂寒邪反不能伤阴经。而为直中阴经之阴症乎?于是详列六经,其各条下注明证形脉治,分别某者为表,某者为里,某者为传经之热病,某者为直中阴经之寒病,而同以伤寒论命名。故将冬月及令之正伤寒立论,而主发表用,麻黄汤桂枝汤,攻里用三乙承气汤,其表里兼见之症,用小柴胡汤双解和解。惟有冬月正伤寒治法,而不及春夏秋三时之症。然其中默示,据寒悟热,据冬悟夏,据长沙之地以悟南方。其发表攻里,各因其症,寒热温凉,各随其时,察老少,辨强弱,分别方宜,比例推详,以冬月伤寒,未始不可广推春温夏热之症。不明此旨者,因见《伤寒论》以阴症阳症同卷,遂以阴症阳症混而施治。即明识阴阳者,又以仲景冬月北方之麻黄桂枝汤,妄治春夏秋三时南方之,人以致热病误用温热,变症百出。或以表邪不散,邪汗未出,烦躁不宁,误认里热烦躁,反用寒凉,遂至表邪不出。幸陶节庵、王宇泰发明仲景阴症阳症各是一条。然于《伤寒论》原注中差误诸条,尚未改注明白。又于麻黄桂枝汤下,不详注此方乃是治河北长沙等处者,江浙地方即冬月亦宜详审。又不注明直中阴经之寒症,惟北方冬月有之,江浙东南,患此绝少。今东南所患之病,皆是早晚感冒风露,郁而发热,无汗恶寒,此乃是非时暴感之伤寒,从外而得,未有里热之寒热病也。故用败毒散羌活防风汤温散表,不宜骤用苦寒。另有积热在内,外被寒邪所束,新寒而凝故热,遂发有表复有里之症。是以外见发热汗出,内兼喘呕作渴者,在春谓之风温,夏秋谓之暑热,此乃是热令时静而得之,有表邪之中暑寒热病也。宜用双解散羌活冲和汤等散表清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症因脉治》 > 卷一 中热中暑总论
《伤寒论》的“六病”与“六证”辨
任应秋论《伤寒论》“三阴三阳” –
[卷十三?太阴经症\汗后寒热不解] 附录三阴病或热或寒辨
《伤寒论》六经解一
《伤寒论》中的几个概念讨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