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尿潴留疗法

     尿潴留,指尿液潴留于膀胱内不能排出。凡能引起排尿困难的病因,进一步发展,即可产生尿潴留。此外,脊椎麻醉后也可出现暂时性尿潴留。(《泌尿外科学》

【概述】

尿潴留多是由于支配膀胱的神经功能失调,致使膀胱松弛,排尿无为,膀胱括约肌相对紧张

尿潴留中医称之为癃闭。《景岳全书》中有“小水不通为癃闭”之说。亦有以小便不利,点滴而少,病势相对较缓者称为“癃”;小便不通,欲解不得解,病势急者称“闭”;多合称为“癃闭”。

膀胱是贮藏尿液的地方,又是管理小便出纳的器官。本病的形成,一是膀胱湿热阻滞,或肾热移于膀胱。膀胱气化不利则尿少而热闭不通;气化失司则腹胀满;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则排尿无力;气化无权则小便不能出。

【手穴治法】

(一)针刺疗法

选穴:后溪。

操作:患者(儿)微握拳,常规消毒后,用28号针,快速刺入约0.5寸,提插捻转,约1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二)点穴疗法

选穴:少府、膀胱点、肾点

操作:采用常规点按方法,每穴点按1~2分钟,每日1次。连续点按10~15次为1疗程。

(三)手穴推拿疗法

选穴:肾经、膀胱、小肠、脾经。

操作:选准以上穴位,每穴推拿100次。配合摩腹,揉关元,按三阴交等手法。

下焦湿热者清肾经、清小肠,推膀胱。以清化湿热。

肾阳不足者:清补肾经,脾经、揉肾俞、揉龟尾,以温补肾阳。

另外可配合诱导导尿法,或探吐法,上窍开则下窍通。

按语:治疗癃闭,应根据“六腑以通为用”的原则,着重于通利小便。不论针刺、推拿、点穴等疗法。不论采用补法还是泻法(清、利)均着重于通小便。小便通则诸症除。小便不通在临症中属急症,应积极治疗。(《手穴手纹诊治》

尿潴留(癃闭)的拔罐疗法

尿潴留是指膀胱内潴留大量尿液而不能排出的一种病证,属于传统医学的“癃闭”范畴。

  传统医学认为,小便量少,点滴而下,病势较缓者称之为“癃”;小便闭塞,点滴不通,病势较急者称之为“闭”。癃为闭之缓,闭为癃之甚,其性则一,故统称为“癃闭”。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具有发病迅速,病势较急,膀胱区有锐利疼痛和高度尿意,但不能排尿的特点。发病原因有机械性梗阻和动力性梗阻两类。前者通常因尿道及膀胱有器质性病变导致;后者由排尿功能障碍所引起。一般分为膀胱湿热、膀胱麻痹2型。

  一、膀胱湿热

  (一)症状

  小便点滴不通,或量少而短赤灼热,小腹胀满,口苦口黏,或口渴不欲饮,或大便不通。

  (二)治法

  1.方法一

  (1)选穴 膀胱俞、中极、曲骨、阴陵泉、行间。

  (2)定位 膀胱俞: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2骶后孔。俯卧位:先摸髂后上嵴内缘下,其与背脊正中线之间为第2骶后孔,平该孔的椎体为第2骶椎,其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4-4-1)。

  图 4-4-1 肾俞、膀胱俞

  中极: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见图4-6-1)。

     图 4-6-1 中极、曲骨                              

  曲骨:在下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 (见图4-6-1)。

  阴陵泉: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坐位:用拇指沿小腿内侧骨内缘(胫骨内侧)由下往上推,至拇指抵膝关节下时,胫骨向内上弯曲之凹陷为取穴部位(见图3-10-2)。

   图 3-10-2 阴陵泉、承山、三阴交

  行间:在足背侧,当第l、第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见图2-6-3)。

  图 2-6-3 行间、太冲、侠溪

  (3)拔罐方法 刺络拔罐法。行间穴用梅花针轻叩刺,以皮肤发红或微微出血为度,余穴拔罐后留罐10分钟,每日1次,3次为1疗程。

  2.方法二

  (1)选穴 膀胱俞、中极、阴陵泉、三阴交。

  (2)定位 膀胱俞:见前。

  中极:见前。

  阴陵泉:见前。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以手4指并拢,小指下边缘紧靠内踝尖上,食指上缘所在水平线在胫骨后缘的交点,为取穴部位,见图3-10-2)。

  (3)拔罐方法 刺络拔罐法,上述各穴用梅花针轻叩刺,以皮肤发红或微微出血为度,之后拔罐后留罐10分钟,每日1次,3次为1疗程。

  二、膀胱麻痹

  (一)症状

  小便点滴而下,或尿如细线,甚则阻塞不通,伴有小腹胀满疼痛。

  (二)治法

  1.方法一

  (1)选穴 关元、中极、腰阳关、次髎。

  图 2-23-1 肾俞、大肠俞、腰阳关、次髎

  (2)定位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见图 5-6-2)。

  图 5-6-2 关元、大赫

  中极:见前。

  腰阳关: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俯卧位,在腰部,两髂嵴连线正中线上,约与髂嵴相平。(《中医拔罐·百病拔罐》)

     尿潴留(癃闭)的刮痧疗法

 癃闭是由于肾和膀胱气化失司,而致尿量减少,排尿困难,甚至小便闭塞不通,其中又以小便不利,点滴而短少,病热较缓者称为癃;以小便闭塞,点滴全无,病势较重称为闭。

  癃和闭虽有区别,但都指排尿困难,只有程度上不同,因此多合称为癃闭。癃闭包括西医学中各种原因引起的尿潴留及无尿证。

  本病以排尿困难,全日总尿量明显减少,甚至小便闭塞不通,点滴全无为主要临床表现。或突然发生,或逐渐形成。一般在癃的阶段表现为小便不利,排尿滴沥不尽,或排尿无力,或尿流变细,或尿流突然中断,全日总尿量明显减少;在闭的阶段表现为小便不通,全日总尿量极少,甚至点滴全无,或小便欲解不出,小腹满胀,状如覆碗。尿闭可突然发生,亦可由癃逐渐发展而来。病情严重时,尚可出现头晕胸闷气促,恶心呕吐,口气秽浊,水肿,甚至烦躁、神昏等症。尿道无疼痛感觉。本病临床分为膀胱湿热与膀胱麻瘅2型。

  一、膀胱湿热

  (一)症状

  以小便量少难出,小腹胀满,口干不欲饮为主要症状。

  (二)治法

  (1)选穴 中极、膀胱俞、三阴交、阴陵泉。

  (2)定位 中极:仰卧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4寸。

  膀胱俞:位于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二骶后孔。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阴陵泉: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处。

  (3)刮拭顺序 先刮背部膀胱俞,再刮腹部中极穴,最后刮下肢阴陵泉至三阴交。

  (4)刮拭方法 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背部膀胱俞穴,宜用刮板角部刮拭,30次,重刮,出痧为度。再刮腹部中极穴,不宜重刮,自上而下来回刮动,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最后刮拭下肢内侧阴陵泉至三阴交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中间不宜停顿,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

  二、膀胱麻痹

  (一)症状

  以小便滴沥不畅,或尿如细线或阻塞不通,小腹胀满疼痛,舌紫黯或有瘀斑为主要症状。

  (二)治法

  (1)选穴 气海、血海、中极、膀胱俞。

  (2)定位 气海: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血海:屈膝,在髌骨底内侧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中极:仰卧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4寸。

  膀胱俞:位于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二骶后孔。

  (3)刮拭顺序 先刮背部膀胱俞,再刮腹部气海至中极,最后刮血海。

  (4)刮拭方法 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舌刮痧油。先刮背部膀胱俞穴,宜用刮板角部刮拭,30次,重刮,出痧为度。再刮腹部气海穴至中极穴,不宜重刮,自上而下来回刮动,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最后刮拭下肢内侧血海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

  三、病例

  汪某,男,72岁。退休后继续在某单位任职。因劳累不慎感冒发热38.6℃自服抗感冒药物,两天后突然小便闭塞,点滴皆无。诉下腹部胀满,疼痛难忍。采取保守治疗,插导尿管,排尿。并取中极、膀胱俞、三阴交、阴陵泉穴,在涂抹刮痧油之后,行刮痧治疗,每周2次。1周后拔管,排尿正常。(《中医刮痧·百病刮痧》)

尿潴留可继发其它疾病,主要在于:

  ①继发尿路感染:因尿潴留有利于细菌繁殖,容易并发尿路感染,感染后难以治愈,且易复发,加速肾功能恶化。例如前列腺肥大尿道狭窄患者,常出现部分尿潴留,但其无自觉排尿障碍,对这类病人需及早诊治,清除残留尿,有效控制尿路感染,保护肾功能。

  ②继发返流性肾病:因尿潴留使膀胱内压升高,尿液沿输尿管返流,造成肾盂积液,继之肾实质受压、缺血,甚至坏死,最后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泌尿疾病·男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尿潴留(癃闭)的拔罐疗法
排尿困难非小事,中医指针解决你的难言之隐
尿潴留(癃闭)的刮痧疗法
别有病网原创:穴位的故事奇穴28利尿:癃闭
【艾灸】尿潴留(癃闭)
膀胱俞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