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六味丸与八味丸
六味丸
六味地黄丸,古谓“六味丸”。如《痰火点雪》有“六味丸方论”,《医贯》有“六味丸说”等,皆方为: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为补益剂,具有滋阴补肾之功效。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但亦有易酒萸肉为五味子的六味丸,方为:熟地黄、五味子、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此具有滋补肝肾的功效。用于神经衰弱,头晕心悸,耳鸣目眩,夜尿频数。
六味丸: 熟地黄(酒蒸晒八两) 萸肉 山药(各四两) 茯苓 丹皮 泽泻(各三两) 蜜丸。见一卷中风。(六味丸:六味地黄丸。)
八味丸:六味地黄丸加桂心一两,名七味地黄丸,此再加附子一两。见一卷中风。(《类证治裁》
(六味丸)即前方去附。(此即前八味丸也。)肾虚则热,水沸为痰,此方主之。
肾中非独水也,命门之火并焉。肾不虚则水足以制火,虚则火无所制而热症生矣。气虚痰泛,宜肾气丸补而逐之久。病阴火上升,津液生痰不生血,宜壮水以制相火,痰热自除。地黄滋阴补血,本脏之主药也。然遭气则运用于上,遇血则流走于经,不能挟其一线入肾,装以五者佐之。怀山,脾药也,水土一气,且能坚少腹之土,真水之源也;山茱萸,肝药也,水木同位,借其酸涩以敛泛渗;牡丹皮,本泻心火,为水火对居,泻南即所以益北;再有茯苓之淡渗以泻阳,泽泄之咸泄以降阴,疏瀹决排,使水无不就下,厥工乃竣。此即前八味丸也。钱仲阳以治小儿稚阳纯气,确是阴虚致病,乃去桂附而成此方,应手神验。明薛新甫因悟,凡病阴虚火动,用丹溪补阴法不效者,以此代之立应。汪讱庵谓六经备治,而功专肝肾,寒燥不偏,而兼补气血。苟能常服,其功未易殚述。自此说行,枵腹之士奉为养生圣,男女老幼,竞服不疑。
讵知丹、泽二物,除肾衰不能滋木制火,致上炎为热,热久生风、生痰,目赤痛小便短涩外,他症罕并用,曷可无故常服。士材曰用此方有四失∶地黄非怀庆则力薄;蒸晒非九次则不熟;或疑地黄之滞而减之,则君主弱;或恶泽泻之泄而减之,则使力微。自蹈四失,顾归咎于药之无功,毋乃愚乎。余谓非如前症用此方者,亦有四失∶木不得敷荣,无故而丹皮克伐;水不得充足,无故而泽泻泄利;火并不炎上,地黄制之;土何曾淫湿,茯苓渗之。
有此四失,顾夸耀药之神奇,毋乃痴乎。况此方薛氏加减甚繁,可见凡症凡药,皆有活法,未可以六味概百病也。
姑述一二于下∶一变为滋肾生肝饮,本方合逍遥去白芍五味。用五味不用白芍者,既滋宜助,既生焉制也;一变为滋阴肾气丸,本方去山茱柴胡、五味、归尾。去山茱不欲强木,用五味补制木也,归尾行瘀滞,柴胡疏木气也;一变为人参补气汤,本方去泽泻合异功,补血生脉。盖为发热作渴,理无再竭,故去泽泻。理无再竭,盒饭急生,生脉之所由来。既当生脉,异功补血可因而转入也;一变为加味地黄丸,本方加柴、芍、五味。缘内痒痛,或眼痰喘,热渴便涩,总由肝肾阴虚火郁而致。阴虚五味以补之,火郁柴胡以达之,芍药以平之;一变为九味地黄丸,本方加川当归使君子䓖 ,尽是厥阴风木之药。以诸疳必有,皆风木所化,仍是肝肾同治之法;一变为益阴肾气丸,本方加五味、当归、生地。其列症有潮热、晡热,胸膈饱闷。此肝胆燥火蔽伏胃中,虽合都气,不加归、地,何以消胃中之火而生胃阴乎。再则有加五味者,有加麦门冬者,有加杜仲牛膝者,有加归、芍,有加柴、芍,有加益智仁,有加紫河车,游,变化无穷,宁必死守六味为古今不易之良剂也哉。嗟夫!
丹皮、泽泻,水火两泄,过服乱服,目昏阴痿。若再从火化,精泄必矣。泄精至再,脉息反加大数,不思火郁之,一味水郁折之,不思温能除热,一味苦以坚肾,加黄柏知母进而毙命者,五年眼见三人。再越十二十,不知其凡几矣。言不尽意,临书怅然。(《目经大成》
仲景八味丸,钱仲阳减去桂、附,以治小儿。以小儿纯阳,故减桂、附。今用通治大方证。
○按六味丸熟地之温,丹皮之凉,山药之涩,茯苓之渗,山萸之收,泽泻之泻,补肾而兼补脾。有补而必有泻,相和相济,以成平补之功。乃平淡之神奇,为古今不易之良方也。即有加减,或加河车,或五味、麦冬、杜仲、膝,不过一、二味极三、四味而止。今人或疑泽泻之泻而减之,多拣本补药,恣意加入,有补无泻,且客倍于主,责成不专,而六味之功,反退处于虚位,失制方之本旨矣。
○地黄、首乌,皆君药也。故六味丸以地黄为君,七宝丹以首乌为君,各有配合,未可同类而共施也。即有加减,当各据本方随病而施损益。今人多以首乌加入地黄丸中,合两方为一方,是一药二君,安所适从乎?(《医述》
八味丸
八味丸,一名肾气丸。古人制方益肾皆滋肾之药,故仲景八味元(圆),本谓之肾气丸,以地黄为主,正补肾经也;用附子为佐,以助脾元也。原方: 熟地黄(八两)山茱萸(去核)山药(各四两) 白茯苓(去皮)牡丹皮泽泻(各三两) 附子(炮) 官桂(去皮,各二两)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七十丸,空心食前用温酒或盐汤送下,妇人用淡醋汤下。
肾气丸(《金匮要略》)方中补阴药10倍于补阳药,但近年方书多谓本方温补肾阳,而用治肾阳不足之证。其理论依据即张景岳所谓“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之说。本方补阳药用量甚微,仅占约十分之一,故临床凡用本方补阳者,必须加味其他补阳药,如补骨脂、巴戟天、锁阳等,其效始著,否则效果不明显。因此,将本方列为温补肾阳方,是不够贴切的。故自仲景提出《伤寒杂病论》的八味肾气丸(地黄、薯蓣、山茱萸、泽泻、牡丹皮、茯苓、桂枝、附子)之后,历代医家多有阐发,并有名称上的改动。
【处方】川巴戟45克(酒没,去心,用荔枝肉30克,同炒赤色,去荔枝肉不要)高良姜30克(锉碎,用麦门冬45克,去心,同炒赤色为度,去门冬)川楝子60克(去核,用降真香30克,锉碎同炒,油出为度,去降真香吴茱萸45克(去梗,用青盐30克,同炒后,茱萸炮,同用)胡芦巴30克(用全蝎14个,同炒后,胡芦巴炮,去全蝎不用)山药45克(用熟地黄同炒焦色,去地黄不用)茯苓30克(用川椒30克,同炒赤色,去椒不用)香附子45克(去毛,用牡丹皮30克,同炒焦色,去牡丹皮不用)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盐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肝肾暖丹田,聪耳目,老人常服益寿延年。积年冷病,及遗精白浊妇人赤白带下
【用法用量】每服40~50丸,空腹时用盐汤或温酒送下。
【摘录】《寿亲养老新书》卷四
【别名】 八物肾气丸、肾气丸、陈氏八味丸
【处方】 八味丸去附子,加五味子。
【功效与作用】 平补气血,坚固牙齿,活血,驻颜益寿。主肾阴不足,虚火上炎,消渴,面赤足冷,大风冷,消渴,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 八物肾气丸、肾气丸(《御药院方》卷六)、陈氏八味丸(《饲鹤亭集方》)。《御药院方》本方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食前温酒送下,一日二次。
【摘录】 方出《肘后方》卷四,名见《朱氏集验方》卷二
【处方】 牛膝(去芦,酒浸1宿)、当归(去芦,酒浸1宿)、菟丝子(洗净,酒浸3宿,研成饼)、地骨皮(去土)、远志(汤泡,去心)、石菖蒲(9节者,去毛)、绵黄耆(蜜炙)、熟干地黄(去土)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酒煮山药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与作用】 补肝肾,明眼目。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盐汤送下。
【摘录】 《魏氏家藏方》卷九
【处方】 枳壳半两,杏仁120粒(去皮尖),盐梅7枚,巴豆20粒(去油),好茶末4钱,黄连1两,黄蜡5钱,百草霜2两,莲蓬1两。
【制法】 上为末,溶黄蜡为丸。
【功效与作用】 赤白痢。
【用法用量】 赤白痢,甘草汤送下;白痢,白姜汤送下。
【摘录】 《普济方》卷三九七
治小儿骨弱,至七、八岁不能行立者,只服八味丸一料自愈,功在泽泻
引用:《是斋百一选方》八味丸
治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以脬系了戾不得溺,故致此病,名转脬。
但利小便则愈,以此药有茯苓故也。(此药虽局中有卖,除非自合方有效)
熟地黄(八两) 山药 山茱萸(去,各四两) 附子(炮) 桂心(各二两) 牡丹皮(去心) 茯苓(去皮) 泽泻(各三两)
上为末,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下。
引用:《妇人大全良方》八味丸
治肾气虚乏,下元冷惫,脐腹疼痛,夜多旋弱,脚膝缓弱肢体倦怠面色痿黄,或黧黑。及虚劳不足渴欲饮水,腰重疼痛小腹急痛小便不利
熟地(拣,肥大,酒洗,八两) 泽泻(去毛) 牡丹皮(去心) 白茯苓(去皮。各三两) 山茱山药(各四两)附子(炮,去皮、脐)、肉桂(去粗皮 各二两)
上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温酒送下,或空心淡盐汤下,妇人淡汤下。
按∶六味地黄丸专补左尺肾水之药。八味丸既补左尺肾水,兼补右尺相火之药。少年水亏火旺,宜服六味地黄丸。老年水火俱亏,宜服八味丸。况老年肾脏真水既虚,邪水乘之而为湿热,以作腰痛,足痿,痰唾,消渴小便不禁,淋闭等记,非附之温散而能治之乎。
引用:《仁术便览》八味丸
治少阴肾经港脚入腹,小腹不仁,上气喘急呕吐自汗。此证最急,以肾乘心,水克火,死不旋踵。
丹皮 泽泻 茯苓(各三两) 附子(炮去皮) 桂心(各二两) 山茱萸 山药(各四两) 熟地黄(八两)
上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温酒、米汤食前任下。
引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八味丸
治消渴小便多,以饮水一斗,利小便反倍之。
泽泻 茯苓 牡丹皮(各三两) 桂心 附子(炮去皮脐,各一两) 山茱萸 山药(各四两) 熟地黄(八两)
上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汤下,食前服。
引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八味丸
治肾气虚乏,下元冷惫,脐腹疼痛,夜多漩溺,脚膝缓弱,肢体倦怠色黧黑,不思饮食。又治香港脚上冲,少腹不仁,及虚劳不足,渴欲饮水,腰重疼痛,少腹拘急,或男子消渴,小便反多;妇人转小便不通,并宜服之。
牡丹皮 白茯苓 泽泻(各三两) 熟干地黄(八两) 山茱萸 山药(各四两) 附 子(炮,去皮、脐)、肉桂(去粗皮各二两)
上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五丸,温酒下,空心,食前,日二服。
久服壮元阳益精髓活血驻颜,强志轻身。
引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八味丸
熟地黄(八两) 山茱萸肉 山药(各四两) 白茯苓 牡丹皮 泽泻(各三两) 肉桂(炮)附子(炮,去皮脐,各一两)
渴而未消者,此方主之。
此即前方六味地黄丸加附子、桂也。渴而未消,谓其人多渴,喜得饮,不若消渴之求饮无厌也。此为心肾不交,水不足以济火,故令亡液口干。乃是阴无阳而不升,阳无阴而不降,水下火上,不相既济耳。故用肉桂、附子之辛热壮其少火,用六味地黄丸益其真阴。真阴益则阳可降。少火壮则阴自生。故灶底加薪,枯笼蒸溽,槁禾得雨,生意维新,惟明者知之,昧者鲜不以为迂也。昔汉武帝病渴,张仲景为处此方,至圣玄关,今犹可想。
引用:《医方考》八味丸
熟地黄(八两) 山茱萸(去核) 山药(各四两) 牡丹皮 白茯苓(去皮) 泽泻(各三两)肉桂(炒) 附子(炮,去皮脐,各一两)
肾间水火俱虚,小便不调者,此方主之。
肾具水火,主二便,而司开阖。肾间之水竭,则火独治,能阖而不能开,令人病小便不出。肾间之火熄,则水独治,能开而不能阖,令人小便不禁。是方也,以附子、肉桂之温热益其火。以熟地、山萸之濡润壮其水。火欲实,则丹皮、泽泻之酸咸者可以收而泻之。水欲实,则茯苓、山药之甘淡者可以制而渗之。水火既济,则开阖治矣。正考见虚损劳瘵门、渴门。
引用:《医方考》八味丸
熟地黄(八两) 山茱萸(去核) 山药(各四两) 牡丹皮(去木) 白茯苓 泽泻(各三两) 附子(盐煮) 肉桂(盐炒 各一两)
入房太甚,宗筋纵驰,阴痿者,此方主之。
肾,坎也。一阳居于二阴为坎,故肾中有命门之火焉。凡人入房甚而阴事作强不已者,水衰而火独治也。阴事柔痿不举者,水衰而火亦败也。丹溪曰∶天非此火不足以生万物,人非此火不能以有生,之何而可以无火乎?是方也,附子、肉桂,味浓而辛热,味浓则能入阴,辛热则能益火,故能入少阴而益命门之火。熟地黄、山茱萸,味浓而质润,味浓则能养阴,质润则能壮水,故能滋少阴而壮坎中之水。水欲实,则泽泻、丹皮之咸酸,可以引而泻之。水欲实,则山药、茯苓之甘淡,可以渗而制之。水火得其养,则肾官不弱,命门不败,而作强之官得其职矣。
引用:《医方考》八味丸
命门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虚寒饮食少思大便不实,或下元冷惫疼痛等症,王太仆先生云∶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此谓也。即前六味地黄丸,加肉桂、制附子各一两。
引用:《虚损启微》八味丸(崔氏)
治命门火衰,不能上生脾土,致脾胃虚弱,饮食少思,或食不化,日渐消瘦,及虚劳。饮水,腰肿痛疼,小腹不利,及肾气虚寒,脐腹作痛,夜多漩溺,脚膝无力,肢体倦怠,即肾气丸每料加肉桂一两,附子一两,每日用新童便数碗浸五六日,切作四块,再如前浸数日,以纸包裹,水湿纸炮半日,出去皮脐尖,切作大片。如有白星,再用火炙,以无为度。
引用:《外科理例》八味丸
生人之禀赋不齐,阴阳各有偏胜,药为补偏救弊而设。六味加桂、附,治相火不足,真阳衰惫。王所谓益火之原以消阴翳,尺脉弱者宜之。桂、附易知、名阴八味,治阴虚火动,骨痿精枯。王冰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尺脉旺者宜之。(《怡堂散记》)
匮》用八味丸治香港脚上入少腹不仁者。香港脚,即阴气;少腹不仁,即攻心之渐。故用之以驱逐阴邪也。其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则因过劳其肾阴,气逆于少腹,阻遏膀胱之气化,小便不能通利,故用之以收摄肾气也。其短气有微饮者,饮亦阴类,阻其胸中之阳,自致短气,故用之引饮下出以安胸中也。消渴病,饮水一斗,小便亦一斗,此肾气不能摄水,小便恣出,源泉有立竭之势,故急用以逆折其水也。夫肾水下趋之消,肾气不上升之渴,非用此以蛰护封藏,蒸动水气,曷从治哉!(喻嘉言)
引用:《医述》八味丸
崔氏八味丸(干地黄128克 薯蓣64克 山茱萸64克 茯苓48克 泽泻48克 丹皮48克 桂枝 附子(炮)各16克),出自张仲景之《金匮要略》,是隋朝医家崔知悌所发明。崔氏治病,不仅以药物见长,针灸以外,尚创造医疗器械及发明种种外治之法。当七世纪之时,已有如此成就,在医学史上有相当贡献。只是可惜其埋藏无人发掘,以致湮没不彰。如崔氏八味丸、黄连解毒汤等方,千余年来医学界都很乐用,然却不知其来源。以下是《成方切用》论“崔氏八味丸”。
(金匮)治命门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虚寒,饮食少思,泄泻腹胀。〔(仲景云∶气虚有痰,宜肾气丸补而逐之。)吴茭山云∶八味丸,治痰之本也。〕或元阳虚惫,阳痿精寒脐腹疼痛,夜多漩溺,膝酸腰软目昏等证。王冰所谓益火之原,以消阴翳也,尺脉弱者宜之。(亦有假有力者,服之亦效。)
熟地黄(用怀生地。水洗去砂土,柳木甑砂锅上蒸一日,晒干,再蒸再晒,九次为度,临用捣膏,八两。)山萸肉(陈者酒润)怀山药(四两)茯苓(乳拌)丹皮 泽泻(三两)肉桂(去皮)熟附子(一两)蜜丸。(洛谓蜜性甘缓,易猪肾煮烂为丸,似更得。)空心盐汤下。吴鹤皋曰∶肾中水火俱亏者,此方主之。加五味鹿茸,名十补丸。治两尺微弱,阴阳俱虚。(景岳)治元阳不足,或先天禀衰,或劳伤过度,以致命门火衰不能生土。而为脾胃虚寒,饮食少进,或呕恶膨胀,或反胃噎膈,或欲寒畏冷,或脐腹疼痛,或大便不实,泻痢频作,或小水自遗。虚淋寒疝,或寒侵溪谷,而肢节痛痹。或寒在下焦,而水邪浮肿。总之真阳不足者,必神疲气怯。或心跳不宁,或四肢不收,或眼见邪祟,或阳衰无子等证。速宜益火之原,以培右肾之元阳,而神气自强矣。
八味丸治之不愈者,宜服此,或用右归饮。(凡八味右归用桂附等方,唯肺阴有余者宜之,否则助火烁金,反生肺病。)大怀熟(八两)山药山萸肉枸杞菟丝(制)杜仲(姜汤炒)鹿角胶(炒珠四两)当归(三两便溏勿用)附子(制)肉桂(二两)上丸法如前,或丸如弹子大。每嚼服二三丸,白汤下,其效尤速。如阳衰气虚,必加人参为之主,或二三两,或五六两,随人虚实以为增减。盖人参之功,随阳药则入阳分,随阴药则入阴分。欲补命门之阳,非加人参,不能捷效。如阳虚精滑,或带浊便溏,加补骨脂酒炒三两。如飧泄肾泄不止,加五味子三两,肉豆蔻三两,面炒去油用。如饮食减少,或不易化,或呕恶吞酸,皆脾胃虚寒之证,加干姜三四两,炒黄用。如腹痛不止,加吴茱萸二两,汤泡半日,炒用。如腰膝酸痛,加胡桃肉连皮四两。如阴虚阳痿,加巴戟肉四两,肉苁蓉三两,或加黄狗外肾一二副,以酒煮烂捣入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内科学——不寐心肾不交——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阴阳解析
桂附地黄丸和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方歌速记歌诀、用法用量
说说肾气丸的真真假假
痰火点雪 卷三 六味丸方论
古方今解|金匮肾气丸:补肾阳的经典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