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针灸配穴法
针灸总不离“盛者泻之,虚者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的治疗原则,但这需要处方配穴之优化。
针灸之所以能治病,是因为针灸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补虚泻实,使阴平阳秘,属非特异性刺激疗法 。 因此,必须熟练掌握中医脏腑经络理论,按照五行生克的母子补泻法辨证论治,严密取穴配穴。如《难经 · 八十一难》曰 :“假令肝实而肺虚,肝者木也,肺者金也,金木当更相平,当知金平木。假令肺实而肝虚,微少气,用针不补其肝,而反重实其肺,故曰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此者中工之所害也。”说明肝实而肺虚者应补金 , 因为金旺能生水,水能生木,木得水滋涵则刚硬者变为柔顺;另外,金能克木,肺气充沛则肝逆自降。如果肝实而肺虚之病,但知泻肝而不知补肺,徒劳无功。如肺实而肝虚微少气,应补肝。“ 少气 ”是肺的现象,不是肝的症状;少气是金火内炽之象,金火内炽则木更被抑,当补金而扶木。
《灵枢 · 热病篇》曰:“索皮于肺,不得索之火,火者,心也 ……;索脉于心,不得索之水,水者,肾也 ……;索肉于脾,不得索之木,木者,肝也 ……;索筋于 肝 , 不得 索之金 , 金 者 , 肺也 …… ; 索血于心 , 不得索之水,水者,肾也 … …;索骨于肾 , 不得索之土 , 土者 , 脾 也 。”这段经文如按 “五行俞穴配穴法 ”可作以下说明:(注:五腧穴指十二经脉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腧、经、合五个特定穴位。脏合地之五行,故五脏之俞出于井木,溜于荥火,注于腧土(腧、原同穴),行于经金,入于合水,即始于天之春火,终于冬令水;腑合天之六气,故六腑之俞出于井金,溜于荥水,注于腧木,行于原、经二火(六气中有二火,故多一原穴,原者,谓火之原,生于阴中之少阳),入于合土,即始于地之秋金而复交于春夏。)
① 索皮于肺,不得索之火。假使肺金虚,当补肺经土穴太渊,土能生金。如果同针心经少府、阳谷,此二穴为火经穴位,火能克金,故不可补 。(肺经:井少商,荥鱼际,腧太渊,经经渠,合尺泽。)
② 索脉于心,不得索之水。假使心火虚,当补心经木穴少冲,木能生火。如果同时针肾经水穴阴谷、通谷,水能克火,故不可补 。(心经:井少冲,荥少府,腧神门,经灵道,合少海。)
③ 索肉于脾,不得索之木。 假使脾土虚,当补脾经火穴大都,火能生土。如果同时针肝经木穴大敦、临泣,木能克土 , 故不可同补。(脾经:井隐白,荥大都,腧太白,经商丘,合阴陵泉。)
④ 索筋于肝,不得索之金。假使肝木虚,当补肝经水穴曲泉,水能生木。如果同针肺经金穴经渠 、商阳,金能克木,不可补之。(肝经:井大敦,荥行间,腧太冲,经中封,合曲泉。)
⑤ 索骨于肾,不得索之土。假使肾水虚,当补肾经金穴复溜,金能生水。 如果同时针脾经土穴太白、足三里  , 土能克水 , 故不可补。(肾经:井涌泉,荥然谷,腧太溪,经复溜,合阴谷。)
以上按五行生克的子母补泻法说明配穴之规律可循,以此推而广之。如果不辨病候之虚实,肺经病太渊与尺泽同补,肝经病曲泉与行间同泻,同样犯虚虚实实之弊。就是在“本经配穴法“(某一脏腑、经脉发生病变而末涉及其它脏腑时,即选取该病变经脉上的腧穴,配成处方进行治疗。如肺病咳嗽,可取肺募中府,同时远取本经之尺泽、太渊) 、“一经连用法 ”(即接经法。指在同一条经脉上选用相近的几个穴位配合应用,相互连接以加强作用。多用于四肢痿痹等病,如破伤风,取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身柱、大椎等穴)、“八会配穴法”(八会穴是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分别所会聚之处的八个腧穴,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腧、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绝骨(悬钟),此八个特殊穴位多为配穴来使用,主穴加上相关配穴以增强疗效,故是临床常用的配穴法) 中也要注意到这一点。故辨证详明,忌虚虚实实也。另外,在“对症取穴法”中如遇气虚脱肛之症,取了百会,又取丰隆,百会能升,丰隆能降,也会影响疗效。这都需要进一步探讨之。
对重病患者针灸处方配穴当慎之又慎,宜简不宜繁。如《灵枢 · 九针十二原》曰 :“病益甚 , 取五脉者死,取三脉者恇,夺阴者死,夺阳者狂,针害毕矣。”这里说的五脉是五脏诸阴之脉,三脉是三阳之脉。如中气不足,则血脉之生原已虚,再大泻其诸阴之脉(取阴脉之多),是虚于中而脱于外。“恇”乃怯,即是说尽泻三阳之气(取阳脉之多),则令病人怯然不复。就是说病人在疾病严重时,如果取多条经脉同时针刺 , 则可能有造成死和“恇”的危险,故其配穴亦宜简不宜繁 。
针灸处方配穴既要注意“异经伐克”之乱,又要注意同经取穴太多而有“单经用事”之弊。 根据临床经验:如过多取穴不同经,往往有异经伐克 , 君侧不宁而神明乱;虽取同经,但配穴太多,往往有君主无能而神昏。笔者在临床上也体会到,有些病数脉同时针,反而效果不佳。
针灸处方配穴有着极严格的科学性和实践性,熟练掌握脏腑经络学说,运用“ 四诊 ”(望、闻、问、切)诊察病情,进行“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辨证,将各种不同证候进行分析、 归纳,以明确疾病的病因病机,以及疾病所在部位、性质和病情标本缓急,然后根据辨证和五行生克进行处方配穴,这样的处方配穴将是优化的。当然,除诊断准确外,还要掌握针刺时机、针刺手法和针刺部位。按照经络循行、病候、穴位位置及主治作用进行配穴。配穴准确,效果就好;配穴不当,效果就差。例如:在治疗一位三叉神经痛病人时,症见:左侧面呈短暂刀割样剧痛,精神不振,夜寐差,经多方治疗无效果,查其脉沉迟,舌暗苔白。按辨证取穴以足阳明胃和手少阳胆经穴,连续针刺一周后,症状好转,但三天后又加重,考虑为病久气血亏虚、肝肾不足。故取肝经水穴曲泉,水能生木;取肾经金穴复溜,金能生水。连针一周痊愈。再如:治坐骨神经痛,取膀胱经穴,又取胆经穴,再取胃经穴,其效果远不如单取胆经或膀胱经为佳。如三经同取,按五行生克规律:水能生木,木又能生火克土,必然导致异经伐克之乱,这方面例子太多了。因此,研究针灸处方配穴实为重要,直接关系到针灸疗效,不可不察。
附1:募穴、原穴、络穴、下合穴、八会穴等
1、原穴、络穴
“原”即本源,原气之意。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十二经脉在四肢各有一个原穴,又名“十二原”。在六阳经,原穴单独存在,排列在腧穴之后,六阴经则以输为原。
“络”即联络之意,络脉从经脉分出的部位各有一个腧穴叫络穴。络穴具有联络表里两经的作用。十二经的络穴皆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加之任脉络穴鸠尾位于腹,督脉络穴长强位于尾骶部,脾之大络、大包穴位于胸胁,共十五穴,故称为“十五络穴”。
原穴
①用于诊断:《灵枢·九针十二原》:“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十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源,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目前,应用经络测定仪,测量各经原穴的导电情况,分析各经的虚实,以协助诊断脏腑疾病。其读数与井穴知热感度的读数相反,数字大表示脏腑实证。
②用于治疗:原穴可调整脏腑经络的功能,既可补虚,又可泻实,原穴对脏腑疾病有很好的疗效,可单用,亦可与相表里的络穴配用,叫原络配穴法。因此法是以病经的原穴为主,表里经的络穴为客,所以又叫主客原络配穴。
十 二 原 穴表
经脉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胆肝
原穴太渊合谷冲阳太白神门腕骨京骨太溪大陵阳池丘墟太冲
络穴
①用于诊断:《灵枢·经脉》:“凡此十五络者,实则必见,虚则必下,视之不见,求之上下,人经不同,络脉异所别也。”当经脉有病时,有时会在络穴所在的络脉上出现酸痛、麻木、硬结及颜色改变,可帮助诊断疾病。循经指压疗法。
②用于治疗:一是络穴主治络脉病,如手少阴经别络,实则胸中支满,虚则不能言语,可取通里穴治疗。(详见络脉病候)。二是一络通二经,即络穴不仅治本经病,也能治其相表里经的病症,如手太阴络穴列缺,即能治肺经之咳嗽、气喘,又可治大肠经的牙痛、头项强痛等症。三是络穴治疗慢性病,特别是脏腑的慢性疾病,古人有“初病在经,久病在络”之说,即指久病不愈时,其病理产物气血痰湿等常由经入络,故凡一切内伤疾病或脏腑久病均可取络穴治疗。对于络脉之实证,用浅刺放血的方法治疗。
十 五 络 穴 表
经脉
大肠
小肠
膀胱
心包
三焦
脾之大络
络穴
列缺
偏历
丰隆
公孙
通里
支正
飞扬
大钟
内关
外关
光明
蠡沟
鸠尾
长强
大包
2.背俞穴、募穴
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募穴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它们均分布
于躯干部,与脏腑有密切关系。
背俞穴
①用于诊断:《灵枢·背俞》:“则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俞也。”《难
经·六十七难》:“阴病行阳,俞在阳。”指出五脏有病常在背俞穴上出现反应,按压背俞穴可以协助诊断。
②用于治疗:治五脏病。《素问·长刺节论》:“迫脏刺背,背俞也。”是说明背俞穴对于
五脏病针刺具有直接作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病治阳”也说明五脏(阴)有病可以取相应的背俞穴进行治疗。背俞穴不但可治与脏腑有关的疾病,还可治疗与本脏腑有关的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病。如肝俞既能治肝病,又治目疾(肝开窍于目)、筋脉挛急(肝主筋,肝藏血);肾俞治肾病,又可治与肾有关的耳聋耳鸣(肾开窍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阳痿(肾藏精、主生殖)及骨髓病(肾主骨生髓)。背俞穴可单用,亦可配募穴,叫俞募配穴法。
募穴
①用于诊断:《难经·六十七难》“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提出六腑(阳)有病常在胸腹部的募穴上出现异常,指压募穴,可协助诊断,亦可与背俞穴互参诊病,即所谓“审募而察俞,察俞而诊募”。
②用于治疗:募穴可治本脏腑病及阳经经络病症,《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病治阴”即
指六腑病及阳经经络病可取募穴治疗,如胃脘痛取中脘;腹痛、腹泻取天枢;膀胱经之坐骨神经痛取中极等。
脏腑      背俞穴      募穴
肺          肺俞         中府
大肠       大肠俞      天枢
胃          胃俞         中脘
脾          脾俞         章门
心          心俞         巨阙
小肠       小肠俞     关元
膀胱       膀胱俞      中极
肾          肾俞          京门
心包       厥阴俞       膻中
三焦       三焦俞       石门
胆          胆俞          日月
肝          肝俞          期门
十 二 背 俞穴表
五脏背俞六腑背俞
肺俞大肠大肠俞
肾俞膀胱膀胱俞
肝俞胆俞
心俞小肠小肠俞
脾俞胃俞
心包厥阴俞三焦三焦俞
十 二 募 穴 表
两侧正中
脏腑募穴募穴脏腑
中府膻中心包
期门巨阙
日月中脘
章门石门三焦
京门关元小肠
大肠天枢中极膀胱
3.八会穴
“会”即聚会之意,八会穴即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聚会的八个腧穴,故
称八会穴,分布于躯干部和四肢部。
用于治疗:八会穴与其所属的八种脏器组织的生理功能有密切关系,各治疗与八者相关的疾
病,尤其是八者的慢性虚弱性疾病。如
脏会章门主治五脏疾患,尤以肝脾多用;
腑会中脘主治六腑病,尤以胃及大肠效优;
筋会阳陵泉主治筋病,半身不遂、肩臂疼痛、拘挛瘫痪、痿痹多用;
髓会悬钟主治下肢瘫痪、痿软无力、贫血、疼痛等;
骨会大杼主治骨病,以周身骨节疼痛,尤其是颈肩背及四肢骨痛效佳;
血会膈俞主治血病,吐血、衄血、咳血、便血、痔血、尿血、崩漏、贫血及外伤出血、瘀血等;
气会膻中主治气机不利的各种疾患,如胸闷、气短、噎膈、哮喘、郁证、呕逆嗳气等;
脉会太渊主治脉管病,如脉管炎、无脉症、动脉硬化等。
八会穴,经外穴名。
八会穴首载于《难经》,它与其所属的八种脏器组织的生理功能有着密切关系, 并与经穴中的某些特定穴有重复。如章门为脏之会穴,因五脏皆禀于脾,为脾之募穴;中脘为腑之会穴,因六腑皆禀于胃,为胃之募穴,膻中为气之会穴,因其为宗气之所聚,为心包之募穴等。在临床方面凡与此八者有关的病证,均可选用八会穴治疗。如脏病取章门,腑病取中脘,各种出血病证取血会膈俞。另外,八会穴还能治疗某些热病。
①人体中脏、腑、气、血、筋、脉、骨、髓八者精气会聚的八个穴位。又称八会穴。《难经.四十五难》:“经言八会者,何也?然,府会太仓(中脘)、藏会季胁(章门)、筋会阳陵泉、髓会绝骨(悬钟)、血会膈俞、骨会大杼、脉会太渊、气会三焦外一筋直两乳内也(膻中)。热病在内者,取其会之气穴也。”现在临床应用已不限于热病,凡与八者有关的病症皆可据情选用。
②经外穴名。《千金要方》:“狂走易骂,灸八会随年壮,穴在阳明下五分。”近代《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将本穴定于手背侧,鼻烟窝中点(阳溪)下0.5寸处。治癫狂,白内障,近视,高血压,中风,卵巢疾患等。
③八脉交会八穴。《标幽赋》:“八脉始终连八会,本是纪纲。”见下面“八脉交会穴”条。
附八会穴歌诀:血会膈俞气膻中,脉会太渊筋阳陵,骨会大杼髓绝骨,脏会章门腑中脘。
4.郄穴
“郄”有空隙之意,郄穴是各经经气深集的部位。十二经脉、阴蹻、阳蹻、阴维、阳维脉各有一个郄穴,共十六个郄穴。多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
阴经          郄穴         阳经          郄穴
手太阴肺经    孔最    手阳明大肠经  温溜
手厥阴心包经  郄门   手少阳三焦经  会宗
手少阴心经     阴郄   手太阳小肠经  养老
足太阴脾经     地机    足阳明胃经     梁丘
足厥阴肝经    中都    足少阳胆经       外丘
足少阴肾经    水泉    足太阳膀胱经    金门
阴维脉           筑宾    阳维脉             阳交
阴蹻脉           交信    阳蹻脉             跗阳
十 六 郄 穴表
经脉手太阴手阳明足阳明足太阴手少阴手太阳足太阳足少阴手厥阴手少阳足少阳足厥阴阴蹻阳蹻阴维阳维
郄穴孔最温溜梁丘地机阴郄养老金门水泉郄门会宗外丘中都交信跗阳筑宾阳交
①诊断:脏腑有病可按压郄穴,以协助诊断。
②治疗:因郄穴为气血深藏之处,一般情况下,邪不可干,如果郄穴出现异常,说明病邪已深,表现必然急、重,故郄穴可用于本经循行和所属脏腑的急症、痛症、炎症以及久治不愈的
疾病。阴经郄穴有止血作用,如孔最止咯血。中都止崩漏、阴郄止吐血、衄血等。阳经郄穴偏于止痛,如急性腰痛取养老,急性胃脘痛取梁丘等。
郄穴可以单用,亦可与会穴合用,叫郄会取穴法,如梁丘配中脘治疗急性胃病;孔最配膻中治气逆吐血等。
5.下合穴
下合穴是指手足三阳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腧穴,故称下合穴。主要分布于下肢膝关节附近。下合穴是治疗六腑病的重要穴位。《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合治内府”如足三里治胃脘痛;下巨虚治泄泻;上巨虚治肠痈;阳陵泉治蛔厥;委阳、委中治三焦气化失常引起的癃闭、遗尿等。
6.八脉交会穴、交会穴
八脉交会穴是指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之气相交会的八个腧穴,故称“八脉交会穴”。它们分
布于腕踝关节上下。
八 脉 交 会穴表
经 属八 穴通八脉会合部位
足太阴公 孙冲脉胃、心、胸
手劂阴内 关阴维
手少阳外 关阳维目外眦、颊、颈、耳后、肩
足少阳足临泣带脉
手太阳后 溪督脉目内眦、颈耳、肩胛
足太阳申 脉阳蹻
手太阴列 缺任脉胸、肺、膈、喉咙
足少阴照 海阴蹻
交会穴是指两经以上的经脉相交会合处的腧穴,多分布于躯干部。八脉交会穴应用很广,李梴在《医学入门》中说:“八法者,奇经八穴为要,乃十二经之大会也,周身三百六十穴,统于手足六十六穴,六十六穴又统于八穴。”由于奇经与正经的经气以此八穴相通,所以此八穴既能治奇经病,又能治正经病,如公孙通冲脉,因公孙为脾经穴,故公孙既能治脾经病,又能治冲脉病;内关通阴维脉,又为手厥阴心包经穴,故内关既可治心包经病,又可治阴维为病。余穴类推。八脉交会穴临床上常采用上下相应配穴法,且针时常交叉针穴。公孙、内关治胃心胸疾病及疟疾;后溪、申脉治内眼角、耳、项、肩胛部及恶寒发热症;外关、足临泣治外眼角、耳、颊、肩及寒热往来病症;列缺、照海治咽喉、胸膈、肺及阴虚内热等病症。
全身交会穴很多,交会穴不但治本经病,还能治所交会经脉的病症。如中极、关元是任脉穴位,又与足三阴经交会,因此,这二穴既可治任脉病,又可治足三阴经疾病;大椎是督脉经穴,又与手足三阳经交会,因此,它既可治督脉病,又治诸阳经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三阴交是脾经穴,又与肝、肾二经交会,因此,三阴交既可治脾经病,又治肝肾经疾病。
各经主要交会穴:
一、肺经:
中府:手、足太阴之会
二、大肠经
肩髃:手阳明、阳蹻之会
迎香:手、足阳明之会
三、胃经
承泣:足阳明、阳蹻、任脉之会
地仓:阳蹻、手足阳明之会
下关:足少阳、阳明之会
头维:足少阳、阳明、阳维之会
四、脾经
三阴交:足太阴、少阴、厥阴之会
大横:足太阴、阴维之会
腹哀:足太阴、阴维之会
五、小肠经
颧髎:手太阳、少阳之会
听宫: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
六、膀胱经
睛明:手足太阳、阴阳蹻、足阳明之会
大杼:手、足太阳之会
风门:督脉、足太阳之会
七、肾经
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商曲、
石关、阴都、腹通谷、幽门:足少阴、冲脉之会
八、心包经
天池:手厥阴、足少阳之会
九、三焦经
翳风:手、足少阳之会
角孙:手、足少阳、手阳明之会
十、胆经
瞳子髎:手太阳、手足少阳之会
阳白:足少阳、阳维之会
头临泣:足太阳、少阳、阳维之会
风池:足少阳、阳维之会
肩井:手足少阳、阳维之会
日月:足太阴、少阳之会
带脉:足少阳、带脉之会
环跳:足少阳、太阳之会
十一、肝经
章门:足厥阴、少阳之会
期门:足厥阴、太阴、阴维之会
十二、任脉
承浆:足阳明、任脉之会
廉泉:阴维、任脉之会
天突:阴维、任脉之会
上脘:任脉、足阳明、手太阳之会
中脘: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
下脘:足太阴、任脉之会
阴交:任脉、冲脉之会
关元:足三阴、任脉之会
中极:足三阴、任脉之会
会阴:任、督、冲三脉之会
十三:督脉
神庭:督脉、足太阳、阳明之会
水沟:督脉、手足阳明之会
百会:督脉、足太阳之会
脑户:督脉、足太阳之会
风府:督脉、阳维之会
哑门:督脉、阳维之会
大椎:督脉、手足三阳之会
陶道:督脉、足太阳之会
附2:如何使用八会穴
在针灸学中,经络和穴位是最重要的概念,我们都知道有邪气侵犯了人体,人就会生病,阴阳就不能协调,这时候就需要在经络穴位上给予针刺或者艾灸等刺激,从而激发经气,鼓舞正气,祛邪外出,使阴平阳秘。
每一条经脉都有特定的穴位,每一个穴位的功效都有重合,那么,会不会有某一个穴位就集中了某一种疾病的功效,也就是所谓的特效穴,治疗这个疾病具体其他穴位所不具有的性能?答案是,有!这样的穴位还真有。
中医理论中常常会提到脏腑、气血等概念,我们抛开那些繁杂的理论论证过程,单单拎出来今天的主角——八会穴,八个一一对应脏、腑、气、血、骨、髓、筋、脉疾病的穴位。
脏、腑、气、血、骨、髓、筋、脉是什么?
脏,指六脏,就是在肝、心、脾、肺、肾五脏的基础上,加上一个心包。为什么心包也算个脏?《黄帝内经》上讲,“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也就是说心脏受到外邪的侵犯,都是心包来承受的,通俗点讲就是心包是心脏的小弟,任何事心包替心脏兜着。
其余的几个脏器,各司其职,一旦受邪是没有小弟的。比如肝脏有病,面色多青,脾气易怒,或伴有胸胁疼痛;心脏有病,当然心包肯定也被侵犯了,会出现胸口憋闷,或心悸失眠,甚至昏厥;脾脏有病,多胖大舌,大便稀溏或秘结;肺脏有病,咳嗽、咳痰,气喘气促等,甚至胸痛;肾脏有病,多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男子阳痿、遗精、早泄,女子月经不调等表现。
腑,指六腑,包括胃、胆、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其中三焦是无形之腑,就是没有固定形状。六腑是和六脏相匹配的,也就是在经络理论中说的相表里,一般来说多相互影响。
气,含义很多,在这里指脏腑经脉中供人体正常活动的无形之物。是先天之气、后天之气、脏腑之气等气的总称。
血,是指循行于脉中具有营养的红色物质。气和血是如行随行的,气血也可以互生,即气能生血,气也能行血,所以,气为血之帅;血能生气,也能载气,所以血为气之主。当然,血和津液以及精都能互生。
骨,是支撑人体的组织结构,与肾的精气充盛与否相关。
髓,藏于骨中,主要起营养骨的作用。当然,还有脑髓一说,也与人体精髓的充盈与否相关。
筋,是链接骨的部分,肝在体合筋,所以筋的功能与肝脏气血充盈与否有关。
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遍布全身。
八会穴的对应关系及定位如何?
脏会——章门穴。章门穴,属于肝经穴位,定位在侧腹部,11肋骨游离端下缘。主治一切脏相关的疾病,如腹痛、咳嗽、胁痛等疾病。
腑会——中脘穴。中脘穴,属于任脉穴位,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4寸。主治一切和腑相关的疾病,如胆结石、胆囊炎、胃肠炎等下腹疼痛等疾病。
气会——膻中穴。膻中穴,属任脉穴位,前正中线上,两乳连线中点处。主治一切气机不畅导致的疾病,如胁痛、肝郁、焦虑等。
血会——膈俞穴。膈俞穴,属膀胱经穴位,在第7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主治一切血证。如血虚证、血热证、失血、血寒证等,或者因血虚生风而导致的荨麻疹等。
筋会——阳陵泉穴。阳陵泉穴,属于胆经穴位,在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主治一切与筋相关的疾病,如膝关节炎、髋关节炎、肌腱炎、腱鞘炎、肩周炎等疾病。
脉会——太渊穴。太渊穴,属于肺经穴位,在手腕掌侧横纹处,桡动脉搏动处。主治和脉相关的疾病,如气血运行不畅时可以配以此穴。
骨会——大杼穴。大杼穴,属于膀胱经穴位,在第一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骨病可以配以此穴,特别颈椎、胸椎疾病如脊椎疾病,椎小关节紊乱等。
髓会——绝骨穴,也就是悬钟穴。绝骨穴,属胆经穴位,定位在小腿外侧,外踝高点上3寸,腓骨前缘。主治髓相关的疾病,如发育不良、先天不足等疾病,痴呆、健忘等。
简便记忆歌诀:脏会章门腑中脘,骨会大杼脉太渊,气会膻中血膈俞,髓筋绝骨阳陵泉。
八会穴是古人总结的八个特殊穴位,多在主穴的基础上作为配穴来使用,相关疾病经过辩证之后,加上相关配穴效果往往较好。
我曾经治疗过一个荨麻疹的患者,病情反反复复多年,寻求针灸治疗,辩证为血虚生风引起的全身风团伴瘙痒等症状,针刺之后,选用膈俞穴予自血治疗,患者自诉每次治疗完毕症状消失,经过一个疗程治疗,随访半年再也没有复发。
一切气机不畅加用膻中穴,效果会非常好。曾经有一个患者与家人吵架后,一直不停地打嗝,辩证为胃气上逆,在常规取穴之后,加用膻中,重要泻法,一次之后症状消失。
八会穴是临床上效果非常好的穴位,各位同仁可多多使用验证,并加以体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特定穴说明
经络穴位解说
其他的特定穴
特定穴的内容和应用
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募穴、背俞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经脉交会穴(穴位大集合)
中医执业针灸特定穴运用记忆总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