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肺脏病机五行传变

肺脏病机五行传变, 是指肺脏疾病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 遵循五行学说的生克乘侮规律可波及、影响肝、心、脾、 肾四脏, 或四脏疾病也可影响肺脏的病机传变模式。包括肺脏自病、母子传变、乘侮和胜复传变等模式及预后转归。

肺脏五行属金,生理状态下,与其他四脏存在着生我、我生、克我、我克的关系。即生我者脾土,我生者肾水,克我者心火,我克者肝木,从而维系着五脏之间生克制化的动态平衡。若此关系失调,不但肺脏发病,也会影响其余四脏,是为肺脏五行病机传变的理论基础。

若肺脏发病,尚未传至他脏,即肺病局限于本脏,此谓肺脏自病。《难经·四十九难》云:“是正经之自病也。”《素问·脏气法时论篇》论述了肺病的证候是“喘咳逆气,肩背痛,汗出”。《灵枢·经脉》认为“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而“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难经·十六难》描述了肺病的内外证:“假令得肺脉,其外证:面白,善嚏,悲愁不乐,欲哭;其内证:脐右有动气,按之牢苦痛;其病:喘咳,洒淅寒热,有是者肺也,无是者非也。”《素问·咳论篇》论及肺移大肠咳,认为“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大肠咳状,咳而遗矢(屎)。”《素问·玉机真脏论篇》有风寒客于人,导致肺痹。所谓“弗治,病入舍于肺,名曰肺痹。”此外,关于肺脏自病的还有肺热、肺疟、肺咳、肺风、肺疝、皮痹、息贲、肺痿等。

肺脏有病, 超过自身调节, 可传及四脏。此谓肺病及四脏的五行传变。《素问·玉机真藏论篇》中提出其传变模式为“肺受气于肾, 传之于肝,气舍于脾, 至心而死”。《难经·五十五难》“从后来者为虚邪, 从前来者为实邪”, 是对母子传变作了说明。

 母子传变有:①母病及子,肺金及肾水。当肺脏有病, 累及肾脏, 使肾脏受病, 称母病及子。《难经·五十三难》“间脏者, 传其子也”, 间脏, 指在五行相克的两脏中, 间隔一脏相传之义。如脾土克肾水, 在脾土和肾水间相隔的是肺金, 这样,肺脏就把土水相克的关系形成土生金, 金生水的相生关系,从而形成母子相传。若发生病变, 就成间脏相传的母病及子。《素问·咳论篇》描述非其时, 肺传入肾的肾咳之状“咳而肩背互相引而痛, 甚则咳涎”。《素问·气厥论篇》“肺移热于肾, 传为柔痓”, 马莳注: 肺热有余, 传之于肾, 传其我所生者, 则气与骨而皆热, 其骨痓成而难举, 柔则痿弱无力也。②子病犯母,肺金及脾土。当肺脏有病, 累及脾土, 使脾脏受病, 称子病犯母。《素问·咳论》描述了非其时, 肺传脾的脾咳之状“咳则右胁下痛, 阴阴引肩背, 甚则不可以动, 动则咳剧”。③母子相及,肺金及脾土、肾水。当肺脏有病, 累及脾肾两脏, 使脾肾两脏同时受病, 称为肺金及脾土、肾水的传变。前者为子病犯母, 后者为母病及子。《内经》《难经》均少记载。

乘侮传变有:相乘传变之相乘, 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胜”行的过度克制和制约。有太过和不及两个方面, 即《素问·六节藏象论篇》曰: “末至而至, 此谓太过”和“至而不至, 此谓不及”。①肺金太过,金实乘木。肺金过于亢盛, 对其所胜之肝木过度克制, 致肝木受病, 称金实乘木。《素问·标本病传篇》有肺病喘咳, 三日后传其所胜之肝, 出现“胁支满痛”的症状。《素问·咳论篇》描述了非其时, 肺传肝的“肝咳之状, 咳则两胁下痛, 甚则不可以转, 转则两胠下满”。《素问·玉机真藏论篇》言“肺即传而行之肝”的“肝痹”, 其症状为“厥胁痛,出食”。《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清气大来, 燥之胜也,风木受邪, 肝病生焉”, “阳明司天, 燥淫所胜,……病本于肝”,说明阳明燥金之气太过, 为燥淫所胜, 传于肝而出现“嗌干,面尘, 腰痛, 丈夫㿗疝, 妇人少腹痛”等肝木症状。辛味入肺, 过食辛味, 肺金盛, 则乘肝木, 又肝主筋, 故《素问·五藏生成篇》描述了“多食辛, 则筋急而爪枯”等症状。②肺金不及,金虚火乘。肺金不足, 则难以抵御其所不胜之心火的正常克制, 使肺金受病, 称金虚火乘。如《素问·气交变大论篇》有“岁金不及, 炎火乃行”和“燥烁以行”, 炎火大盛, 上应天象, 为火星(荧惑星)大而明亮。出现“民病肩背瞀重, 鼽嚏,血便注下, 收气乃后”, 王冰注: 瞀,闷也, 受热邪故生是病。收气, 金气也, 火先胜, 故收气后,火气胜金而肺受病: “其病内舍膺胁肩背, 外在皮毛。” 相侮传变之相侮, 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不胜”行的反向克制和制约。也有太过和不及两个方面, 即《素问·六节藏象论篇》曰: “未至而至, 此谓太过”和“至而不至, 此谓不及”。① 肺金太过,金实侮火。若肺金太过, 使心火不能克制肺金, 而受到肺金的反向克制, 致心火受病, 称金实侮火。《素问·水热穴论篇》“秋者金始治, 肺净收杀, 金将胜火”,盖秋属金, 金始治时, 肺亦属金, 脏气将收将杀, 金气旺, 反欲胜火, 正以金旺火衰故也。《素问·咳论篇》描述了非其时而肺侮心的心咳之状, “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 甚则咽肿喉痹”。《难经·十难》指出金实侮火的脉象为“心脉涩甚”; 《难经·四十九难》描述了其症状“为谵言妄语也”, “其病身热, 洒洒恶寒, 甚则咳喘, 其脉浮大而涩”。②肺金不及,金虚木侮。指肺金不足, 不能制约肝木,而受到肝木的反向克制, 称金虚木侮。在《内经》 《难经》中论述较少。

另有乘侮并见者,乃指乘侮传变过程中, 往往乘侮同时出现的病变。《素问·五运行大论篇》提出其规律为:“气有余, 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 其不及, 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 己所胜轻而侮之。”①肺金太过,金实乘肝侮心。若肺金太过, 对其所胜之肝木过度克制, 对其所不胜之心火反向克制, 从而导致肝木、心火同时受病, 称金实乘肝侮心。如《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中阳明燥金之气太过, 燥淫所胜, 出现“筋骨内变, 民病左胠胁痛”、“腰痛, 丈夫㿗疝, 妇人少腹痛”等肝木症状, 同时有“目昧眦疡,疮痤痈”等心火症状。②肺金不及,心乘肝侮。若肺金不及, 受其所不胜之心火的过度克制, 受其所胜之肝木反向克制, 导致肝木、心火同时受病, 称金虚心乘肝侮,《内经》《难经》中论述不多。

四脏有病及肺的五行传变,指四脏有病, 传及肺脏, 导致肺脏受病的传变。《难经·十难》“ 一脉为十变者”以心脉为例, 寓四脏有病传及一脏的模式。就肺而言, 若见肺脉缓甚者, 脾邪干肺也,此为母乘子, 为虚邪也。若见肺脉沉甚者, 肾邪干肺也,此为子之乘母, 为实邪也。若见肺脉急甚者, 肝邪干肺也,此为木反侮金, 为微邪也。若见肺脉大甚者, 心邪干肺也,此为火来乘金, 为贼邪也。《素问·五脏生成篇》论及心火乘肺金的症状, “多食苦, 则皮槁而毛拔”。而《素问·咳论篇》描述了非其时受邪而传以与肺的肺咳。因二脏同属太阴, 脾气通于肺, 今脾脏先受邪气, 母病及子, 导致肺气宣降失调, 后世所论“脾为生痰之源, 肺为贮痰之器”, 便是这一病机的深化。另外, 肾脏有病, 可累及其母肺金, 如《素问·经脉别论篇》曰: “是以夜行则喘出于肾, 淫气病肺。”淫气, 即偏胜之病气。张志聪注: 肾属亥子, 而气主闭藏, 夜行则肾气外泄, 故喘出于肾, 肾为本, 肺为末, 肾气上逆, 故淫伤于肺气。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 “夫所胜者, 胜至已病, 病已愠愠, 而复已萌也。夫所复者, 胜尽而起, 得位而甚。”此指出了胜复各自的概念, 而其传变特点是: “有胜则复, 无胜则否”,“胜至则复, 无常数也, 衰乃止耳”, 即胜气到来必有复气,胜复没一定的次数, 可反复多次, 直到胜复之气归复平衡而止。胜复有自我调节、子复母仇、复而反病3种模式。肺脏胜复的五行传变有:①自我调节。《素问·天元纪大论篇》曰: “形有盛衰, 谓五行之治, 各有太过不及也。故其始也, 有余而往, 不及随之, 不足而往, 有余从之。”,此阐述了整体对局部出现太过或不及的自身调节机制。如肺金太过, 作为胜气而制木, 使木气偏衰, 木衰不能制土, 则土气偏盛而制水, 水受制不能克火, 故火气旺盛以制伏金气太过, 从而维系五行系统的正常调节状态。若肺金不及, 则将受到火气的克制, 同时金衰不能制木而引起木气偏盛, 木气偏盛则加强抑土而土气偏衰, 土衰则无以制水而水气偏盛, 水偏盛导致火气偏衰不能制金, 从而使不及的金气得以恢复, 以维系五行系统的正常调节状态。②子复母仇。肺金太过的胜复:若肺金太过, 作为胜气而克制木气, 此时木气之子火气来复以制约金气, 实现子复母仇。如《素问·气交变大论篇》 “岁金太过, 燥气流行, 肝木受邪。……甚则喘咳逆气, ……上应荧惑星。……咳逆甚而血溢,太冲绝者死不治, 上应太白星。”金气太过, 上应天象为金星特别明亮; 太冲, 肝脉也, 金胜而木绝, 故死;金胜火复, 上应天象为火星特别明亮。 肺金不及的胜复:若肺金不及, 则受到火气的克伐, 此时金能生水, 水气来复以制约火气, 实现子复母仇。如: 《素问·气交变大论篇》言诸不及而为所不胜所犯, 子气复之者, 皆归其方也。“岁金不及, 炎火乃行, ……复则寒雨暴至, 乃零,冰雹霜雪杀物, ……上应辰星。”即肺金不及, 则火气胜, 火胜则水气复, 则有寒雨暴至等, 以制约火气, 达到平衡。

关于复而反病,《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 居非其位, 不相得也。大复其胜,则主胜之, 故反病也,所谓火燥热也。” 言复气到来与同一时位上的主气不相容, 复气报复后本身必然衰减, 此时主气乘机胜之, 形成复气反病情况。如肺金不及被火气乘, 金之子水气来复火仇后, 可出现水复太过令反病情况。所谓复气不可少,而亦不可太过也。

转归预后:①按时辰五行节律辨肺病转归和预后。这一认识见于《素问·脏气法时论篇》, 有据四时五行节律: 肺病遇我生之冬季, 病易治;克我之夏季,病加重;生我之长夏季, 相对稳定, 变化不大;肺病发病于本脏所主之秋季。有据日之天干节律: 肺病遇我生之壬癸日,病易治;克我之丙丁日, 病加重;生我之戊己日, 病相持;康复或发病于本脏所主之庚辛日。有据时辰之地支节律: 肺病遇本脏所主之下晡时(xià bū,申后五刻,即下午五时三刻), 病人精神清爽(爽慧);克我之日中时,病加重;泄我之夜半时, 病人多安静。②按顺逆传变决生死。《平脉篇》曰:“水行乘金,火行乘木,名曰逆(反舍气于所生之母,是生气之逆行)。金行乘水,木行乘火,名曰顺也(五脏受气于所生之子,是生气之顺行)。”即神转而不回者,母行乘子也;回则不转者,子行乘母也。《素问· 玉机真脏论篇》认为, 五脏之病“传之于其所胜(肺金乘肝木,传之于其所胜,是克贼相传,属气之逆行),气舍于其所生(肺金反舍气于所生之母脾土,逆行),死于其所不胜(脾土盛而水衰,水衰不能制火,火伤金而死于其所不胜,逆行),病之且死,必先传行,至其所不胜,病乃死,此言气之逆行也,故死。”而《难经·五十三难》曰: “经言七传者死( 七传者, 传其所胜也), 间脏者生(间脏者, 相克两脏之间所加之一脏,使其变为相生) 。”③按母子乘侮传变辨肺病转归和预后。据相生规律: 母病及子病情轻浅, 子病犯母病情较重。据相克规律: 相乘传变病情较深重, 相侮传变病情较轻浅。

综上所述, 人体五脏相通, 移皆有次。肺脏病机五行传变包括肺病及四脏和四脏有病及肺两个方面, 这是一种正反病机五行传变的思维模式, 它可丰富脏腑病机内容, 从而为临床实践服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扁鹊81难经译文注解:第五十六难五脏积病的症状和病机
当代名老中医经验集卷四(周仲瑛)
浅析《内经》“五脏六腑咳”的病因病机
平和用药治肺病
陈潮祖教授讲中医思维(二)
中医内科学讲稿肺系第八节 肺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