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到底吃多少碳水化合物才是最健康的?

国人见面最多的问候就是:“你吃饭了吗?”而这个“饭”,主要是针对“主食”。不吃主食,总觉得还没吃过饭。以致我经常看到这样的饮食:

早餐烙饼馒头、中餐两大碗米饭、晚上一大碗面条,配搭可怜的一点蔬菜肉末,甚至只有葱花相伴。

去吃早餐自助也是小馒头、粽子、玉米、南瓜、面包、春卷、紫薯、炒面.......貌似丰富,其实这些都是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吃多了,会怎样?

先了解下碳水化合物为何物?不同的主食有何差别?

首先碳水化合物是一类可以通过我们身体被分解成糖类的物质,根据结构不同,碳水化合物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很复杂(看下图)。人只能吸收单糖,双糖以上的糖首先要消化成单糖才能吸收。

我们吃任何富含碳水化合物食物时,正常情况下血糖含量都会上升。但我们的消化道并不是对所有的碳水化合物反应都一样。

上图数据来源于《现代临床营养学》第二版 第五章(糖类)

一般来说,粗娘如大麦、荞麦、莜麦、燕麦、混合面的血糖指数低于细粮,糙米低于精白米,豆类低于谷类,淀粉颗粒大的指数越低,加工时间越长,指数越高,混合餐较纯糖类的指数低。

但现在的实际生活中,越来越追求美味口感的人们,主食吃精白米面为主,鲜有人吃杂粮,就算吃也是很少。这些被精加工后碳水化合物(如大米和面食),进入人体后,会大量吸收淀粉降解转化成糖类物质,使血糖指数迅速升高。

身体有个血糖朋友叫胰岛,为了短期内维持住血糖,开启疯狂的工作模式,产生大量的胰岛素,但是架不住每天疯狂的工作,持续多年后,最终胰岛细胞疲惫不堪,产生胰岛素抵抗,使得肥胖、血糖超标。

也就说,碳水化合物吃多了,胰岛素抵抗,容易肥胖,血糖高!

2012年10月,美国著名的梅奥诊所研究,主食等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度,不仅肥胖,还可能伤害大脑的认知能力(下图)。

于是这些人听到另一个声音:少吃多动!又看到另一个截然不同的画风:不吃主食!节食!

限制碳水化合物或者不吃会怎样?

降低碳水化合物后,人体血糖缺乏,身体会启动脂肪分解,所以确实减了一点的肥,但是也容易因饥饿恢复正常饮食后体重反弹,或贫血、皮肤暗沉、厌食症、脾气暴躁、情绪低落、生理期紊乱、便秘等等问题。

显然,过多过少的碳水化合物都不是最理想的!

那到底吃多少碳水化合物才最健康呢?

去年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有一项研究:43万人数据显示,碳水化合物吃多吃少都不好,当热量摄入中50-55%来自碳水化合物时,死亡风险最低(下图)。

这个调查数据还是挺庞大,在纳入的43万人数据,分8个队列研究,发现呈现了上图形式的U型关联,其中纳入1.5万人,中位随访25年时间的ARIC队列研究显示,摄入碳水化合物所占热量比例与全因死亡率间存在U型关联,当热量摄入50%-55%来自碳水化合物时,死亡风险最低。

所以明白了,碳水化合物不能过高,也不能偏低,50%-55%是最健康!

这个研究还有一个重要结果: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的死亡风险与动植物饮食有关,怎么解释呢?

同样是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如果配合从牛肉、羊肉、猪肉、鸡肉和奶酪等食物中摄取较多的动物性蛋白质和脂肪,有较高的死亡风险;而换做从蔬菜、豆类、坚果等食物中摄取较多的植物性蛋白质和脂肪,死亡率降低。

也就说,碳水化合物过多过少都有害,但最重要的是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种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血糖高,主食少吃为好?医生:错!已有人血糖“失控”,尽早纠正
糖、肥胖、糖尿病
碳水化合物还分简单和复杂?主食怎么吃更健康?专家建议来了!
注射胰岛素 体重怎么增加了
为什么医生,营养师都不建议你低碳?
医生提出的“管住嘴,迈开腿”究竟对不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