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封面维生素D能长寿?补充它的好处远不止补钙、防癌……

本文作者:@怀瑾

复旦药理学硕士


说到紫外线,除了美黑人士估计都恨得牙痒痒,下面这张对比图有点夸张,但寓意无错:光老化是让面容加速老去的凶手。

随着“只要做好防晒就能比同龄人显年轻”这一观念普及,大家都做起了日常紫外防护,但比追求皮肤光滑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紫外线照射不足将导致我们缺乏维生素D,而它具备广泛的调控衰老速率的能力。

怕晒?估计你缺维生素D

含欧米茄3的鱼油胶囊和玻璃瓶中的维生素 D

维生素D存在于少许欧美膳食中(龙虾、三文鱼、黄油),很难满足“中国胃”们的日常补充需求,我们体内大多维生素D都来自阳光。皮肤中储存的7-脱氢胆固醇在UVB(短波紫外线)照射下可转化为维生素D。研究员们推荐每日摄入800-2000IU维生素D3,假设都通过日晒合成,则需暴露于日光半小时至一小时,爱美的大家必然不乐意......

日晒时间不足不说,玻璃、防晒霜(SPF=防UVB)也能阻断大部分UVB,因此我们实际的维生素D日均摄入量可能远未达标。

SPF=阻挡UVB=阻止维生素D合成

维生素D功能:绝不仅是补钙

在收集整理维生素D资料之前,鄙人和大家一样,谨记“补钙需要加维D”的口号,觉得维生素D就是跟在钙片儿身后的“小弟”。

事实上这错得太离谱~维生素D功能远超补钙,涉及肿瘤、心血管健康、免疫稳态诸多方面,还可能保障我们健康老去!

在开始捧维生素D之前,希望大家意识到:维生素D依赖名为1,25(OH)2D3的物质发挥所有功能。(请记住这句话读全文)

维生素D本身不具备生物活性,在被肝脏的CYP2R1酶催化为25(OH)D3,又进一步被肾脏CYP27B1酶催化为活性体1,25(OH)2D3,才能发挥生理效应。

在很多种细胞中都有1,25(OH)2D3的受体(VDR,维生素D受体),1,25(OH)2D3与VDR结合后,能影响多种基因表达、调节复杂的信号转导——因此1,25(OH)2D3被不少学者称为“激素”。

了解了维生素D起效的普遍机制后,我们将从补钙开始盘点维生素D的功能。

经典作用:补钙神器

维生素D参与补钙的原理为:增加肠道钙吸收,帮助肾小管钙重吸收,调节骨骼钙储存

钙主要来自食物,吸收部位是肠和肾小管:食物或原尿在经过肠道、肾脏时,细胞膜上的钙转运蛋白(如TRPV6、TRPV5)将钙从腔道/管道吸收“回”细胞内。维生素D的中间体1,25(OH)2D3可增强钙转运蛋白表达,对于(尤其是低钙饮食)钙的吸收极其重要[1-4]。

低钙饮食-肠道的钙吸收

骨骼健康也和维生素D有关。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并为骨骼提供强度。然而当维生素D缺乏时,血清1,25(OH)2D3浓度不足,钙吸收受扰,骨骼为保证循环钙充足,将从自身析出钙,这导致骨软化症、骨折风险增加。因此补充维生素D有时可作为骨质疏松的治疗策略。[5]

以上简要介绍了维生素D的经典功能,接下来说说其“新功能”:抗癌和调节免疫。

抗肿瘤

对维生素D的抗癌研究是从观察到“光照与结直肠癌死亡率负相关”开始的,到现在为止,已有多项研究报道了维生素D与癌症风险有关,其中较可信的是:

  • 与血清1,25(OH)2D3含量较低的人群相比,高血清1,25(OH)2D3人群患结直肠癌风险降低30-40%。

  • 绝经后妇女数据荟萃分析表明,1,25(OH)2D3血清水平与乳腺癌风险总体负相关[6]。

  • 结直肠癌、乳腺癌、淋巴瘤的患者,血清1,25(OH)2D3水平与生存率呈显著负相关;前列腺癌、非黑色素瘤皮肤癌、膀胱癌等癌症可能与维生素D循环水平无关。

维生素D如何抗癌[7, 8]?简单来说,癌症离不开癌细胞的分裂增殖、侵袭转移,而1,25(OH)2D3已被证明在这两方面发均发挥益处:

  • 1,25(OH)2D3对小血管生成有抑制作用,降低了肿瘤部位的养分输送、供应;此外,1,25(OH)2D3通过诱导癌细胞分化、凋亡,可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达到抑制癌细胞增殖、肿瘤生长的作用

  • 1,25(OH)2D3降低癌细胞的迁移、黏附性,削弱其扩散能力。虽然人类调查数据、细胞机制层面都支持“维生素D抗癌”一说,但数万人随机对照试验表明,维生素D补充剂不太影响患癌率,也就是:维生素D可帮助抑制癌症,但不能预防癌症[9-12]

防止自身免疫

维生素D虽不能帮助健康人抗癌,但能调节免疫平衡,预防、改善自身性免疫病,主要从调节免疫因子水平、免疫细胞两方面起效。[13-15]

在免疫因子调节方面,1,25(OH)2D3抑制IL-2、IFN-γ等免疫刺激因子表达;增强调节T细胞(Treg,可抑制免疫相关炎症)功能,防止过度免疫;抑制与自身免疫病患病相关的IL-17、IL-9等因子。

在免疫细胞调节方面,1,25(OH)2D3改变树突状细胞代谢表型,干扰其成熟,并降低抗原提呈能力;促使T细胞的细胞因子从促炎表型向免疫耐受表型转变。这2方面调节综合起来确有稳定免疫之效,目前已在哺乳动物模型证实维生素D可以防治炎性肠病(IBD)、多发性硬化症(MS)等常见自身免疫病,我们可以期待更多人类研究结果~[16]

维生素D争议领域:心血管疾病和风险

补钙、抗癌、调节免疫,维生素D明明很好,我们却时常看到以“不能证明”、“无效”为关键词的报道。这些新闻多来自心血管风险研究:维生素D对预防人类心血管病,或减轻心血管病死亡率究竟有无效果,一直存在争议。

观察性研究、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是两种不同层次的人类实验。前者仅观察、随访、统计,不干预,得出1,25(OH)2D3浓度不足与心肌梗塞、中风、心血管病死、高血压有关;后者是最高可信度的临床证据,常在观察性研究有结果之后进行,但该类研究表明1,25(OH)2D3(或口服维生素D)对上述心血管病发病无效。

综上,目前证据还不足以支持“补充维生素D能够预防、缓解高血压和心血管事件”。

比疾病更高的维度:抗!衰!老!

接下来这部分内容,大家可能更感兴趣,衰老是大量疾病的“病因”,而维生素D可能是衰老速率的调节器

维生素D抗衰老这一设想,源自于对其缺乏症的研究。

如上图所示,大量非延寿领域的研究,零零总总绘制了维生素D不足的后果:代谢紊乱、脆弱性增加(衰老最有力的指标)、干细胞功能降低、染色质稳定性降低、系统炎症增强、衰老细胞增多、肌肉萎缩等......这几乎涵盖了大多机体衰老的特征

科学家也觉得震惊,他们提出以下假设:维生素D是缓慢、健康老去所必须,其不足将造成衰老加速,患老年病概率增加。

你还别说,这个观点在几年前(2015年左右)被系统地、正式地提出后,立马就被验证了。

2016年发表于Cell Reports的线虫研究发现[17]:线虫将维生素D转化为1,25(OH)2D3,后者上调SKN1(“线虫的Nrf2”),防止年龄增长过程中不溶性毒蛋白堆积,最终延长寿命。

N2:不添加维生素D,25~250μM:不同浓度的维生素D饲养生存曲线

给线虫添加维生素D显著减少毒蛋白沉积

接着就是小鼠实验传来捷报,2019年另一名刊Aging Cell证明[18]维生素D能够影响小鼠的寿命,调控小鼠的老化速率。此论文数据丰富,咱们可以细读一下。

(用于“复习”维生素D代谢的示意图)

CYP27B1酶是维生素D转化为活性形式1,25(OH)2D3的关键酶,其功能缺失将造成维生素D难被机体利用。研究人员观察CYP27B1酶缺失的小鼠,发现其寿命平均只有91天;如果给这些短命鼠直接补充1,25(OH)2D3,它们的寿命能增多5倍以上,可以活过16个月(不过比起健康小鼠2~3年,还是短了点)!

除了寿命大缩水,缺乏CYP27B1的短命鼠衰老得也特别快。它们皮肤很薄,组织细胞中活性氧(ROS)浓度高,细胞DNA损伤严重,引起细胞衰老的信号通路p16、p53、p21过强,细胞增殖能力变差,且不断分泌促使其它年轻细胞也“变老”的促衰老分泌物(SASP)。

在人为给予CYP27B1缺陷鼠1,25(OH)2D3后,其衰老特征得到显著改善,数据如下,仅比较ND组KO和VD组KO即可体会缺陷鼠补充1,25(OH)2D3前后的衰老差距。

小鼠各项衰老指标被1,25(OH)2D3挽救

ND组KO=缺陷小鼠;VD组KO=缺陷小鼠注射维1,25(OH)2D3

图1-皮肤、肝、肾的活性氧(ROS)含量

图2-皮肤、肝脏细胞衰老信号(p16\p53\p21)强度比较(颜色深=强)

图3-皮肤、肾脏衰老细胞标志物(β-半乳糖苷酶)含量

该研究告诉我们,维生素D并不仅能改写动物的寿命,还影响衰老发生的进程和速率,要想正常(而不是加速)地老去,须具备充足的维生素D——热爱防晒、巴不得阻断所有紫外线与皮肤接触的你,会不会有点慌?(小声说:口服补充也可以哈)

其实维生素D的延寿研究才刚开始,毕竟2019年的论文也仅做到验证其“抗氧化抗炎、减少衰老细胞”抗衰老这2条机制......专家们一合计,嚯!维生素D还有好多课题可以做:

上图关系网中各点机制,已在很多非延寿实验中侧面证实(见选读),至于考察续命方面,维生素D究竟是天选“衰老速率调节器”,还是“啥都干=啥都不行”的中庸角色,估计还得争个好多年才能定,咱边等边吃(800-2000IU)也不误事儿啊,毕竟维生素D上限是10000IU[19],挺安全的。

【选读】维生素D潜在的抗衰老原理(待延寿实验验证)

我们提炼、简化了维生素D/1,25(OH)2D3在抗衰老网络中扮演的角色:

  • 促进自噬:维生素D通过钙离子泵、钙离子缓冲液调节钙水平,达到促进自噬的效果。

  • 抑制炎症:维生素D通过抑制炎症因子TNF-α的表达,来抑制细胞炎症水平。

  • 稳定线粒体功能:维生素D可以维持线粒体呼吸链(尤其是复合体I,具有维D依赖性)的活力,保障线粒体ATP产能;通过上调SIRT1(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功能,激活PCG-1α促进线粒体生物发生;调节线粒体内膜上解偶联蛋白(UCP)表达,控制能量代谢中的生热过程。

  • 减轻氧化损伤:维生素D激活Klotho-Nrf2信号,增强若干种抗氧化剂表达,包括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还原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γ-谷氨酰转肽酶、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等。

  • 促进有益基因表达:维生素D-VDR受体复合物可募集组蛋白乙酰化酶,调节乙酰化修饰;维生素D还控制许多DNA脱甲基酶表达,帮助被衰老“沉默”的(因为甲基化而关闭表达)有益基因表达出来,例如“抗衰老基因”Klotho。

  • 稳定遗传信息:端粒缩短以及DNA双链的断裂后修复出错,都可能导致基因组不稳定。维生素D一方面降低端粒缩短的速率,另一方面抑制CTSL(干扰DNA双链断裂后的修复),增强DNA修复效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维生素D在体内的代谢之路
​健骨科普讲堂:第三十六期:维生素D的作用(问题:143-146)
维生素D用药10问,你都知道吗?
维生素D的新认识
临床结果解读 | 关于维生素D : 我们应该知道的几件事
湘雅二院:维生素D和人类免疫的最新研究进展(2012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