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粤语念唐诗 铿锵悦耳而且富含韵律
其实古代诗歌 不但要押韵 而且平仄对仗非常严格

比如五言绝句

王之涣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其格式是仄起首句不入韵押平韵式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普通话念不但韵脚不押韵 平仄声也完全出格了
粤语中“流”和“楼”是同音[lau] 普通话分别是流[liu] 楼[lou]

这首诗成为千古名句是因为其使用两个对偶句组成一诗 两个对偶句之间
用 “流” 和“ 楼”这两个同声字连接成诗 对偶句对平仄的对仗最严格
一般唐律诗平仄只需要按照 一三五不论 二四六分明 即第二第四第六个字
一定要按照你写的诗所属格式的平仄声 五言绝句每句诗的第二第四个字一定
要按照平仄格式。而且对偶句是精确到每一字的平仄。
普通话 平声为一二声 仄声为三四声
第一联
仄仄平平仄 对 平平仄仄平 普通话念: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平平
第二联 
平平平仄仄 对 仄仄仄平平 普通话念: 仄平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

为什么普通话平仄声这么大差别 因为胡人误读汉语造成的 最明显就是仄声字入声字被大两误读成平声 入声字完全消失 所以普通话念古诗词即使勉强押韵了 平仄声也对不上号。下面一首唐诗最能够说明问题

胡曾 戏妻族语不正

呼十却为石,
唤针将作真。
忽然云雨至,
总道是天因。

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取笑部分北方地区的胡人学汉语的语音不正

“十”和“石”是入声字 粤语注音十[sap] 石[sek] 是闭音节结尾的入声字
普通话十[shi] 和 石[shi] 被误读成平声字 而且发音相同
古汉语中有m、n、ng三个鼻音韵尾,普通话m尾并入n尾,只剩下n和ng两个鼻音韵尾。针、阴是收在m尾的字,真、因是收在n尾的字,粤语针[zam]
真[zan]普通话 针[zhen] 和真[zhen] 读成同声字了 粤语阴[jam]因[jan] 普通话阴[yin]和因[yin] 又读成了同声字
胡曾嘲笑他的妻族把“十‘读成”石““针”读成“真”,把“阴”读成“因”。

粤语读这诗第二、第四句末字的韵脚是押韵 普通话读又不押韵了。

   为什么粤语对古代诗歌有如此高的对应性?因为粤语发源于中原雅言,先有50万六国旧部组成的秦军被秦王发配岭南,因为他们来自己全国各地,只能够用古代普通话“雅言”沟通,这情况跟现在的深圳非常相似。深圳是以普通话作为该城市的主要语言。再有汉武帝发展海上丝绸之路,在粤地推广雅言教学,之后历代中原战乱,源源不断的南迁汉人。粤地受五岭阻隔,交通非常不方便。胡人又不愿意来粤地,粤语又拒绝中原的胡化汉语,使到雅言能够保存至今。现代的粤语仍然保留古汉语的全套入声,同鼻音韵尾整齐对应,口语中还有大量古汉字和古汉语语法。 古代诗歌,基本上由雅言所写 ,或者经过雅言润色而成。所以,用粤语念古代诗歌铿锵悦耳而且富含韵律就非常合情合理。
 
悯农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普通话注音这诗 全是仄声韵 明显用普通话念就不能押韵了

普通话只能押平声韵 无法押仄声韵 参考为普通话而设的新韵 第一大忌就是只押平声 不能押仄声

而且普通话念 谁知盘中餐 这句 是五连平声 整句彻底报废。

粤语的话就能解读这诗了 这诗是用仄韵的古绝 有别于一般的唐律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习格律诗要过“五道关”
骏言说诗:格律知识入门篇(8)汉语的四声与平仄
通俗易懂说平仄
诗词格律十讲 第一讲 诗韵和平仄,第二讲 五言绝句
诗词格律与吟诵讲义
平水韵与格律诗的押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