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儿发烧治法详解




发烧,是小儿生病的最常见症状,也是小儿生病的标志性症状,也最容易引起家长的恐慌。对这一症状处理的正确与否,不但关系到退烧速度的快慢,还关系到烧退后患儿身体状况的好坏,甚至能在很长时期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

一、退烧误区

在网络上搜了一下退烧方法,各路绝招都有,但是误区很多,通常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物理降温;第二类则是药物降温,第三类则心理误区。作为一个中医大夫,看到网络上流行的这些方法,总是觉得心惊胆战,这样的处理方法真的对孩子好吗?我们一一看看,你用过那种呢?

第一类、物理降温

误区1:冰袋、冷敷

为什么?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为什么发烧?孩子常见的发烧,要么受凉感冒了(冬天受寒、夏天吹空调),要么夏天户外太晒中暑了,要么积食内热,不管那种发烧,身体想通过发烧,扩张毛细血管,想把热通过皮肤排出去。可是你用了冰袋冷敷会怎样?

当然,冰袋冷敷让局部血管收缩,看上去皮肤表面的温度低了,但是皮肤的毛孔遇冷会怎样?当然收缩啊!我们受冷的时候起鸡皮疙瘩,就是收缩的一种反应,这样反而使体热不容易散发,让体内温度更高。

中医有个名词,叫闭门留寇,把病邪留在了体内,更不容易排出,讲得就是这种方式,所以后遗症就是手脚冰凉,总觉体内发热。甚至寒邪内留,曾治疗过一个六岁孩子,后脑勺总是反复疼痛,细问病史,每次发烧妈妈总不忘给枕个冰袋。

误区2:擦拭酒精降降温

孩子发烧时,烫热的皮肤突然碰到酒精,对孩子的刺激很剧烈,可能会出现打颤、抽搐的现象。酒精对皮肤也有刺激的作用,如果孩子对酒精敏感,还会引起全身不良反应。而酒精的气味又会使幼儿昏睡,像喝醉了一般。吸入酒精蒸气或甚至经由皮肤吸收酒精都对病人不利。

误区3:冷水擦浴降温

很多专家建议使用冷水来擦浴帮助皮肤驱散过多的热,虽然这种方式通过体温蒸发水分来散热,可是本质上冰袋冷敷是一个道理,换汤不换药,方式变了,实质一样。

误区4:泡澡降温

健康的时候泡个温水澡是最舒服不过了,可是生病的时候呢,虽然泡澡可以起到缓解发热的症状,但是泡澡会消耗身体能量,在带走温度的同时也带走了身体的能量,让身体更加虚弱,就更不容易抵抗病邪,而且水温过高的时候,还会让毛孔更开,导致出汗过多,反而更加容易让邪气进入身体,造成重复感冒。

误区5:吃冰块

在网上居然看到这样的招数:“如果呕吐情形不严重,还可以吃冰块退烧。在制冰盒内倒人果汁,冰成冰块,还可在冰格内放入葡萄或草莓,这尤其受到发高烧的孩子欢迎。'

不管是受凉发烧、还是中暑、还是积食、我们想想,如果是火炉里面扔一堆冰块进去会怎样?里面冷热相激先会炸起来,然后再看是冰块多还是火多,火多了会继续燃烧,冰块多就彻底浇灭了。我们体内如果是一团热,放进去冰块,当然也是会非常激烈的反应,问题是我们孩子的内脏那么娇嫩,经得起这样的冷热相激吗?

记得小时候农村的夏天,干完农活了,马呀牛呀这些牲口都热得出汗,农民们会打井水来喂这些牲口,往往在水槽上面撒点干草碎屑,那些牲口喝的快了就会呛到,就不停的听到马儿打鼻响,马儿就会慢慢的喝。为什么要放干草碎屑,不让牲口痛快的喝,就是因为牲口干活后体内很热,如果凉水喝进去太快太多就会生病。我们今天城里人读书却读得连常识都没有了,在体内高温的时候居然直接用冰块降温!人体不是试管,高温了就扔块冰进去降温,你的身体受得了吗?

误区6:退热贴降温

退热贴就是高科技外衣的冷敷,无非一个是用个土办法毛巾沾冰冰水,一个用了高科技的高分子亲水性凝胶,通过水份汽化把热量带走,当然比土毛巾更加温柔一些,可是依然不是帮助皮肤排出体内的热,而是收缩皮肤的毛细血管来让温度计看起来没有那么高烧而已,这依然不是治病之法。

误区7:脱衣服或者多穿衣服

有些妈妈一听孩子发烧,就说少穿点衣服帮助降温。要知道很多发烧是因为受凉引起的感冒,我们回想下自己小时候的感冒,虽然在发烧,你身体主管上感觉还是非常怕冷怕风,这个时候给你脱衣服你会舒服吗?

也有妈妈因为受“受凉寒到”的观念影响,造成误以为发烧时都必须多穿衣服,可是也有一些情况是刚好相反的,当进入伤寒所说的阳明病,或者是中暑的时候,发烧高热身体不但不怕冷反而怕热,这个时候是需要解衣服散热的。

所以穿衣服还是脱衣服,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要根据孩子的身体的主管感受来处理,所以中医是非常人性的。虽然发烧,当身体怕冷的时候要多穿点,要是怕热,则可以减少衣物,比如中暑的话,还采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等中药。

第二类、药物降温

误区1:频繁使用退烧药品

很多妈妈一看孩子发烧,就忍不住频繁使用退烧药。退烧药有水剂、锭剂、栓剂和针剂。一般以水剂较温和,最普遍使用的是含扑热息痛的糖浆,如小儿退烧药糖浆、小儿百服宁滴剂等,阿斯匹灵锭剂退烧效果也好,但某些特定的病毒感染,例如水痘或流感,阿斯匹灵可能引发雷氏症候群,不宜使用。

栓剂用来塞肛门,由直肠吸收,效果快速,小孩拒绝吃药时也能退烧,非常方便,但密集使用容易退烧过度,体温陡降;或是反覆刺激肛门,造成腹泻。

打退烧针,是最不安全的,有的孩子甚至过敏休克。

不同的退烧药最好不要随意的互相并用,因为剂量不好控制,还是单独使用比较安全。退烧药也不可多服几次或将剂量增加,以加强退烧的效果。

任何药物(包括退烧药)都有它们一定的用法,吃多了即会产生毒性。许多父母因爱儿心切,而把过多的退烧剂给幼儿服用,但却没退烧,反而烧得更厉害,因为退烧药的毒性反应之一,就是让体温升高。

不明低烧不能滥用药:发热是机体抵抗疾病侵袭的反应之一。低热病人服用退烧药,并不利于疾病的治疗。乱用退烧药,还有导致白细胞下降、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危险。体温在38.5℃以上时,才应考虑使用退烧药。

当发高烧时,身体会流汗散热;但当身体发高烧时,频繁使用退烧药,身体就会因为流失太多水分而关闭汗腺,以阻止进一步的水分流失,这使身体无法散热。

误区2:马上用抗生素

就大多数感冒而言,多数是由于病毒所致,抗菌药物无效,特别是早期病毒感染,抗生素非但无效,滥用抗生素反而会引起机体菌群失调,有利病菌繁殖,加重病情。

西医理论认为,抗生素对病毒感冒不但无效,而且会有副作用。国内医院滥用抗生素退烧,实际上是破坏了人体免疫力,使免疫系统无法抵御外邪,使病气深入加重了。表面症状虽然暂时消失,但不久必然出现更严重的内脏功能失常症状。

第三类、发烧的心理误区

误区1:发烧会烧坏脑子

为什么宝宝一发烧,父母亲之所以会立即抓狂,不外乎是存在一个不成文的观念,认为孩子发烧会烧坏脑子。其实,只有脑炎、脑膜炎这些少数的疾病病毒会破坏脑质,引起的智能或感官机能的损伤,而非发烧把人烧笨,烧聋了。婴幼儿体温控制中枢稳定性不如成人,轻度的病毒感染也可能高烧40℃,发烧时父母只要知道如何处理,至于诊断病因应该交给专业的医师,不必过份忧心。

根据统计,不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发烧,体温很少超过41℃,如果超过这个温度,罹患细菌性脑膜炎或败血症的可能性比较高,应特别警觉。至于脑细胞所能耐受的高温极限,可能到41.7℃以上,细胞蛋白质才会因高温变质,造成不可回复的损伤,这种极端的高温,很少伴随疾病发生。

研究显示,身体负责吞食细菌的白血球,在体温升高时(38℃~39℃)其吞食能力加强,因此当小孩因感冒或其他感染疾患引起体温升高时,运用各种方法把体温立即降到正常范围,并非明智之举,这样可能降低病童本身的抵抗能力。

误区2:不用任何药物,让孩子抗着

“是药三分毒”,的确上述药物的种种副作用,让家长心惊肉跳,担心不已,就走入另一个极端,坚决不用药,让孩子抗着。瞅着孩子都精神萎靡,耷拉个脑袋,也毫无食欲,检查化验下血象,白细胞不高,没事,我们再观察一天。孩子本来就是柔弱之体,这样抗下去的结果,或者病重了,不得不求助于医生,住院治疗,把轻病拖成了重病,治疗起来不容易恢复。或者要么孩子发烧时拖延的退了,孩子的健康的身体不见了,体质下降了个台阶,没有以前那么健康了。

误区3:多给营养

小儿感冒发热期,应根据孩子食欲及消化能力不同,分别给予流质或面条,稀粥等食物,不要给脾胃造成负担。我们人体的能量是固定的,用到免疫系统去了,消化系统就没有了,没有能量也就消化不动食物了,所以在生病期间,就要给非常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其实大人生病的时候也会没有胃口,为什么小孩子生病了就要补充营养呢?我们大人的身体感为什么不能推及到小朋友而做成错误的行动?

发烧会让身体会因为流失太多水分而关闭汗腺,以阻止进一步的水分流失,这样身体又无法散热,所以发烧出汗后需要补充液体,但不能喝大量的白开水及果菜汁。因为小儿胃肠虚寒,饮冷会加重肠道负担,让身体的免疫力更低;寒湿生痰,更会让后期咳嗽等症状不易减轻。发烧期间应避免固体食物,直到状况好转。当然更不能食用肉类来补充营养,会让发烧不易退除,反而会让发烧反复。如果出汗太多,在需要补充一些生理盐水,或者用白开水溶解点白糖咸盐来补充体液。

发烧退后的一二天内,也应清淡为主。有奶奶曾经用鸡汤给孩子补营养,结果孩子又烧起来了,还振振有词的说我把鸡汤里面的油都撇了,怎么就不清淡了?清淡的食物容易消化,容易消化的食物就是吃了容易饿,这样对高烧后虚弱的脾胃才不会造成负担。鸡汤肉汤,不管有没有油在上面漂着,喝了容易饿吗?里面营养丰富着呢,脾胃消化不动,就容易积食。另外又降低了免疫力,造成重复发烧。

误区4:发烧不是病。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连小儿也不能幸免,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功课不能耽误,吃点退烧药就行,烧退就没有问题,小儿发烧和大人一样,是处于身体虚弱的状态,烧暂时退了,体力没有恢复,有可能再复发或加重,所以孩子发生感冒时,做家长的一定要照医嘱做好家庭护理。儿童感冒家庭护理的重要一条是要让孩子充分的休息,孩子年龄越小,越是需要休息,等症状消失后才能恢复自由活动。

在扛的过程中,很大的概率是病加重了,只有极少数身体强壮的孩子才能扛过去。特别是平时带的精细的孩子,千万不要在生病的时候粗糙对待。


当你看到这些网络上流传的退烧方法都有缺陷,或者面对退烧的心理误区,你一定会想:中医就有完美的退烧之策吗?

答案是肯定的,有!当然有。这不是我们中医卖瓜自卖自夸,而是中医在发烧方面有完美的理论基础。

但是,完美之中仍然有很多不完美。发烧可以是个轻症,也可以是个重症,中医退烧方上百,是非常精准医学,对退烧的要求更严格,一个处方用错一味药,这个烧就丝毫不退,或剂量用少了没用,剂量用多了,烧退后身体很差,甚至丧命,这样的案例古今有之。

退烧,是一个中医大夫入门的功夫,也是一个中医大夫终极功力的表现,发烧用药有没有效果,含糊不得半步。治疗正确,当天退烧,或次日退烧,患儿表现热退、身凉、神情,患儿活跃起来,马上生龙活虎,也有了食欲。除非病情特殊,需要几日热才退去。

有这么好的疗效,那为什么发烧的病人很少来中医就诊呢? 这里需要介绍一下中医的基本常识。

二、中医基本常识

1、中医是含糊不科学的吗?

一个家长要认识到中医学的伟大,接受中医的治疗,在当今的环境中,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成人的脑海中,无论承认还是不承认,在意识深处都或多或少的认为西方的一些东西都是先进的,所以孩子生病,第一反应就是去西医院治疗,享受最先进最高级的治疗。所以一个患儿要想走到中医大夫面前看病,那需要积累千世的缘分,福气,造化。

更有很多崇尚科学的家长,认为中医落后,不符合科学的标准,认为中医是有意无意的骗子,宁愿明明白白的死,不愿稀里糊涂的活,觉得中医讲的理论不符合自己认知的科学的标准。而这种家长其实已经背离了真正的科学精神,真正的科学精神是非常严谨的,是要通过大量的实验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而不是仅仅从A理论推到B就认为B是正确的,各种家长心目中约定俗成的概念,有几个家长做过验证和统计呢?

中医的方法论着重于人体宏观的认识,把不必要的细微的内容忽略而已,以免一叶障目,失去了整体,但是在现代教育体制下的高文凭父母可能觉得中医模糊含糊,没有清晰的标准,但是一只大雁,当做成标本,在高倍显微镜下只能疑似判断是大雁而不能肯定是大㕍,成了大雁不是大雁的笑话,当我们把人体细分到了忘了初衷,就失去意义。

2.假中医

再加上在这个功利时代,当大家都想从中医这个行业大捞一把时,也许你要找的中医是伪中医。中医养生馆的操作者也许就被培养了一周,然后持证上岗,给每个仰慕中医的客户大谈中医之道,如何用某养生茶就终生不用吃药,用艾灸就包治百病,用酵素就活来快要死去的老人,种种神迹常常在朋友圈中展示。我就碰到过一患儿好好的被用万能的艾艾贴灸出个颌下腺炎,这种误治的病反倒不容易治疗。中医之名,往往被这些一知半解的从业者和中医粉给搞坏了。

就艾灸而言,当前冰箱冷饮空调泛滥的时代,的确适合艾灸的人比例非常高,可是这世界上没有万能药治百病的,具体到某个人,一定是要辨证论治的,不可以随便听听别人的经验就来吃药或者艾灸,拿自己的身体试药往往很容试出毛病,等出了毛病再治就非常折腾。很多大人艾灸也就罢了,不舒服大人会主动停止,可是孩子特别是婴幼儿,他说不清楚,妈妈又强制艾灸,就很容易出问题。幼儿稚阳之体,易虚易实,易寒易热,阳盛之体,火热内攻,《伤寒论》早在2000年前就写到很多情况不宜艾灸:

“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脉浮,热甚,而反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必咽燥、吐血。”

“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

不认真学习中医经典,反而沉迷网络上或者在养生馆的所谓民间中医中寻找解决方案,这些信息往往是龙蛇混杂,良莠不分,错误的信息夹杂在正确的信息,没有中医基础的人的确很难分辨,所以在网上找的治疗手段,一定要小心再小心。

还有很多患者,不能辨别真伪,根据名气大小找大夫,岂不知人的精力有限,致力于追逐名利,那还有多余的精力沉潜治学。所以抱着极大热情来看中医,也许特别失望,因此否定中医。这真不是中医不好,而是你真的看了假中医。

3、中西医的治疗原则的区别

在西医的病毒细菌已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的常识时,每个患者都会疑问,中药能杀灭细菌,病毒吗,没有认清楚细菌病毒能退烧吗?

中医是仁者之术,中医的概念里没有对抗,中医的概念里也没有细菌病毒,所以更不存在杀灭。

中医尊重人体的自主性,独立性,修复性。

人体犹如一个住户,家里进贼了,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犹如警察,但这个警察很粗暴,警察来了,不分青红皂白,对着房间一阵子射击,贼死了,这家的主人也许也死了,就如人体,病毒死了,细菌死了,正常的细胞毫无幸免的也死了。所以一个病治疗下来,身体自然差了,如癌症化疗,癌细胞死了,正常细胞也多半死了,所以人也死了。

而中医怎么治疗呢,中医的着眼点在于关注进了贼的房间的人的安全性,在保障住户安全的情况下把贼赶出体外,尽量不在房间开辟战场,因为有格斗就有人员伤亡,就有物品毁坏。所以中医关心的是人体,它关心的人体的状态怎么样了,人体的细胞需要什么,战斗力怎么样,如果粮草不够,就补充些粮草,因此中药很多时候是药食同源的。中医最远古制作方子的大师是个国厨,皇帝的厨师。

现在因为西药的危害性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后,就以此类推,认为中药也有副作用。中药和西药是完全不同的体系,西药的治疗作用背后一定是伴随有副作的,在用药中只是两害相权取其轻。而中药本身就是药食同源,着眼点在于人体,有副作用是因为开了错误的治疗处方,误治而带来的损害,就像很多人喜欢用单味药来保养,所谓是药三分毒,就是讲药有偏性,中医开方不是开药,通过方剂的君臣佐使,让药能够治疗疾病,可是这些人天天吃偏性的东西,当然会吃出问题来。

还有现在药品因生产加工过程带来的农药毒性是人为带来的,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

如果身体要祛除邪气从毛孔出去,毛孔打不开,中药的作用在于帮一把,那就帮身体把毛孔打开,如果身体想排泄病毒从大小便出去,那就通大便,利小便。如果身体的内环境不好,或过分干燥,就补充体液,若果身体过分潮湿,就清除一下湿气。就如把盗贼往外赶出的时候不需要先知道盗贼姓谁名啥一样,在把病毒往外排出的过程中也一定不需要弄清楚病毒的名称、结构吧。正如剩菜剩饭,如果坏了,顺手把剩菜剩饭倒了,然后把盘子用清水冲洗就好了,而不是研究清楚剩菜剩饭中有哪些细菌病毒,然后再去杀灭。这样的治疗怎么会给身体带来副作用呢?

西医的治疗一定要研究清楚这个病毒细菌的结构,分辨清楚用那种药物能够杀伤对手,然后制造出相应的武器。

中医治疗,对什么病毒细菌都不明所以,但对人体的需要了解的相当清楚。所以不管是腮腺炎的腮腺病毒,水痘的水痘病毒,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病毒,手足口病的手足口病毒,这些病导致的发烧的中医的治疗都是一样的。

那中医具体怎么治疗?

三、中医对发烧的治理方法

中医因地因时因人治宜,同样的病毒,南北异也;不同的病毒,在一地却同也。不同的人体,因体质不同,发病也异也。那简易合理的退热方法有哪些呢?

正常孩子的腋下温度一般在36~37℃,家长在发现孩子发热时,建议先用体温表测量体温,腋下测量时间以5~8分钟为宜,我们一般将发热程度分为四个等级:低热(37.5~38℃)、中度发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我们来看看孩子发烧一般常见有什么原因?孩子常见的发烧有受凉感冒或病毒侵袭,也有积食造成的内热,夏天如果在户外玩得太久则容易中暑,如果出汗到了空调房,又容易受冷感冒。这三类发烧,有时候又会互相夹杂着,比如本来就积食,然后受凉感冒夹滞,或者受寒感冒还夹暑,但是我们要抓住主要矛盾,先解决主要矛盾,解决发烧也不是一件难事。

1、感冒发烧

  • 家庭常用方法

在早期刚有些受凉发烧的征象,给弄点生姜红糖水,葱蒜水,热热的喝上,汗出热退。还可通过多喝热水,多盖被子捂汗、用热水泡脚的方法发汗来起到退热的目的,发烧时皮肤的毛孔都闭塞,刮痧能使毛孔开泻,里面的邪气可以排泄出来,也有退烧的功效。

  • 推拿按摩

如果有小儿推拿基础的,我们用开天门36下,推坎宫揉运太阳穴24下,揉掐脑后高骨(风池穴)10下,揪印堂(眉心)3-7下,一般这个时候孩子就会痛得出汗,然后天河水10分钟,再揉一窝蜂5分钟,掐五指节5遍就可以了。要是揪印堂因为孩子哭下不了手,用力搓背部大椎这块大概10多分钟,也可以带动膀胱经的阳气,或者刮痧大椎穴,孩子也能出汗,然后天河水10分钟,揉一窝蜂5分钟,掐五指节5-7遍。这样基本上就退烧而且不会再烧起来。

更多推拿和艾灸治疗感冒的方法,请参考罗大夫的《食疗+按摩,80%感冒发烧完全可以自己解决!

  • 用药

中医经典《伤寒论》把人体的结构层次分为六经,因此疾病的层次也分为六经病: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所以治疗也按六经病来治疗,《伤寒论》是治疗一切发烧的经典。

感冒初起邪气都是从主一身之表的太阳经侵入,太阳病的主方有两个:一个是桂枝汤,一个是麻黄汤。一个治的是伤风,一个治的是伤寒。人为伤风所伤,则正气外散,皮肤摸上去黏糊糊的像有汗;被寒气所伤,则表皮内敛,摸上去干巴巴的无汗。伤风身软,伤寒身重。两者共同的特点是“头项强痛而恶寒”。这两个处方在使用时也不是照搬原方,而是根据患者所出的地域、个体的体质的寒热虚实进行变通,开出适合患者的合宜方子来。

这两种情况,我们都采用发汗退热法,这也是感冒初期最常见的退热方法。这个时候虽然用体温计量是发烧的,可是患者自我感受是怕风怕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风寒感冒,所以风寒感冒判断的依据是身体的主管感受,而不是体温计量的温度,中医就是这么人性化的医学。经常见到很多妈妈来判断是寒还是热用鼻涕是黄的还是白的,其实鼻涕是黄的未必就是热,鼻腔存放鼻涕的位置很多,如果放的时间久一点,人体的温度会让白的鼻涕变黄。

受寒感冒发烧,无论用任何凉药“退热”都是错误的,这是“释邪攻正”的“投敌卖国”行为。发热是身体抵御寒邪,努力使寒邪外散的正常抗病反应,汗出则热退,过去这在民间属于常识,老太太都会用姜汤(生姜红糖水)(辛甘化阳)治感冒。但是现在都只知道退热,殊不知这种退热的性质等于水中加冰,寒上加寒。感冒发烧相当于房子进了盗贼,房主尚有抵抗之力,正邪交战,打得乒乒乓乓热火朝天;正确的方法是打开门,给他个退路(针灸等外治法泻风寒);再送进个警察帮助主人(汤药扶正),正强邪衰,自然就不烧了。现在的办法是用各种化学药物强制机体退烧,甚至滥用激素,不行还要酒精擦抹全身,恨不得扔到冰窟里去立马退烧。这些方法退烧都是寒性的,就像帮助盗贼把主人打晕了,然后主人看不到房间里面有盗贼了,就没有战斗也就不会发烧了,你这到底是要帮哪一边呀?攻伐正气,用多了后患无穷,现在小孩子白血病显著增多跟这个有很大关系。小儿如春天之幼苗,充满生机,但也容易被折,一旦戗伐,轻者影响生长发育,重者会影响一生的体质的。

说完了风寒感冒,一定有妈妈要问什么是风热感冒呢?我们大家常常用的所谓的“风热感冒”,可能是受了凉茶的广告宣传,大多数时候这只是主观想象,别说冬天的感冒,我们夏天的感冒,也是一定是进入了寒凉之地,如各种空调冷气的房间,带空调的公交,带空调的地铁,当我们在烈日下一身汗,然后进入空调环境,很大的温度变化,这个时候的感冒自然也是受凉引起。

现代化的生活,人为的在炎热的夏季制造出了冬季,非常的违背自然规律,违背人体的规律,打破了身体生长收藏的节律。在夏季本来要无厌于日,让身体充分的流汗,进行“光合作用”,充分的代谢、合成;冬季要让身体和心灵都收藏,使志若匿,早睡晚起,让身体充分的休息。所以夏季的风寒感冒很多,冬季的温病也很多。

真正的风热感冒,也就是真正的热病,在发热的时候,身体感不恶寒反而怕热的。发烧有怕冷怕风,或者感觉不明显的,绝大部分都是受寒引起的。热者寒之法,可用药性寒凉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发热而不恶寒的病人(切记,在临床其实很少见),症状常有“四大”:高热不退(大热),汗出较多(大汗),口渴喜喝冷饮(大渴),脉象洪大而数(大脉)等,就是热盛津伤证,此时不能用发汗退热法,宜用甘寒退热法,可用中药白虎汤来治疗。

如见高烧不退,烦躁,口燥咽干,大便干燥,小便黄,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症状的,为热毒炽盛证,当用苦寒清热法,可用三黄片来治疗。

碰到真正的热证,我们才可以喝些冷饮料来辅佐,但由于这些药物或冷饮都偏属寒凉,易伤脾胃,要适可而止。过寒也会寒遏冰伏,让热透不出来,导致病情缠绵难愈。

高烧大热还可以用通腑泄热法,也叫做“釜底抽薪法”,即用苦寒通便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高热而有便秘的病人,甚至病人出现胡言乱语,舌苔黄糙起刺等症状。这时要用清热的药物同时配上通便的药物,大便排下后,热也就降下来。这就是通利大便,泻下热结,使邪热从下而去,可达到去火退热之功,临床上可以用防风通圣丸来治疗,也可适当吃些通便的水果类,但注意不要造成过度腹泻。此外,按摩天枢、大肠俞、大横、内庭等穴位,也能起到通腑泄热的功效。

这种真热的阳明证是不会在太阳受邪的阶段出现的,夏季的中暑与通常感冒性质不同,中暑为受热汗出过多,伤津虚脱所致。中暑得凉则解,感冒得凉则重。感冒的性质通常是寒性的,不可雪上加霜,这在大众之中应该成为常识。中暑轻的可以用六一散等清凉解热的药物治疗,严重可能要用到竹叶石膏汤,或者白虎加人参汤,到了这个阶段,就需要专业的医生来处理了,切莫随意自己试药。

当身体从对抗性的状态因误治或自身虚弱进入功能低下的状态,就进入人体的三阴区域,这时候的治疗就以恢复身体的功能为主,用药以偏温偏热的理中汤、四逆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加附子汤等等。这个时候的症状不但有发烧、怕冷、还有腹泻、腰痛、四肢逆冷等。感冒治愈后,仍有腹痛、食欲不振,精神不足,肢寒怕冷等阳虚症状的,可用附子理中丸类的方剂调整。  

发烧,恐怕每个人都有切身体会。不管中医西医治疗发烧的方法都很多,但如果选错了,不但不能治疗疾病,往往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甚至让患者的体质逐渐恶化。

这是一个发烧病人误治的大致过程:

1. 开始感冒发烧(邪气入太阳) 在西医的抗生素治疗下暂时好了,但是胃口不好,或者没有精神(寒邪并没有祛除干净);

2. 后来再次感冒发烧,听其他人说西药副作用大,就吃了些板蓝根冲剂、或者是双黄连,或者感觉有黄鼻涕或者温度过高,或者咽喉肿痛,认为是风热感冒或者上火了,吃了银翘解毒片,或者是桑菊银翘散,双黄连口服液、或者蒲地蓝口服液,蓝芩口服液等,在服用这些药物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就算退烧了,孩子的胃口也变得很差,甚至发现腹泻。

3. 以后的反复感冒中,发现这些中成药已经没有作用了,然后又转向抗生素,进一步发展到雾化等。

在退烧的过程中,往往会有烧没退,过用寒凉药物,病人开始腹泻,这就是病邪入里的表现,病从上焦心肺掉到了中焦脾胃。更严重的,孩子表现出畏寒,很难入睡或者睡浅多梦,此时病入少阴,患者的体质完全被破坏,小儿患者经过这次患病体质会完全改变,变得从此体弱多病,若不经风。

这就是我们孩子体质在发烧过程中不断误治最终造成体质恶化的过程。

2、变蒸发热

变蒸学说是我国古代医家用来解释小儿生长发育规律,阐述婴幼儿生长发育期间生理现象的一种学说。该学说认为小儿出生后五脏六腑并未发育完全,所以出生后通过变蒸发热,机体脏腑功才能逐步健全完善,所以民间有小儿发烧一次,就会更加聪明一些的说法。也有一些古书籍总结小儿变蒸规律为:小儿自初生起,32日一变,64日变且蒸,10变5蒸,历320日,小蒸完毕;小蒸以后是大蒸,大蒸共3次,第1、2次各64日,第3次为128日。合计576日,变蒸完毕。

这种变蒸发热,《小儿药证直诀》描述是“其发耳与尻冷冷。”,就是虽然全身发热,但是耳朵和屁股是冷的。董氏《小儿斑疹备急方论》也有同样的描述“小儿脏腑娇嫩,易为伤动,斑疹未出,往往疑为伤风,即以麻黄等药重发其汗,遂使表虚里实。大抵斑疹之候,始觉多咳嗽,身体温壮,面色与四肢俱赤,头痛腰疼,眼睛黄色,多睡中螈 ,手足厥,耳尖及尻冷,小便赤,大便秘。”于是在坊间流传的就是变蒸发热,切莫处理,让小儿自愈。

这种理论现在在妈妈群中广泛传播,导致有些妈妈,小儿一发烧,首先就往变蒸发热上靠,而耽误了病情的治疗,这其实还是人类不劳而获的心态使然。

我们看看变蒸发热真的不用处理吗?

首先来看看,变蒸发热真的是小儿五脏六腑发育所致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变蒸发热应该是普遍性的规律才对,可是在实际临床观察,变蒸发热的比例有多高呢?我身边的人,孩子要是护理的好,在一岁内发烧的概率是非常低的,现代医学也有母乳喂养的婴儿六个月免疫力高之说,儿科大夫也的确观察到六个月内发烧的婴儿比例比较低,那么所谓32日一蒸,64日且变且蒸就不是一个普遍性的规律。

既然不是普遍性规律,那就说明是非正常状态,必然有其原因。金朝张从正编撰的《儒门事亲》“小儿疮丹瘾疹旧蔽记五”有记录“儿之在母腹也,胞养十月,蕴蓄浊恶热毒之气,非一日,及岁年而后发,虽至贵与至贱,莫不皆然。轻者稀少,重者稠密,皆因胞胎时所感。浊恶热毒之气有轻重,非独人有此疾。凡胎生血气之属,皆有蕴蓄浊恶热毒之气。”

宋朝儿科圣手钱已的《小儿药证直诀》也有“小儿在胎十月,食五脏血秽,生下则其毒当出。故疮疹之状,皆五脏之液。”。可见古人认为变蒸实乃伴随胎毒外发之状,母体的清浊会表现为胎毒的轻重,胎毒的轻重又会体现在变蒸过程中幼儿身体不适的轻重。轻者则稍有发热,但是精神状态良好,吃喝正常,大小便正常;重者就会影响正常的生理活动,再重者就可因外邪引发内毒,表现出温病的一系列症状,如斑疹痘毒。所以幼儿一岁之内很健康的成长,没有表现出任何类似变蒸的症状来。那一定是母体健康,胎毒微小。

小儿区别于成年人,有从母体带来的胎毒,故而有许多传染病;也有一部分什么也没有的无名发热,就是所谓变蒸发热,个人认为其实都是发陈的沉渣泛起,伏气致病。

身体是个加工厂,会用最基础的原料加工出各种高端的产品,生成身体需要的各种物质,现在的生活方式,让身体无所化生,就只好人为的补充各种营养物质,这些外来的营养物质很多时候不但不会对身体有帮助,反倒成为身体的异类,成为人体的危害,也许这些异类会成为日后癌细胞的营养物质。或许这就是现在一岁以内小儿发烧比例增高的原因,有很多母婴医院的医生总是奇怪,为什么最近这些年,母乳的六个月内小儿为何免疫力大大不如以前,这也是我们这些年来经济发达后人人追求养生,过度食用各种外来营养物质如什么维生素片等等。

因为身体有绝对的排异性,身体这个系统既是开放的,又是封闭排异的:它的开放性让人类从出生后就和外界通过从口到肠的整个消化系统不断地交换,以维持一生生命活动的进行;而它的排异性又绝对保护了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的繁衍的纯洁性。

身体所藏的一定是它自己合成的精微物质,即肾精。它不认知的物质绝对要想方设法派出去。现在很多自身免疫性疾病无不和此有关。冬不藏精更会带来致命的危害,冬不能藏,身体的国库不但空虚,还让这些流于市面的银两用来养虎为患,成为人体的伤害,这些就是身体的沉渣流寇,俗称的邪火,就是人体在春季发陈所泛起的病邪,温病的伏邪。

变蒸发热的症状和斑疹发热的症状都是耳尖及尻冷,因此看得出变蒸发热也只是体内邪火外发的表现,只是没有外邪的参与而已。对这种变蒸发热不引起身体不适可以观察不必用药,但也可以积极预防。所以不可一味强调变蒸的不良症状为正常,这种理论一旦过大化,很能诱惑人心中那种不劳而获的心态,造成延误治疗,给患儿造成伤害。

刚有发热时,可选用乌梅白糖汤,当有良效:乌梅10克,白糖30克,水煎服,日一剂。以后若出现疱疹之类,需随证治之。

三豆饮:组成:黄豆、绿豆、黑豆各一把,冰糖适量。煎服法:慢火煮两小时以上,随熬随服,取豆汤当开水喝,豆水不隔夜,隔夜变性。此变蒸发烧非受凉,非受热,是无表证的发烧。

用小剂量的升降散或达原饮来清除伏邪,让幼儿减少流行性传染病的机会。   

如果发热加重,就按温病的发热处理,如升降散、达原饮等名方。

3. 幼儿常见的流行性传染病

  • 手足口病

手足口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

  • 疱疹性咽颊炎

一种急性传染性,发热性疾病,是由许多A组柯萨奇病毒,偶尔也有其他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疱疹病毒和埃可病毒,以及并发细菌感染等。除了发烧,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滴水不进

其特点为疱疹性溃疡性粘膜损害.常见于婴幼儿, 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 ,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在婴儿常发生呕吐和惊厥,起病2日内口腔粘膜出现少数(很少多于12个)小的(直径 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在以后的24小时内水泡破溃变为浅溃疡,直径一般在 5mm以下,1~5日内愈合.并发症少见:症状一般7日内消失.在感染后能产生持久的免疫,但A组中其他型病毒或其他肠道病毒也可能引起再次发病。


  • 水痘

水痘(varicella,chickenpox)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成人发病症状比儿童更严重。以发热及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发生在胸、腹、背,四肢很少。冬春两季多发,其传染力强,水痘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有传染性,接触或飞沫吸入均可传染,易感儿发病率可达95%以上。该病为自限性疾病,一般不留瘢痕,如合并细菌感染会留瘢痕,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有时病毒以静止状态存留于神经节,多年后感染复发而出现带状疱疹。

  

  • 猩红热

猩红热为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医称之为“烂喉痧”。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A组链球菌也称化脓性链球菌,可侵及人体任何部位,以侵及上呼吸道最常见。细菌本身菌体成分及其产生的毒素和蛋白酶,均参与了致病过程,引起了一系列化脓性、中毒性和变态反应性病变。链球菌多由呼吸道侵入人体,首先引起咽颊炎和扁桃体炎,在其产生的蛋白酶的作用下,使炎症扩散并引起组织坏死。同时由于细菌产生的致热外毒素(红疹毒素)的作用,可引起全身毒血症表现。

大多骤起畏寒、发热,重者体温可升到39℃~40℃,伴头痛、咽痛、食欲减退,全身不适,恶心呕吐。婴儿可有谵妄和惊厥。咽红肿,扁桃体上可见点状或片状分泌物。软腭充血水肿,并可有米粒大的红色斑疹或出血点,即黏膜内疹,一般先于皮疹而出现。

皮疹为猩红热最重要的症候之一。多数自起病第1~2天出现。偶有迟至第5天出疹。从耳后,颈底及上胸部开始,1日内即蔓延及胸、背、上肢,最后及于下肢,少数需经数天才蔓延及全身。

病初起时,舌被白苔,乳头红肿,突出于白苔之上,以舌尖及边缘处为显著。2~3天后白苔开始脱落,舌面光滑呈肉红色,并可有浅表破裂,乳头仍突起,称“杨莓舌”。

 

从上述几个疾病的描述来看,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颊炎都是肠道病毒,因为病毒不同,它们寄生和繁殖的地方不一样。其中:

  • 手足口病主要表现在口腔粘膜、手、脚上的疱疹。

  • 疱疹性咽颊炎主要表现以咽及上颚为中心的疱疹。

  • 水痘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它和手足口病、疱疹性咽颊炎的病毒类型又不一样,但仍然属于疱疹型的,它们的特点都是疱疹。

  • 猩红热则表现为皮疹和高热。

在中医的理论中,中医的着眼点不研究病毒、细菌,也就是说不研究闯进房间的贼,而是研究房间及房间的主人是什么原因让贼进来的。或则房间里的主人柔弱不能低档贼的入侵,或则房间的主人没有是非观,结交三教九流,引狼入室。或者房间里的门窗不严,给盗贼了可乘之机。而这些病毒、细菌之所以入侵人体,是因为正气虚弱,抵御不了外邪,加之体内伏邪,两邪相合,温病四起。

这几种病都与感受风毒湿热之邪有关,风毒湿热,随其虚处所著,搏于血气,则生疮疡疱疹、丘疹可出现于手、脚、臀部乃至全身,但以手心、足底多见。湿热之邪为常见病因,湿热蕴结脾胃为其主要证型。

小儿脾胃虚弱,若嗜食肥甘厚腻之品,以至脾胃积热内伏,复感春夏时毒温邪,由肌表侵入,内应于脾胃,上熏口舌而发口疮、溃疡;脾主四肢,脾胃积热,湿热壅盛,则外及四末而为手足丘疱疹。毒热入血、循行全身,而脾主四肢,开窍于口,邪伤脾则手足口受邪而热,热郁为疹,毒透成疱,引起手足口部位发生红疹,渐变水疱,

又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容易阳气过浮,若逢春夏,阳气升发无制,容易出现发烧。温病的发烧,是阳气不能内敛,当酸收,而不能滥用寒凉降泄。

在疾病早期,刚有发热时,可选用乌梅白糖汤,当有良效。

  • 乌梅白糖汤

乌梅10克,白糖30克,水煎服,日一剂。

以后出现疱疹,需解毒透疹,但不可过用寒凉,以免伤损中气,导致病情缠绵。透疹,可用升麻葛根汤,加点荆芥、薄荷,最能疏散风热邪毒。若只泻其火而不祛其湿;只治其上炎而不散其郁结,都难以速愈。

  • 三豆饮:

黄豆、绿豆、黑豆各一把,冰糖适量。主治温病发烧,此发烧非受凉,非受热,是无表证的发烧。

煎服法:慢火煮两小时以上,随熬随服,取豆汤当开水喝,豆水不隔夜,隔夜变性。

当疾病加重,高热,疱疹透出,则要根据情况辩证治疗,常用方剂如升降散、达原饮、甘露消毒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 升降散

由僵蚕、蝉蜕、姜黄、大黄、米酒、蜂蜜组成。 升降散为治疗瘟疫的首要方剂,用药仅六味,但选药精当、用药轻灵、味少力专。盖取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而杂气之流毒顿消矣。升降散升降并用,调畅全身气机,使清升浊降、恢复气机升降,气机转枢正常,则郁开火散。宣畅三焦气机,三焦通畅,则湿有出路,湿去热无以依附。

  • 达原饮

原名达原散,为明朝中医吴又可所创,载于《瘟疫论》。由槟榔、厚朴、草果、知母、芍药、黄芩、甘草七味药组成。用于瘟疫或疟疾邪伏膜原,憎寒壮热,每日一至三发者。临床以之治湿热中阻,枢纽失职,以致寒热起伏,连日不退,胸脘痞满,呕恶,甚则便溏等症。

此时邪不在表,忌用发汗;热中有湿,不能单纯清热;湿中有热,又忌片面燥湿。全方合用,共奏开达膜原,辟秽化浊,清热解毒之功,可使秽浊得化,热毒得清,阴津得复,则邪气溃散,速离膜原,故以“达原饮”名之。

  • 甘露消毒丹

   组成为滑石、茵陈,黄芩、 石菖蒲,川贝母,木通,藿香, 射干,连翘,薄荷,白豆蔻。药效清热解毒,利湿化浊。适用于湿温时疫、邪在气分。症见发热困倦、胸闷腹胀、肢酸、咽肿、颐肿口渴、身黄、小便短赤、淋浊、吐泻、舌苔淡白或腻或干黄者。

  •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出处:《伤寒论》第262条曰:“伤寒,热瘀在里,身必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

麻黄6克,连翘9克,杏仁9克,赤小豆30克,大枣12枚,生梓白皮(现多用桑白皮代替)10克,生姜6克,甘草6克。

本汤原为湿热黄疸偏表而设,七分清利湿热,三分表散外寒。汤中麻黄、杏仁、生姜为一组,散寒表邪,以解阳郁之热;连翘、桑白皮、赤小豆为一组,皆苦寒而清利湿热,连翘透邪热之结,赤小豆清中而又活血;甘草、大枣健脾和胃,以补后天。全方共奏外感寒邪,表气郁结,内蕴湿热不得宣发之证。

这些流行性传染病,在中医来讲就是温病,与受寒感冒发烧还是有明显的界限的,治疗不当,会让治疗走很多弯路。

4. 食积发热

有些孩子因为家长总怕饿着,所以不停的让吃东西,甚至给过多高热量的食物,小儿脾胃娇嫩,往往就伤了脾胃食积了,表现症状是呕吐酸腐,腹胀肚子摸起来鼓鼓的,或者腹痛、便秘,舌苔看起来厚腻甚至黄腻。食积的孩子往往身体素质也差,所以动则吹风就感冒,所以通常如果是感冒夹滞,则在感冒药里加消食化积的药物如麦芽、神曲、鸡内金等。食积的孩子在正常的时候手脚心是热的,所以孩子胃口不好的妈妈可以观察一下。单纯的食积可以用四君子汤、保和丸、或者小柴胡加味来处理,或者最简单的方法拿5g大黄再开水涮涮,然后让孩子先大便通畅后,再饿几天。所以最最要紧的是吃清淡点,让孩子饿几天,让肠胃休息一下,“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再好的药,也经不住粑粑麻麻爷爷奶奶往小人儿肚子里面硬塞食物啊!

5. 小儿高热惊厥

小儿发烧,如果孩子的精神好、能吃、能喝、能玩,即使腋温38.5℃以上也还是可以考虑继续观察,暂时不使用退热药物;如果孩子的精神不好,饮食不好,即使腋温38.5℃以下也可以考虑使用退热药物。

有的孩子高烧时会出现高热惊厥,表现为肢体抖动、身体僵硬、抽搐、眼睛上翻的表现。惊厥可能持续几十秒到几分钟。可伴随意识丧失。高热惊厥可分为单纯性高热惊厥和复杂性高热惊厥两种。各年龄期(除新生儿期)小儿均可发生,以6个月至4岁多见,单纯性高热惊厥预后良好,复杂性高热惊厥预后则较差。多数体温高于39度,但也有宝宝会在38.5以上就发生惊厥。初次高热惊厥以后,约有40%的患儿会复发。如果宝宝有惊厥发生史,要格外注意。

要镇定,保持安静,禁止给孩子一切不必要的刺激。立刻将他放在地板或床上,远离尖锐或质硬的物品。将他的头部转向一边,使得唾液或呕吐物能顺嘴流出,避免吸入气管造成窒息。不要将任何物品或者手指垫进孩子嘴里。同时指掐人中,十宣点刺出血。惊厥消失后,立刻就诊。

一般情况下,小儿高热惊厥3-5分钟即能缓解,因此当小孩意识丧失,全身性对称性强直性阵发痉挛或抽搐时,家长不要急着把孩子抱往医院,而是应该等孩子恢复意识后前往医院。经护理,即使患儿惊厥已经停止,也要到医院进一步查明惊厥的真正原因。

患儿持续抽搐5-10分钟以上不能缓解,或短时间内反复发作,预示病情较重,必须急送医院。就医途中,将患儿暴露在外,伸直颈部保持气道通畅。切勿将患儿包裹太紧,以免患儿口鼻受堵,造成呼吸道不通畅,甚至窒息危及生命。

小儿惊厥的发生主要由于大脑发育不完善,刺激的分析鉴别能力差,弱的刺激就可使大脑运动神经元异常释放,引起惊厥。在中医认为热盛伤津引起经脉失濡,而致抽搐。为了避免高热引起的惊厥,不要被动观察时间过长,及早就诊中医退热才是上策。发烧期间可以喝点清米汤,可以加点盐来补充津液。

总结:

小儿发烧很常见,会有各种原因引起的,家长不要急着退烧,一定要先找到发烧的原因,退烧的方法很多,运用一定要合理合法,父母要心中有数,选用最恰当的方法来治疗。


·END·
 

药香小屋

 探寻经典中医本源

 追求健康人生品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厚朴中医专科专病之——儿科医案
最近流行的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春季须防小儿水痘
石膏知母治小儿水痘
侯江红大夫谈疱疹性咽峡炎
小儿手足口病药物治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