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支沟穴:通腑气、调经筋、通耳窍

支沟


支沟别名飞虎、飞处,属手少阳三焦经,为手少阳三焦经五输穴的经穴,五行属火。具有通腑气、调经筋、通耳窍的作用。主耳、胁、肠、上肢病症,以治疗腑气不通、上肢痹证为主,如习惯性便秘、肋间神经痛、岔气、肩周炎,颈椎病、上肢运动及感觉障碍、神经性耳鸣耳聋等。

本穴出自《灵枢·本输》。支在此指上肢,此穴在上肢尺桡骨间沟中,故名支沟。

【穴性】偏泻,趋耳、胁、肠、上肢,入气分、筋分。

【精准定位】在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在桡骨与尺骨之间,指总伸肌与拇长伸肌之间;深层血管分布有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和掌侧动、静脉;神经分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神经及掌侧神经。

【简便取穴】抬臂俯掌,掌腕背横纹中点直上4横指,前臂两骨头之间的凹陷处即是。

【主治】

(1)头面五官病症:暴喑,咽肿,耳聋耳鸣,目赤目痛。

(2)消化系统病症:习惯性便秘,呕吐,泄泻。

(3)妇科病症:经闭,产后血晕不省人事,产后乳汁分泌不足。

(4)运动系统病症:上肢麻痹瘫痪,肩背部软组织损伤,急性腰扭伤。

(5)其他病症:肋间神经痛,胸膜炎,肺炎,心绞痛,心肌炎,急性舌骨肌麻痹。

(6)支沟是针麻常用穴之一。

【操作方法】

[刺法]直刺0.5~1寸,局部有酸胀感,针感可向上扩散至肘部,有时或有麻电感向指端放散。

[艾灸]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按摩]点按法、揉法、推法。

【常用配穴】

(1)支沟配支沟、照海,治大便秘结。

(2)支沟配外关、大陵,治腹痛、大便秘结。

(3)支沟配上巨虚、足三里、大横透天枢,治习惯性便秘。

(4)支沟配足三里、三阴交,治产后血晕。

(5)支沟配外关、行间、期门、阳陵泉,治胸胁痛。

(6)支沟配足三里、膻中、乳根,治乳汁不足。

(7)支沟配章门、外关,有通络止痛的作用,治胁肋痛。

(8)支沟配关冲,治肩臂酸重。

(9)支沟配阳池、八邪,有行气活血、舒筋通络的作用,治手指震颤。

穴歌

腕上三寸是支沟,通腑疏经热病谋;

暴暗耳聋肩骨痛,便艰胁痛瘰瘦济。


【注意事项】

支沟是调节气机失调的要穴,临床以清利三焦、通利腑气为用,故宜泻、宜调,不宜补。

【特效治疗】

(1)习惯性便秘:用毫针直刺或斜刺1~1,5寸,适当应用提插捻转手位,使针感向下达指端,向上达肘以上为佳,留针15一20分钟,期间行针2一4次,治疗习惯性便秘有效。

(2)胁痛:针刺患侧支沟,两胁肋痛者取双穴,泻法,强刺激,得气后让患者站立做深呼吸、咳嗽或活动肩部,每日1次,1周为1个疗程,可治疗急性跌仆闪挫引起的胁痛。

(3)便秘:正坐,手平伸,屈肘,掌心向着自己,指尖向上,肘臂弯曲约90度:用另外一只手轻握手腕下,大拇指在内侧,其余四指在手的外侧,四指弯曲,中指的指尖垂直下压,揉按穴位,有酸和痛的感觉:先左后右,每天早晚两穴各揉按1次,每次大约揉按2~3分钟。

【古代文献精粹】

(1)《针灸甲乙经》:咳,面赤热,支沟主之。马刀肿瘘,目痛,肩不举,心痛支满,逆气,汗出,口噤不可开,支沟主之。热病汗不出,互引颈嗌外肿,肩臂酸重,胁腋急痛,四肢不举,痂疥,项不可顾,支沟主之。男子脊急,目赤,支沟主之。暴暗不能言,支沟主之。
 
(2)《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热病汗不出,肩臂酸重,胁腋痛,四肢不举,霍乱呕吐,口噤不开。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会宗穴
每日一穴——支沟穴
上肢浅静脉解剖
穴名浅解之手少阳三焦经
胁痛针灸经典处方(二):理气止痛方,和胃宽胸方
支沟的准确位置图,支沟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