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归六黄汤,药方详解
当归六黄汤  药方详解 , 木木说药方 , 12分钟

当归六黄汤

来源:《兰室秘藏》卷下。

别名:六黄汤(《周慎斋遗书》卷五)。

组成: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柏,黄芩,黄连各等分,黄耆加一倍。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前服。小儿减半。

功用:《中医方剂学讲义》:滋阴清热,固表止汗。

主治:

1、《兰室秘藏》:盗汗。

2.《麻科活人全书》:自汗,盗汗。

3.《兰台轨范》:阴虚有火,盗汗发热;或血虚不足,虚火内动,盗汗不止。

宜忌:《中医方剂学讲义》:气虚挟寒者慎用。

验案:

1.术后出汗。

《国医论坛》(1992,2:27):用本方加龙骨、牡蛎各20~30g,冬桑叶15~20g,每日1剂,水煎服;

气虚甚者重用黄芪;

阴虚甚者重用熟地、黄柏、生地;

血虚甚者重用当归、黄芪、熟地;

有感染及发热症状者重用黄芩、黄连、黄柏、生地;

治疗术后汗证32例。结果:全部治愈。

2.更年期综合征。

《江苏中医》(1995,5:22);用本方加减;黄芪、当归、生熟地、黄连、炒黄芩、炒黄柏。

阴虚火旺者加丹皮、泽泻、地骨皮、知母;

自汗明显者加白术、防风;

盗汗明显者加二至丸、百合;

寐差者加茯神、五味子;

治疗更年期综合征33例。

结果:显效(汗出渐止,烘热等症明显减轻)11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为100%。

3.白塞病。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7:440):用当归六黄汤加减:当归15g,生地20g,熟地10g,黄芩10g,黄连10g,黄柏10g,黄芪15g。

肝经湿热型去熟地加龙胆草9g,茵陈30g,车前子30g,杭菊花10g;

肝肾阴虚型加枸杞子15g,知母10g,山药30g,山萸肉15g;

中虚脾热型加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5g,炒薏仁30g;

血瘀化热型加丹皮10g,地龙1g,红花10g,忍冬藤3g;

治疗白塞病77例,水煎服。

结果:总有效率为73.33%。

4.虚火喉痹。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6,1:40):用本方加味: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柏、黄芩、黄连、黄芪、山药、丹皮、桔梗、陈皮、甘草。

治疗虚火喉痹30例。

结果:显效18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

5.口腔溃疡。

《新中医》(1996,6:33):以本方加味:当归、黄芩、黄芪各15g,黄连、黄柏各10g,生地30g,熟地20g,知母、花粉、玄参15~20g。

治疗慢性口腔溃疡116例。

结果:痊愈82例,有效2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91%。

6.小儿盗汗。

《江西中医药》(1998,4:33):以本方加减,治疗小儿盗汗30例。

结果:30例经治疗后均停止盗汗。

其中服药5剂停止盗汗者5例,7剂者10例,10剂者8例,15剂者7例。

7.盗汗症。

《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4:347):用本方加浮小麦;

自汗加制附子;

咳嗽加葶苈子、川贝;

纳差加莱菔子、鸡内金;

低热期加青蒿或石膏;

心悸、气短加丹参、五味子;

治疗盗汗症36例。

结果:痊愈29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为91.7%。

8.慢性骨髓炎。

《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9∶569);用本方加减:当归12g,生地12g,熟地15g,黄连9g,黄芩12g,黄芪20g、甘草6g。

下肢感染加牛膝;

上肢加桂枝;

治疗慢性骨髓炎296例,并用药汁熏洗创面。

结果:本组最短愈合时间21天,最长97天,1年内复发率为9%。

总有效率为100%。

9.大肠癌术后盗汗。

《广西中医药》(2004,4:21):采用当归六黄汤:黄芪20g,当归12g,生地黄、熟地黄、黄柏各10g,黄连6g,黄芩12g。

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2次服,5天为1个疗程,治疗大肠癌术后盗汗120例。

结果:经1个疗程治疗,

治愈(汗止,其他症状消失)57例,

好转(汗出明显减少,其他症状改善)52例,

无效(出汗及其他症状无变化)11例;

经2个疗程治疗后,

再治愈34例,好转22例,无效7例;

总有效率为94.17%。

方论:

1. 《医方考》:醒而出汗曰自汗,睡去出汗曰盗汗。

自汗阳虚,盗汗阴虚也。

当归、熟地,养阴之品也;

黄芩、黄连,去火之品也;

生地、黄柏,可以养阴,亦可以去火;

而黄芪者,所以补表气于盗汗之余也。

是盗汗也,与伤寒汗不同。

伤寒盗汗是半表半里之邪未尽,杂证盗汗则阴虚而已;

彼以和表为主,此以补阴为主。

明者辨之。

2.《古今名医方论》季楚重曰:汗本心之液,其出入关乎肝、肺。营分开合,肝司之;

卫分开合,肺司之。

顾营卫各有所虚,则各有所汗,阳虚汗责在卫,阴虚汗责在营。

然必相须为用。

卫气不固于外,由阴气之不藏;

营气失守于中,由阳气之不密。

故治盗汗之法有二:

一由肝血不足,木不生火,而心亦虚,酸枣仁汤补肝即以补心也;

一以肝气有余,木反侮金,而肺亦虚,当归六黄汤治肝以治肺也。

是方当归之辛养肝血,黄连之苦清肝火,一补一泄,斯为主治;

肝火之动,由水虚无以养,生地凉营分之热,熟地补髓中之阴,黄柏苦能坚肾,是泻南补北之义也,肝木之实,由金虚不能制,黄芪益肺中之气,黄芩清肺中之热,是东实西虚之治也。

惟阴虚有火,关尺脉旺者始宜。

若阴虚无气,津脱液泄,又当以生脉、六味,固阴阳之根。

若用芩、连、柏苦寒伤胃,使金水益虚,木火益旺,有措手不及之虞矣。

3.《医方集解》:此手足少阴药也。

盗汗由于阴虚,当归、二地所以滋阴;

汗由火扰,黄芩、柏、连所以泻火;

汗由腠理不固,倍用黄芪,所以固表。

4.《医略六书》:血气两亏,三焦火迫,故营阴失守,盗汗不已焉。

黄芪补气固卫,当归养血益营,生地滋阴壮水,能制三焦火迫,熟地补阴滋血,能充五脏之真阴,黄连清火燥湿,以安心脾,黄芩清火泻热,以宁肝肺,黄柏直清肾火以存肾水也。

使肾水内充,则君相之火下潜归坎,而心肺肃清,血气自复,迫汗无不自止,何盗汗之有哉?

此清补之剂,为血气虚弱、火迫盗汗之专方。

5.《医宗金鉴》:用当归以养液,二地以滋阴,令阴液得其养也。

用黄芩泻上焦火,黄连泻中焦火,黄柏泻下焦火,令三火得其平也。

又于诸寒药中加黄芪,庸者不知,以为赘品,且谓阳盛者不宜,抑知其妙义正在于斯耶!

盖阳争于阴,汗出营虚,则卫亦随之而虚,故倍加黄芪者,一以完已虚之表,一以固未定之阴。

6.《时方歌括》阴虚火扰之汗,得当归、熟地、生地之滋阴,又得黄芩、黄连之泻火,治汗之本也。

然此方之妙则在于苦寒,寒则胜热,而苦复能坚之。

又恐过于苦寒伤其中气,中者阴之守也,阴愈虚则火愈动,火愈动则汗愈出。

尤妙在大苦大寒中倍加黄芪,俾黄芪领苦寒之性尽达于表,以坚汗孔,不使留中而为害。

此旨甚微,注家向多误解,特表而出之。

7.《血证论》:惟言黄芪领苦寒之性尽达于表,不使留中为害,则差毫厘。

盖药之救病,原于偏寒偏热,治偏寒偏热之病,自必用偏寒偏热之药。

此方大治内热,岂寒凉之药能尽走皮肤,而不留中者?

况黄芪是由中以托外之物,非若麻黄直透皮毛,而不留中也。

吾谓内热而蒸为汗者,此为对症。

如果外热,而内不利寒凉药者,则归脾汤、当归补血汤加减可也。

8.《医方发挥》:本方为治阴虚有火的盗汗而设,故治宜滋阴清热,固表止汗。

方中用当归养血增液,生地黄、熟地入肾,取其滋补肾阴,育阴清火,肾阴足则水能制火,诸药共为主药。

盗汗乃因水不济火,心火独亢所致,故辅以黄连清泻心火,合以黄芩、黄柏,三黄泻火以除烦,清热以坚阴,热清则火不内扰,阴坚则汗不外泄,合主药以育阴养血而清热除烦。

由于汗出过多,亦可损伤阳气,导致卫外不固,故倍用黄芪为佐,一以益气实卫以固表,一以固未定之阴。

黄芪合当归、熟地以益气养血,气血充则腠理密而汗不易泄;

合三黄以扶正泄火,火不内扰,则阴液内守而汗可止。

诸药合用则有滋阴清热,固表止汗之功。

实验:调节免疫作用。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2:165):研究发现,本方对深部真菌感染病人能显著提高其免疫功能。

病人服用本方治疗14天后,病人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 补体C3、C4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P<0.01);

其淋巴细胞亚群CD4+(%)升高,而CD8+(%)降低,从而使CD4+/CD8+比值升高。

由此说明,本方不但可以明显提高深部真菌感染病人的体液免疫功能,也能显著改善其细胞免疫功能。

文中药方应咨询医生后用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归六黄汤》这样用,根除盗汗犹如探囊取物,你却一无所知
方剂笔记|第41方 当归六黄汤
当归六黄汤  ▲
当归六黄汤(治虚汗)的临床应用
阴虚盗汗 用当归六黄汤_多汗症的治疗
盗汗——当归六黄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