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规划参考】特色兴校:世界一流大学的共同特征




坚持以生为本的国内一流大学特色之路

在我国,许多名校也充分认识到办学特色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纷纷从战略高度把特色办学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当中。如,“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已内化为清华大学及其学子固有的品格和气质,“求是创新”则是浙江大学教育目的之实质所在。可见,各高校在教育目标上都牢牢抓住“以生为本”的核心理念,基于自身合理定位彰显办学特色,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然而,我国高校包含不同类型和层次,伴随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类别及层次不断增加,高等教育结构日趋复杂,定位日渐盲目无序。如今,由于高校分类标准不清、自我定位不明而导致的办学目标“趋同化”,已然对我国大学生就业产生影响,造成人才结构与经济社会结构不相适应的矛盾。在就业难呼声不断高涨的形势下,高校只有明确办学理念,才能进行科学合理地自我定位,切合实际地发展学科,恰如气分地设计人才培养规格,进而满足社会动态发展的需求,促进学生就业结构平衡。可以说,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是办学特色的源泉,也是特色兴校建设实践的最终归宿。


坚持特色兴校传统的国内一流大学建设之路

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而来的高等学校同质化使得特色兴校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然而,特色兴校并非仅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产物。高校寻求特色化发展之路早已有之并从未间断,只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显得颇为盲目。尤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在实践特色兴校的发展战略上还任重道远。也正因如此,发达国家著名大学特色兴校积淀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


(一)坚守办学理念,坚持合理定位,积淀已有特色

每一所大学在兴建之初都有自身的定位和办学理念,引导着办学特色的形成。先进的办学理念是办学特色形成的基础和先导。管窥西方发达国家著名大学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清晰的定位与明确的理念是这些大学的共同特征。耶鲁大学从创校之日起就把目标定位在一流大学,以“教育不是为了求职,而是为了生活”为办学理念,始终坚持自由教育原则,才使追求自由和崇尚独立的“耶鲁精神”闻名于世并延续至今。世界著名大学的办学特色固然是高校特色兴校的典范,但并不是所有特色大学都可以跻身一流大学的行业,也并非只有世界一流大学才可以走通特色兴校之道。普通高校只要能根据自身现有办学条件和基础,清醒认识自身存在优势和不足,明确自身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位置,准确把握自身角色,明确服务对象类型和层次,也能做到合理定位,明确办学重点,逐步形成并保持自己的办学特色。


(二)彰显学科优势,做到人有我优,创造新的特色

每一所大学往往都有自己相对优势的学科和专业,而特色学科常常来源于优势学科的内化。从世界著名大学特色兴校的经验来看,发展特色学科是打造高校核心竞争力以及形成特色品牌的关键。如,斯坦福大学的电子工程学科名扬天下,剑桥大学的物理学科举世公认,加州理工学院的航天科学闻名遐迩,哈佛大学的生命科学学科驰名中外。可见,学科优势某种程度上可以转化为学科特色,形成大学特有的标志。当然,任何一所高校都不可能在所有学科上都争创一流,结合自身优势发展特色学科是实现特色兴校的有效途径。同理,学科优势某种程度也来源于学科特色,如果高校能够在学科建设中突出特色,也能通过在特定学科领域做出贡献而形成特色。因此,特色兴校的路径选择主要依靠挖掘大学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和特色,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力争实现“人有我优”,而不是靠追求规模大、学科全来完成。


(三)注重社会交流,服务区域发展,形成特色辐射

克拉克·克尔认为,现代高等教育系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原则就是功能的分化。功能分化的结果便是同属高等院校的机构在发展目标、职能定位等方面会有不同。高校的办学特色亦是如此。历史时期的不同、地域环境的变化都将对高校办学特色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说,大学特色是遗传和环境的综合,既是历史传承的产物,又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更新。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特色发展路线便是很好的例证。二十世纪中叶,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实用型高级技术管理人才的需求应运而生,不仅在专业设置上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实际需求,同时保持与企业密切联系。最终因促进德国社会经济腾飞而声名远扬,也是德国高校特色发展的重要标志。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发展模式可为我国高职院校的特色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潘懋元教授所言,高职教育只是一种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类型,而不是一个区别于本科的专科层次。因此,高职教育理应正确定位办学特色,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与社会的交流与合作,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形成特色辐射。

综上所述,无论是国外著名大学的特色化办学还是我国高校的特色兴校,都不是高校单方面简单的口号或者依靠政府行政干预所能达成的,而需基于高校自身发展定位的决策,以及结合自身存在的客观条件和基础,并考虑人才培养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内外部规律发展来实现。当然,高校走特色兴校之路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社会的各方关注,但也不能过于依赖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推动和干预。理应注重挖掘高校自身特色和优势,走内发性特色办学之路。否则将容易因没能真正掌握高校特色办学的内在实质而无法实现健康持续发展,陷入光有“特色兴校”之名而无“特色发展”之实的窘境,造成缘木求鱼的后果。


(作者:Lynn,同济大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州大学党委办公室/规划与政策研究室
13所高校共同发起!又一重要大学联盟成立
中国科学报|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特色化是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观点 | 行业特色型高校的“双一流”思考
建世界一流大学,中国还缺什么?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需要哪些人、财、“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