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沈红——研究型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异同


     3月9日下午,教科院705教室座无虚席。来自本院、外院和其他兄弟高校的师生约100人,到场聆听了为时3个小时的第197期喻园教育讲坛沈红教授以“研究型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异同”为主题,作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


    讲座伊始,沈红教授对我院师生作为中国学界代表参加的自2004年至今仍如火如荼开展的学术职业变革(CAP)国际项目作了简要的介绍,指出当前国际背景下学术职业变革的新形势。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入报告主题——研究型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异同。沈老师呈现的总体思路是,从她对“大学独特性”的研究发展到她对“什么样的大学才是好大学”的研究,然后延伸到她对研究型大学的几十年的专题研究,最后结合时下教育热点话题——“双一流”的建设,解析在宏观政策背景下,如何理解研究型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关系,如何从研究型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异同点中把握其共性之处,如何实现中国研究型大学向世界一流大学趋近。


    沈红教授在对其他学者关于大学定义理解和总结的基础上,表达了自己对大学的理解和认识。随后,她从大学的两个特征——历史长久的延续性网格式的组织结构——详细阐述了大学作为一个组织所具有的独特性。并指出,大学的独特性还在于它整体上可将教学、科研和服务三个职能并举,分解时还能保有各自职能的独特性。此外,沈红教授强调了自己对“服务”职能的理解,大学的主要职能是教学和科研,服务这一职能是教学和科研的衍生,缺乏或者缺少教学和科研的工作基础和成果,就产生不了或者执行不好社会服务这一观点早在2011年沈红教授在《科学时报》上发表的文章中就已经提出了。作为一位学术研究者,她对研究问题的敏感性及研究的前瞻性是非常值得后辈学习和反思的。


    仔细讲解大学的定义及她本人的理解后,沈红教授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什么样的大学是“好大学”?在座2015级硕士生罗靳雯用辩证性的思维从三个不同的主体谈了一下自己眼中的“好大学”,并得到了沈老师的肯定。针对中国高校更名状况、针对高校过分注重去契合大学评价指标相对忽视大学本身应该有的责任和姿态的现状,沈老师表达了自己心中的遗憾,并提出了她理解的好大学的三点标准:其一是对学生负责,经培养后的学生有远大的发展前景;其二是重视教学和其他所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活动;其三是全社会人们心目中的向往,将其子女“养育成人”的期待听众理解到,她的“好大学”理念始终围绕着三个词:“学生”、“学校底蕴”和“人民心中的向往”。


    之后,沈红教授从历史形成、外在判断、内在特征、本质抽象四个方面将研究型大学从一个抽象的概念解剖成一个相对具体化的对象呈现给在座师生。在座听众如醍醐灌顶,纷纷对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精辟生动的语言给予了高度的赞赏、认可与接受。


    沈教授首先梳理了研究型大学的历史发展脉络,从“贴标签”到研究型大学成为一种类型,再到影响全世界。可以看出,研究型大学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影响力和号召力是逐步增强的。沈教授指出的研究型大学的外在判断标准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主要包括研究经费、人才培养、教授领导地位她认为,除外在判断标准之外,研究型大学具有内在要素的固有性第一是在教学上,强调高等教育和高等学习的并存。具体而言,在高等教育上必须保持三性:思想性,探究性,创新性;相对地,在高等学习上也必须保持三性:主动性,批判性,内化性。在座师生纷纷表示认可,并针对沈教授所提出的三性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除此之外,在教学上,沈教授还强调师生之间应该保持一种相互平等、相互依赖和相互独立的关系,不要囿于传统思想,师生双方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和胸怀接纳彼此的思想和观点,这样才能让学术之泉鲜活起来。第二是在研究上,研究型大学与企业不同,强调探索未知;与专职科研机构不同,强调培养学生。总体上看研究型大学研究特殊性的边界条件是探索未知和培养学生。第三是在社会服务上,研究型大学也有着特殊讲究,有具体的“作为”与“不作为”


    在重点讲到研究型大学的本质抽象上,沈红教授以独特的视角解析了她所研究得出的“五重(zhòng)特征”:重学术型人才培养,重创新性科学研究,重领袖型教授队伍,重多学科领域交汇,重创新性科研、领袖型教授、学术型学生在多学科交汇的环境中共同发展。她强调,同时具备这“五重特征”的大学可谓之研究型大学。她进一步强调,研究型大学的本质属性是固定和恒久的,无论时间与空间怎样变化,本质属性都不应变化。沈红教授既能高屋建瓴地把握前沿性的教育问题,又能回归本源从要素主义和永恒主义两个哲学视角,引领我们探索教育学的基本问题。



    

    沈红教授结合时下热频词汇“双一流”,探讨了研究型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异同。她指出,不论是研究型大学还是世界一流大学,其生命要素是相同的,那就是学术声望,并不是金钱。其次,研究型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的最高利益是一致的。办大学具有三方利益,个人、学校和国家的利益在特定的时候会产生冲突,但从长远眼光和大局来看,三方的最高利益是糅合在一起的,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在谈及研究型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异时,沈教授论述到,第一,二者的定位与目标是不同的。研究型大学指的是一种类型,与科技进步的对接更明,与国家直接利益的距离更近;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层次,在层级的划分中因思维定势,人们往往将关注点聚焦在“一流”层次上,忽视了其他“二流”、“三流”层次。第二,研究型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动与步骤是相异的,前者形成了一种可作为的思想,后者秉持着一种被认可的模式。沈教授提出不要为了“被认可”来操纵“可作为”。大学排序这样的事情,因操作化的需要、统计的需要,必须把不可数字化的东西变成数字化,这样一“变”,就会抽去大学的精髓,也就是好大学的“魂”。学生在想,那这是不是我们常常提到的“失去了灵魂的卓越”呢?


    最后,沈红教授从应然和实然两个层面谈到了中国研究型大学在趋近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应该怎么走的问题。其中提到了三条切中时弊的建议。第一,不再集中于可见性判断,更强调其不可见性。沈老师精辟地指出:即使拥有同样的雕塑同样的路,同样的建筑同样的树的两所大学,可能就具有完全不同的大学文化。而深层次影响大学文化的是大学精神,正是大学精神,才是不可见性判断的集中代表。第二,不再集中于同一性,更强调个体多样性,关键是要培育、发展、光大自己的个性,积极的、竞争的个性是单个大学从研究型大学群中走出并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法宝。第三,不再集中于大学系统内部,更强调与他系统的和谐共赢。无论是建设好研究型大学还是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政府要增加投入,大学当然要努力作为,社会要给以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同时,整个国家都需要改变目前中国大学发展的社会基础、学术基础、制度环境和实践历程,这是整个系统结构的变革,牵一发而动全身。


    讲座接近尾声,沈红教授总结到:“中国已经开始有了建设好我们的研究型大学的适宜的气候,已开始了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大步进军。由于世界一流大学和研究型大学具有一个基本的“交集”,我们可以先从建设好研究型大学开始而有所作为。在中国这样的“后发优势”国家,要让我们最好的大学、而且不只一所,得到全世界的认可,我们确实需要走一段遥远的路。这相当于一条中国学术从世界的边缘走向世界的中心之路,我们仍然任重道远。”


    此次报告,沈红教授的快速语言、学术激情、站着报告并三小时连续的独特讲座风格,引领在座师生进入了一个风光无限的学术胜地。大家纷纷表示获益匪浅,还有人在报告后继续与沈教授讨论,并写邮件表达收获。我们都期待着下一次能够还有机会现场聆听沈红教授的报告。

                                                

 文/黎梦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争创世界一流大学的告诫
施一公曾豪言的西湖大学迎开学,网友:这些学生都是什么人?
这36所高校跻身2017中国研究型大学排行榜 这些大学都是双一流名单的候选
信息文萃 - 文章正文
世界范围看本科教育在一流大学中的作用
'双一流”大学建设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