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干货!“网师”崛起,如何拯救传统高校公开课?


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


为适应“知识付费”潮流趋势,全国多所高校开始制作“视频公开课”融入全球在线教育,微课越来越受到我国教育界的关注。微课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课程教学资源组织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与教育结合的当下,如何将微课融入到大学的学科课程教学中,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值得教育界予以思考。


微课也要教评和诊断


微课是指时间在10分钟左右(一般人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微课的发起者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认为,微课教学模式并非适用于所有课程,在理解复杂概念方面的课程中不能取得较好效果。美国迈阿密大学教育学教授沃尔特·斯卡达则认为,微型课程,其教学方式存在着“过度简化”的缺陷,它总是利用特定例子来解释概念,如果人们遇到其他例子时,可能会糊涂……这些微课所显现的缺点,同样让国内很多高校对其持有保留意见。复旦大学一位老师告诉麦可思研究,虽然学校也在尝试引进和制作各种在线课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如果不对内容进行科学的设置,这样的吸引也只是三分钟热度。“微课的形式很好,但需要避免出现重形式而轻内容的结果,在内容设计上和互动设计上都需要下功夫,不只是给学生看视频那么简单。”


其实要避免微课程存在过分简化知识的表征倾向,台湾网奕资讯创办人吴权威以及他所带领的团队,经过20多年对中小学、大学等进行技术创新教学研究后得出,只有让教学技术与教学的四大环节——教学、评价、诊断、补救紧密结合,才能创新教学模式。微课的教学环节应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主要教学环节,以及包括评价、诊断两个辅助教学环节,才能算是比较完整的信息技术创新教学应用。


翻转课堂再翻转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的“课中”讲授来完成,知识内化则是通过学生“课后”的作业、练习或实践来完成。而在“翻转课堂”上,这种教学模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知识传授则是通过网络在“课前”完成,知识内化则是在“课中”经讨论、交流来完成,而在“课后”,学生还是以完成更高层次的“知识探究”为主。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已经不再单纯依赖教师的讲授来获取知识,他们早已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获得最新、最前沿的信息和知识。2010年美国教育部发布了一份在线学习的长篇研究报告表明:平均说来,在线学习至少和面对面学习一样有效。如果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会比单独使用任何一种都好。


目前,在微课教学上已取得显著成果的,美国的可汗学院算一个,课程主要是以讲授知识点为主的“小”课程,每段课程影片长度约10分钟,由易到难的“进阶方式”将相应的微课衔接起来进行视频教学。2010年,美国中小学开始利用可汗学院课程进行翻转课堂的实验。在国内,上海交通大学于2012年推进了在线教育平台——“南洋学堂”的实施,在校内试验与推广了微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应用。然而,如果微课缺乏与现实中教学方法整合的应用,仅仅是把短小的视频信息提供给学生,那么它的价值就得不到最大的体现。


教学方法与时俱进


JiTT是“Just-in-TimeTeaching”(及时教学)的简称,是一种建立在网络和学生现实课堂中,二者交互作用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最早是由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格雷果·诺瓦克等人应用于大学物理教学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对解决全球大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等共性问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PI是“Peer-Instruction”(同侪教学)的简称,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物理系教授伊莱克·马祖尔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是基于课堂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虽然JiTT和PI教学方法都源于大学物理教学,但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完全适合于其他学科的课程教学,只要学校具备“高互动数字化教室”、移动互联网、在线工具等教学条件,就很容易被教师理解和接受。经研究得出,JiTT与PI相结合的应用能有效提高大班物理学生的学习成效及课堂参与率。国内的学者们在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微课与JiTT和PI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解决目前微课与现实环境下教学方法融合的问题。


JiTT和PI相结合的核心是“反馈机制”的建立,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等各种评价和诊断机制的建立。JiTT能够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作用,在课前、课后方便地建立起“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反馈机制,克服传统教学(老师传授,学生听)反馈机制建立的不足;PI能够充分发挥数字化教学辅具的作用,在课中就能建立起互动教学的即时反馈机制,克服大班级上课教学反馈机制建立的不足。


微课程与JiTT和PI相结合的应用,不仅有利于复杂概念整合微视频进行教学,而且有利于师生建立起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反馈机制。


高科技搭配创新教学


JiTT主要应用在课前“内容预习”和课后“难题探究”两个教学环节上。内容预习又是JiTT的核心部分,一般是基于网络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组成的。教师在课前利用网络发布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学习内容,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在课前将网上预习的情况写成材料并通过社交网媒等形式向教师反馈,以便教师能及时调整下一节课的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进度等。此外,学生也能收到来自教师的各种评价,让学生能及时知道学习成就。


PI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选择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精心设计成“概念测试题”。教师可以将这些测试题嵌入到微课的知识学习中。如在微视频的学习中,及时安排穿插问题回答与测试,实现学生短视频学习与在线完成作业的无缝对接。在课中,PI教学方法要求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来回答“概念测试题”的相关问题,并要求学生利用手中的互动性数字化教学辅具来回答,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思考、讨论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提高了全班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率,促进了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形成。教师在收集完学生答题的反馈信息后,可随时了解学生对于学习的掌握程度,然后再决定是重新讲解概念,还是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在课中,微课和PI结合具有一定的优势,可实现微课与微练习、微测验、微评价、微反馈相结合,可形成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控制。当学生对问题的答对率低于30%时,教师则减缓教学的进度或者重新讲解教学内容,也可以让学生点击微课开展自主学习,改变了学生总是处于被灌输的状态;当学生的答对率超过80%时,教师经过简短的讲解就进入下一个教学程序,还可以布置学生课后重新复习相关微课;当学生的答对率介于30%~80%时,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协作学习,并让每个学生对自己所选的答案作出说明,也可以让学生围绕微课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交流,从而减少了教师上课的讲授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探究学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受益,这一段时间就是所谓的PI教学方法的应用。最后教师把课堂没有完成的讨论问题或其他学习内容放到网站上,让学生课后进一步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或交流、互动学习。


微课与JiTT和PI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应用,除了显著提升学生兴趣的优点外,还培养起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甚至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和被灌输的状态,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利用好自己的手机用来学习而不是娱乐。其实,我们的高校无需畏惧微课的到来,而应带着改变和创造的勇气,接受它,并寻找到更好发挥其作用的方法,为提高教学质量助一臂之力。

腾讯-麦可思研究显示,超过六成大学生(65%)希望将手机应用于课堂教学或管理。其中,他们希望手机在课堂中实现的功能主要为“分享教材、课件等资料”(“211”本科:64%,非“211”本科:71%,高职高专:61%)、“提供师生课堂互动新平台”(“211”本科:53%,非“211”本科:52%,高职高专:51%)、“对教学的实时反馈和评价”(“211”本科:42%,非“211”本科:44%,高职高专:41%)等。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武威,曾天山,黄宇星.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创新应用[J].课程·教材·教法,2014(07).

[2]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65-72.

[3]黄桦.物理课程创新教学模式:JiTT和PI——基于技术的互动教学典范[J].电化教育研究,2012(4):89-94.

[4]王慧.好微课产之有道[J].麦可思研究,2014(119).

[5]TEDEd、可汗学院网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创新应用
《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逻辑的师生互动型教学模式建构》读后感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新观念
把课堂的精彩还给学生
【微课制作】给教师设计微课程的17条建议
让课堂活起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