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风后遗症.舌痛-现代明医医案

2022-4-2

喑痱 (中风后遗症)

高某,男,46岁,干部。

1953年发现高血压病,1960年以后血压波动在154~180/100~120mmlg,1962年5月28日于开会时,突然晕倒,神志昏糊,经某医院抢救,神志清醒后,语言謇涩,咀嚼不利。

经中西医诊治,遗有头昏头痛(痛在后脑部),头重足轻,行走不稳(需人搀扶),言语困难,两手颤抖,肌肉跳动,面部潮红,胸闷心慌,不咳痰多,大便干结,尿频数。

诊脉轻取浮大,重取沉细如无,苔色白,质微紫,唇向右侧偏斜,测血压140/100mmHg。于1963年4月23日转入本院。

过早完婚,戕伤肾气,革命辛劳,伤其形神,又嗜酒烟,肾阴亏于下,虚阳越于上,上盛下虚,病名喑痱。治拟益肾养肝,息风潜阳,活血和络,开郁豁痰,宗地黄饮子、雪羹汤之意立方。生地黄9g熟地黄9g

鲜石斛30g  大白芍9g

潞党参15g 制附片1.5g

炙远志6g 黑芝麻g

南沙参12g 川大贝各9g

西羌活0.45g  旋覆花(包)9g

广郁金3g 法半夏9g

白蒺藜15g 橘皮络各4.5g


制稀莶9g  海蛤粉(包)9g  

 石决明(先煎)30g活磁石(先煎)18g

生冬瓜子15g   鲜荸荠(杵)5个   

陈海蜇(切洗)30g   石菖蒲(后下)24g

本方连续服用3个月余,血压稳定在130/90mmHg,头昏痛面赤基本消失,头重足轻,行走不稳明显好转,言语较为流利,肌肉作跳甚微,胸闷心慌和大便干结改善不明显,8月上旬改方如下:

制首乌15g   生熟地各9g

淡苁蓉9g  潞党参18g

鲜石斛12g  黑芝麻9g

制稀莶9g  白蒺藜(去刺)9g

合欢皮30g  炙远志6g

法半夏9g   南沙参12g

制附片9g

旋覆花(包)9g紫丹参12g

橘皮络各4.5g  单桃仁6g

川贝母(杵)9g海蛤粉(包)9g

本方服用3个月余,言语流利,行走如常,大便通畅,唯夜寐多梦,胸部有时尚觉作闷,脉象细弦,苔薄白,舌不偏,血压在118~140/86~94mmHg,于12月4日出院休养。

〔按)本例中风后遗有喑痱证候,治以河间地黄饮子及王孟英雪羹汤意立方,是属常法。

夫中风之病,皆由逐渐积酿而成,脏腑经脉皆受损害,非一朝一夕之故也。

治之调肝肾,潜风阳,活血和络,开郁豁痰,亦非旦夕可图也。除耐心服药外,还须静养,庶几却病延年。

来源   邹云翔医案选

舌痛

李某,女,52岁,家住佛山市。

初诊:2010年5月3日。患者因吃黑胡椒饭引起舌剧痛灼热20天,无溃疡,胃不适,腰酸;舌质红,尖甚,少苔,脉弱。证属脾胃湿热,心火上炎。治以健脾和胃,清热化湿,滋阴降火。

处方:生地黄15g,竹叶15g,玄参15g,石斛15g,黄芩10g,黄连10g黄柏10g,生甘草6g,太子参30g,白术15g,怀山药15g,法半夏10g,陈皮

10g,干姜5g,桑寄生30g。3剂,日1剂,水煎2次,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

二诊:5月6日。患者舌痛明显好转;舌质红,少苔,脉弱。上方去黄柏,继服3剂。

7月5日患者来电告知:共服上方6剂,舌疼已痊愈,至今无复发。

按:胡椒具有辛热之性,对体质虚寒之人,适量服用,可起到温中暖胃的作用。但食之过量,即可耗伤脾气胃阴,导致心火上炎;脾失健运,又致湿阻化热;因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故出现舌剧痛灼热,胃不适,舌质红,尖甚,少苔,脉弱等。

处方用生地黄、竹叶、玄参、石斛、黄芩、黄连、黄柏清热化湿,滋阴降火;太子参、白术、怀山药、法半夏、陈皮、干姜、生甘草健脾胃助运化,防止芩、连等苦寒伤胃;桑寄生主治腰酸。药中病机而获良效


2)舌面灼痛

周某,女,52岁,家住佛山市

初诊:2011年6月8日。患者舌上面疼痛难忍伴灼热2个月,口苦,乏力甚,大便先硬后软不畅。曾在区中心医院服口炎清等药无效;又转服清热汤药,效仍不佳。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薄愈脉沉弱略滑。证属脾虚湿盛,郁而化热。治以温中健脾,化湿清热。

处方:黄芩10g,黄连10g,干姜10g生地黄15g,竹叶10g,党参15g白术15g,云茯苓15g,生甘草5g,法半夏10g,陈皮10g,薏苡仁18g,生姜3片。5剂,日1剂,水煎2次,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

二诊:6月15日。患者舌面灼热疼痛、口苦、乏力、大便不畅等症状明显好转;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薄腻,脉沉弱略滑。仍寒温并用,清补兼施。继服上方5剂,巩固治疗而痊愈。

按:此证为脾虚湿盛,郁而化热,湿热熏蒸为病。前医清热有余,补脾不足,寒凉太过,更伤脾阳,运化失常,湿阻热化更甚,故无效或加重。

脾胃阳气虚弱,一方面气血生化乏源,阴血不足导致心火上炎;另一方面脾失健运,又致湿阻化热;因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故出现舌上面疼痛难忍伴灼热、口苦、乏力甚、大便先硬后软不畅等症;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薄腻,脉沉弱略滑均为脾虚湿盛,郁而化热之征。


来源   调脾胃  治杂病

转自 绞尽脑汁张庆军的微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贯煎”是一个好方子
快速记忆方剂学,非常实用!
齿痕舌
陈潮祖临床经验汇编|五苓散治疗高血压
脾虚寒湿和脾虚湿热
舌痛口疮治验彭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