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美食A00002】关于豆皮的那点事
作者李祖勋在湖北之声录音间录制节目

大家好!我是楚剧演员、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李祖勋。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武汉的水土催生了众多的武汉小吃,武汉的小吃又养育了数不清的武汉伢!当然,像我这样的,是老“武汉伢”了。不管老“武汉伢”小“武汉伢”,大家都爱武汉小吃。一道小吃就是一片乡情啦!今天,咱们就单单来说说这豆皮吧!


听标准汉腔,讲豆皮故事

关于豆皮的那点事 来自老年天地 12:57


关于豆皮的那点事


武汉人引为自豪的东西很多,就小吃方面来说,有热干面,面窝,豆皮,欢喜坨,汤包,烧梅,粑粑……唯独那个豆皮是百吃不厌,而且身价颇高,当年伟大领袖毛主席和同行的开国元勋们专程去惠济路的“老通城”品尝了豆皮,赞不绝口,只可惜没有留下类似“又食武昌鱼”的诗句,(可能他老人家忙于其它的工作,诗性未发)导致“豆皮”没了享誉神州的广告效应,造成了终身遗憾。可惜可叹!


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我对豆皮的衷情,特别是在北京生活的那几年,就欠吃豆皮(热干面我都不怎么爱,除了“蔡林记”的,当年我的家就在附近,江汉路水塔对面,现在是万达广场)。

豆皮的味道


有一次,回汉后的第二天早上就驾车去位于大智路和中山大道的交叉路口“老通城”,准备大饱口福,了却“单相思”。还未登门,在附近花了100元停车(要买停车电子卡),那个时候是用咪表刷卡计时的,所以毫不犹豫买卡停车,要吃豆皮嘛,那是没的法的事啊!


进了“老通城”,走上二楼一看,怎么没了当年的景象啊?进去就要买票,走进柜台看那卖票的小姐不知晚上睡觉了没有,无精打采,要理不理的个样子!算了,懒得计较她了,吃豆皮要紧。按照以往的经验赶快去排队,免得晚了等到看别人吃心里越发“潮”……


当我走近发货的地方,就看见台子上摞起了十几盘豆皮,里面站着一个胖女将,伸着她那油光锃亮的食指,用黄陂口音大声喊道:“快点拿,快点拿还是热透了的……”那个盘子蛮有味,白颜色的平盘,一般的盘子是窝型的,这种盘子可能装起豆皮摞起来显得多一些。


当我担起那盘要冷不热的豆皮时,夹起一筷子,欲望全没啦,失望了哇!这哪是我朝思暮想的“老通城”的豆皮哦,除了一块厚厚的糯米,几坨肥肉丁,再就是比肉丁多一点的干子丁(豆腐干),犟到吃都吃不进啊,完了哦,老字号完了哦……倒霉的是回家后还拉了五、六便……杯俱哦。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吃也是一种文化,一种情结,那里面有儿时的回忆。想当年,“老通城”豆皮的味道那是独树一帜的,而且豆皮的品种也很多,除了猪肉豆皮,还有牛肉豆皮,最有特色的豆皮叫“蛋光豆皮”,这种豆皮里面是没有糯米的,除了肥瘦肉丁、干子丁、榨菜丁、笋子丁、香菇丁,最重要的是里面包有虾仁,那个时候的虾仁是个非常贵重的食材啊!吃起来非常爽口,油而不腻,要拿现在说啊,非常适合三高“糖尿病”人吃,没有糯米含糖量就少一些,只有“老通城”才做这种豆皮,现在这个品种恐怕失传了。


现在谈起豆皮会联想起许多,想当年,位于武昌阅马场的“白云餐馆”(现在已经夷为平地,成了黄鹤楼的停车场),经营的全是武汉小吃,但最吃香的是豆皮。



摊位在最抢眼的大门口,做豆皮的是位个子小巧的老头,一口标准的汉腔,他的豆皮摊位没有不摆长龙的,不等个20分钟以上你是吃不上豆皮的。但看老头的制作豆皮的过程也是个艺术享受,因为老头把它当作一次次的表演,是一种体现他水平的乐趣。倒浆,摊浆,打蛋,铺蛋,退火,放糯米,加芯子,特别是撒葱花的动作非常好看,处处到位,非常麻利,引人入胜。


老头很讲卫生,白帽白大褂,咋一看还以为是个老中医。因为在灶台上工作,热气熏得他满面通红。每做好一锅豆皮,在装盘的时候,老头那骄傲的眼神,环顾四周,充满了巨大的成就感。此时,看到撒满葱花的豆皮,我的吞咽动作也加急啦,巴不得的快点下喉。


老头很讲规矩,谁要插队他一眼就认出来了,这盘豆皮是不会给他的。但也有例外的,就是我的一位老师,老头是他的粉丝,老师是从来不排队的,他经过老头面时点一下头就走进去了,坐在位子上,老头一般添最后一盘就是老师的,有时还亲自端过去,份量是常规的一倍。搞的我们嫉妒死了……


老头做的豆皮,色、香、味俱佳,比“老通城”还爽口,叫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后来去吃豆皮,做豆皮的摊位移到里面了,做豆皮的换了个乡里来的青年伢,在豆皮档位前,也没有人排队了,柜台上摆满了盘装的豆皮。



我问他,老头呢?他说他退休了,他说那个老头是他的师傅,既然是师傅教出来的,我怀着对那个老头的敬重尝了一盘,汗!第一口,吃东西那第一口是蛮重要的啊,很可惜,那味道就无法与先前相比了,完全提不出食欲了。但那青年伢的架式比他师傅还大,我就纳闷,都是在做豆皮,那差距就怎么那么大呢?谁知道你是不是那个师傅教出来的呢?只怪我的嘴巴叼,吃过了老师傅的豆皮,那个味道已经就是一个高度了,不是那个味道人们也不会排队等二十分钟了。当然,糊弄一下外地人和没有吃过老师傅做豆皮的人还是可以的。


老师傅的技艺在这个小店太被埋没了,按他的厨艺和做豆皮的技艺在“老通城”也应该是一线的档次啊。老头现在不知在哪里?我只要站在黄鹤楼停车场,脑子就浮现老头做豆皮的情景。可惜呀,可惜他的厨艺没有传下来,现在的豆皮就是吃不出来他做的那个味……就想吃老头做的豆皮。



俗话说:“死了屠户吃活猪”吗?我就开始琢磨自己做豆皮了,按武汉人说的话:“闯到个鬼耶,睡到不烧,爬起来烧,不怕麻烦,板命哦”。实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话真是千真万确啊,不是说吃是一种文化吗?特别是地方小吃,那就是永远也忘不掉的乡情,亲情!在北京生活的那些年里,特别是“过早”,吃早餐,就欠吃武汉的早点,当然那个时候想吃豆皮简直是奢望啊!北京的煎饼果子,也是米浆摊个皮子,裹上鸡蛋,那里面的内容就没有武汉的丰富了哇。

生活对于我这个吃货是难不倒的,吃了几十年的豆皮,也看了几十年,整个操作过程也了如指掌,做出来的成品绝对超过了如今市面上的豆皮,不是吹的话,我做的豆皮获得了武汉餐饮界的大咖、专家、教授以及亲朋好友们的一致好评!(他们都试吃品尝过)

关于食材的配置


面粉(严格的说是绿豆磨浆和米浆,面粉也可以代替)

 

鸡蛋


芯子的配料


五花肉瘦肥少许,切丁,榨菜丁,香菇丁,笋丁,干子丁


糯米


这样做豆皮的食材就全齐了




图文、讲述:李祖勋

音频剪辑:李燕

排版:胡云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舌尖上的美味之武汉三鲜豆皮
何祚欢专栏 I 三鲜豆皮,不靠糯米撑!
武汉老通城豆皮的做法[精美图片]
湖北武汉最著名的小吃---三鲜豆皮
一点资讯【武汉豆皮 美味小吃】
舌尖上的三鲜豆皮,今天教你最完美的复刻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