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脏猝死频发,是心的迷失

CC讲坛第29期(2019年1月25日)

专家介绍

杨进刚

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协和医学院博士后,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主任医师。目前兼任《中国循环杂志》编辑部主任,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健康教育学组组长,中国心脏健康教育联盟秘书长。

心脏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以及1970年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猝死为:急性症状发生后即刻或者情况24小时内发生的意外死亡。

目前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将猝死的时间限定在发病1小时内。其特点有三:

  • 死亡急骤;

  • 死亡出人意料;

  • 自然死亡或非暴力死亡。

近年来,我国随着心血管病发生率的增高,心脏猝死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

心脏猝死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怎样可以让病人得到最有效的救治,减少心脏猝死的机率呢?

如果你也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

请听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副主任医师杨进刚给我们做出的清晰解答。

我国心梗患者,有一半人没有及时就医,尤其是急诊就医的更少。有27%的患者认为症状看起来没那么“要命”不必立刻急诊就医,还有24%的患者认为“等等症状就缓解了”。

所以,怀疑发生心梗时要务必记住5件事:

1. 不可麻痹大意,认为“忍一忍”就可以挨过去;

2. 不要避讳就医,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3. 不要自己给自己“治病”,反而贻误病情;

4. 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运动或工作,静坐或平卧休息;

5. 保持镇静勿慌乱,立即呼叫“120”救护车,尽量避免步行、搭乘私家车、出租车去医院。

值得提醒的是,在等待救护车时,如果单独一人在家,请不要锁门,然后坐下或躺下等待即可。

在平日里,预防心梗要注意以下触发因素,尤其是冠心病人:

1. 缺觉:增2倍心梗风险;

2. 寒冷:应注意保暖防病;

3. 空气污染和汽车尾气:心梗发作风险增加;

4. 饱餐:心脏负担增加;

5. 大喜大悲:剧烈的情绪波动促发心梗;

6. 剧烈运动或突然大量运动:过度劳累是心梗的重要诱因;

7. 生气加劳累在1小时内增3倍心梗风险;

8. 感冒或流感:增加2倍的心梗风险;

9. 地震等天灾以及恐怖袭击等“人祸”过后,人群心梗风险增加;

10. 纵欲过度:生活方式突然发生巨大改变,比如过节期间大量吸烟喝酒、暴饮暴食;

11. 看比赛:不要激动;

12. 大量喝酒:危险甚至可持续一周

研究表明孤独的危害=每天吸烟15支;敌意增加19%心脏病风险;心怀恶意增1倍死亡风险;夫要吵架15分钟影响健康;

所以要做好人做好事。

善良的女士死亡风风险降低,有生活目标的人死亡率降低,心怀感恩明显改善身心健康,乐观者健康程度增加1倍,这就是我们应当去执行的,这不是我们什么防身、保健,这是我们生活的智慧。美国有个人专门写了本书,他讲:心情好,心脏才会好,他说现代医学最大的悲哀就是把心脏看成是一个机械泵,半数冠心病不是死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而是死于我们的敌意情绪。心血管、它这个心脏是有智慧,它可以跟我们全身的器官沟通,治疗心脏病的最好的药物不是他汀不是阿司匹林,而是乐观、爱。这就是我们讲的心身疾病,就是心理疾病会影响到躯体,当然躯体也可以影响心理。我们讲的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实际都是心身疾病,或者叫身心疾病。

孔子讲:仁者寿,大德必有其寿;

中医讲: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

道德经讲: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但它对身体没好处;

中国讲:内圣外王,正心:去除不安情绪,不被物欲蒙蔽,保持心灵安静,修身提高我们的品德修养。我们内圣外王是我们中国最伟大的养生智慧我们中医的心,中国的心,不是心脏,它心主神明,不单包括心脏,也影响我们的情绪,对我们生活幸福感有很重要的意义。它还能体现我们生命的价值,所以我们讲下医治病。中医关注病人的行为,关注病人的思想,关注的是人。上医,创造和谐而健康的环境,还是你能造福一方百姓,那都是伟大的医者。

国外研究高寿秘诀:

1、饮食有节;

2、活的有价值或有意义(有信仰,努力工作等);

3、社交活动丰富:常与家人/朋友活动,爱笑,有幽默感,喜欢锻炼,尤其是散步和园艺活动);

4、其他营养因素:奶,红葡萄酒,喝香草茶;

灵性生活(包括对人性的关怀、慈悲、责任、归属感和健康的体重);

其他可能的因素,光,充足的饮水,小睡;

《易经》讲: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猝死前的九大征兆


在临床上,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包括冠心病或其他恶性心律失常引起的心脏骤停或急性心衰。其中,冠心病导致的猝死可占八成。另外,一些脑血管疾病也会引发猝死。猝死虽然事发突然,实际也是有迹可循的。有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要特别留意几个异常表现(猝死征兆),以防止猝死的发生。

征兆一近期出现或加重的胸闷

如果近期突然出现活动后胸闷,休息一段时间可缓解,这种现象提示您可能患了冠心病。突然出现的症状表明冠状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还不稳定,随时有可能发生破裂,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如果以前就偶尔有胸闷的症状,近期症状变得更加频繁,程度更加严重,同样说明以前尚属稳定的斑块目前出现了小的破损,并且随时都会发展为大的破损,导致急性心梗的发生。遇到这种情况,应尽快到医院就诊,并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

征兆二、心慌

心慌往往是心率加快的主观感受。不定期出现的心率加快通常是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结果。多数心律失常的危险性较小,不会引发猝死,但如果是频繁发作的室性心律失常,则有发展为室颤的风险。

另外,很多老年人出现心慌是房颤作祟,如果房颤伴发心脏传导疾病,也很容易进展为室颤。室颤发作后,数分钟之内即可导致死亡。因此,频繁心慌发作也应及时就诊。

征兆三、心跳过缓

心脏的跳动是由特定的起搏细胞发起的,起搏细胞功能变差就会导致心脏跳动速率减慢,严重时会引发心脏停搏。起搏细胞功能会随年龄增长逐渐变差。

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不断提高,80岁以上老年人的比例也在增加,这部分群体的起搏细胞功能会逐渐变差,心率日益减慢。老年人活动量通常较小,较慢的心率也能维持正常生活所需,因此往往被忽视。老年人应定期监测血压、心率,如果出现心率小于50次,血压变低,就很容易出现长时间的心脏停搏,导致猝死。

征兆四、晕厥

晕厥是猝死的重要前兆,多数晕厥是由于心跳突然减慢或停止,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

常见的原因包括窦房结疾病、房室传导阻滞、迷走神经张力过高等。晕厥有时持续几秒钟后能自行恢复,如果不能恢复,便会造成猝死。因此,出现不明原因晕厥后应非常警惕,尽快查明原因,预防下一次晕厥甚至猝死的发生。

征兆五、不明原因的疲乏

在无激烈运动、缺少睡眠或者生病等诱因的情况下,连续几天、几周甚至几月出现极度疲劳感,伴有焦虑、失眠、无症状惊醒等症状,此时应考虑心脏出现问题。

猝死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也会发生。很多年轻人工作压力较大,常出现疲劳,属于正常情况。但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疲劳、乏力,或伴有胸闷、水肿,则应警惕猝死的发生,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心肌炎或心肌病造成的。据统计,超过70%的女性在确认患有心脏疾病之前的几周会感到极度疲劳。

心肌炎在年轻人中比较多见,通常见于感冒1-2周后,出现疲乏、胸闷、乏力等症状,极易引起急性心衰。这种情况下应严禁重体力活动,卧床静养。心肌病多是遗传性疾病,早期不易察觉,出现症状时多已发生心肌结构的不可逆改变,如心脏扩大、心肌肥厚等,非常容易引发猝死。因此,当出现不明原因的疲乏、胸闷时,应高度警惕心肌炎、心肌病的发生。

征兆六、眼前发黑和肢体麻木

脑卒中也是引起猝死的重要原因。

有些卒中起病急骤,几分钟内就会发生肢体瘫痪、血压增高,这种情况下,患者若及时就诊可挽救生命。但有些脑卒中起病缓慢,早期只有轻微症状,患者并不在意。一旦进展,可能引发猝死,因此需要多加留心。

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或房颤的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数倍。如果出现单侧看不到东西、单侧肢体麻木、乏力,或走路不稳、有踩棉花感,应警惕脑卒中的发生,及时就诊。做到早期识别,往往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征兆七、疼痛

疼痛反应是猝死的发病征兆中,最易被我们抓住和感知的信号。当感到胸部出现剧烈、紧缩、压榨性的疼痛,且感到透不过气时,就要提高警惕。

若心脏病患者经常感到肩膀、颈部、下巴、手臂疼痛,这是心肌缺血的信号,因为心肌缺血疼痛在传递至大脑中枢神经时,会同时反映在水平相同的脊髓段区域。因此,出现这些疼痛的转移的情况,需要引起注意,并及时就诊。

典型的冠心病表现是胸痛,一般发生在胸骨后方,整个边界不是很明确,它的面积会适当大一点儿(跟手掌面积差不多),或者说不清到底哪疼,主要是闷痛的感觉。而针扎的刺痛或者是'按着疼'的感觉往往跟心脏关系不大。

征兆八、反复胃肠道症状

很多心源性猝死患者在死亡前都反复出现胃肠道症状,不少人生前并没有胃病病史,这是心脏病发作的信号之一,肠胃不适是因为心血管出现异常。动脉由于脂肪沉积物堵塞将会减少甚至阻断血液传输给心脏,而这会引起心绞痛。

当出现了上述症状时,及时休息可以缓解不适,且如果是心脏病的发病征兆,上述症状不会持续很长时间,但会一直反反复复。因此,一旦出现反复发作的肠胃不适的话,需要将心脏的问题考虑在内。

征兆九、出汗

心脏病发作前,身体上例如颈、后背、头皮、手心或者脚掌都会大量出汗,此时应提高警惕,当心猝死发生,最好停止活动休息,及时服用药物,必要时应立即拨打120。

如果在一段时间内经常性突然出汗的话,这常常是心脏疾病发作的信号。对女性而言,感觉更像是更年期里的潮热或是盗汗,但过度出汗同样应警惕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心梗信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注意看猝死前六大征兆 千万要留意
提早发现心肌梗死的5种征兆,关键时刻能救命!
冠心病常被“误判”的症状
这些症状是心脏在报警!把握救命时机,远离心源性猝死!
516个猝死病例告诉你:四大诱因要早避,前期“微”信号别放过!
提醒一句:患有三种病的人,你离猝死会很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