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海明威的小说看着没意思?
userphoto

2022.08.03 安徽

关注


得益于中小学必读与语文课堂,长久以来,海明威这位西方文坛大师的造诣及其“硬汉精神”都牢牢地绑定在《老人与海》上——“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这句宣言托举出八分之七的冰山,画龙点睛式地道出了主旨,其实是很《读者》和《故事会》的。

当我们抱持此种心态转向他的短篇小说时,往往只能悻悻而归。大幅的短对话挤占了人物的内心空间,环境与氛围往往只在开头一闪而过,隐匿的叙述视角转换,简洁之美构成深沉隐晦的表达,亦即海明威所说的冰山理论。追寻他足迹的读者冲着他模糊的背影直发愣,直白来说就是网友的灵魂发问——为什么海明威有些短篇小说看着没意思?

与门外汉的“无聊”评价相映成趣的,是业内同仁忍不住的“愉悦”与“赞叹小说艺术的伟大”(毕飞宇)。无论如何,已经很少有人再否认这样一个事实:自海明威出现后,现代性找到了其大众创作的领袖。

诸多文学评论径直进入“冰山”,搜寻潜于深海之物,却甚少涉及“冰山”之形成。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海明威短篇小说选》
湖南文艺出版社 | 博集天卷
曼青 摄

海明威短篇小说集《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首篇《印第安人营地》里,尼克与父亲的交流便是经典的海明威式对话:

“女人生孩子都那么辛苦吗?”“不,那是非常非常稀奇的。”“他为什么要自杀,爸?”“我不知道,尼克。他受不了一些事吧,我猜。”“很多男人自杀吗,爸?”“不多,尼克。”“很多女人?”“几乎没有。”“会有吗?”“喔,有。她们有时候会。”“爸?”“嗯。”“乔叔叔去哪里了?”“他不会有问题的。”“死很难吗,爸?”“不,我想应该蛮容易的,尼克。那要看情况。”

以亨利·詹姆斯和伊迪丝·沃顿为代表,20世纪初期流行的是某种过度雕饰、语言烦琐的写作风格。而海明威出现后,一切都不一样了,他的每个句子都很短,而且接连一个比一个短,制造出特殊的节奏,成为浮于水面之冰山的直接外显。当时一位有名的批评家指出,海明威在写作领域的成就,相当于毕加索和立体主义流派在绘画领域取得的成就:与立体主义“原始的现代语言”相似。

毕加索作品《裸体、绿叶和半身像》

乍看立体主义或毕加索时期的画作,很多人会觉得莫名其妙。画里的女人不像女人、吉他不像吉他,我们没办法用描摹的逼真与否评判好坏,但也似乎找不出什么美的形象。海明威的好友兼恩师斯泰因曾作如此感想:“这幅画像中总是有某种东西要从里面冒出来,坚实的东西,迷人的东西,清楚的东西,复杂的东西以及有趣的东西,让人不安的东西,令人厌恶的东西,很漂亮的东西。”

这句话提示了我们接近现代艺术的方式——它只是讯息的暗示,不再承载明晰稳固的意义,它无意把我们吸进去,而是会有不同的东西浮现出来。海明威的小说也是如此,简明的对白与隐匿的心理描写意在筛掉明确也即冗余的信息,留给读者足够的解读空间。


譬如《白象似的群山》,整篇小说如电影一般,主要由对话组成。仿佛被海明威放到男女主人公的邻桌,我们听男女主人公彼此闲聊——应该喝什么饮料诸如此类——但随着对话的推进,我们能感受到他们之间紧张的关系,并能够猜到矛盾来源于男孩逼迫女孩堕胎。当对话结束,海明威短暂地放弃了从外部聚焦的、客观的戏剧性叙述视角,告诉我们,那个男人“往铁轨远处望,没看见火车”。如果转换成电影镜头,男主人公望向远处大全景过后,接的应该是他“没看见火车”的主观视野画面,整个过程自然而不动声色。

紧接着,海明威写“他在吧台边喝下一杯茴香酒,顺便观察候车的人。他们都十分理性地等待火车进站。”“十分理性是这篇小说最重要的词”(大卫·姚斯)。这是一个实在的,来自于男孩的主观判断,这个词暗示着这个男人认为那名女子不讲道理,不像酒吧里的这些人——当然,也不像他。这个暗示又一下子使得男人的形象丰富立体起来,到这句为止,男人不再只是一个单纯的渣男和迫害者,他的身上多出了几分自知欺人也自欺的反省气质。

海明威与其他小说家最大的区别就是:当其他作家采用描写、叙述、议论来交代情节、背景、场景,刻画人物性格时,海明威往往用对话来代替,如此,人物的思想情感必须靠读者自己想象和推测。而在叙事过程中,作者往往是通过隐匿的视角转换来揭露人物的内心一角,而非许多作家惯用的修饰语。仍以此篇为例,要表明“男人觉得女人不讲理”,海明威大可在对话里插入“不耐烦地说”等阐释性描写,但他并没有这么处理。

© 没事er

这种刻意把某种气氛、心理和环境按到水下的手法,在本书辑录的篇目中大都有所体现,以《等了一整天》、《杀手们》和《雨中的猫》三篇最为明显。无论是小男孩在床上等死,还是餐馆里侍者们与杀手的周旋,抑或是旅馆里夫妻关于“捡猫”的行为、对话,读者能够感觉到,这些故事并不是海明威“讲述”的,而是他“展现”的——海明威试图造成不是他本人在说话的错觉。

他无意雕凿拼凑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我们不知道男人为什么坚持要女人堕胎,不清楚男孩默默等待死之将至的心理和缘由、搞不懂安德烈松为什么放弃逃避追杀,也无从追溯妻子何时爱上了旅馆老板。海明威直白的“展示”透出了一种冷静,不加掩饰、文饰的表达方式似乎是想告诉我们,生活不过是不停陷入几段思绪和诸般情境,暗流涌动的内心只能主动或被动地化为平静的外表,不安、绝望和暴力都是真实的,但又那么幽微,冰山一样的。

一战期间受伤的海明威

值得一提的是,冰山理论既是海明威对现代主义的回应,又生发于其切身的参战经历。“上帝死了”以后,各行各业的人都陷入到巨大的怀疑之中,落到当时的美国文学界便是怀疑从前语言的表达效度,海明威作出了自己的革新。

更重要的是,海明威和谈论战争的福克纳之流不同,他在十九岁时就主动报名参加了一战。当迫击炮碎片击中他的那一瞬间,立即的强烈感受不是痛,而是青春的幻觉消失了,他突然领悟到早就该知道的事:“原来我是会死的,我真的会死,或许下一刻我就死了。”

战争让人明白生命不是纯然安全美好的,相反,它时时刻刻都有可能被威胁、被摧毁。被摧毁以后要怎么办呢?什么办法也没有,因为没有神,自然也就没有天堂和地狱,没有轮回与循坏。死亡就是终点,此生此世就是每个人的全部,人不是活着,是“向死而活”。幸福不仅仅是幸福,它预示着不幸的逼近。

这样的心理状态逼出了海明威的“冰山理论”。表面上的平静,为的是压抑和暗示底下的焦虑与不安。潜意识的存在与流动无法用直接的叙述触碰,一经理性化的处理,也就不再有那么大的威胁。


由是,海明威的小说常常会投下死亡的阴影,如译者所言,《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是海明威小说的“专辑”,它既有主打歌(经典作品),又有反应作者不同面向的篇目(B面歌曲),整体的排布呈现了一个人经历的幼童、青少年、生子、丧偶、衰老的成长阶段。开场五篇故事的主角尼克是海明威自身的投射,绵延出死亡意识的痕迹:

《三声枪响》前,尼克“在哼唱圣歌的当下,领悟到自己终将于某天死去”。枪响后,他披上外套和父亲一起去往《印第安营地》,在那里,死亡就在新生的隔壁。他跑到安德烈松家里,递送求生的信息,却又目睹了强壮的拳击手待在房里等死。落寞的背影令尼克难以忍受,于是,他从认真地“想死”走到认真地“不去想死”。

中间,仿佛玩RPG(角色扮演)游戏的分支路线,男主角有了不同的际遇:女友意外怀孕、上战场、被抛弃、结婚(不)快乐…直到,“夜深时刻,咖啡店里的客人都走光了”。生命的尽头是再熟悉不过的虚无,但我们仍然“需要光,需要某种程度的干净和秩序”。追逐光的荣耀与失望,将伴随着我们度过“每个难以入眠的晚上”。


回到海明威个人而言,在历经四次婚姻和朋友的陆续疏离,以及历经各种病痛的折磨后,他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有人说这将他从硬汉的身份里解救了出来,但令人动容的是,“大家看到了他被打败的样子——他选择不被打败。”

至于他是否经历,或经历了怎样的纠缠才迈出了最后一步,也是一座潜藏的冰山了。



参考资料
1.杨照《对决人生,解读海明威》
2.大卫·姚斯《小说创作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短篇小说中的“缺席者”
海明威的这篇小说只有2600余字,叙事极简,却完美诠释了冰山原则
《长城》“短篇的艺术'‖金钰:如何建构短篇小说的“冰山”?
刀光与剑影之间———读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杀手》
海明威的红笔
雷蒙德·卡佛访谈(选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