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同】8.3-6 | 按时代顺序看云冈石窟 北魏太后陵墓、大同两大辽构
守护国保 / 传承文化


大同,古称云中、平城
是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有“北方锁钥”的称名
这里曾经是北魏首都
也曾是辽、金的陪都
北魏定都在平城的时候
在城西修建了云冈石窟
是中国最早的皇家石窟
吸收了中原和西域的艺术风格
还采用了北魏国内及周边国家
当时最高水平工匠的加工技巧
在辽代时期大同成为西京
但没有在这里兴建宫城
清宁八年(1062)
辽道宗修建了华严寺
与辽代修建金代重修的善化寺
一起被列为八大辽构之内

 大同观音堂殿内的一组石雕

是从云冈搬迁过来的

正中一尊6米高的石雕观音立像

头饰花冠直达屋顶

观音两侧有石雕胁侍立像两尊

八大明王造像

均为金色粉装、系辽代所作

大同的宝藏如此丰富
云冈研究院专家
带我们行走大同
石窟与古建经典一网收尽!


///

1

行程亮点

1. 云冈石窟全天深度考察,按照时代顺序看云冈

2. 探访善化寺、华严寺两处国一辽构与观音堂辽代彩塑

3. 不宜到达的北魏冯太后墓方山永固陵与大同博物!

4. 云冈研究院专家和古建专家深度讲

2

文化讲师

石窟行程:云冈石窟研究院老师

古建行程:白志宇老师

原大同市古建筑文物保管所所长,文博研究馆员,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文博专业。
1979年参加工作,从事文物保护工作40余年,着重于建筑学与古建筑保护方面的研究。
曾经主持参与下华严寺的建筑测绘及维修保护工程、善化寺建筑以及湖南岳阳楼等处的测量、绘图及维修保护工程,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古建筑修复经验。
发表论文有《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殿梁架结构分析》《善化寺大雄宝殿脊槫增长构造与<营造法式>制度之比较》《从云冈石窟中塔的雕刻看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等。



3

行程详情

D1

8月3日  星期四

大同指定酒店集合

D2

8月4日  星期五

云冈石窟(国1、按时代顺序看云冈)、观音堂(国7)

D3

8月5日  星期六

大同市博物馆、方山永固陵(国5)

D4

8月6日  星期日

华严寺(国1)、善化寺(国1)、九龙壁(国5)
17:00 送达大同南站

///


4

活动报名

3580 元/位

【单房差:780 元/位】

识别二维码报名


费用包含:

  1. 讲师:全程专家深度讲解

  2. 服务:全程领队贴心服务

  3. 门票:行程内所有景点门票及景区内交通

  4. 交通:全程舒适旅行大巴

  5. 住宿:三晚四星标准酒店

  6. 餐食:三顿自助早餐、五顿正餐

  7. 设备:无线讲解器

  8. 保险:旅行意外险

费用不含:

  1. 往返大同的大交通费用

  2. 如可申请参观特窟,特窟费自理

  3. 未提及的其他费用

报名后有事退出怎么办?

  1. 集合日前3天及以上取消,可退实际未产生费用(有可能包含门票、餐费、住宿等);

  2. 集合日前3天以内,所有费用将无法退款。



5

行前预习

—云冈石窟—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世界万物瞬息万变,北魏王朝,在历史上一直以来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云冈石窟便为我们架起了通往北魏的桥梁。我国最早由大国统治者主持开凿的石窟,便是云冈石窟。所以云冈在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窟寺分类中,位列第一。从文成帝和平初(460),一直延续至孝明帝正光五年(524)止,云冈石窟是北魏王朝定都平城时期的艺术杰作,是拓跋皇室倾其国力,用长达64年的时间精心营造的艺术殿堂。


早期的开山之作——昙曜五窟,其整体特点是洞窟高大,佛像雄伟,洞窟内主像形态各异,魁梧伟岸。其雕刻技艺继承并发展了汉代的优秀传统,吸收并融合了古印度犍陀罗、秣菟罗艺术的精华,创造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第16—20窟是云冈最早开凿的一组洞窟,因是著名高僧昙曜主持营建,故称“昙曜五窟”。昙曜五窟属于北魏“凿山石壁”、统一规建的五所洞窟。洞窟规模宏大,形制基本相同,平面为马蹄形,穹窿顶。洞窟前壁上开明窗,下辟窟门,窟内造像以三世佛为主,主佛身躯高大,顶天立地,雕饰奇伟,冠于一世,分别象征着北魏的五位皇帝。除主题突出的三佛题材,各窟弧形四壁上部及外立壁均雕刻大量千佛,具有明确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观念。

云冈第20窟(水野版《云冈石窟》)©云冈研究院官微
第19窟主尊如来坐像,采自《世界美术大全集 东洋编3》,小学馆
第18窟主尊如来立像,石松日奈子摄
第17窟主尊交脚弥勒大像
云冈第16窟(水野版《云冈石窟》)©云冈研究院官微

中期的孝文帝时期,北魏王朝呈现出空前的繁荣。云冈的雕刻随之进入了极盛,进而雕凿出更为繁华精美的云冈石窟大窟大像。到孝文帝迁都前,皇家经营的所有大窟大像均已完成,历时40余年。中期洞窟平面多呈方形或长方形,有的洞窟雕中心塔柱,或具前后室,壁面布局上下重层,左右分段,窟顶多有平棊藻井。造像题材内容多样化,突出了释迦、弥勒佛的地位,流行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出现了护法天神、伎乐天、供养人行列以及佛本行、本生、因缘和维摩诘故事等。佛像面相丰圆适中,特别是褒衣博带式的佛像盛行,出现了许多新的题材和造像组合,侧重于护法形象和各种装饰。中期石窟也是积极于改革创新的时期,掀起了佛教石窟艺术中国化的过程。这多种因素的综合,也就产生了所谓富丽堂皇的“太和”风格,主要特点是汉化趋势发展迅速,石窟艺术中国化在这一时期起步并完成,这个时期即云冈中期石窟,它所呈现的内容繁复、雕饰精美的雕刻艺术特点大异于早期石窟,雕刻造型追求工整华丽,从洞窟形制到雕刻内容和风格均有明显的汉化特征。当我们置身其中,欣赏着尊尊雕像,听着仙乐飘飘,悟着无因佛界,敬畏那个游牧民族海纳百川气度的同时,身心的尘渍也于刹那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云冈石窟大规模的开凿活动虽然停止了,但凿窟造像之风在中下层阶层蔓延起来,亲贵、中下层官吏以及邑人信众充分利用平城旧有的技艺在云冈开凿了大量的中小型洞窟,这种小窟小龛的镌建一直延续到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平城作为北都仍是北魏佛教要地。这时大窟减少,中、小型窟龛从东往西布满崖面。主要分布在第20窟以西,还包括第4窟、14窟、15窟和11窟以西崖面上的小龛,约有200余座中小型洞窟。佛像和菩萨面形消瘦、长颈、肩窄且下削,这种造像为北魏晚期推行“汉化”改革,出现的一种清新典雅“秀骨清像”的艺术形象,细颈削肩、衣饰简洁,成为北魏后期佛教造像显著特点。这一特征和风格在龙门石窟北魏窟亦有表现,对中国石窟寺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以一种永恒的定式深化了宗教内容,从而形成独特的“云冈模式”。


—大同观音堂—


观音堂,位于大同城西7.5公里的一座小山岗上,建于辽代。观音堂殿内的一组辽代金色粉装石雕,是观音堂的最大看点。


殿内东西两侧伫立着十大明王。壁上还绘有二十四幅画,讲述观音菩萨救难的故事。寺前有三龙琉璃照壁,是大同市唯一的一座双面照壁,为明代遗物。寺西摩崖上镌有三米见方的双钩“佛”字,据考证为辽代遗迹。



方山永固陵

北魏方山永固陵位于大同市城北25公里西寺儿梁山(古称方山)的南部,俗称“祁皇坟”,是北魏文成帝拓跋睿之妻文明皇后冯氏的“永固陵”,太和五年至八年(481-484)营建,太和十四年(490)入葬。

陵墓建造在方山南部山顶玄武岩上,地表为高大的封土,上部半圆形,下部为方形基底。墓室置于封土堆的中心,坐北朝南,为砖砌多室墓,由墓道、前室、甬道和后室四部分组成,前室平面呈梯形,拱形顶,以甬道与后室相连。甬道前后各有一道大型石券门,制作工整细致,由拱尖门楣、门柱、门槛、虎头门墩、石门五部分组成。门无轴,不开合,是嵌入门楣内的。门框浮雕下有莲瓣形券面,两侧龛柱各浮雕一个手捧莲蕾、面露微笑的赤足童子。童子下方又各雕一只口衔宝珠的七尾孔雀。后室平面近方形,高大宽敞,四壁微向外凸,向上内收成四角攒尖顶。顶中心嵌有雕刻莲花图案的白砂石。

方山永固陵出土券门

北魏王朝在方山为冯氏营建了包括永固陵、万年堂(孝文帝豫营寿宫)、永固堂、斋堂、石阙、思远佛寺、方山古窟、灵泉宫、灵泉池以及御路在内的庞大陵园,将墓地与佛寺结合在一起,极富佛教色彩,这种独特的做法对北朝晚期陵墓建造影响很大。

方山永固陵出


—华严寺—

华严寺始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依据佛教经典《华严经》取“慈悲之华,必结庄严之果”的大乘教义而命名。辽末因为战争,寺院局部建筑被毁,金天眷三年(1140)重修。辽、金两代,平城(今大同)都是当时的别都,该寺受到皇室的重视。


上华严寺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分为两院,有山门、过殿、观音阁、地藏阁及两厢廊庑,布局严整,高低错落。大雄宝殿内采用减柱法构造,减少内柱12根,扩大了前部的空间面积,便于礼佛等各项活动。殿内中央佛坛上塑有五方佛,中间三尊,是明宣德二年在北京雕成迎回后安放在此。佛像面相扁平,发髻上有宝珠镶嵌,其两侧有二十诸天侍立,神情不一,姿态各异,身躯均稍前倾。

下华严寺位于上寺的东南侧,相距不远。以薄伽教藏殿为中心,有辽代塑像、石经幢、楼阁式藏经柜和天宫楼阁等。薄伽教藏殿内右侧椽底题有“维重熙七年(1038年)岁次戊寅九月甲午朔十五日戊申午时建”字样,表明这是一座历经辽末保大之乱后幸存的辽代建筑。殿内斗八藻井等亦是辽代旧物,内槽彩画中所绘网目纹、三角柿蒂等辽代通行的纹样尚依稀可辨。佛坛上布列辽代彩塑29尊,分3组。


—善化寺—


善化寺,俗称南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明代予以修缮,明正统十年(1445)始更名善化寺。

善化寺主要建筑沿中轴线坐北朝南,渐次展开,层层迭高。前为山门,中为三圣殿,均为金时所建。辽代遗构大雄宝殿坐落在后部高台之上,其左右为东西配殿。东侧为殊阁遗址,西侧为金贞元二年(1154)所建普贤阁。善化寺建筑高低错落,主次分明,左右对称,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辽金时期建筑。
善化寺内保存着泥塑、壁画、碑记等珍贵文物,其中金代泥塑造型优美,个性突出,特别是二十四天王像,男女老少、美丑文武,或帝王装,或臣子像,或坦膊赤足,披纱衣华似来自天竺国土;或身着铠甲,衬皮毛以抵御北国寒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原奇葩——大同云冈石窟
走进世界文化遗产,北魏都城-大同(云游天下第35站)
云冈石窟菩萨里 她最美
云冈第13窟七佛之谜:奇怪的佛像
大同穿越指南,回到北魏去避暑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